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炒房狂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万富翁不是梦,前提是你得在北京拥有一套房,你就有机会一夜暴富。房价的上涨很快催生出无数的百万富翁,这个奇特现象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甚为突出。“一套房造就一个富翁”的时代已经到来。口袋里稍有余钱的人都一窝峰地涌去炒房,大量狂热的投资客中不只是那些先得到资金的白领金领、企业主等,甚至根本没有资金实力的一些普通市民,借钱也要当“炒房族”。
  连作家石康都忍不住在博客上谈起了房价。今年两会期间,作家石康在博客里感叹,“我正好去了一趟北京顺义中心别墅区转一圈儿,顺手儿问了问房价,一年前的春天,我曾去转过一圈儿,龙湾和院375平方米的房子总价约750万,我以为很高,但一年后,同样的房子卖完了,二手房已涨到1400万,整个别墅区,去年差不多每平方米两万五,一年后变成五六万。”最要命的是,“房价只上不下,意味着人们若是因有钱没有买房,去干了别的,就会错失机会,且他们若不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将永远错失机会,毫无补救余地,这是逼着全国人民只去买房子。这意味着,在中国,除了挣了钱便去买房,干什么都是不正确的。”
  于是更多人争当房奴。当然,如今的“房奴”一词并无多少悲哀意味了。房奴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中,意为房屋的奴隶,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年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购房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被奴役般的压抑。
  但炒房这一行为直接拯救了房奴:只需凑足首付,再坚挺一到两年,转手卖掉就能套出巨额现金,何乐而不为呢?
  
  借钱也要炒房
  讲述人:张小姐 年龄:32岁
  职业:自由人士
  我父亲有个装修公司,每次进驻新楼盘装修时,看见不错的就会买下。他在怀柔新新小镇花80万买下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别墅,在那做了个样板间搞装修。后来装修的活儿做完了就准备卖房。当时看涨,因此有人最高价出到400万都没卖。但后来扛的时间过长,房价又开始跌,我父亲赶紧出手,最后200万就卖掉了。他做装修这么多年,很辛苦,其实也没赚什么钱,卖房子倒赚了点养老钱。
  我也随着父亲捣鼓起了房产。最早是8年前在通县买了一个50平方米的小户型,用自己的生活费买的,首付6万月供1000元,自己能承受。那时还没想投资,不过是无意中去朋友家玩,走到那发现的楼盘,因为比较喜欢精装小户就买下了。当时总价19万多,4年以后卖到50多万,卖的时候将近1万一平方米,挣了一倍多。一不小心尝到甜头之后便用卖房的款买了辆奥拓,然后拿剩余的钱又添了20万在土桥张湾镇投资买了两套一层送花园的小产权房。虽然有人说小产权房有风险,但我觉得政策也会变,也许哪天会转正呢?当时看上的是房子大,而且带花园的房挺少的,赶紧买了。这个房去年已经收了别人定金,但还没过户。
  2007年房价开始超速上涨,我把西直门的房卖了60万,然后在马连道广安门买了个商住两用、可以注册公司的房。位置在二环外三环内,买了才5天,每平方米就涨了5000块,交完定金就挣了35万。当时还在愁首付呢,跟朋友借过钱,还去过典当行,抵押了之前的一个房本套出钱来。虽然每个月要付给典当行3%的费用,但因为房子涨得快,就算一个月借10万,给他3000手续费,也是很划算的。如果及时把钱还上,就没有利息。这个房子没出手,父亲就卖完别墅后去广安门住了。
  除了在父亲的装修公司帮忙之外,我没有正经工作过,就是炒房,然后拿卖房挣的钱出国旅游。奥运会前后我就开始出国到处转了。先后去过日本、韩国、欧洲,最后去的美国。这次是第二次去美国。美国韩国都是办的一年多次往返的签证,我在韩国住了一个月,在美国住了三个月。
  我最多的时候有6套房,现在留着两套,广安门和大兴的。我买房的时候也正是投资性购房火爆的时候。那年,北京申奥成功的重大楼市利好直接引发了2001年的投资热潮。记得那年7月,申奥成功的消息是晚上出来的,第二天,北四环边上的“深蓝华亭”就从6000多元涨到7000多元。
  我的炒房经验就是:发现好房子赶紧借钱买着,然后再想办法还钱。还有,盯着小户型炒,炒这类房,首付只需付个十来万,其他靠银行贷款,月供少,不足以构成负担,转手也快,正适合我们这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人。
  如今的我,基本上觉得生活有了底气,不会为柴米油盐烦恼(不会去菜市场为几毛钱跟小贩讲价),不会为了工资或者奖金比别人少了几百而难受,不会计较是否有年终奖,也不会因为同学朋友官运亨通而感到羡慕。我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旅游,比如去外国看帅哥,当然我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虽然我不是富豪,我的生活还是很平常普通,但是我依靠个人的理财能力过上了财务自由的生活,常在天上飞的我看着舷窗外棉花糖一样的白云蓝天,心里感到无比自豪。
  
  非典那年大胆抄底
  讲述人:李女士 年龄:39岁 职业:家庭主妇
  买房子对我来说已是个常态,除此之外我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老公经常笑话我呆若木鸡,但一旦谈到房产我立刻两眼放光,活像被打过鸡血一样精神百倍。我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上房产网找房源,路过中介公司,我都要进去了解下房源情况和市场行情。我老公在外企管理层,年薪几十万,可是他赚的这些钱还赶不上这几年我房子的增值速度。非典那年北京房产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我订了5套通州的房子。那时通州房价每平方米才2800元左右,我看中的是那里离CBD区域比较近,房子迟早会升值的。
  我是全职太太,以前都花老公的钱,老公和婆婆明里暗里地拿话嘲讽我,说我没本事,老公还在单位找了个能干的女下属做情人。我找他理论,他竟然强词夺理地说,和我这个黄脸婆已无共同语言,而单位那个女下属很有能力,他们在事业上可以并肩战斗。当时我那个窝火啊!现在我可是彻底扬眉吐气了!我给老公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刻与情人一刀两断,否则房产全部归我,我手里有他出轨的证据,他什么好处也捞不着。
  现在的我脱胎换骨,拿着炒房赚的钱买名牌做SPA,一扫黄脸婆的晦气样。就连我的闺蜜,一个传媒美女总裁,现在也对我的投资理念服气得很。非典那年我买通州房子的时候,我叫她也去买几套,她不买,说是还要跌呢。像她那样只知死命攒钱不懂得理财的人现在亏死了,估计她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存款的数字天天在变,没事数数钱就很快乐。但我的钱却能再生钱,你看现在,通州的房已由非典那年的每平方米2800多涨到18000左右!
  去年夏天,我以为楼市已经到高点了,就把手上的一套房子卖掉了套现,哪里知道后面房价跟坐直升机一样,噌地一下又涨上去了。这短短的9个月中,通州房价又翻了一倍,起码少赚了80万。别以为炒房简单容易,里面道道儿多着呢!买进房子时,我要想想那房价是不是有升值空间,附近配套是否齐全;卖出房子时,我又得寻思那房价是不是到了相对的高位。唉,房子,买进卖出都煎熬啊。如果接盘的人需要贷款的话,那么,从卖完房到拿到房款大约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这个时间段内房价还在嗖嗖往上蹿,如何保持平和心态就很重要了。在现在这种上涨的市场格局下,其实我也很难做到抛售后不后悔。
  现在有了原始积累的我,开始把目光投向二三线城市,这个风向标最早是温州人传达给我的。温州炒房团去哪,我就去哪。这绝对没错。有些地方政府开始用简单的政策限制炒房,我认为那很难有效。比如杭州就曾规定,如果你买房后转手产生差价的话,要交20%的税。他们打算以此限制炒房,但相当不成功。现在普遍的做法是税由买家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政策反而加重了买家的压力,抬高了房价。
  
  跟着温州炒房团南征北战
  讲述人:何先生年龄:45岁
  职业:炒房
  我就是传说中的温州炒房团中一个非著名成员。从最初的个人炒房,到如今与人合伙开起房产代理公司、带“团”炒房,我的身价早已超千万。我们的队伍相当庞大,已从单一的企业主,壮大到一般的工薪阶层,还有个著名的“太太炒房团”。我们涉足房地产市场起步早,经验丰富,嗅觉灵敏,站位高,眼力准,胆子大,下手狠,又往往抱团出击,成功率高。据说,业界广泛认同的是,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2010年,房地产仍然是我们温州人不能割舍的一个重点投资领域。
  这些年,我跟着团队南征北战,买房子就像女孩子买衣服一样频繁,向北跨越长江,转战青岛、济南、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向西,则溯长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向南,则是奔赴海滨城市厦门、海口、三亚……甚至还有远赴迪拜、美国准备抄底的。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商铺、公寓是我炒房的首选,我喜欢购买30万至50万元的小商铺和6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一般都是一次性付完全款。我的判断就是:外地房价真便宜,早买、快买、多买!
  大多数温州人炒房并没有太多理性分析和所谓“运作”,有时甚至挺盲目的。有一次我去昆山看房,大巴车在门口停着,几个同行的温州人进去买房,跑进去跑出来,就一个小时,成交了十几套房子。你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能考虑什么。
  炒房也有流派,我属于短炒离场的那种。我一般会以极少的资金把看中的楼盘锁定,在短期内就把楼盘转手。快进快出,用最短时间赚取利润,一直是我做生意的宗旨。而我的一个炒房伙伴,他就喜欢玩长线,长期持有,他的投资理念就是跟着地铁线买房,从城市规划里获知地铁修到哪,就提前买到哪。他在外地买的房都交给当地朋友帮忙打理,出租、带人看房、收租,诸如此类的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当然,他会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我们温州炒房团最有钱的就是腰缠万贯的华侨,这些华侨的购房、炒房量占整个温州购房团人群50%以上。我一个从海外归国的商人朋友,她“下手”属于豪放派,商铺整排整排通吃,住宅一买就是半幢楼。去年她还在朝阳公园最豪华的公寓一掷千万购置了200多平方米的一套豪宅,一次性付款买来给自己住。我去她家参观,装修真是超豪华,厨房都两个,一个开放式西式厨房,一个封闭式中餐厨房。1000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对于她来说好比在羊身上拔一根毛。她说,“1欧元兑10元人民币,1000万元人民币的房子只要100万元欧元,再贵的房子也便宜,我们不需要银行按揭,全部一次性付清。”在她看来,“国4条”、“国11条”、存款准备金上调、银行贷款“内紧外松”等一系列宏观紧缩政策的确“挨不着、调不到”。对此我也有同感,所谓的楼市调控对我们这些有钱人来说没多大影响,二套房首付加10%也就多几十万元,无所谓,扛得起。
  网络上关于“房产崩盘论”“泡沫论”又有些抬头的迹象,周围几个炒房的朋友都来找我讨论,现在是不是该持币观望一阵,原有的房要不要赶紧抛售?我的看法是,今年二线城市还有机会,一线城市的房可以适当抛出了。从总体和长远来说,我对中国房市始终抱有很大的信心。在我看来,中国目前只有城市化程度40 %左右 ,而欧美发达国家已高达80%左右,中国还要走很长时间的路。城市化的硬条件之一是土地,现实状况是土地供应量越来越少,需求量越来越大。再说,房地产业在GDP的比重高,又拉动数十个相关产业,带动成千上万人就业,它也是中国金融业的“摇钱树”。因此,这棵中国经济的“常青树”不会枯萎。
  另外我比较关注地产大佬王石和任志强的看法,他们也提出房价在未来3年还要继续上涨。他们都看好楼市,认为楼市还有很大空间。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投资房产的信心。
  编辑/冯 岚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不久之前,以缘分和爱情为出售对象的北京首个“爱情超市”落户北京西直门西环广场,为形单影只的人们寻觅缘分开辟了新的天地。在爱情超市里,摆放着很多单身者的资料,按照性别、年龄、收入等条件分别“上架”。所有单身者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来筛选自己中意的候选人,如果当场挑中了,认证个人身份后即可通过“超市管理员”和对方取得联系。爱情超市在京城是第一家,专为单身的朋友开办,只要是单身都可以免费到超市里逛一逛,寻找自
期刊
在旅行中,吃住行是大事,哪方面出错了,就该着倒霉了。回顾旅程,当时的心情已成了特殊的回味,正如人生要经历酸甜苦辣咸一样。    柬埔寨的冰块  在柬埔寨使馆办完签证(190元RMB/人),再去北京国际旅游健康中心(位于和平里医院西侧)接种各种疫苗,张燕开始作各种物质准备。  旅行之初让张燕很满意。去巴肯山看日落,到吴哥窟看日出,体验塔布隆寺的神秘,逛暹粒的夜市,做柬式按摩,品尝当地的美食……原本很
期刊
徐适,1963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考入研究生班。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一级油画艺术委员。其作品被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个人成就被收入《当代中国美术名人录》。    对艺术抱有极大的诚恳  徐适出生于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其父亲是我国著名现代汉语学家徐枢先生。9岁伊始,徐适在家人的支持下,
期刊
依稀记得那还是小学三年级时的事,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吧。周日无课,几天前就与几个小伙伴约好,要到西单看杂技。  这次行动一是要有时间,二是要有钱。时间倒不是大问题,礼拜天趁家长不备溜出来并不难,难的是在钱上。为了再一次核实情况,我们三个一溜烟跳跳蹦踹地径直出了院门。  从西单路口向东不远,就已经看到了那奇怪的建筑。路北的板墙后面,大空场的位置,新搭起了一座圆形的大棚。由于无法进去,隔着二米多高的
期刊
阴差阳错,用来比喻4月12日北京实施错峰上下班措施的第一天,拥挤在地铁、公交或道路上的人们的郁闷的心情,让笔者想起许多年前在全国实行的夏时制,新制与习惯的错位,必然会造成混乱。科学错峰往往只是个理念,建立在现有交通流量分析数据上的措施本身并无对错,但是放到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交通线上,效果和效率一开始总会是负面的。好想法未必有好结果。  报纸评论,前几年,中国春运主管部门曾搞过一个自称十分精密的“削
期刊
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站在长安街上,能看到西山。山峦起伏,跟挽着肩膀的小哥们儿似的。对着长安街的,是个最高的山头。这个高山头叫什么?您清楚吗?    京郊有个定都峰,  峰顶坐着一老汉    这个山头名叫定都峰。定都峰旁边有一处里外屋的红砖房,红砖房里住着一位老韩。屋门口拴着一条耳朵有些耷拉的狗,看到生人就叫。您该问了,老韩家在这里住吗?  老韩在这里上班,定都峰西北边一点儿的山头上,立着一个
期刊
在北京西城区的后马厂一带,有这样的一个小区:它院子很小,你要开车进去,恐怕想掉个头出来都没可能;院子里仅有一座砖土结构的六层小楼,墙缝子里满砌的灰尘诉说着小楼它那不下20年的历史。这个小区虽然貌不惊人,但由于是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宿舍大院,所以蛰居了许多的能人,而我相识的一位顾绣老师傅——王庆麟,就住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院里。  王庆麟已到了耄耋之年,但他精神仍然矍铄,两颊红晕,双眼也灼灼有光。不过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年,有着魔术界宗师地位的魔术师纷纷效力国家,成就了中国古彩戏法的辉煌。20年后,青黄相接,新一代魔术师声名鹊起。新老更迭,不同的是时代背景,相同的是精湛的技艺扬名万里。
期刊
徐叔坚身上有一种大开大合的张力,属于做案头研究的学者,又有点像内敛务实的手艺人。正如他深深认可的道理“艺术离开群众什么都不是”,他的艺术,有浓浓的百姓味儿。令人联想到《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果敢而内敛,智慧又质朴。看着一位78岁的老者收放自如地比划着他设计的开场、谢幕姿势,随他一起追溯到半个世纪前的青春记忆,想不被他的满腔热忱与天生浪漫感染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走遍老边少,只为一朝进中杂  
期刊
本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却阴差阳错地凑了一把大热闹——换房。在2009年末,房市如火如荼、二手房买卖更是沸腾到了开锅的时候!在这个特殊时期买房卖房,像置身于一场热闹的戏剧中,从各种角色和一连串的精彩故事中,品味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苦辣酸甜。  起源是我有一套59平方米的“小公房”,即由单位分配、以房改成本价购买的房子。尽管质量不错、地段也好,但没有物业管理,且停车位拥挤,中短时期内也看不出有拆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