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贛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十大道德标兵”表彰会上,当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从市领导手中接过授予他的“十大道德标兵”的奖牌时,台下响起了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他,就是江西省石城县小松敬老院院长邓孟先。
“我要用爱心熨暖老人的心”
1984年8月,在村干部工作岗位上干了28年之久的罗源村党支部书记邓孟先,被选调到了小松敬老院任院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映入邓孟先眼帘的是:在5间摇摇欲坠的破土坯房里,住着21位脸上毫无生气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院里3亩多土地荒芜着,一般敬老院常见的鸡、鸭、猪等家禽家畜不见踪影,帐上资金仅剩100余元。这里与其说是敬老院,不如说是个破庙。面对老人们那期盼的眼神,邓孟先心里沉甸甸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暗自立下誓言:“我要用慈爱之心熨暖老人们那孤独的心。”从那天起,敬老院就成了邓孟先的家。
让老人脸上溢出笑容,使院民生活得到改善,是邓孟先的第一步棋。他首先从小处着手,领着老人们整治环境,清扫卫生死角,规划庭院、植树、种花,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唤起了老人们的生活热情。接着从大处着眼,千方百计发展院办经济。他把老人分成有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和无自理能力三组,带着有劳动能力的一组栽种白莲1.6亩,种植蔬菜1.6亩,养猪10头,养鱼塘一口,对参加劳动的老人还给予适当的报酬。这样一年下来,使院办经济当年收入7000余元,给老人们带来了一个清新的亮点。
种绿化树、果树,用绿色装点庭院,用绿色带给老人希望,是邓孟先的第二步棋。他首先将院内空闲地规划种植各种常绿树木,培植四季花木,将庭院建成一个小花园,接着选择一块缓坡荒山地,开垦种植了40亩脐橙和板栗。几分耕耘,几多收获。20年过去了,如今该院已入住老人55位,拥有砖混住房72间,建筑面积1910多平方米,有一个占地3096平方米的四合大院,院内环境优雅,四季花香。院里还建有猪舍9间165平方米,有菜地2.8亩,水田1.6亩,鱼塘4亩,办起了一个养殖场。昔日破旧的落后院,如今已成了一所集生活、娱乐、经济实体等功能较为齐全的先进院。
“爱就是要使老人过得更充实”
邓孟先深知,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尽管有着来自政府的基本生活保障,但要让他们生活更舒心,日子更殷实,仅靠这些是不够的。他在发展院办经院,增强以院养院功能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充分利用院里近期内耕地、鱼塘和山地,大搞种、养、加。
种,即在田里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白莲、烟叶等经济作物,在山上开发种植脐橙和板栗;养,即养鱼、养群鸭、养种公猪和肉猪;加,即从事农产品加工,为当地村民服务。同时,充分利用蔬菜地种植各季节蔬菜,保证老人蔬菜自给有余,使院办经济纯收入年年增加。1997年,院办经济纯收入达到2.9万元;2000年达到3.8万元;2003年跃至9万元,其中仅脐橙一项就达7万元。
邓孟先平常总是给人这样的印象:头戴一顶草帽,肩背一只水壶,颈披一条毛巾。这是他经常参加劳动必带的三件“宝贝”。去年夏季,一场严重的干旱威胁着院里数十亩脐橙,由于脐橙基地上浇灌设施尚未配套,邓孟先硬是同院里一些老人挑水浇灌,保住了果树,保住了果实。年近七旬的老院长如此玩命,使所有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爱就是孝敬”
“敬老院就是你们的家,院长就是你们的儿子。”这是邓孟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人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桩桩件件,他无不操心。
为使饱受孤独的老人体会到家的温暖,邓孟先为每位刚入院的老人举行欢迎会;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逢生日时给其送上红包祝寿,并给老人特殊加餐;每年正月初一,亲自到每位老人房间拜年;院里开设了麻将、扑克、电视娱乐室,设立了书报阅览室,每年老人节时组织老人进行歌咏、棋牌比赛;给院里的每位老人建立病历档案;每年清明,敬老院给已逝老人上坟,并在院里设立“怀恩堂”,追悼已逝的老人……邓孟先的言行举止赢得了老人们的心,他们心中的那杆秤,秤出了邓院长在他们心中的份量,更焕发了老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不少疾病缠身的老人,进院后都不治而愈。
人们常说:“老人小孩相”。一个家庭中,双亲尚难侍候,更何况敬老院中几十个性情各异的老人呢!可邓孟先最知他们的心:老人耍小孩脾气不吃饭,他三番五次去请;老人情绪不好发脾气,他心平气和笑脸相迎;老人头痛脑热,他陪伴在旁,端水喂药;老人病重生命垂危之时,他更像儿子对父母,其情其景令人久久难忘。
92岁高龄的邓树先老人,临去世前一个月,屎尿失禁,臭气熏人。邓孟先日夜侍奉在床前,熬红了双眼,累瘦了身子,直至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安祥、满足地去了,他又亲自为其穿寿衣,在当地这是亲生儿子才能做到的事啊!一天深夜,77岁的老人李用清突发急病,人事不醒,邓孟先冒着严寒夜行4华里,请来医生诊治打针,然后一直陪伴在床前直至天亮。像这样的事,对邓孟先来说,已不知有多少回了。
“爱就要以院为家”
自从邓孟先跨进敬老院的门槛,一晃就是20年!时间把一个47岁的黑发壮年人,变成了一个67岁的白发老人。对此邓孟先无怨无悔。他说:“组织上信任我当院长,我就要以院为家,使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邓孟先自己的家离院仅三四华里,但他除了去县城或镇里开会,其它时间几乎都在院里度过,在家里很难见到他的身影。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是万家团圆之时,家中妻儿围坐桌旁,唯独不见男主人。他说:“自己的家是小家,敬老院的家才是大家。”1986年,他的大儿子不幸患了精神病,见人就打骂,吵得周围鸡犬不宁,忙完田里忙家里的妻子一急这下也病倒了,万般无奈之下,邓孟先一狠心把儿子锁进生产队的仓库,然后怀着对妻儿的无限愧疚,回到了牵挂不已的敬老院。那一次,这位遇到天大困难也难屈服的铮铮汉子,也流下了难以抑止的泪水。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实实在在办事”,凡是认识邓孟先的人都这样评价他。20年来,每年从他手中经过的钱不下10万元,但他分文不沾,自己在敬老院食堂就餐的饭钱从来照交不误。每当他家遇有婚嫁喜庆之事,总是邀请全院老人集体赴宴,并且从不收受贺礼,老人们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到他家赴宴的场景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先后8次被小松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次受到县民政局的表彰,2次被市级评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全省先进敬老院院长”。他领导的小松敬老院多次被评为全市的“五好敬老院”、“先进敬老院”。
“我要用爱心熨暖老人的心”
1984年8月,在村干部工作岗位上干了28年之久的罗源村党支部书记邓孟先,被选调到了小松敬老院任院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映入邓孟先眼帘的是:在5间摇摇欲坠的破土坯房里,住着21位脸上毫无生气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院里3亩多土地荒芜着,一般敬老院常见的鸡、鸭、猪等家禽家畜不见踪影,帐上资金仅剩100余元。这里与其说是敬老院,不如说是个破庙。面对老人们那期盼的眼神,邓孟先心里沉甸甸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暗自立下誓言:“我要用慈爱之心熨暖老人们那孤独的心。”从那天起,敬老院就成了邓孟先的家。
让老人脸上溢出笑容,使院民生活得到改善,是邓孟先的第一步棋。他首先从小处着手,领着老人们整治环境,清扫卫生死角,规划庭院、植树、种花,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唤起了老人们的生活热情。接着从大处着眼,千方百计发展院办经济。他把老人分成有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和无自理能力三组,带着有劳动能力的一组栽种白莲1.6亩,种植蔬菜1.6亩,养猪10头,养鱼塘一口,对参加劳动的老人还给予适当的报酬。这样一年下来,使院办经济当年收入7000余元,给老人们带来了一个清新的亮点。
种绿化树、果树,用绿色装点庭院,用绿色带给老人希望,是邓孟先的第二步棋。他首先将院内空闲地规划种植各种常绿树木,培植四季花木,将庭院建成一个小花园,接着选择一块缓坡荒山地,开垦种植了40亩脐橙和板栗。几分耕耘,几多收获。20年过去了,如今该院已入住老人55位,拥有砖混住房72间,建筑面积1910多平方米,有一个占地3096平方米的四合大院,院内环境优雅,四季花香。院里还建有猪舍9间165平方米,有菜地2.8亩,水田1.6亩,鱼塘4亩,办起了一个养殖场。昔日破旧的落后院,如今已成了一所集生活、娱乐、经济实体等功能较为齐全的先进院。
“爱就是要使老人过得更充实”
邓孟先深知,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尽管有着来自政府的基本生活保障,但要让他们生活更舒心,日子更殷实,仅靠这些是不够的。他在发展院办经院,增强以院养院功能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充分利用院里近期内耕地、鱼塘和山地,大搞种、养、加。
种,即在田里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白莲、烟叶等经济作物,在山上开发种植脐橙和板栗;养,即养鱼、养群鸭、养种公猪和肉猪;加,即从事农产品加工,为当地村民服务。同时,充分利用蔬菜地种植各季节蔬菜,保证老人蔬菜自给有余,使院办经济纯收入年年增加。1997年,院办经济纯收入达到2.9万元;2000年达到3.8万元;2003年跃至9万元,其中仅脐橙一项就达7万元。
邓孟先平常总是给人这样的印象:头戴一顶草帽,肩背一只水壶,颈披一条毛巾。这是他经常参加劳动必带的三件“宝贝”。去年夏季,一场严重的干旱威胁着院里数十亩脐橙,由于脐橙基地上浇灌设施尚未配套,邓孟先硬是同院里一些老人挑水浇灌,保住了果树,保住了果实。年近七旬的老院长如此玩命,使所有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爱就是孝敬”
“敬老院就是你们的家,院长就是你们的儿子。”这是邓孟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人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桩桩件件,他无不操心。
为使饱受孤独的老人体会到家的温暖,邓孟先为每位刚入院的老人举行欢迎会;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逢生日时给其送上红包祝寿,并给老人特殊加餐;每年正月初一,亲自到每位老人房间拜年;院里开设了麻将、扑克、电视娱乐室,设立了书报阅览室,每年老人节时组织老人进行歌咏、棋牌比赛;给院里的每位老人建立病历档案;每年清明,敬老院给已逝老人上坟,并在院里设立“怀恩堂”,追悼已逝的老人……邓孟先的言行举止赢得了老人们的心,他们心中的那杆秤,秤出了邓院长在他们心中的份量,更焕发了老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不少疾病缠身的老人,进院后都不治而愈。
人们常说:“老人小孩相”。一个家庭中,双亲尚难侍候,更何况敬老院中几十个性情各异的老人呢!可邓孟先最知他们的心:老人耍小孩脾气不吃饭,他三番五次去请;老人情绪不好发脾气,他心平气和笑脸相迎;老人头痛脑热,他陪伴在旁,端水喂药;老人病重生命垂危之时,他更像儿子对父母,其情其景令人久久难忘。
92岁高龄的邓树先老人,临去世前一个月,屎尿失禁,臭气熏人。邓孟先日夜侍奉在床前,熬红了双眼,累瘦了身子,直至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安祥、满足地去了,他又亲自为其穿寿衣,在当地这是亲生儿子才能做到的事啊!一天深夜,77岁的老人李用清突发急病,人事不醒,邓孟先冒着严寒夜行4华里,请来医生诊治打针,然后一直陪伴在床前直至天亮。像这样的事,对邓孟先来说,已不知有多少回了。
“爱就要以院为家”
自从邓孟先跨进敬老院的门槛,一晃就是20年!时间把一个47岁的黑发壮年人,变成了一个67岁的白发老人。对此邓孟先无怨无悔。他说:“组织上信任我当院长,我就要以院为家,使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邓孟先自己的家离院仅三四华里,但他除了去县城或镇里开会,其它时间几乎都在院里度过,在家里很难见到他的身影。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是万家团圆之时,家中妻儿围坐桌旁,唯独不见男主人。他说:“自己的家是小家,敬老院的家才是大家。”1986年,他的大儿子不幸患了精神病,见人就打骂,吵得周围鸡犬不宁,忙完田里忙家里的妻子一急这下也病倒了,万般无奈之下,邓孟先一狠心把儿子锁进生产队的仓库,然后怀着对妻儿的无限愧疚,回到了牵挂不已的敬老院。那一次,这位遇到天大困难也难屈服的铮铮汉子,也流下了难以抑止的泪水。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实实在在办事”,凡是认识邓孟先的人都这样评价他。20年来,每年从他手中经过的钱不下10万元,但他分文不沾,自己在敬老院食堂就餐的饭钱从来照交不误。每当他家遇有婚嫁喜庆之事,总是邀请全院老人集体赴宴,并且从不收受贺礼,老人们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到他家赴宴的场景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先后8次被小松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次受到县民政局的表彰,2次被市级评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全省先进敬老院院长”。他领导的小松敬老院多次被评为全市的“五好敬老院”、“先进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