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品德课堂的形式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生活处处是课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从书本世界回到生活世界,需要重视学生完整的生活经验。只有重视了学生个体的实际经验,才有可能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才有可能与学生成长需要相沟通,才有可能使教学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充满生机活力,才能避免课堂教学成为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封闭的“象牙塔”。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还原生活,焕发课堂生机活力,促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1亲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沟通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网络信息化社会里,学生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中学生处于一个敏感多变阶段,既单纯又复杂。每位中学生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有自己独特喜好憎恶。笔者有一次作了“你最喜欢的歌曲”的调查,意外地发现,周杰伦的几首朗读式的歌曲高居榜首,另外还有几名我不太熟悉的歌手和几首陌生的歌曲也赫然在列,而古典歌曲如“梁祝”、“上海滩”等却是无人问津。“周杰伦”、“超级女声李宇春”等明星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一种另类,但在许多中学生看来,他们却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课本中、抽屉内、寝室床边都贴上了他们的画像,以至发型、服饰和语言等等都达到与之近似的程度。这种狂热的追求以及所产生的效应,如果我们不深入学生,如此很多现象我们教师都是不可理解和想象的,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特别把握中学生这些特点,深入学生实际,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也做学生的兄长大姐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他们敞开心扉谈谈心,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针对一些内向的学生个体和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可另辟蹊径,选择书信亦或QQ交谈来往。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一些典型的个案,我们应当做好及时记录并加以整理,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2重视生活经验,拓展课堂教学时空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充斥了太多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条条框框、抽象概念、道德说教。因此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思想品德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理念,它关系到新世纪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成败。有位教师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孝敬父母》一课时,第一次他采取了“学生说感人故事”、“教师谈父母伟大”的设计,结果学生反映冷漠,课堂气氛平淡。这是他事先万万没有预料到的。到底是不愿意还是不懂?是不知道还是不知道怎么做?问题出在学生身上还是课堂设计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重上了这堂课。提前一星期给学生创造性地布置了一道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并就此写一篇感受。课堂上先请同学读了自己的感受,尽管有诸多的不习惯与羞怯,但家长粗糙的脚板还是令他们吃惊与感慨,甚至终身难忘。教师接下去读了几位家长的回信,信中充满了家长的意外感动之情,“我觉得我的孩子终于长大了”、“谢谢你,我的好孩子”……学生潸然泪下。然后教师又播放了一段家长与孩子各自诉说苦恼的录音,请学生谈看法。平时与父母的种种冲突,学生一一理解了,很多学生表示要替父母着想,多做家务事,多关心父母……这堂课在感情的波涛中结束,但孝敬的感情在延续、深化……这个案例确实是值得耐人寻味的。老师在教学中敢于否定自我,推翻原有的设计,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引进了课堂,课堂由此变得开阔,充满生命力,德育的效果也深人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3贴近生活实践,内化学生道德认知
  课堂生活化,活动的主角应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这个课堂生活的第一主题真正参与其中,全身心动起来,在动中体验,在动中感悟,在动中生成。学生的道德认识通过各种活动体验逐步内化为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我们上“母爱”一课,如果我们单纯采用讲授,或只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母亲的关爱,势必收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有一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独具匠心地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他让班上学生在肚子上绑上十几公斤重的沙包,坚持一天。结果很多学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连声喊累,教师就顺势引导,“你们的妈妈生下你们,需要托着这么重的‘累赘’怀胎十月;而你们一天都没能坚持下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有了这种生活体验,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就可以很快转化为内心世界,内化自身的道德认知。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采用了新颖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显然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真正意义上的触及学生灵魂的思想品德课。
  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五彩缤纷,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多开动智慧,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主体性的探究活动,在亲身的活动体验中,最终获得真实的感悟和心灵震颤。
其他文献
“学困生”就是“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简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话题,然而也是学校教育中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遗传因素、早期教育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学习自觉性的程度差异很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有优、中、差。要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要重视抓好“学困生”的转化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在学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网络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轻松走进数学课堂;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有利于让学生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优化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 魅力 数学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方式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谈谈。  1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期刊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1以情激学  1.1情感投资,以爱结情。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
期刊
语文教学是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作文教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然
期刊
1971年,科学家Frank Smith首次提出了“冗余”(redundancy)理论,他认为,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因此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信息来源,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可见,在语文
期刊
【摘 要】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遍性和娱乐性。在体育教学中,为适应教学,培养体育素质过硬的中小学生,应突出其娱乐性特征,做到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其基本方法为集分结合、课间穿插、命题发挥和内外联系。同时要能做到让体育游戏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合理运用,要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总之,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应在教学中坚持发展。  
期刊
定语从句在高中教学内容中是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因为定语在汉语和英语中位置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受母语干扰,学生学习英语定语从句时,总是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较大困难。学好定语从句离不开学生大量的朗读,以形成一定的语感,因为语言感觉好的学生,其实自己能悟出了语言内在规律,但在入门阶段若结合教师的语法梳理就可以透彻地掌握好定语从句。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学习科目增多,若兼顾好各个学科,投入到英语朗读上的时间和
期刊
【摘 要】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递进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综合性,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精神、创造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递进性 灵活性 批判性 创造性 综合性    面对新科学技术的挑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所以我们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做为一名数
期刊
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读性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其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用“一导、二练、三讲”教学法进行教学,觉得还是行之有效的,本文就此作一阐述,就教于同行。  1“一导”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对学生自己讲解练习给予的指导,它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