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教小说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教材,两篇课文均是名家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范进中举》是我国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名篇。二者都描写了病态社会中的悲喜人生,并且都有辛辣的嘲讽。
  我们先看《我的叔叔于勒》,大家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先被故事情节所吸引,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节”作为突破口,可是从哪一个情节切入呢?我们不妨就来一个逆推“反弹琵琶”。小说的结尾“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号,以免再遇见他。”这样的一个结尾就充满了悬念,学生阅读到这里就会产生诸多疑问,“菲利普一家的命运会如何?于勒的命运如何?他们会再见面吗?”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在关心之列。这也是一般学生的阅读体验。当学生有这样的阅读欲望,我们何不顺水推舟,来一个“火上浇油”,唤起学生起更大的阅读激情。此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一个教学开头自然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学生阅读一遍课文后,随即抛出这样一个题:
  当菲利普一家快到岸边时,一艘船拦住了“圣玛洛”号,船上用高音喇叭呼喊菲利普一家,菲利普一家就来到了这艘船上,一位绅士模样的中年人接见了他们,这位男士说:“我是于勒先生的助理,刚才你们一家在船上看到的水手就是他,他也看见了你们,他现在是航运公司总裁,所有轮船都在他门下,总裁总能别出心裁,比如当个水手什么的,但这赢得了我们的尊重。至于‘特快号’船长的话,那是在演戏。今天我代表总裁来,想知道你们的真实情况。他会依此考虑见不见你们,何时何地见你们?”……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依据课文说明理由)
  设计了一个助理出场,有助于缓解菲利普一家人同于勒直接见面的尴尬,按原有的性格继续发展,有再“表演”的余地,也给学生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那么此时会发生什么呢?
  学生必须回到课文中有针对的阅读,理解人物性格,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依据文中人物分为菲利普组,克拉丽丝组,女儿女婿组,若瑟夫组,于勒组。小组内依据原文进行构思新的情节,但必须说明理由。当然小组内必然有分工,全体讨论,有记录人,有展示发言人,有说明理由人,不能有自由人。这样课堂上不会有死角,在讨论期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此时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时各个小组的学生有了针对性阅读后,就会全情投入,充分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二步各组汇报展示。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或引起思维碰撞,或引出下一个人物,主要发言还是学生。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以载道”避免学生贴标签或不着边际的架空的分析。从学生的发言中一定可以看出菲利普一家是想急于见到于勒的,但对于“若瑟夫”组,有必要点拨一下“为什么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这还要进入文中看若瑟夫面对于勒的一段话,要对此话进行品味,要品味出孩子的纯真善良与慷慨,大人的虚伪势利与刻薄,这里作者表明了一个美好愿望,希望人们如同孩子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更好一些。
  至此有一个疑问就会产生,有钱的于勒会见菲利普一家吗?无钱的于勒会见菲利普一家吗?请同学阅读后给出结论和理由。
  见与不见不难得出结论。那么于勒和菲利浦夫妇一家谁是文章的主人公?谁给你的震撼力大?学生也不难看出于勒是一个线索人物,于勒有钱无钱的变化决定了菲利普一家对他的态度,而唯一不变的是那个金钱至上的观念,小人物的辛酸,世态的炎凉。
  同时选用了一副对联: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手足就是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如同陌路人。
  再看《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根据这一特点在学生预习基础上首先采用视频导入:欣赏精彩情节,在视频中加深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把握,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紧密的结合起来,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本文的关键在于一个“中”字,教师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做了大胆的尝试,设计了两个讨论题。
  第一个问题:假设屠户走后,四报来报,前三报报错了,范进是邻庄的范进,这时各色人等会有怎样的言行变化呢?要想回答此问题就得仔细的阅读课文,然后以课文为依据,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回归文本,同时启发学生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认识到这个病态的社会。学生分成范进组,胡屠户组,张乡绅组,乡邻组。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组的人物,要把人物的言行写下来,并要说明这样写的理由,去分析该组人物性格,还要假设自己是该组讨论人物应如何办?
  第二个讨论题:
  分析众人眼中范进的形象。
  你认为范进经过这样冰火两重天,大喜大悲后能大彻大悟吗?
  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周围各色人等语言、动作的变化,掌握人物性格,触及人物内心世界。本节课中,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还做了另外一个尝试,即用对联的形式总结小说的内容,并用给对联添加横批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小说的主旨。
  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我的叔叔于勒》与《范进中举》是小说,因为小说本身是虚构的,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不妨来一点虚构,虚构一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同时学生寻求答案又必须回到课文中去的问题情境,就能使学习充满了思考的乐趣。从以上两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通过欣赏、感知、讨论、感悟等环节实现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能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迁移,让学生悟出了学语文的秘诀,阅读、思考与想象的有机结合,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敢思、敢说、敢于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放胆直言,这正是做学问之要义,也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语文精神。
其他文献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正在新旧更替之际,我们的教育专家们呕心沥血,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无论新旧版教材都是按照我们的教育发展方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始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避免“高分低能儿”的出现,我发现,在改版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和我们即将全面使用的新版教材中都保留了“科学世界”这一环节。我是一名执教10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物理教材中提供了37个“科学世
期刊
音乐教育是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一位音乐教师来说,从事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音乐课教学形成了以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技术教育,使音乐课既枯燥乏味又缺少艺术性,致使学生对音乐课厌烦,这显然是与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改革现行音乐课程教学模式,
期刊
【活动目的】:  环境保护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在这关键时刻,队员们能够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懂行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并积极开展绿色行动,畅想未来,向祖国献礼。  【活动准备】:  多媒体软件、绘好的图画。  一、主持人上场:  甲:我曾听见一根根枝条弹奏春的欢乐  乙:我曾看到一片片绿叶绽开春的笑脸  丙:还记得美丽的天空蔚蓝一片  丁:还记得洁白的花朵香飘满园  合:
期刊
教育科研成果和提升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创品牌的双翼,又是一名品牌教师人力资本的主要外显特征。一所学校要能在激烈的价值规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将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努力探索搞好教研教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我们任何时期都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探讨与总结中,才能使我们的认识和教学效率得以不断地提升。  课堂的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一、知识与能力并重。二、过程与方法并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数学课堂是不完全预设的课堂,有教师与学生的真实情感与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
期刊
英语新课标提出:“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一、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取舍和删减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
期刊
我校承担了《让快乐走进地理课堂》课题的研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同样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此,我结合对课题的研究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我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着力于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
期刊
新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教师应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潜能,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合作探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而要从现代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
期刊
活动目的:  1.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加深对家乡感情。  2.使学生明白,热爱家乡要从小事做起,从热爱校园、净化校园做起,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3.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情感、从小养成良好公德和环保意识。  活动形式:主题汇报、演讲朗诵、座谈讨论  活动准备:分组搜集资料、节目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背景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
期刊
我教学设计选择的题目是PEP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Section B(2a-2c)部分的内容。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为基本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实践和合作运用语言,感受成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PEP中学英语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