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翻过许多本书,也看过太多人物。他们在书里哭了又笑,我们在书外笑了又哭。虚构的人生,几笔纸墨落定命运。情之一字,动人心弦。到头来发现,我们看的书和人物,为他们落的泪,以及实在的笑,绕不开的都是心理。当我们在书中探索时,实际上也正在探索自己的心。
作者:[美] 海莲·汉芙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陈建铭
出版年:2016-5
正如我们的前几辈不会想象到未来不用信纸就可以联络一样,1916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的汉娜·唐芙在其前半生中也一定想不到,1949年10月的那个秋夜,她写了一封信投给位于英国伦敦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自此开启了一段跨越两国、持續二十余年的——书缘与情缘。
《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主要内容是汉娜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店员的书信往来。书较薄,每一两页都是一次对旧时光的跨越,长至几月,短则几天。
就在这来来往往的信件交流中,汉娜由一位客气礼貌但也显得遥远疏离的买书者,变成了一位与店员交好的、亲切随意的朋友。她在信件里会有近似于娇憨的话语,偶尔还有语辞直白的幽默,自然得好似她是一个与店员同住一条街上的再熟悉不过的人。
书信本身给人的感觉就很具有感情色彩,因为书写和投递都需要时间而倍受珍视。“书信”一经提起,便让我感觉它似乎应该诞生在这样的情景中:
木质素朴的书桌,一盏圆头灯,洁白纸页染上暖黄,笔尖移动时沙沙作响,写信者因专注而微蹙起眉。
似乎一切的发生都悄无声息,只有情感和思维在运转,只有指尖文字在流溢。
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汉娜写信时应该很流畅。她不需苦思冥想、斟酌字眼。她在信中把书面语写成了口语,看起来就像拍着你的肩膀对你说:“嘿,就简单聊聊天而已,别那么拘束。”
“不拘束”似乎应该用来指称我们现在,因为我们在聊天软件中拥有了随时戳开聊天窗口、发了信息还可以两分钟内撤回的权利。
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在书信交流时代,真情通过墨水和碳迹得以直白展现。人们手里握着笔,书写时仿佛能更加贴近心灵,也因此更易诚实。字句皆出于己心,故自在随性、不受拘束。
在当下,联络异质化为了一种超出情感交流本身的东西。当联系他人变成一件容易发生的事,在交流开始前反倒是拘束先行。
我们会对着动辄几百人的好友名单头痛,翻来覆去地找一个可以聊天的人。聊天时还要注意加上语气词、佐以表情包,以免冷冰冰的两块屏幕隔绝了情感传递。话没说好赶紧撤回,没超出时限就先歇一口气,末了又担心对方有没有看到。
屏幕这块狡猾的东西,让我们戴上面具交友,能木着脸打出一连串的“哈哈哈”,又好像失去了简单表达真挚的能力。
书店职员德尔曾多次邀请汉娜前来英国,并承诺一定好好招待。汉娜出于经济原因,二十余年都未能前行,反倒是她的几位朋友都在她的拜托之下特意去过查令十字街84号的这家书店。
在1969年1月的那封信中,书店秘书向汉娜说明了德尔已故的消息。自此,两人长达二十余年的书信交流史走到了终点。
1969年4月11日,汉娜还写了一封信给正在伦敦游玩的朋友凯瑟琳。她表示了遗憾,因为德尔和老板之一的马克斯都已不在,但她接着写道: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因我亏欠它良多……”
作者:[美] 海莲·汉芙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陈建铭
出版年:2016-5
正如我们的前几辈不会想象到未来不用信纸就可以联络一样,1916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的汉娜·唐芙在其前半生中也一定想不到,1949年10月的那个秋夜,她写了一封信投给位于英国伦敦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自此开启了一段跨越两国、持續二十余年的——书缘与情缘。
《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主要内容是汉娜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店员的书信往来。书较薄,每一两页都是一次对旧时光的跨越,长至几月,短则几天。
就在这来来往往的信件交流中,汉娜由一位客气礼貌但也显得遥远疏离的买书者,变成了一位与店员交好的、亲切随意的朋友。她在信件里会有近似于娇憨的话语,偶尔还有语辞直白的幽默,自然得好似她是一个与店员同住一条街上的再熟悉不过的人。
书信本身给人的感觉就很具有感情色彩,因为书写和投递都需要时间而倍受珍视。“书信”一经提起,便让我感觉它似乎应该诞生在这样的情景中:
木质素朴的书桌,一盏圆头灯,洁白纸页染上暖黄,笔尖移动时沙沙作响,写信者因专注而微蹙起眉。
似乎一切的发生都悄无声息,只有情感和思维在运转,只有指尖文字在流溢。
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汉娜写信时应该很流畅。她不需苦思冥想、斟酌字眼。她在信中把书面语写成了口语,看起来就像拍着你的肩膀对你说:“嘿,就简单聊聊天而已,别那么拘束。”
“不拘束”似乎应该用来指称我们现在,因为我们在聊天软件中拥有了随时戳开聊天窗口、发了信息还可以两分钟内撤回的权利。
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在书信交流时代,真情通过墨水和碳迹得以直白展现。人们手里握着笔,书写时仿佛能更加贴近心灵,也因此更易诚实。字句皆出于己心,故自在随性、不受拘束。
在当下,联络异质化为了一种超出情感交流本身的东西。当联系他人变成一件容易发生的事,在交流开始前反倒是拘束先行。
我们会对着动辄几百人的好友名单头痛,翻来覆去地找一个可以聊天的人。聊天时还要注意加上语气词、佐以表情包,以免冷冰冰的两块屏幕隔绝了情感传递。话没说好赶紧撤回,没超出时限就先歇一口气,末了又担心对方有没有看到。
屏幕这块狡猾的东西,让我们戴上面具交友,能木着脸打出一连串的“哈哈哈”,又好像失去了简单表达真挚的能力。
书店职员德尔曾多次邀请汉娜前来英国,并承诺一定好好招待。汉娜出于经济原因,二十余年都未能前行,反倒是她的几位朋友都在她的拜托之下特意去过查令十字街84号的这家书店。
在1969年1月的那封信中,书店秘书向汉娜说明了德尔已故的消息。自此,两人长达二十余年的书信交流史走到了终点。
1969年4月11日,汉娜还写了一封信给正在伦敦游玩的朋友凯瑟琳。她表示了遗憾,因为德尔和老板之一的马克斯都已不在,但她接着写道: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因我亏欠它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