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一步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教育观念;深化产学结合,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构建高职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加速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重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高职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素养等。文章从以上五个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考;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新生事物,人才培养实践在我国时间不长,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制约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进行。高职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规律、特点需要长时期的客观实践和理论探索才能逐步了解和把握。德国的“双元制”等欧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引导作用,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教育模式的实施及其效果,有赖于相应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必须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南,要切实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必须建立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良好机制,制定高职教育投入与保障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激励企业资助和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进一步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树立开放办学的观念,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的探索都要树立开放办学的观念,体现开放办学的特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方面面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结合、职业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全面结合,形成重视思想道德品质、注重文化与身心素质、强化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树立职业化培养高职人才的观念,要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能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主导、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与服务,构建以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型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产学结合,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1.紧跟行业发展,处理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使学院、企业、学生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共赢。
  2.分析职业任务,跟踪工作过程,重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根据职业特点和技术岗位特点及任职要求,与相关企业或行业专家共同分析、研究、设计对应社会职业的教育职业(职业性专业),确定其学习领域,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分析归纳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体系,使高职教育培养人才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3.强化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行业、企业、学校多方目标、利益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着力构建一种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相互渗透、整体发展、利益共享的水乳交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相结合的,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三、构建高职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加速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1.构建高职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高职教育“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一是要建立面向市场的教师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分类管理和合同管理,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任课程教师共同组成特色鲜明、技能突出、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学团队。二是加强专任课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较强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骨干。三是要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机制,采取强制性措施,规定教师必须接触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了解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必须进行“企业调查”、“职业调研”,深入企业,熟悉工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2.加速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通常包括:教材、参考书、辅导性的印刷材料、各种视听材料(如教学电影、录相带、磁盘、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资源也指提供给学生进行实做练习的各种设备、模拟工场、实训基地等。
  高职教育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就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职业工作任务引领的工作过程的知识、基本理论、技能、程序、步骤,职业岗位的工作方式、操守等应物化在学习资源中,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学生需要通过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需要通过教学资源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教学资源不仅是学习的载体,更是学生成为职业人的重要保证。因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资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其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共同研制,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努力完善课程内涵的建设,引入企业工程实例、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管理案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开发课程标准。与相关院校、按专业群分类,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
  建立模拟和真实工作岗位环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凭借校企双方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生产设备,共同创建模拟和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氛围,使教学由学校的教室扩展到学校与企业共同提供的实践平台。教育时空、物质设施的拓展,能从更广阔的领域及更深入的层次上,提升高职教育的内涵与品质。
  四、重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重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职课程学习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自主学习,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是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引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因此对高职教育教学应重构其质量评价体系。
  重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课程涵盖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分解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要点及完成步骤,剖析研究影响完成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从完成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全过程入手,找出主要质量控制要素及控制点,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纳入课程考核内容,以完成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标准为考核最后标准,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多元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对于推动课程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证订单培养教育教学质量。高职教育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注重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参照企业管理标准逐步完善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制度;推行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的学分制和适应工学结合的弹性学期制;建立、制定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程序、标准和制度,形成一个全面与重点、目标与过程、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结合,内外结合,多级反馈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符合高职特点的、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确保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高职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1.构建高职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构建高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结合、职业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全面结合,形成重视思想道德品质、注重文化与身心素质、强化职业能力的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构建高职职业素质训导体系。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为指导,以培养高职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目的,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的高职职业素质训导体系。
  3.构建高职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围绕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拓展第二课堂教育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职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参考文献:
  [1] 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2-53.
  [2] 叶汉英,熊海燕,李德华,等.基于现代超市零售业的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2009,(3):155-156.
  [3] 卢红学.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4):11-13.
  [4] 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5]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与教育,2008,(3):5-7.
  [6] 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7] 李莹,叶汉英.“订单”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5):19-20.
  [8] 叶汉英,李德华.企业文化融入高职订单式人才素质培养全过程探析[J].新课程研究,2009,(3):11-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汉代,太学主要有三个职能,一是封建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教育管理、人才选拔的职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行使育人职能;三是学术研究机构,履行对儒家经典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发行职能。汉代太学素有严于择师、注重教材建设、重视考试、鼓励质疑辩难、尊重学术传承的传统,值得当下力主创新、争创一流的高等学府参考借鉴。  【关键词】汉代 太学 人才选拔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大戴礼记·保傅》记载:“
从廊坊市高职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和廊坊市开发区的一些外企对英语人才的英语交际能力需求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人才的交际能力对廊坊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开
"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遵循任务(项目)驱动—文本细读—切身实写—公开发表的一般流程,在"当众表达"、"项目开发"、"活动使用"等方面予以发表。这种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从教
民国初年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民权素》是民初刊行的大型文学杂志。通过对杂志内容的考察可以看出民初婚恋观念的变化、文体形式的变
针对目前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实验教学体系的设想,并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师资和实验基地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文化”以全新的主体、内容、传播方式获得公众青睐,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探究“微文化”的表现特征,准确把握其价值影响,有助于把控“微文化”未来发展方向,让“微文化”成为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促进民主政治落地生根以及为企业与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微文化” 表现特征 发展指向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微文化
和平共赢:大国外交的时代抉择  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既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也扎根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伟大外交实践。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念始终是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发展的思想之源,对当代中国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当前,我国不仅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展现大国担当,而且还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