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m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贛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十大道德标兵”表彰会上,当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从市领导手中接过授予他的“十大道德标兵”的奖牌时,台下响起了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他,就是江西省石城县小松敬老院院长邓孟先。
  
  “我要用爱心熨暖老人的心”
  
  1984年8月,在村干部工作岗位上干了28年之久的罗源村党支部书记邓孟先,被选调到了小松敬老院任院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映入邓孟先眼帘的是:在5间摇摇欲坠的破土坯房里,住着21位脸上毫无生气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院里3亩多土地荒芜着,一般敬老院常见的鸡、鸭、猪等家禽家畜不见踪影,帐上资金仅剩100余元。这里与其说是敬老院,不如说是个破庙。面对老人们那期盼的眼神,邓孟先心里沉甸甸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暗自立下誓言:“我要用慈爱之心熨暖老人们那孤独的心。”从那天起,敬老院就成了邓孟先的家。
  让老人脸上溢出笑容,使院民生活得到改善,是邓孟先的第一步棋。他首先从小处着手,领着老人们整治环境,清扫卫生死角,规划庭院、植树、种花,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唤起了老人们的生活热情。接着从大处着眼,千方百计发展院办经济。他把老人分成有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和无自理能力三组,带着有劳动能力的一组栽种白莲1.6亩,种植蔬菜1.6亩,养猪10头,养鱼塘一口,对参加劳动的老人还给予适当的报酬。这样一年下来,使院办经济当年收入7000余元,给老人们带来了一个清新的亮点。
  种绿化树、果树,用绿色装点庭院,用绿色带给老人希望,是邓孟先的第二步棋。他首先将院内空闲地规划种植各种常绿树木,培植四季花木,将庭院建成一个小花园,接着选择一块缓坡荒山地,开垦种植了40亩脐橙和板栗。几分耕耘,几多收获。20年过去了,如今该院已入住老人55位,拥有砖混住房72间,建筑面积1910多平方米,有一个占地3096平方米的四合大院,院内环境优雅,四季花香。院里还建有猪舍9间165平方米,有菜地2.8亩,水田1.6亩,鱼塘4亩,办起了一个养殖场。昔日破旧的落后院,如今已成了一所集生活、娱乐、经济实体等功能较为齐全的先进院。
  
  “爱就是要使老人过得更充实”
  
  邓孟先深知,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尽管有着来自政府的基本生活保障,但要让他们生活更舒心,日子更殷实,仅靠这些是不够的。他在发展院办经院,增强以院养院功能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充分利用院里近期内耕地、鱼塘和山地,大搞种、养、加。
  种,即在田里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白莲、烟叶等经济作物,在山上开发种植脐橙和板栗;养,即养鱼、养群鸭、养种公猪和肉猪;加,即从事农产品加工,为当地村民服务。同时,充分利用蔬菜地种植各季节蔬菜,保证老人蔬菜自给有余,使院办经济纯收入年年增加。1997年,院办经济纯收入达到2.9万元;2000年达到3.8万元;2003年跃至9万元,其中仅脐橙一项就达7万元。
  邓孟先平常总是给人这样的印象:头戴一顶草帽,肩背一只水壶,颈披一条毛巾。这是他经常参加劳动必带的三件“宝贝”。去年夏季,一场严重的干旱威胁着院里数十亩脐橙,由于脐橙基地上浇灌设施尚未配套,邓孟先硬是同院里一些老人挑水浇灌,保住了果树,保住了果实。年近七旬的老院长如此玩命,使所有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爱就是孝敬”
  
  “敬老院就是你们的家,院长就是你们的儿子。”这是邓孟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人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桩桩件件,他无不操心。
  为使饱受孤独的老人体会到家的温暖,邓孟先为每位刚入院的老人举行欢迎会;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逢生日时给其送上红包祝寿,并给老人特殊加餐;每年正月初一,亲自到每位老人房间拜年;院里开设了麻将、扑克、电视娱乐室,设立了书报阅览室,每年老人节时组织老人进行歌咏、棋牌比赛;给院里的每位老人建立病历档案;每年清明,敬老院给已逝老人上坟,并在院里设立“怀恩堂”,追悼已逝的老人……邓孟先的言行举止赢得了老人们的心,他们心中的那杆秤,秤出了邓院长在他们心中的份量,更焕发了老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不少疾病缠身的老人,进院后都不治而愈。
  人们常说:“老人小孩相”。一个家庭中,双亲尚难侍候,更何况敬老院中几十个性情各异的老人呢!可邓孟先最知他们的心:老人耍小孩脾气不吃饭,他三番五次去请;老人情绪不好发脾气,他心平气和笑脸相迎;老人头痛脑热,他陪伴在旁,端水喂药;老人病重生命垂危之时,他更像儿子对父母,其情其景令人久久难忘。
  92岁高龄的邓树先老人,临去世前一个月,屎尿失禁,臭气熏人。邓孟先日夜侍奉在床前,熬红了双眼,累瘦了身子,直至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安祥、满足地去了,他又亲自为其穿寿衣,在当地这是亲生儿子才能做到的事啊!一天深夜,77岁的老人李用清突发急病,人事不醒,邓孟先冒着严寒夜行4华里,请来医生诊治打针,然后一直陪伴在床前直至天亮。像这样的事,对邓孟先来说,已不知有多少回了。
  
  “爱就要以院为家”
  
  自从邓孟先跨进敬老院的门槛,一晃就是20年!时间把一个47岁的黑发壮年人,变成了一个67岁的白发老人。对此邓孟先无怨无悔。他说:“组织上信任我当院长,我就要以院为家,使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邓孟先自己的家离院仅三四华里,但他除了去县城或镇里开会,其它时间几乎都在院里度过,在家里很难见到他的身影。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是万家团圆之时,家中妻儿围坐桌旁,唯独不见男主人。他说:“自己的家是小家,敬老院的家才是大家。”1986年,他的大儿子不幸患了精神病,见人就打骂,吵得周围鸡犬不宁,忙完田里忙家里的妻子一急这下也病倒了,万般无奈之下,邓孟先一狠心把儿子锁进生产队的仓库,然后怀着对妻儿的无限愧疚,回到了牵挂不已的敬老院。那一次,这位遇到天大困难也难屈服的铮铮汉子,也流下了难以抑止的泪水。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实实在在办事”,凡是认识邓孟先的人都这样评价他。20年来,每年从他手中经过的钱不下10万元,但他分文不沾,自己在敬老院食堂就餐的饭钱从来照交不误。每当他家遇有婚嫁喜庆之事,总是邀请全院老人集体赴宴,并且从不收受贺礼,老人们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到他家赴宴的场景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先后8次被小松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次受到县民政局的表彰,2次被市级评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全省先进敬老院院长”。他领导的小松敬老院多次被评为全市的“五好敬老院”、“先进敬老院”。
其他文献
我孤单地在大街上走着,夜色中的闹市美丽而喧嚣,但这种热闹却无法感染我。就在昨天上午,我还踌躇满志,信心满怀,可是当我看到自己的中考成绩连最普通的高中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达到,我所有的梦想都成了肥皂泡,瞬间破灭了。中考前的冲刺,数年的寒窗,结果都是零,一个巨大的“零”!此时此刻,我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义?我已经决定了,我将离开这个世界。我不想面对父母,面对任何人。  被乌云笼罩的天空开始下雨了,雨滴落
期刊
根据吉林省慈善工作会议关于由2005年起,每年4月3日统一开展“慈善日”活动的决定,长春市慈善会以关注“三农问题”为主题、以慈善救助为主要内容,在4月3日“慈善日”活动中,协同多个部门和多家单位,采取多种方式扶助特困农户搞好春耕备耕生产,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投入66.66万元双日捐善款,扶助全地区1550个特困农户,解决在春耕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每户可获得慈善救助金430
期刊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慈善组织开始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他们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慈善理念和经验;也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拓宽了善款来源渠道。将国外先进的慈善理念与中国慈善工作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发利用国际慈善资源,不断壮大我国慈善事业实力,这是我国慈善事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企业公民”概念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用来表达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新的术语,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
期刊
2004年春节刚过,法国巴黎国际机场,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妇女即将结束她在这里的深情探访,返回生她养她的东方故里。一位满头银发的法国老太太在一个年轻女孩的搀扶下,前来为她送行。在分离的那一刻,老太太和中国妇女紧紧相拥,滚滚热泪在两人脸上流淌……  这位银发苍苍的法国老妇人名叫爱瑞丝,那位中国妇女名叫于慧淑。于慧淑居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55年前爱瑞丝收养的中国女儿,而那个年轻女孩是于慧淑惟一
期刊
“我是中国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对于伟人邓小平发自肺腑的这句名言,国人不知道、不为之感动的恐怕不多。而对“鸟吃了也好嘛”这句同样出自伟人之口的寻常一语,知道的人可能就太少了。可就是老人这样一句生活中的家常话,给予我的亲切和感动,甚至不亚于他的一些经典名言。它让我更真实、更立体地看到了一个可亲可敬如邻家老伯的布衣小平,一个爱苍生亦爱万物的世纪伟人。  我是在邓小平亲人深情追忆老人的访
期刊
在我的脑海里始终留存有两幅让我感动的生活瞬间:一幅是电视上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下岗母亲站在招聘广告前黯然神伤默默离开,托着疲惫身心回家面对家里耄耋老人和年幼孩子的场景;另一幅是我生活的区域不远一座铁路桥下,经常变幻地住着不同的流浪者,他们并不像过往的行人乞讨,只是把那当作自己在城市的落脚点和中转站。尽管这两幅生活场景是不同的内容,但找一份事做解决目前的生活处境应是一个共同的心愿。  如今,不光是
期刊
清代官至太守的胡向山先生素有清廉的声名,他的封翁胡老先生,当年在江苏金山县担任审判官的职务,也是素行忠厚廉洁,从来不屑做贪污舞弊的事。   有一年,金山县发生一件强盗抢劫的案件,被害人受伤致死,经政府捕获盗犯首从犯共三十余人。清朝的法律很严厉,凡是强盗伤人,不分首犯或从犯,一律都要处以斩首的死刑。   胡封翁当时承办这件盗案,看到那盗犯三十余人,都是失业的贫民,不忍看他们都受斩首的极刑
期刊
“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近你,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今年我赶着马群经过这里,遍野是绿树和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无边的土地;我赶紧催着马,向克拉玛依跑去……啊,克拉玛依我爱你!”  一首优美、动听的克拉玛依之歌,曾使全国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多少人对克拉玛依产生了神秘的向往之情。2004年迈入金秋9月的第一天,年轻而美丽的石油城市克拉玛依、善良又热情好客的克拉玛依人民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慈
期刊
清朝時,江苏宜兴县有位藩台大人万荔门,他的父亲万彦斋老先生,当年还是位秀才时,家庭相当贫寒,但禀性大方正直,从不取非义之物,而且见义勇为,遇人有急难,即便是委曲自己,也要想方设法给以周济帮助,虽然声誉被小人沾污,他也从不顾惜。   万彦斋老先生曾在乡间设馆教书,有一年除夕,他徒步回家。走到半路,遇见一位中年妇女,边走边哭。万先生感到奇怪,上前问怎么回事,她不回答。万先生一再询问,她生气说:“
期刊
正是在中国《基金会条例》在6月1日开始实施的日子,看到爱德基金会出版的《爱德简讯》2004年第2期。一篇篇生动具体的报道,说明贯彻实施《条例》内容,进一步打开民间非营利组织这扇“门”,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特别对贫困落后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转变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更不用说,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净化人们心灵的巨大作用。  朱艳伟“麻山腹地的一天”这篇报道,对我这样已久未访问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农村的人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