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8日,《中餐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标志着中餐“三制”即“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从行业倡议提升到了标准化层次。该团体标准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组织起草,以“同标双号”模式发布,标准编号为:T/CCPITCSC101-2020和T/WFCCI101-2020。标准规定餐饮业的中餐分餐形式及服务要求、公筷制服務要求以及双筷制服务要求,适用于餐馆、酒楼、酒家、饭庄、宾馆(饭店)餐厅等餐饮企业。标准文本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www.ttbz.org.cn)、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官网(www.ccpitcsc.org)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官网(www.wacc.cn)全文公开。
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介绍,早在2003年“非典”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包括吃什么、怎么吃等。“非典”后,虽然改变了一些饮食习惯、餐饮服务方式也有所调整,食品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并未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再度给人们敲响了健康饮食的警钟。今年2月17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向海外中餐业、中国餐饮业、各地行业组织和广大中餐消费者提出倡议,呼吁大家“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共创中华餐桌文明”,积极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倡议书发布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多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的广泛参与、餐饮企业的积极响应,也在全社会引起共鸣。已有10多个省市的近200家企业,表示要身体力行,在企业内践行餐桌文明,将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纳入服务规范,陆续有企业积极加入,队伍在不断扩大。
鉴于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目前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主要靠道德的力量去推动,形成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培养健康的饮食消费方式。抗疫当前以及未来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将发生深刻变化,更加注重科学饮食、健康卫生,也对中餐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此,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抓住当前推行分餐制发展的有力契机,在专访部分专家学者、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调研餐饮企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快速响应市场与创新需求的作用,通过标准化手段,将行业倡议提升和固化为团体标准,于3月上旬决定共同联合推动研制中餐“三制”团体标准,旨在指导和推动餐饮企业变革理念,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饮食方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阻断餐桌上的疾病传染路径,共创中华餐桌文明。
该标准的制定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标,主要从科学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来考虑。在研制过程中,标准起草工作组参照了相关餐饮企业的服务标准,专访并听取了行业内部分专家学者、餐饮企业与酒店、宾馆等企业的经营者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所确定的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的术语和定义、规范和要求,易于推广和使用。比如将公筷制定义为:“中餐公宴场合,使用公用的筷子或勺、叉进行分餐。”这样的术语定义言简意骇,也是目前许多中餐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便于操作与实施。标准草案形成后,起草工作组对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多次的反复修改,并再次听取专家学者和餐饮、酒店、宾馆等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通过倡导、推进和转变中餐饮食理念、用餐文明习惯,助力打赢疫情防控和餐饮行业发展的“双线战役”。
据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介绍,作为该领域首个全国性和国际化的团体标准,《中餐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服务规范》具有4个特点:
第一、从标准类型看:按照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标准类型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属于政府供给的标准,此外还包括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属于市场供给的标准。团体标准主要是满足市场与创新的需求,是我国标准化改革后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标准类型。此标准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18条,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依法共同发布。
第二、从标准内容看:中餐“三制”标准融合了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内容,目前相关的地方标准只涵盖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因此中餐“三制”标准能更好更全面地满足改变传统饮食方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需求。
第三、从应用范围看:中餐“三制”标准是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发布,前者是全国性团体,后者是国际性团体,因此标准应用范围更广泛,包括国内与海外的中餐业。
第四、从实施前景看:中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内容。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作为国际性社会团体,会员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则是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国家级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承担着全国贸促系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联系机制联络办公室的职能,两家机构固有的“国际化”基因,决定了中餐“三制”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实施,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共创中华餐桌文明,更重要的是以此标准的推广实施为切入点,探寻标准化助力中餐文化走向全球的路径,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介绍,早在2003年“非典”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包括吃什么、怎么吃等。“非典”后,虽然改变了一些饮食习惯、餐饮服务方式也有所调整,食品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并未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再度给人们敲响了健康饮食的警钟。今年2月17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向海外中餐业、中国餐饮业、各地行业组织和广大中餐消费者提出倡议,呼吁大家“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共创中华餐桌文明”,积极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倡议书发布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多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的广泛参与、餐饮企业的积极响应,也在全社会引起共鸣。已有10多个省市的近200家企业,表示要身体力行,在企业内践行餐桌文明,将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纳入服务规范,陆续有企业积极加入,队伍在不断扩大。
鉴于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目前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主要靠道德的力量去推动,形成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培养健康的饮食消费方式。抗疫当前以及未来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将发生深刻变化,更加注重科学饮食、健康卫生,也对中餐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此,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抓住当前推行分餐制发展的有力契机,在专访部分专家学者、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调研餐饮企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快速响应市场与创新需求的作用,通过标准化手段,将行业倡议提升和固化为团体标准,于3月上旬决定共同联合推动研制中餐“三制”团体标准,旨在指导和推动餐饮企业变革理念,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饮食方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阻断餐桌上的疾病传染路径,共创中华餐桌文明。
该标准的制定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标,主要从科学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来考虑。在研制过程中,标准起草工作组参照了相关餐饮企业的服务标准,专访并听取了行业内部分专家学者、餐饮企业与酒店、宾馆等企业的经营者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所确定的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的术语和定义、规范和要求,易于推广和使用。比如将公筷制定义为:“中餐公宴场合,使用公用的筷子或勺、叉进行分餐。”这样的术语定义言简意骇,也是目前许多中餐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便于操作与实施。标准草案形成后,起草工作组对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多次的反复修改,并再次听取专家学者和餐饮、酒店、宾馆等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通过倡导、推进和转变中餐饮食理念、用餐文明习惯,助力打赢疫情防控和餐饮行业发展的“双线战役”。
据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介绍,作为该领域首个全国性和国际化的团体标准,《中餐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服务规范》具有4个特点:
第一、从标准类型看:按照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标准类型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属于政府供给的标准,此外还包括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属于市场供给的标准。团体标准主要是满足市场与创新的需求,是我国标准化改革后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标准类型。此标准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18条,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依法共同发布。
第二、从标准内容看:中餐“三制”标准融合了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内容,目前相关的地方标准只涵盖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因此中餐“三制”标准能更好更全面地满足改变传统饮食方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需求。
第三、从应用范围看:中餐“三制”标准是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发布,前者是全国性团体,后者是国际性团体,因此标准应用范围更广泛,包括国内与海外的中餐业。
第四、从实施前景看:中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内容。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作为国际性社会团体,会员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则是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国家级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承担着全国贸促系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联系机制联络办公室的职能,两家机构固有的“国际化”基因,决定了中餐“三制”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实施,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共创中华餐桌文明,更重要的是以此标准的推广实施为切入点,探寻标准化助力中餐文化走向全球的路径,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