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鹤庆松桂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鹤庆松桂古镇,很多思绪就像古镇西边马耳山下的流水汩汩流淌而来,鹤庆松桂骡马交易的热闹场景在渐渐远去的马蹄声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踏着马蹄窝深深的青石板路,宛若踩着历史的心跳。走进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鹤庆松桂,就走进了茶马古道上骡马们的温柔梦乡。
  沿着青石铺就的老街行走,鹤庆松桂古镇的古铺、马圈、石马槽、古池塘,曾经打制铁质马鞍、马镫、马掌的店铺依稀可见。驻足凝思,滇西最大的骡马交易会辉煌的一页就在眼前精彩再现,松桂古镇从南诏时期建“镇”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迎面展开。一千多年的茶马古道岁月,随着深深浅浅的马蹄印镌刻在这个小镇上。一千多年过去了,松桂古镇依然安静祥和地静卧于马耳山脚下,在宁静与闲适中让岁月在袅袅的炊烟中时隐时现。
  鹤庆松桂镇四面环山,坝子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丽铁路、上鹤高速公路贯通南北,曾是历朝历代兵家征战和屯戍之地。因松桂古镇是滇西入川进藏的交通咽喉,因而它成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必经重镇。松桂古镇田园环绕,是松桂镇这幅山水画卷的点睛之笔。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前后,松桂古镇就要举行骡马交易会。历史上,鹤庆松桂骡马交易会与大理三月街一起被称为迤西(滇西)两大商貿活动会,《云南掌故》载:“月街以运售土杂货物为主,松桂以贩卖骡马为主。”
  关于鹤庆松桂骡马交易会的来由,一种说法为源自宋代黎州茶马互市的衍生。北宋徽宗时期,大理国皇帝段和誉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遣使李紫琮入贡于宋,宋册封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等职。宋朝原在四川西部黎州(今汉源县北)与大理、吐蕃进行民间互市,“有司不能禁”。自此以后,宋在“大渡河外置城市,以便互市……乃止治黎州”,三方在黎州的互市往来更加频繁。黎州互市,使松桂成为大理国内最大的骡马集散地,松桂骡马交易会随之兴起。大理国在松桂设立骡马交易会,使马匹有计划、有规模地到黎州进行贸易或向宋朝作贡礼。
  关于鹤庆松桂骡马交易会的起源,另有一种说法在《新唐书·南蛮传》里:“越赕之西,多荐草,产善马,世称越赕骏。始生若羔,岁中纽莎糜之,饮以米潘,七年可御,日驰数百里。”越赕即今腾冲,是南诏政权统治下的一个地区,这里出产的马叫“越赕骏”,其实就是南诏马的代表,在中原一带已负盛名。到了大理国时期,又被称为“大理马”,其声望越来越高,可能马种也早已传遍大理各地区。大理马,常常大批地往中原输送。《桂海虞衡志·兽志》里写道:“蛮马出西南诸蕃。多自罗殿、自杞等大理国内的部盟。自杞贩马于大理,大理古南诏也。地连西戎,生马尤蕃。大理马为西南之最。”这种马甚至在南宋抗金的战争中,还作为战马源之一。《宋史·兵志》载:“每择其良赴三衙,余以赴江上诸军。”在这个时代,赵宋王朝是直接和大理国进行马匹交易的。当然,大理国的马匹来源是民间。但向老百姓买马或者派马,是不可能一家一户地去挑选的。它必然要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把养马的人召集起来进行,这样就成为骡马交易会的开端。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八府之一的鹤庆(当时叫谋统府)的松桂骡马交易会也就应运而生了。
  到了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大将颍川侯傅友德及副将蓝玉、沐英在松桂设“营”并辟市。在鹤庆松桂古镇专辟“马市”,征购、驯养战马,年交易“二万余匹”。傅部征购战马“公平交易”,对驯养骡马的役佚“恩德有加”。故而,附近各族群众及外地的养马户和牲口贩子,都乐意把骡马赶到松桂来交易,这样,松桂便逐渐发展成为一大骡马交易市场。此时的外来“互马”者,来至大理、丽江、宁蒗、中甸和四川木里、盐源等地,他们分别赶来了大理马、丽江马、凉山马、元谋马等不同地区的“佳驹”,这样,松桂又成了优良骡马的集散地,从而吸引来更多的客商。松桂的知名度随之提高,市场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被人们称之为滇藏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骡马交易市场。
  冬日傍晚沿着大丽路走进鹤庆松桂古镇,路旁平畴千亩,豆麦青青。松桂古镇南北延伸的茶马古道若游龙般地蜿蜒游动。远处山坡上的村庄在夕阳的余晖中时隐时现,如诗如画。更远处像被风吹断的古道丝连着的山顶上的那几户人家,若两三句喃喃呓语。近处有清清的潭水、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灰黑的散发着祖辈余香的老屋、安静的马料糟、一间间土坯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质朴欢快的乡音中传递出的浓浓的邻里情以及一种薄薄地弥漫在黄昏中的鹤庆猪肝酢湿润的醇香。那一刻,我感觉不是在游鹤庆松桂古镇,更像是走回不远处的老家。随意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或许会看到笑逐颜开的母亲,在灶台忙碌着呢……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前后,时值松桂水草丰茂之际,一年一度的七月松桂骡马交易会就开始在松桂古镇举办。骡马交易会期间,有时还举办赛马活动,选出最优良的骡马。在骡马交易会上,有时官府还来会场上验购军马。鹤庆松桂骡马交易会从宋代大理国时期形成,世代相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鹤庆松桂骡马交易会会期一般为五至七天。以骡马交易为主,其次是各种牲畜、农副产品、山货及地方土特产品。交易会期间,鹤庆各行各业都云集这里,客商除本地各族群众外,还有来自川、黔、陕、豫、藏等省的客商。《云南掌故》载:“松桂会惟骡马是肆,闻在清光绪年间,会场上可有骡马一二万匹,盖是时之交通线上全赖马也。于是迤东(滇东)、迤南(滇南)之马户亦多向松桂会上征购良材。”该书中又讲道:“光绪十五六年,会场上有骡马五六万匹。”骡马交易会上,外地客商带来了茶叶食盐、京广杂货、绸缎布匹和玉器首饰,买去骡马及山货药材。松桂骡马交易会期间,松桂古镇家家设栈招商,摆设摊位,割卖饲草,男女老少各得其所,既获得大量优质肥料,又增加了不少收入。
  凝眸追溯松桂骡马交易会的历史,还未从昔日松桂骡马交易的热闹场景中回过神来。此时此刻,风过古道,摇动檐铃,铃声清脆。仰起头来,用庄重的目光搜寻古镇的前世今生。松桂古镇,以一条中间高、两头底、南北走向的街道为轴,牵系着街市和周围的村庄。街道北边尽头的都天阁至今完好无损,南边尽头为关圣祠,中间为国公庙。北段大部分铺面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南段过去主要是马店,因1982年的一场火灾,近20户人家被烧,受灾户后来已迁至新街居住,现在眼前的老街道已残破不堪。古街两侧,依稀可辨为一楼一顶的白族建筑风格铺面,后面大都为四合院或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建筑。房屋高低错落有致,古香古色。铺面虽已陈旧破烂,但从建筑规格上可以窥见昔日的繁华场景。旧时,松桂古镇的经营有“三多”,即马店、客栈多,出售马具的店铺多,出售外地奇缺货物的摊点多。在这里,“百货”应有尽有。解放后,在古道西边,又先后拓展出两条南北走向的新道在松桂古镇与古道平行并存,青砖碧瓦的街巷中,商贾农家交错林立。   鹤庆松桂骡马交易会的繁荣,不仅带动了鹤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开拓和延伸了茶马古道。由于这里是优良骡马的集散地,每日从这里出进的骡马和运货的马帮络绎不绝,松桂古镇逐渐形成为一个来往马帮必经的站口,成为滇藏茶马古道上马帮的一个重要驿站。据古镇几个现今依然健在的老人回忆,抗战时期,每天从松桂古镇经过的马帮,平均二至三起,骡马约一两百匹。
  马帮借道松桂古镇的另一个原因,是为购买马具而来。松桂古镇出售的马具,不仅样式美观,而且质量优良,故而颇得赶马人的青睐。这里加工的马鞍,鞍架用的是马耳山的栎木为料,栎木耐磨损,不易变形断裂;鞍板用比较暖和的柳树木做成;马皮鞧上穿着皮条的圆珠由黄烟木做成,由于黄烟木材质细腻,圆珠架到马背上,随骡马走动,产生弹性,不易磨破马背;这里打制的马掌,用的是舍茶寺冶炼的铅铁,铅铁不仅对制成弯行、开槽和凿眼有利,而且经久耐用。鹤庆松桂古镇人对马具材料别出心裁的选择,凸显出鹤庆人对骡马的尊重与怜爱,也包含着鹤庆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加之鹤庆松桂镇属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境内山高林密,菌类、药材、林果等资源丰富;草场辽阔,夏秋时节水草丰茂,宜于放牧。故马帮喜欢在松桂就餐、歇店和购置马具。从而,鹤庆松桂古镇就成为茶马古道马帮歇脚的地方。鹤庆松桂古镇,成为了滇藏茶马古道上骡马们的那弯温柔梦乡。
  品味着松桂古街,滇西红极一时的鹤庆商帮在这座山间古镇里营造的浓厚商业气息并未消亡。在久远的年代,马嘶人喧的夜晚,人疲马乏的马帮群给古镇带来的不仅仅是喧闹、货物和信息,而且还带来了中原的文明。黎明时分,“客官,走好”的送别声此起彼伏。送走的也不仅仅有温馨淳朴的嘱咐,而且还有药材、山货、皮革和对文明的期盼。远去的马帮沿着滇藏茶马古道,风餐露宿,翻过重重巍峨大山,为大理乃至滇西打开了南亚、东南亚的贸易通道。马帮不仅铺就了一条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还敲出了银元的悦耳之声。
  滇藏茶马古道像支古老的画笔,沿途曾经涂抹出多少乡野和城镇的瑰丽色彩。鹤庆松桂古镇,就是这支画笔浓墨重彩的杰作,它记忆与缩影了茶马古道。今天,鹤庆松桂古镇虽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失去了原有的夺目光彩,可许多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宛若茶马古道历史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厅,无言地向后人展示着茶马古道昨日的辉煌!吹尽岁月的黄沙,萧萧的马鸣声就在耳畔响起,商人的足迹就会渐渐地延展,在烟波浩渺的岁月长河中茶马古道上马帮群的温柔梦乡就会在眼前缓缓地清晰和鲜活!
  走到松桂古镇北边尽头,看到一位老马锅头沏一壶酽茶、燃一袋旱烟,坐在门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云卷云舒,穿过昏花老眼窥视一千多年的古镇光阴……世事沧桑,年轻赶马时的风流强悍在微微一笑间随风而过。
  在美丽宜居的松桂古镇的怡人时光里,古老而悠长的古道老街,有点倾斜的绵绵青瓦下藏着多少故事,那些让人骄傲、怀念或是唏嘘的画面,化作松桂古镇黄昏时的一缕微风,吹进心中,淡淡的,又萦绕在心头。走得累了,靠在青龙庙石阶的护栏上,古池塘在夕阳的映照下燃烧出一池粼粼的绚烂,微风依旧吹佛出旧时的波纹,呈现出一片绚丽醇厚、温暖安静的诗意世界。
  停留松桂古镇,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静享悠闲的冬日古镇时光:古街青石板上的菊花暗纹,古巷四合院里历经沧桑却依然稳固的马圈,古稀老人微弓的在巷子里忽隱忽现的背影,热气腾腾的新鲜可口的豆腐脑的清香,古镇底蕴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古镇外延伸着的韵味无穷的农家田园牧歌画卷……这一切成为松桂人和远游他乡的鹤阳儿女永远的乡愁地。
  古道悠长,马蹄声岁。伫立鹤庆松桂古镇北门,举头凝视着都天阁门楼上镶嵌的“永镇松川”几个依然熠熠生辉的大字,我品味着一千多年的光阴浓缩在一个小镇的“岁月很短、指缝很宽”的飞逝时光,感受着一千多年的古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闲适生活。身后不远处马蹄声嘀嗒嘀嗒,几匹驮着白棉纸的马匹就在回头间从我身旁经过。那位赶马大哥,饮马于古镇青龙庙,清脆悠扬的马铃声,好似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在古镇轻轻飘散。
其他文献
夜  总要等黑吞噬了天与地  才像那尾胆小的鱼  偷偷滑出水面  想你  此刻 谁也看不清我的表情  包括睁着眼的星星  一盏孤灯  沉入心底  就会燃起思念的火花  不可匹敌地燎原千里  泛滥成这无边的孤寂  幸好  我可闭目驰骋  在你的话语和气息里  想象自己是棵千年紫藤  缠绕 蔓延  你体内  戒  荤腥  肥腻的欲念  久坐  呆滞的表情  雨夜  骤然清醒  命令自己去触摸  那些冰
期刊
还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抵达双廊。  在小镇边摆好车,步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迎来的是蔓延的绿,行道树全是葱绿的枫树,叶子有五个角,刚发出来的小嫩叶成嫩绿色,如蝴蝶般大小,挂在树梢,嫩绿与油绿的完美结合,甚是好看,远远望去,就像满树的蝴蝶在树尖开会,又如满树繁花灿烂。  古道,老街,小巷,老宅,白族人家,是这里的主要元素。相对现代建筑,我更喜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风格和结构,飞檐,青瓦,
期刊
农 时  种田,历来讲究时令,此之谓农时。什么季节什么节气或日子种什么庄稼或蔬菜,是这个农耕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民间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的警示,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之类的诸多农谚,有“家家打稻趁霜晴”、“一夜连枷响到明”的农忙。  为不误农时,甚至连古代的一些征战,也选在了颗粒归仓的秋后,何况庄稼人?谁要是无端耽误错过了农时,会被长辈责骂
期刊
食物是很重要的。有时太重要了——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不是为了活下去而吃饭。  ——题记:司各特·萨维吉《简朴生活读本》  难懂的大理  “去大理,就是去往心灵的彼岸和生活的原点。”这话只是听起来很美,但要理解它挺难。  它有麻醉作用,会让人以为传说中大理人不经意和悠闲的气质是超凡脱俗的,与生活现实的细节无关,只要到了大理,就可以永远逃避所有现实的压力,关于大理,信息空间里满是逃离奋斗的逻辑。 
期刊
我的手表  敲响,钟声撤出时间之外  一堵墙,两个监狱  墙内和墙外,一个关着强盗和暗妓  一个关着梦呓者和神经病人  呜咽,鸟雀在鸟雀的骨头上  吹奏它们的自己的歌  时间不断下沉  一个人完成了一半的天堂  就会收获命运  在通往漫漫长夜的路程中  手表,抓紧了我的手腕  并顽固地释放出被人类禁锢的昆虫  钢丝琴弦,一朵被刻意弹奏的音乐之花  我的手表,为所有的事物  做了虚假的苏醒  深夜演
期刊
故乡的云  归去的唯一的方向,是  一首一听到就痒的老歌  一片一望见就疼的云彩  一直抬头望天  不过是让眼泪  不那么地  容易跌落  格桑花  停在露珠上的,那些蝴蝶  被我的喘息惊飞,不一会儿  又在夜空,汇成星河  追梦人  我这就睡了。希望你能入我梦  哪怕是在梦里,你又让我经历一次  分手的疼  月,在哪  我以为,月在我眼里  我以为,月在我杯里  其实,月在天  终于看清,月没在
期刊
在簌簌的冬雨中,我躺在温泉里,一动不动地闭上眼睛。此时,那种温暖托举着我,似一种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融入其中,进入浑然忘我的状态。由此,我想我已成了如许的温泉,每一缕漾动的水波都是我醒着的意念。但是,有一个轻软的声音告诉我:“你不是温泉。”转而,我想温泉就是我,因为,我分明感觉到了那份从地壳深处奔涌而出的快乐。但是,那个声音又对我说:“温泉不是你。”  真想让我成为温泉,真想让温泉成为我
期刊
吃过朵祜樱桃,色泽鲜艳,果大汁多味甜;喝过朵祜山泉,回味甘甜;当我知道要到弥渡朵祜时,暗自揣测,朵祜该是古老神奇,有着文化底蕴的村寨。果不出我臆想,朵祜名不虚传,确实如我所想。  朵祜,隐藏在大山深处。初见时的朵祜,在缠绵的秋雨中,如同秀美端庄有内涵的长者,笑纳我们。著名彝族诗人李毕老师,在村口迎候我们,刚见面他就风趣幽默地介绍:“这就是我妈没征得我同意,就把我生下来的地方。”我一听,似乎便感受到
期刊
我不善品茶,也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不過在大理生活了几十年,最难忘的还是过去在大理喝茶的那些旧事。  茶事回忆  最近浏览电视,屏幕上跳出一个广告:“竹叶青 平常心。”我以为是在说茶的,仔细一看,却是“竹叶青”酒的广告词。  何时接触茶?我想应该是我从娘胎里刚出世,还来不及哭,接生婆左手提着我细小的双腿,把我倒吊着;又用她脏兮兮的右手食指,在一个瓷碗里蘸了一串滴滴淌
期刊
在居所正中上方的房顶上安置一只背对院落、面向远方、凝视苍穹,用于避邪纳福、强宅气、镇鬼神的“瓦猫”,是大理地区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这种用陶土制作、张着大口的瓦猫,造型早已不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的猫,而是一种用夸张手法塑造的面目狰狞而又可爱的神怪。被当地人戏称为“猫福”的郜金福,是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乡赵屯村委会北班榜村的第七代瓦猫制作传承人。近年来,在郜金福等人的努力下,鹤庆白族瓦猫也以独具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