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对肠梗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治肠梗阻患者50例,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灌肠及手术治疗,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管护理、灌肠护理);术后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50例手术过程顺利,住院天数11~17 d,平均(13.23±2.56) d;手术后发生并发症仅2例(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各1例);护理满意49例(98.00%,49/50);术后随诊3个月~1年,其中49例未出现肠梗阻情况,1例于3个月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良好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是肠梗阻患者康复的保证,对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提高患者远期疗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肠梗阻;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41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本病病因繁多,病情复杂,若延误诊治,可危及患者生命[1],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配合医生解除梗阻及恢复肠道通畅,使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2]。笔者对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肠梗阻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2~86岁,平均(57.45±14.23);包括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结肠癌等。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初始症状均为阵发性腹痛、腹胀和恶心,病初仍有排便或排气,随病情进展转为持续性腹痛,且出现呕吐15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灌肠及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要求,亲切地与患者交谈、聊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不适,多给患者做解释工作,使其配合术后各项护理医疗工作[3]。
1.2.1.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做好记录;密切观察腹胀程度、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肠蠕动情况(肠鸣音、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等情况,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腹痛、压痛、明显反跳痛或固定性肠型,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手术前准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出入量、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1.2.1.3 胃肠减压管护理 护理中应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护士应经常挤压胃管,以防堵塞。固定和衔接好减压装置,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以及有无气体引出,为观察病情提供动态信息[4]。
1.2.1.4 灌肠护理 灌肠前先嘱患者排空尿液,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臀下垫小枕,抬高10 cm,滴注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腹胀时嘱深吸气,并予调慢药液滴速。药液滴注完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后拔管,拔管时轻揉肛门,拔管后取平卧位,抬高臀部,保留药液1 h以上。观察患者灌肠后有无排便、排便的性状,颜色和量。
1.2.2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1.2.2.1 基础护理 全麻未清醒者行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行半卧位;常规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对术前有心功能减退者,应延长吸氧时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尿量、胃液丢失量、血电解质变化,遵医嘱从静脉输入足量的液体及高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加强口腔与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与褥疮发生[5]。术后活动,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活动锻炼有利于促进全身血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组织修复能力,加速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2.2 饮食护理 患者在腹痛、腹胀未完全缓解,肛门排气、排便前,均采取禁食与胃肠减压,在腹痛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排便、拔除胃管后流质饮食,采取少食多餐、清淡饮食的原则,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6]。
1.2.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加强呼吸道护理,减少肺部并发症,术后由于切口疼痛,患者不敢用力咳嗽,护理人员可用手按压伤口,轻拍背部,对痰液粘稠者,可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的方法促进痰液的排出[7];(2)切口感染的护理,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渗液,辅料有污染时要随时更换[8];(3)静脉血栓的护理,输液速度要缓慢,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9],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等。
1.2.2.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预防方法,指导患者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维持低脂饮食,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不在饭后剧烈活动,适当运动,避免腹部受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胃肠蠕动[10],有腹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 结果
50例手术过程顺利,住院天数11~17 d,平均
(13.23±2.56) d;手术以后发生并发症仅2例(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各1例);护理满意49例(98.00%,49/50);术后随诊3个月~1年,49例未出现肠梗阻情况,3个月后1例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
3 讨论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时,临床上一般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如胃肠减压、禁食、补液及抗炎等,一些患者未及时控制肠梗阻,病情发展导致机械性肠梗阻,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11]。通过本文50例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50例手术过程顺利,住院天数11~17 d,平均(13.23±2.56) d;手术以后发生并发症仅2例,护理满意49例(98.00%,49/50);术后随诊3个月-1年,其中49例未出现肠梗阻情况,1例于3个月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因此良好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尤其是引流管的科学护理能够预防感染,减少手术粘连[12];静脉高营养可使患者体力迅速恢复,抵抗力增强,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采取多种护理措施促进肠蠕动则对患者早期康复、减少肠粘连、提高患者远期疗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13]。
参考文献
[1] 吕云福,邹声家,詹文华,等.肠梗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6-547.
[2] 罗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7例诊治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6):717-718.
[3] 连笑菊.浅谈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208-209.
[4] 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2351-2351.
[5] 聂晶.肠梗阻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 273-274.
[6] 原向青.肠梗阻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l5(17): 534.
[7] 罗爱萍,梁银连,陈锦坚,等.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9(16):201-202.
[8] 亓月琴.临床外科护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2-223.
[9] 何昭华,高梅兰,罗菊兰,等.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82-83.
[10]隋永红.急性肠梗阻的护理对策与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2): 122-123.
[11]汪翠云.老年肠梗阻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1364-1365.
[12]孙玉珍.肠梗阻患者治疗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5):191-192.
[13]白志芳,褚静茹,韩湘华,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95-1496.
(收稿日期:2012-05-07) (本文编辑:郎威)
【关键词】 肠梗阻;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41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本病病因繁多,病情复杂,若延误诊治,可危及患者生命[1],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配合医生解除梗阻及恢复肠道通畅,使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2]。笔者对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肠梗阻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2~86岁,平均(57.45±14.23);包括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结肠癌等。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初始症状均为阵发性腹痛、腹胀和恶心,病初仍有排便或排气,随病情进展转为持续性腹痛,且出现呕吐15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灌肠及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要求,亲切地与患者交谈、聊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不适,多给患者做解释工作,使其配合术后各项护理医疗工作[3]。
1.2.1.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做好记录;密切观察腹胀程度、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肠蠕动情况(肠鸣音、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等情况,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腹痛、压痛、明显反跳痛或固定性肠型,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手术前准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出入量、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1.2.1.3 胃肠减压管护理 护理中应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护士应经常挤压胃管,以防堵塞。固定和衔接好减压装置,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以及有无气体引出,为观察病情提供动态信息[4]。
1.2.1.4 灌肠护理 灌肠前先嘱患者排空尿液,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臀下垫小枕,抬高10 cm,滴注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腹胀时嘱深吸气,并予调慢药液滴速。药液滴注完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后拔管,拔管时轻揉肛门,拔管后取平卧位,抬高臀部,保留药液1 h以上。观察患者灌肠后有无排便、排便的性状,颜色和量。
1.2.2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1.2.2.1 基础护理 全麻未清醒者行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行半卧位;常规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对术前有心功能减退者,应延长吸氧时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尿量、胃液丢失量、血电解质变化,遵医嘱从静脉输入足量的液体及高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加强口腔与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与褥疮发生[5]。术后活动,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活动锻炼有利于促进全身血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组织修复能力,加速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2.2 饮食护理 患者在腹痛、腹胀未完全缓解,肛门排气、排便前,均采取禁食与胃肠减压,在腹痛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排便、拔除胃管后流质饮食,采取少食多餐、清淡饮食的原则,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6]。
1.2.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加强呼吸道护理,减少肺部并发症,术后由于切口疼痛,患者不敢用力咳嗽,护理人员可用手按压伤口,轻拍背部,对痰液粘稠者,可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的方法促进痰液的排出[7];(2)切口感染的护理,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渗液,辅料有污染时要随时更换[8];(3)静脉血栓的护理,输液速度要缓慢,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9],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等。
1.2.2.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预防方法,指导患者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维持低脂饮食,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不在饭后剧烈活动,适当运动,避免腹部受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胃肠蠕动[10],有腹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 结果
50例手术过程顺利,住院天数11~17 d,平均
(13.23±2.56) d;手术以后发生并发症仅2例(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各1例);护理满意49例(98.00%,49/50);术后随诊3个月~1年,49例未出现肠梗阻情况,3个月后1例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
3 讨论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时,临床上一般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如胃肠减压、禁食、补液及抗炎等,一些患者未及时控制肠梗阻,病情发展导致机械性肠梗阻,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11]。通过本文50例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50例手术过程顺利,住院天数11~17 d,平均(13.23±2.56) d;手术以后发生并发症仅2例,护理满意49例(98.00%,49/50);术后随诊3个月-1年,其中49例未出现肠梗阻情况,1例于3个月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因此良好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尤其是引流管的科学护理能够预防感染,减少手术粘连[12];静脉高营养可使患者体力迅速恢复,抵抗力增强,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采取多种护理措施促进肠蠕动则对患者早期康复、减少肠粘连、提高患者远期疗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13]。
参考文献
[1] 吕云福,邹声家,詹文华,等.肠梗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6-547.
[2] 罗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7例诊治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6):717-718.
[3] 连笑菊.浅谈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208-209.
[4] 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2351-2351.
[5] 聂晶.肠梗阻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 273-274.
[6] 原向青.肠梗阻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l5(17): 534.
[7] 罗爱萍,梁银连,陈锦坚,等.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9(16):201-202.
[8] 亓月琴.临床外科护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2-223.
[9] 何昭华,高梅兰,罗菊兰,等.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82-83.
[10]隋永红.急性肠梗阻的护理对策与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2): 122-123.
[11]汪翠云.老年肠梗阻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1364-1365.
[12]孙玉珍.肠梗阻患者治疗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5):191-192.
[13]白志芳,褚静茹,韩湘华,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95-1496.
(收稿日期:2012-05-07)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