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的培养应表现为遵循逻辑规律,使思考的问题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新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以接近现实和富有挑战性为主,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大,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实践、猜想、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使他们有以下几个突出的表现:一是能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二是能用推理思想叙述知识发生的过程;三是能用迁移的思想学习前后连贯的新知识。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当好学生的服务者和合作者,我们应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培养其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向、有序、仔细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能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感性的材料,积累直接经验,区分感知对象的异同,归纳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联系和区别,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通过观察下列式子归纳结论:
1+2+1=22=4
1+2+3+2+1=32=9
1+2+3+4+3+2+1=42=16
……
试求1+2+3+…+100+99+…+3+2+1= 。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等式的两边,让学生进行对比后得到正确答案。
通过上面的示例,培养了学生“观察—对比—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得到结论并运用结论,这种充满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學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就是在思想上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在分析遇到的困难时,若借助具体事物,依赖具体事物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分析综合活动,加以概括总结,会得到一定的规律。例如在《三角形》这一章的教学中,对三角形概念的教学我们设计了这个教学片段:
上例通过实物的摆放和作图,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实际上是把感性材料中的事物抽象化后进行概括的思维活动,这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有助于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发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学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 问题作出判断,通过分析,应用简单的推理来解决问题。例如下面这道题的教学我们可以作如下设计:
例如:右图⊙O的弦
AD、BC相交于E点,连
接AB,过点E作EF//AB
交CD的延长线于F。求
证:EF2=FD?FC。
分析:要证EF2=FD
?FC,即证EF∶FD=FC∶EF。
要证EF∶FD=FC∶EF,需证△EFC∽△DFE。
要证△EFC∽△DFE,已知∠F=∠F。
现只需证∠C=∠DEF即可,利用EF//AB,可证∠A=∠DEF。
而∠C=∠A显然成立,所以问题得证。
这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后掌握更为抽象的知识,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上能通过推导,发现某些规律或理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他们的思维逐步具有一定水平的目的性、方向性、确定性和批判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培养其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向、有序、仔细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能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感性的材料,积累直接经验,区分感知对象的异同,归纳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联系和区别,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通过观察下列式子归纳结论:
1+2+1=22=4
1+2+3+2+1=32=9
1+2+3+4+3+2+1=42=16
……
试求1+2+3+…+100+99+…+3+2+1= 。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等式的两边,让学生进行对比后得到正确答案。
通过上面的示例,培养了学生“观察—对比—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得到结论并运用结论,这种充满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學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就是在思想上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在分析遇到的困难时,若借助具体事物,依赖具体事物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分析综合活动,加以概括总结,会得到一定的规律。例如在《三角形》这一章的教学中,对三角形概念的教学我们设计了这个教学片段:
上例通过实物的摆放和作图,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实际上是把感性材料中的事物抽象化后进行概括的思维活动,这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有助于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发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学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 问题作出判断,通过分析,应用简单的推理来解决问题。例如下面这道题的教学我们可以作如下设计:
例如:右图⊙O的弦
AD、BC相交于E点,连
接AB,过点E作EF//AB
交CD的延长线于F。求
证:EF2=FD?FC。
分析:要证EF2=FD
?FC,即证EF∶FD=FC∶EF。
要证EF∶FD=FC∶EF,需证△EFC∽△DFE。
要证△EFC∽△DFE,已知∠F=∠F。
现只需证∠C=∠DEF即可,利用EF//AB,可证∠A=∠DEF。
而∠C=∠A显然成立,所以问题得证。
这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后掌握更为抽象的知识,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上能通过推导,发现某些规律或理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他们的思维逐步具有一定水平的目的性、方向性、确定性和批判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