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CT 表现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接收的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 CT资料,对患者病变密度、胸膜种植和周围的纵隔结构的侵犯及纵隔外的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与病理的分期行比较分析。结果: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 CT 检测显示的有:不规则或分叶状的肿块;且密度不均匀;邻近的结构脂肪层消失;有局灶性的钙化;已侵及胸膜、心包和肺以及其他器官。CT 对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分期判断的准确率为87.5%,其特异性高达90%,而敏感性则为 83.3%。结论:CT 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侵袭性胸腺瘤患者在术前的分期和病变的范围,有助于及时地确定手术的方案,也有助于评价疗效、判断复发率。
关键词: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病理对照
在人体前纵隔,胸腺瘤属于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而侵袭性胸腺瘤则为一种恶性胸腺瘤,还有一种则为胸腺癌,临床上大都依靠病症的局部侵袭性或者转移将其与良性肿瘤进行区分[1]。本研究回顾并分析了我院接收的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监测资料,并将其与病理行对照,旨在深入探讨 CT检测表现、病理分期和组织学的类型间的相互关系,以剖析C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价值,取得了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并分析2012年 1 月~ 2013 年10月我院接收的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 CT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得以证实为侵袭性胸腺瘤。其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0 例,其年龄为10~ 66岁,平均年龄则为36.5岁。30例患者中,有9例合并有重症肌无力,21例合并有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和胸闷为14例,而咳嗽和咯痰为3例,9例在行无症状体检过程中发现有纵隔肿块,肿瘤完整切除的共有14例,部分切除的为16 例。患者临床发病时间—确诊时间则为2~ 55个月,平均 时间为27.5个月。此外,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的纵隔肿瘤—手术的时间间隔共计12天~ 13个月,平均时间为 3 个月。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和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CT扫描,扫描条件为100kV和200mA,而扫描层厚为5mm。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增强扫描,对比剂应碘普罗胺注射液300(碘浓度300mg/ml),量约55ml-65ml,使用高压注射器经由患者右肘前行静脉注射,且流率为3ml/ s,而扫描第I期延迟时间则为25s,第II期延迟时间为30s。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CT扫描的结果,主要观察的内容有:(1)病变范围的外形有无规则,有无分叶;(2)是否存在多灶性钙化;(3)和胸壁的肌肉相比,其密度是否为均匀;(4)邻近的结构脂肪层有无消失情况;(5)有无侵及胸膜、心包和肺以及其他器官。
1.4分析参照标准
(1)?期:包膜基本完整,CT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未有纵隔脂肪的受侵情况,也即包膜不存在镜下侵犯情况;(2)?期:病变已侵及胸膜或纵隔脂肪,CT 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显示纵隔脂肪已受侵,也即镜下已侵及包膜;(3)?期:病变已侵及心包和大血管或肺,且CT 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显示,肿块与大血管、心包的分界不清晰,或已侵及邻近的肺部组织;(4)?a 期:CT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显示,胸腔或心包存在积液;(5)?b:血行或淋巴有转移情况[2]。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基础性的统计学知识对患者CT扫描的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2.结果
2.1患者的CT 表现以及病理组织学的分型分析
30例患者中,肿块的外形不规则的有17例(53.13%),有分叶的共12例(37.50%),密度不均匀的有16例(53.33%),而伴有钙化的共计11 例(34.38%)。所有患者在经过增强扫描后,均有轻度的强化,但是中心低密度的坏死区不存在强化现象。其中,纵隔胸膜侵犯的有4例(12.50%),胸膜种植的有6例(20.00%),肺侵犯的有5例(15.63%),心血管结构侵犯的有12 例(37.5%),腹腔侵犯以及远处转移的各为2例(各占6.67%)。
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的类型是:4 例(12.50%)为上皮细胞型,11 例(34.37%)为淋巴细胞型,5例(15.6%)为梭形细胞型,而10 例(31.25%)则为混合细胞型。
2.2患者的CT 和病理分期的比较
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 CT 和病理分期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CT 和病理分期的比较
?期 ?期 ?期 ?a 期 ?b 期 合计
CT 2 4 16 6 2 30
病理 3 3 17 5 2 30
由表1可知,CT 诊断的准确率为87.5%,其特异性高达90%,而敏感性则为 83.3%。
3.讨论
生殖细胞瘤、淋巴瘤等均可发生于胸腺,但是这些均为胸腺肿瘤,而非胸腺瘤,胸腺瘤属于胸腺上皮肿瘤,多发于成人,而儿童的患病情况则比较少见。本研究中有 1 例10岁儿童,经临床病理证实为淋巴细胞型,并伴有重症的肌无力。胸腺瘤多发于前上纵隔,少数病发于后纵隔、甲状腺内、颈部、肺门和肺内以及后腹膜。其病理特征主要为实性,呈灰黄色,并由结缔组织分隔而成呈小叶状的肿块。而在临床上出现显著性的症状时,胸腺瘤大都已较大。光镜下的肿瘤主要由肿瘤性上皮以及非肿瘤性的淋巴细胞共同混合而成。细胞形状多为圆形或棱形、卵圆,其核则呈空泡状,其外形较为光滑,而大红色的核仁则是恶性的征兆。淋巴细胞既可为成熟淋巴细胞,也可为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多是外周T 细胞。其组织学的分型主要由:淋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和上皮细胞型以及混合型。侵袭性胸腺瘤是一种恶性胸腺瘤,多为侵袭性的生长,可累及胸膜,也可心包种植或远处转移,并以颈淋巴结、纵隔、肝和肺以及骨为主。仅从组织结构以及细胞的形态上难以将其与良性胸腺瘤加以区分,所以,明确诊断应该以浸润为主要依据,包括周围的纵隔脂肪中存在瘤细胞岛、包膜发生破裂以及神经受累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CT 检测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侵袭性胸腺瘤患者在术前的分期和病变的范围,有助于医疗人员及时地确定手术的方案,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田锦林,陈为军,杜双存等.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22(3):195-198.
[2]黄晓辉,郑汉朋,滕陈迪等.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与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707-1709.
关键词: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病理对照
在人体前纵隔,胸腺瘤属于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而侵袭性胸腺瘤则为一种恶性胸腺瘤,还有一种则为胸腺癌,临床上大都依靠病症的局部侵袭性或者转移将其与良性肿瘤进行区分[1]。本研究回顾并分析了我院接收的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监测资料,并将其与病理行对照,旨在深入探讨 CT检测表现、病理分期和组织学的类型间的相互关系,以剖析C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价值,取得了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并分析2012年 1 月~ 2013 年10月我院接收的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 CT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得以证实为侵袭性胸腺瘤。其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0 例,其年龄为10~ 66岁,平均年龄则为36.5岁。30例患者中,有9例合并有重症肌无力,21例合并有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和胸闷为14例,而咳嗽和咯痰为3例,9例在行无症状体检过程中发现有纵隔肿块,肿瘤完整切除的共有14例,部分切除的为16 例。患者临床发病时间—确诊时间则为2~ 55个月,平均 时间为27.5个月。此外,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的纵隔肿瘤—手术的时间间隔共计12天~ 13个月,平均时间为 3 个月。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和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CT扫描,扫描条件为100kV和200mA,而扫描层厚为5mm。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增强扫描,对比剂应碘普罗胺注射液300(碘浓度300mg/ml),量约55ml-65ml,使用高压注射器经由患者右肘前行静脉注射,且流率为3ml/ s,而扫描第I期延迟时间则为25s,第II期延迟时间为30s。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CT扫描的结果,主要观察的内容有:(1)病变范围的外形有无规则,有无分叶;(2)是否存在多灶性钙化;(3)和胸壁的肌肉相比,其密度是否为均匀;(4)邻近的结构脂肪层有无消失情况;(5)有无侵及胸膜、心包和肺以及其他器官。
1.4分析参照标准
(1)?期:包膜基本完整,CT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未有纵隔脂肪的受侵情况,也即包膜不存在镜下侵犯情况;(2)?期:病变已侵及胸膜或纵隔脂肪,CT 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显示纵隔脂肪已受侵,也即镜下已侵及包膜;(3)?期:病变已侵及心包和大血管或肺,且CT 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显示,肿块与大血管、心包的分界不清晰,或已侵及邻近的肺部组织;(4)?a 期:CT检测的横断面图像显示,胸腔或心包存在积液;(5)?b:血行或淋巴有转移情况[2]。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基础性的统计学知识对患者CT扫描的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2.结果
2.1患者的CT 表现以及病理组织学的分型分析
30例患者中,肿块的外形不规则的有17例(53.13%),有分叶的共12例(37.50%),密度不均匀的有16例(53.33%),而伴有钙化的共计11 例(34.38%)。所有患者在经过增强扫描后,均有轻度的强化,但是中心低密度的坏死区不存在强化现象。其中,纵隔胸膜侵犯的有4例(12.50%),胸膜种植的有6例(20.00%),肺侵犯的有5例(15.63%),心血管结构侵犯的有12 例(37.5%),腹腔侵犯以及远处转移的各为2例(各占6.67%)。
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的类型是:4 例(12.50%)为上皮细胞型,11 例(34.37%)为淋巴细胞型,5例(15.6%)为梭形细胞型,而10 例(31.25%)则为混合细胞型。
2.2患者的CT 和病理分期的比较
30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 CT 和病理分期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CT 和病理分期的比较
?期 ?期 ?期 ?a 期 ?b 期 合计
CT 2 4 16 6 2 30
病理 3 3 17 5 2 30
由表1可知,CT 诊断的准确率为87.5%,其特异性高达90%,而敏感性则为 83.3%。
3.讨论
生殖细胞瘤、淋巴瘤等均可发生于胸腺,但是这些均为胸腺肿瘤,而非胸腺瘤,胸腺瘤属于胸腺上皮肿瘤,多发于成人,而儿童的患病情况则比较少见。本研究中有 1 例10岁儿童,经临床病理证实为淋巴细胞型,并伴有重症的肌无力。胸腺瘤多发于前上纵隔,少数病发于后纵隔、甲状腺内、颈部、肺门和肺内以及后腹膜。其病理特征主要为实性,呈灰黄色,并由结缔组织分隔而成呈小叶状的肿块。而在临床上出现显著性的症状时,胸腺瘤大都已较大。光镜下的肿瘤主要由肿瘤性上皮以及非肿瘤性的淋巴细胞共同混合而成。细胞形状多为圆形或棱形、卵圆,其核则呈空泡状,其外形较为光滑,而大红色的核仁则是恶性的征兆。淋巴细胞既可为成熟淋巴细胞,也可为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多是外周T 细胞。其组织学的分型主要由:淋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和上皮细胞型以及混合型。侵袭性胸腺瘤是一种恶性胸腺瘤,多为侵袭性的生长,可累及胸膜,也可心包种植或远处转移,并以颈淋巴结、纵隔、肝和肺以及骨为主。仅从组织结构以及细胞的形态上难以将其与良性胸腺瘤加以区分,所以,明确诊断应该以浸润为主要依据,包括周围的纵隔脂肪中存在瘤细胞岛、包膜发生破裂以及神经受累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CT 检测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侵袭性胸腺瘤患者在术前的分期和病变的范围,有助于医疗人员及时地确定手术的方案,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田锦林,陈为军,杜双存等.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22(3):195-198.
[2]黄晓辉,郑汉朋,滕陈迪等.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与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707-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