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儿童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说谎、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
(一)学中疏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学龄初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未来。他强调人的童年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阐述: “我对未来的教育过程和方向考虑得越多,就越是深信:道德上的纯洁,精神境界的崇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美,形象地说,在很在程度上取决于那一根连接童年期、青春早期(特别是童年期和少年期)的红线的牢固程度如何。这些时期是在年轻的心灵中确立观念、真理、思想的时期,对他们个人来说,观念、真理、思想是不可动摇的,无限珍贵和神圣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课文,如《做一片美丽的叶子》、《金子》、《黄河保卫战》等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写中疏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通病,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比较胆小,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被老师叫起来发言了,声音也很轻,萎萎缩缩。而自信心是个体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应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注重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在教苏教版第七册《一路花香》这篇课文时,先和学生分析了完好水罐的骄傲自大和破损水罐的惭愧自卑,然后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两种不同心态的原因是什么?再好好读读挑水工的话,让学生认识到破水罐虽然漏掉了一部分水,但它浇罐出了一路鲜花,主人每天都能欣赏到美丽的花朵。接着,我让学生来了个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那只破损的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因自已的长处骄傲自满,也不能因自已的缺点而惭愧自卑,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又让学生来了个续写,写一写两个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后的各自表现。学完了这篇课文,我让平时缺乏自信的同学每人说一句话。从学生充满自信的脸上,我知道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有目的的培养。
(三)悟中疏导,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疼着,爸爸妈妈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他们的要求家长是百分之百地满足,经得起表扬,听不进批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要使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表现主人公遇到挫折后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优秀品质的具体事例。如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第八次》,这是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让学生悟到,凡必成大事者,总不能一蹴而就,而会遇到各种困难,遭遇多次失败。失败而不气馁,不丧失斗志,鼓起勇气,继续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经得起挫折。
二、正确实施评价,提高心理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不能吝啬赏识和赞许,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 “老师相信你的实力,大胆地说。”“你真是说到作者的心里去了,真是作者的知音哪。” “你说得真好,刚才不举手不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了吗?相信自己。” “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不起。”“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等等。这些发自老师内心深处的真诚而亲切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践行语文实践,展现学生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划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如可以开展“我能行”系列活动,“上课大胆发言,我能行”、“待人宽容谦让,我能行”、“帮助他人,我能行”、“克服困难,我能行”。还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
四、 拓展课外阅读,健全学生心灵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可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学校每年都开展“阅读节”,每学期都有图书送读到班活动,周一到周五都有二十分钟的阅读小课,让学生读语文补充教材,校本教材,背国学经典,读文学名著。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文学书。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对学生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如黄蓓佳的《我要做个好孩子》,孩子们都爱不释手,看完了,孩子们都明白了一个孩子如果自己很想要好,那么他就能做个好孩子。因此每一本书里的人物和事件都是一面可借鉴的镜子,可以健全学生的心理。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以新课程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以身作则,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平等相处,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个性,赞赏学生的成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给学生表达思想的感情的机会。扎实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意识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儿童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说谎、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
(一)学中疏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学龄初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未来。他强调人的童年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阐述: “我对未来的教育过程和方向考虑得越多,就越是深信:道德上的纯洁,精神境界的崇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美,形象地说,在很在程度上取决于那一根连接童年期、青春早期(特别是童年期和少年期)的红线的牢固程度如何。这些时期是在年轻的心灵中确立观念、真理、思想的时期,对他们个人来说,观念、真理、思想是不可动摇的,无限珍贵和神圣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课文,如《做一片美丽的叶子》、《金子》、《黄河保卫战》等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写中疏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通病,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比较胆小,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被老师叫起来发言了,声音也很轻,萎萎缩缩。而自信心是个体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应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注重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在教苏教版第七册《一路花香》这篇课文时,先和学生分析了完好水罐的骄傲自大和破损水罐的惭愧自卑,然后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两种不同心态的原因是什么?再好好读读挑水工的话,让学生认识到破水罐虽然漏掉了一部分水,但它浇罐出了一路鲜花,主人每天都能欣赏到美丽的花朵。接着,我让学生来了个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那只破损的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因自已的长处骄傲自满,也不能因自已的缺点而惭愧自卑,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又让学生来了个续写,写一写两个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后的各自表现。学完了这篇课文,我让平时缺乏自信的同学每人说一句话。从学生充满自信的脸上,我知道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有目的的培养。
(三)悟中疏导,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疼着,爸爸妈妈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他们的要求家长是百分之百地满足,经得起表扬,听不进批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要使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表现主人公遇到挫折后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优秀品质的具体事例。如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第八次》,这是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让学生悟到,凡必成大事者,总不能一蹴而就,而会遇到各种困难,遭遇多次失败。失败而不气馁,不丧失斗志,鼓起勇气,继续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经得起挫折。
二、正确实施评价,提高心理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不能吝啬赏识和赞许,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 “老师相信你的实力,大胆地说。”“你真是说到作者的心里去了,真是作者的知音哪。” “你说得真好,刚才不举手不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了吗?相信自己。” “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不起。”“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等等。这些发自老师内心深处的真诚而亲切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践行语文实践,展现学生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划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如可以开展“我能行”系列活动,“上课大胆发言,我能行”、“待人宽容谦让,我能行”、“帮助他人,我能行”、“克服困难,我能行”。还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
四、 拓展课外阅读,健全学生心灵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可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学校每年都开展“阅读节”,每学期都有图书送读到班活动,周一到周五都有二十分钟的阅读小课,让学生读语文补充教材,校本教材,背国学经典,读文学名著。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文学书。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对学生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如黄蓓佳的《我要做个好孩子》,孩子们都爱不释手,看完了,孩子们都明白了一个孩子如果自己很想要好,那么他就能做个好孩子。因此每一本书里的人物和事件都是一面可借鉴的镜子,可以健全学生的心理。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以新课程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以身作则,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平等相处,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个性,赞赏学生的成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给学生表达思想的感情的机会。扎实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意识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