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慢”工夫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7月,杨绛、钱钟书及其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同事们,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改造。
  杨绛和同事叶廷芳等,编在同一个“菜园班”劳动、同一个“学习班”开会,朝夕相处。因为大家都是研究学问出身,繁重的劳动结束后,就拿出随身带的外文书籍进行翻译、学习。
  过了几天,叶廷芳等年轻人凑在一起聊天,聊起翻译问题,互相询问一天能译多少字。一般回答都是2000字左右。这时,杨绛只在旁边听也不说话。叶廷芳好奇地问:“一天您能翻译多少字?”杨绛可是社科院外国研究所的前辈,她的学识让叶廷芳等年轻人羡慕不已,大伙儿都期待着她3000-4000字的回答。
  杨绛认真地说:“我想平均起来每天也不过500字左右吧。”听后,叶廷芳和同事们都哈哈大笑,根本不信,觉得她在开玩笑,因为“我们都能翻译2000字,你杨绛怎么可能?”
  她见大家愣在那里,又补充说:“我翻译其实是很慢的,我首先要把每段话的原意弄清楚,然后把每个原文句子统统拆散,再按照我们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句子,把整段话的原意表达出来。”
  叶廷芳将杨绛这段话记在心里。多年后,了解到翻译《堂吉诃德》全过程,他才更深刻地理解了杨绛的“慢”工夫。
  1956年,杨绛接受翻译任务后,决心从西班牙文直译《堂吉诃德》,此前她根本不懂西班牙文。那年她已55岁。这样的年纪再开始学习一门外语困难可想而知。为翻译一本书而决心学会一门语言,古往中外,实属罕见。
  看到不少人疑惑的表情,楊绛解释说:“我这个人特别认真,既然把任务接下来,我自己便摸索着学,无师自通。每天读呀、背呀,到底也搞不清学的是西班牙语还是东班牙语。”诙谐幽默的言语中透出的是轻松。
  1978年3月,《堂吉诃德》终于出版。1984年,73岁高龄的杨绛又将《堂吉诃德》这部70万字的巨著重新校订了一遍。
  1984年6月,西班牙国王卡洛斯访华,邓小平将《堂吉诃德》的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介绍了杨绛。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授予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以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的贡献。这年,杨绛已是75岁。
  回忆往事,叶廷芳赞叹不已:杨绛的“慢”工夫,就是决不拿时间换产量,她追求“神似”而彻底摒弃“形似”。
  张金平荐自《邵阳日报》2017年6月6日
其他文献
雁过拔毛这个词汇在各种媒体上频频出现,雁过拔毛式的腐败受到广泛关注。但要弄清雁过拔毛式的腐败是一种什么样的腐败,首先就得弄清何谓雁过拔毛。在笔者看来,所谓雁过拔毛,至少有三个特性。  一是流动性。雁与鸡不同,鸡也会“过”,但那只是走“过”,雁过却是飞“过”,其流动性相当之大。人们说雁过拔毛式的腐败时,所谓之“雁”,大多指涉农的专项资金。有一篇文章说,惠农政策政出多门,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负责,于是,
期刊
随着车改力度逐渐加大,各地“公车私用”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私车公养”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成为“四风”新变种。徐州市近日通报13起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私车公养”典型案例。目前,该市正在开展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私车公养”专项治理,严禁“公车私用”“公卡私用”“公私不分”“公补私车”,扎实推进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建设(6月12日新华日报)。  “私车公养”是一种新的“车轮腐败”,危害相当大,影响十
期刊
在南极锡格尼岛等地的海滩上,偶尔可以看到血腥而离奇的一幕——一种体形中等的海鸟将长喙直插海豹腹中,用力将其内脏叼出并大口地吞下。作为庞然大物的海豹,拼命地挣扎喘息却似乎只有摇头摆尾的份儿,伤口鲜血直流又引来众多海鸟争相抢食。无助的海豹奄奄一息,最终被海鸟吞食得仅剩尸骨。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原本海豹吞食企鹅等海鸟,是动物界生存法则和食物链逻辑使然,并不足为怪。但处于食物链上游、重达4吨的海豹竟被
期刊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电影《末日危途》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他灾难片相比,《末日危途》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在《天地大冲撞》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地心抢险记》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场……但是在《末日危途》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
期刊
科学与迷信是死对头,此消彼长。科学缺失的地方,愚昧丛生,神鬼呼啸。  五四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代表的西方之火腾起,使得东方神庙的千年香火为之黯淡。胡适写过他从拜神到无神的一次大转折。11岁时,他看到一段论地狱的古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他忽然高兴地跳起来。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惨状他都不觉得怕了。  民国教育界和老课本身体力行,新学堂开明开化,破除迷信,立竿见影。“南朝
期刊
教育到底怎么办?是抓住变还是抓住不变,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教育无论怎么办,就两件事,一是公平。只要是一个社会形态下、政府形态下的教育,总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越是进步越是要解决公平问题。我们现在用那么多技术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是因材施教。现在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们传统教育,尤其是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最大的诟病就是忽略
期刊
若问中国古代人物哪些能列入“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他们应当如何排座次,相信人们由于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职业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可谓见仁见智。  1928年4月7日,严文郁探望正在美国一家医院养病的胡适时,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外国人要你举出十个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人物,你将推荐何人?”胡适想了一会儿,答道:“我的排行榜是:孔子、老子、墨子、韩愈、杜甫、范仲淹、王安石
期刊
“听到中国品牌这4个字,你首先想到什么?”2017年哈佛中国论坛会场,“炉边谈话:中国品牌在美机遇与挑战”开始前,主持人向听众提问。一位留学生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机会。  作为“炉边谈话”嘉宾之一,我不禁为这位听众的机敏和睿智点赞。邀请中美两国政、商、学界精英,聚集上千名来自北美地区的投资商、创业者和学生,共商中国主题,共享独特见解,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哈佛中国论坛的火爆,的确离不开机会二字。  上
期刊
“我不相信全世界都成了澳大利亚羊。”这个比喻,是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引述的路遥的话。  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全国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上。那时候的路遥,已经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人生》,正准备开始创作后来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当时,包括路遥家乡在内的不少乡村正在推广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羊种,“他借此事隐喻开始兴起的现代派和先锋派创作”,“不信全世
期刊
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倡“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一名言,对于治学和艺术同等重要。对于艺术而言,与其说这是一种高贵的学术品格,不如说是在因袭前人的时弊中,倡导一种独立超拔的艺术风尚。诚然,风骨卓然的士人,是淡于名利的,是超然物外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役,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  无独有偶,与李叔同保持一生友谊的夏丏尊,为人善良,慈祥可亲。他和李叔同一样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他在师范学校任教时,还当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