浅谈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教师的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太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英语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语言要新鲜,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语言要优美。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2.教师的教态美
  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科学实践证明,人对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還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
  2.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再配上合理的英文说明在教室进行展示,换一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样,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下去感受、去表达,使教学增添了活力,使教学变“单调”为“多彩”。
  3.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作者单位:辽阳市灯塔市沈旦镇中心小学 辽宁灯塔)
其他文献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一懒一勤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妈妈教育懒狮子的话语,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童话故事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班级大多数学生活泼、大胆且独立,很多学生喜欢读课外书,对课处知识有所了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一个多学期的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觉得无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语言不生动,干巴巴的,内容不具体,缺乏想象力,甚至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如何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通过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融入生活  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
期刊
对小学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矩,有针对性地实践教育。  2.面向全體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活动,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
期刊
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学生却惧怕数学,特别是一些学生以自己头脑不聪明为借口而厌学数学。纠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数学还没产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
期刊
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喜欢跟同伴交往,但他们对友谊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他们认为平有就是能够一起玩耍、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伙伴,他们还在探索与谁交朋友是比较合适的,但他们的择优标准又是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他们的同伴关系并不很稳定。他们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明显的依恋感,而对教师充满了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基本学习技能、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和智力品质,能在成人的指
期刊
新课程的到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互动、交流式的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小组合作”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即是让学生在同质或异质学习小组中为达到共
期刊
学贵在“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巧妙地设疑,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营造质疑环境,鼓励大胆想象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学是指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