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气候对榆阳区大扁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2010年春季气候条件及其对榆阳区大扁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建议。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全市平均气温为9.9 ℃,较常年同期偏低1.2 ℃,对冬小麦返青不利,大扁杏生长滞后;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4成,大部分地方农田墒情良好,对春播生产比较有利;4月平均气温为8.8 ℃,较常年同期偏低2.8 ℃; 3、4月份的寒潮强降温和雨雪霜冻天气,导致设施农业、经济林果受损较重;榆阳区6 800 hm2大扁杏遭受雨雪霜冻灾害,减产达66.7%。
  关键词春季气候;大扁杏;影响;榆阳区
  中图分类号S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5-04750-02
  大扁杏产业是榆阳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区大扁杏种植面积6 800 hm2,杏产业基地建设涉及12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从1995年榆阳区发展大扁杏至今,杏产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特别是2005年以来,该区6 800 hm2大扁杏陆续进入盛果期,产量稳步上升,全区杏核产量稳定在90万kg以上,年收益达800万元以上,2009年杏核产量达120万kg以上,年收益上千万元。然而,气象条件是影响杏产量的重要因素,春季强寒潮降温、雨雪霜冻、大风沙尘,初夏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严重地影响大扁杏生长发育和产质产量的形成。为此,笔者就2010年春季气候条件[1]对大扁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建议,为大扁杏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010年春季气候概况
  1.1气温2010年春季(3~5月)平均气温为9.9 ℃,比常年同期偏低1.2 ℃。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3.4 ℃,与常年同期持平,4月份平均气温8.8 ℃,比常年同期偏低2.8 ℃,特别是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4.6 ℃,5月份平均气温17.4 ℃,比常年同期偏低0.5 ℃(图1)。
  1.2降水春季全市平均降水总量88.6 mm,比常年同期偏多4成,其中3月份平均降水量15.7 mm,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4月份平均降水量33.2 mm,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5月份平均降水量39.7 mm,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图2)。
  2.1大风沙尘受西北路强冷空气南下影响,3月19~20日榆林市大部分县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榆阳区、神木出现沙尘暴,能见度下降至0.5 km,最大风速达30 m/s,其余县区出现大风扬沙天气。4月25~27日榆林市再次出现大风沙尘天气,最大风速达24 m/s。大风沙尘天气对交通安全及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特别对大扁杏、桃子、梨等林果及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苗床损失极为严重,2010年春季因大风影响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
  2.2积雪、地质灾害3月上旬降雪较多,府谷、神木、榆阳区、佳县、米脂县的降雪量均超过5 mm,积雪深度达4 cm,降雪造成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安全。3月10日01:30,子洲县双湖峪镇双湖峪村石沟发生山体滑塌地质灾害,滑塌土方约9万方,25间房屋被埋,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3低温霜冻3月8~9日,受强冷空气和连日降雪的持续影响,榆林市气温聚降,日最低气温降幅达10~14 ℃,9日榆阳区最低气温-15.4 ℃,各县区最低气温降至-16~-10 ℃,是历史同期较低值。4月11~14日榆林市再次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市出现强降温、雨雪、大风、霜冻天气,各县区最低气温出现在-8.7~ -3.1 ℃,冻土深度达6 cm。低温冻害导致经济林果杏子、桃子、梨花芽冻害达70%以上,冬小麦返青受到影响。5月6日、10~11日榆林市再次出现霜冻,部分乡镇区域自动站检测最低气温-3.9 ℃。受春季低温冻害影响,经济林果受灾极为严重。
  32010年春季气候对大扁杏造成的不利影响
  杏树耐寒、耐旱,能耐瘠薄土壤,喜阳光,栽培管理较易。据实际考察,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不管水热气候条件、或是土壤,广大的山地、黄土高原及乱石山坡、石烁地、沙地、风化岩石坡地等不适合其他果树生长,而杏树均能生长结果。近年来,榆阳区积极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扁杏种植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种植大扁杏已经成为农民经济增收的“摇钱树”,但2010年春季的雨雪、低温霜冻灾害,使大扁杏遭受严重损失[2]。
  3.1春季雨雪、低温天气导致大扁杏生长期滞后3月上旬降雪日数达7次,平均降水量4.5 mm,中旬平均降水量7.9 mm,比历年同期偏多一倍,下旬平均降水量3.9 mm。4月份全市降水量在17.3~56.2 mm,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6~7成。降水偏多气温不断下降,特别是4月11~14日,受强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榆阳区及榆林市再次出现雨雪、大风、降温、霜冻天气过程。11日夜间榆林市出现雨雪天气,降水量普遍在3~8 mm,最大降水靖边23 mm,最大积雪厚度5 mm。降水伴随5~6级大风,气温大幅下降,13日榆阳区极端最低气温达-7.5 ℃。大扁杏在3月上旬~4月上旬开始萌芽期生长,是需光、热、肥含量密切相关时期,以供给树体充足的养分,提高花芽质量,使其进入正常的花期生长发育。4月12~14日,榆阳区持续低温3 d,并伴有降雪、大风、霜冻;大风使杏树花芽脱落,低温寡照造成大扁杏萌芽生长缓慢滞后,生长发育偏弱,花量减少,开花期推迟。
  3.2春季低温霜冻造成66.7%大扁杏遭受冻害2010年春季榆林市多次出现阶段性低温霜冻天气(3月8~9日、3月19~20日、4月11~14日、4月25~28日、5月5~6日、5月10~11日)。4月11~14日雨雪、霜冻、大风沙尘天气过程,造成全市平均气温下降8~10 ℃,24 h气温下降4~9 ℃,48 h气温下降7~13 ℃,榆阳区最低气温达-7.5 ℃(表1)。
  4月中旬~5月上旬是大扁杏花芽萌动期至盛花期,杏树是耐旱树种,春季萌芽前期对水分的要求是迫切的,即进入4月初到5月初,有少量降雨或浇水,就可保证枝条正常生长和花芽提前分化。此时最敏感的是气温;杏树的不同器官对于低温的反应不同,气温-10 ℃左右可使开始萌动的花芽冻死,-2 ℃左右就会使杏花受冻,-1 ℃可使初果冻伤。4月12~14日榆阳区刘千河乡最低气温-5.5 ℃、鱼河峁-6.2 ℃、余兴庄-8.3 ℃、补浪河达-9.6 ℃,大扁杏受到严重冻害,减产达80%,相继4月25~28日,榆林市再次出现强降温、霜冻、大风天气,日平均气温下降6~8 ℃,降温导致榆阳区的刘千河乡、麻黄梁镇、安崖乡及北部风沙草滩区的大扁杏再次遭受冻害,气象条件对2010年春季大扁杏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榆阳区6 800 hm2大扁杏减产66.7%,经济受损达70%以上。   4气象灾害对大扁杏影响的防御措施
  4.1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提高气象为杏农服务意识,加强杏种植区区域气象站建设,获取杏种植区的气象资料,结合天气预报严密监测天气变化,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手机短信和电子显示屏等形式搭建一套具备专业化、精细化、动态化、多元化的杏产业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对大扁杏产业的防灾减灾能力。
  4.2大力开展防灾减灾试验大力开展对大扁杏防灾试验,寻求严防大扁杏早春晚霜冻害的有效措施,实施气候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温度、湿度,防冻药剂、物理防冻量化等测定。旨在通过试验,获取杏种植区早春冻害气象因素发生状况的规律,为科学预防提供依据。除此之外,建议在杏果采收后,实施更新复壮,雨季追肥、覆草,根外喷肥、树干基地堆土、涂白主干,从而提高杏树的防寒,抗冻能力。
  4.3加强气象与农林业等部门的深入合作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资料共享,开展相关科研研究,建议加强对大扁杏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抗冻机理的研究,引进抗冻新品种的选育试验,实现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4.4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业务系统开展大扁杏产业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对策的分析。建立气象(春季寒潮、霜冻、大风、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大扁杏评估、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做好未来气候变化对种植大扁杏的气候资源利用评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杏产业的合理布局,确保大扁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丽娟,侯英雨,钱拴,等,2010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3):484-486.
  [2] 张建新,钱锦霞,等.气象因素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31):458-461.
  (上接第4749页)
  [3] 宋长远.本溪地区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农技服务,2009,26(10):110-111.
  [4] 李震,吉奇.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00-17501,17565.
  [5] 吉奇,吴英杰,黄作顺,等.本溪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2):40-43.
其他文献
摘要徐91068A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规中粳品系21048为母本,以早熟品系31375为父本杂交,再与BT型不育系徐9201A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较高、配组优势明显、稻米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于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关键词杂交粳稻;中粳不育系;徐91068A;选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白头鹎的保护以及城市自然保护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5月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白头鹎的生境分布和取食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共记录白头鹎取食行为400次,主要取食生境为乔灌木林(46.50%)和建筑区(3775%),其生态位宽度为2.61;白头鹎取食方式的生态位宽度为2.32,主要采用拾取方式(61.50%);取食基质的生态位宽度为394,主要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抗氧化性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乙醇浓度分别为60%、70%、80%、90%;提取料液比分别为1∶10、1∶20、1∶30、1∶40 g/ml;超声时间分别为10、20、30、40 min;超声功率分别为200、250、300、350 W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L9(34)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抗氧化性的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的最佳结果为:乙醇浓度70
期刊
摘要探讨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区受砷、锑污染地区,主产农作物(如玉米等)可食用部分在砷、锑影响下的人畜食用风险。通过体外模拟试验获得农作物可食用部分(包括秸秆)的重金属生物可给量,以此为依据对当地人畜食用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样品砷全量结果与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比值范围在0~82.16%,锑全量结果与ADI比值范围在0~2 205.67%。初步评价为锑对人体的健康具有相当的风险,砷对
期刊
摘要利用金州区国家气象观测站近40年的地面温度资料,分析研究该地区地面温度变化趋势规律,结果表明,金州地区地面温度变化率为0.18/10a,近40年地面温度升高了0.72℃。40年来地面温度经历一次显著的波动,其突变点为1987年。由于地面温度的升高,病虫越冬的基数增大,在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应适当调整种植结构。  关键词地面温度;对农业的影响;金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S16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芳香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三都县的木本芳香植物资源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三都县木本芳香植物资源共有76科163属382种;优势科有柏科(6种)、木兰科(16种)、樟科(52种)、蔷薇科(26种)、蝶形花科(12种)、芸香科(30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是樟科、芸香科、蔷薇科、桃金娘科中部分属的木本芳香植物。针对三都县木本芳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木本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烟草最佳适种品种,优化湖南烟草种植结构。[方法]对湖南不同在种烟草品种在烘烤过程中外观和烟叶内部含水率变化以及烤后烟质量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表明,云烟87在变黄期和定色期相对于9506和G80更容易变黄和定色,而9506在变黄期要优于G80,定色期两者变化基本相似,三者在干筋期无很大差别。[结论]烘烤过程中可以根据各阶段不同品种的烘烤特性,灵活控制烤房
期刊
摘要对白龙江流域武都段的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灾害数据和专家意见选取了高程、坡度、岩性、滑坡点密度、距断层距离、土地利用和NDVI作为主要影响因子,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选因子进行分组,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功能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性能。最终制作成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对当地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关键词白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减压精馏分离2,3丁二醇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提取过1,3PDO后的物料为原料进行减压精馏分离2,3丁二醇,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考察反应段温度、原料中2,3丁二醇含量、出料位置、进料温度、回流比等对精馏过程以及对2,3丁二醇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 试验发现,在2,3丁二醇减压精馏过程中,使用2,3丁二醇含量在28%左右、温度在57 ℃左右的物料,出料位置在第24个塔板处,回流比6∶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沿新安江流域黄山段布设了15个采样点,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进行样品采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结果]2013年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水质良好,氮、磷污染程度较低,总体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存在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结论]水质下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