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练话题:上帝只偏爱奔跑者(见本刊2015年24期罗伟的《上帝只偏爱奔跑者》)
演练学校:江苏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指导教师:刘久娥)
江苏苏州中学(指导教师:顾维红)
上帝只偏爱奔跑者
□江苏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唐文祺
当夸父倒在了逐日的路上,雅典见证了马拉松的殉死报捷,上帝是否对其不公呢?
当武穆风波亭中疾呼天日昭昭,左拉视死罔顾愤书《我控诉》,上帝是否对其不仁呢?
似乎大多数受苦难而怀梦想的“奔跑者”,其结局多为惨烈,又何来上帝的偏爱?
尼采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这无疑是毁灭性的悲剧美。而悲剧人物怀抱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永久冲突,而愈矛盾则体验愈深,生命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人生与世界的深度。一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作品,蕴含的潜意识泄漏、超人哲学、苦难救赎等,无疑让他冠上高尔基所说的“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的荣誉,他成了“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这何尝不是上帝对受苦难的奔跑者最大的偏爱呢?
所以,席勒才说:“生命不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我们在奔跑中,必然受到无数创伤,而苦难帮助我们从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认识到生活内部的深沉冲突,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奋斗、超越生命价值,这就是所谓偏爱,这种爱能使人愿以牺牲来求真、求美,求精神的上升,求最高的善。
但还有另一种奔跑者,他们不一定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而是以广博隽永的智慧、惘然含泪的笑镀人生以柔和的金光。他们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于千秋之间。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老子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这般冷隽的自嘲与类似的幽默,并非生命的哀叹,而是独立高标、不同俗流的狷介,是超出群伦、从容潇洒的舒卷,如庄子所说,通过体验达到“见独”的境界,从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上帝偏爱他们天真荒率、纵横高标的情怀,看到于极寒处与宇宙并立、与苍天同流的浩荡心宇,他们用心神和灵魂奔跑。
上帝偏爱的人,毕竟是少的。我们大多数人,固然无法拥有“天将降大任”那般鲜有的苦难人生,也无法成为超然物外、自在兴现的至人、神人、圣人。但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多数人的不幸并非他们过于软弱,而是过于强大——乃至不能注意到上帝。”其中意蕴,意会可明。我们所需做的,便是沉心静气,宇宙不可参透,但能于平常生活中寻到“几片苍云未扫”,感受人间真情。而这正需我们不断前进。于身于心,都要接受洗礼,做那奔跑者。
所谓上帝偏爱那些奔跑者,因为他们跑在芸芸众生的前列。而生活中没有上帝的帮助,唯能如王安石游褒禅山一般,尽己之志、之力、之所能借之物,奔跑在未知的路途,才能无悔于人生。
那时,你会发现,与其说是上帝的偏爱,更不如说是自己使上帝青睐……
上帝只偏爱奔跑者
□江苏苏州中学 沈琰
我认识他太晚。听说我还在襁褓里的时候,第一件棉袄就是他做的。就像每户人家用来盛饭的碗底都刻着的一个歪歪扭扭的名字一样,我的棉袄内衬上也被他缝着一个小巧的“琰”字。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裁缝的“怪癖”罢了。 于是,我学着他的样子也在树干上刻刻画画,经年累月地竟也留下了斑驳痕迹。可当我渐渐长大,才明白那个落在每件精致的衣服内却略显笨拙的标记,是他拼凑了几十年的光阴换来的一个身份认可。
在我印象里,他似乎从来都是一副“小心眼”的样子。我被大人抱着放在桌上,一旦被他看到我要接近他的那些“家当”了,一定被他毫不客气地抱走。他从来都意识不到固执将他的生活边缘化。
于我而言,会背“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便够了,但是当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绫罗绸缎”的各种材质和类别时,他的神情里却是一种我无法触摸的感动。他制衣的过程我已很难记起,有时是他从霜降时分动手,直到日暮黄昏,他放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针线,独沏一壶清茶。而更多时候是黄昏之后,他将一个灯泡旋了几圈到墙上的灯座里,那缠绕的灯丝就像涂了一层耀眼的金粉,在昏沉的暮色中亮着。他坐在那灯的光圈里,摊开一本泛黄的书册,用一张从墙上撕来的挂历纸裁裁减减。
渐渐地,有人来找他做衣服,起初是最简单的粗布衣裳,后来也有人找他做一些制作繁复的服装,甚至有人听说他的制作手艺,存着“猎奇”的想法寻来。
没有人清楚从一个被取笑的裁缝做成一个小有名气的手工艺家要多久,也许也只有那墙上换下的一个个灯泡和一页页挂历纸记忆着他多年不变的深情……
(编辑:于智博)
演练学校:江苏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指导教师:刘久娥)
江苏苏州中学(指导教师:顾维红)
上帝只偏爱奔跑者
□江苏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唐文祺
当夸父倒在了逐日的路上,雅典见证了马拉松的殉死报捷,上帝是否对其不公呢?
当武穆风波亭中疾呼天日昭昭,左拉视死罔顾愤书《我控诉》,上帝是否对其不仁呢?
似乎大多数受苦难而怀梦想的“奔跑者”,其结局多为惨烈,又何来上帝的偏爱?
尼采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这无疑是毁灭性的悲剧美。而悲剧人物怀抱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永久冲突,而愈矛盾则体验愈深,生命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人生与世界的深度。一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作品,蕴含的潜意识泄漏、超人哲学、苦难救赎等,无疑让他冠上高尔基所说的“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的荣誉,他成了“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这何尝不是上帝对受苦难的奔跑者最大的偏爱呢?
所以,席勒才说:“生命不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我们在奔跑中,必然受到无数创伤,而苦难帮助我们从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认识到生活内部的深沉冲突,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奋斗、超越生命价值,这就是所谓偏爱,这种爱能使人愿以牺牲来求真、求美,求精神的上升,求最高的善。
但还有另一种奔跑者,他们不一定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而是以广博隽永的智慧、惘然含泪的笑镀人生以柔和的金光。他们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于千秋之间。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老子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这般冷隽的自嘲与类似的幽默,并非生命的哀叹,而是独立高标、不同俗流的狷介,是超出群伦、从容潇洒的舒卷,如庄子所说,通过体验达到“见独”的境界,从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上帝偏爱他们天真荒率、纵横高标的情怀,看到于极寒处与宇宙并立、与苍天同流的浩荡心宇,他们用心神和灵魂奔跑。
上帝偏爱的人,毕竟是少的。我们大多数人,固然无法拥有“天将降大任”那般鲜有的苦难人生,也无法成为超然物外、自在兴现的至人、神人、圣人。但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多数人的不幸并非他们过于软弱,而是过于强大——乃至不能注意到上帝。”其中意蕴,意会可明。我们所需做的,便是沉心静气,宇宙不可参透,但能于平常生活中寻到“几片苍云未扫”,感受人间真情。而这正需我们不断前进。于身于心,都要接受洗礼,做那奔跑者。
所谓上帝偏爱那些奔跑者,因为他们跑在芸芸众生的前列。而生活中没有上帝的帮助,唯能如王安石游褒禅山一般,尽己之志、之力、之所能借之物,奔跑在未知的路途,才能无悔于人生。
那时,你会发现,与其说是上帝的偏爱,更不如说是自己使上帝青睐……
上帝只偏爱奔跑者
□江苏苏州中学 沈琰
我认识他太晚。听说我还在襁褓里的时候,第一件棉袄就是他做的。就像每户人家用来盛饭的碗底都刻着的一个歪歪扭扭的名字一样,我的棉袄内衬上也被他缝着一个小巧的“琰”字。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裁缝的“怪癖”罢了。 于是,我学着他的样子也在树干上刻刻画画,经年累月地竟也留下了斑驳痕迹。可当我渐渐长大,才明白那个落在每件精致的衣服内却略显笨拙的标记,是他拼凑了几十年的光阴换来的一个身份认可。
在我印象里,他似乎从来都是一副“小心眼”的样子。我被大人抱着放在桌上,一旦被他看到我要接近他的那些“家当”了,一定被他毫不客气地抱走。他从来都意识不到固执将他的生活边缘化。
于我而言,会背“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便够了,但是当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绫罗绸缎”的各种材质和类别时,他的神情里却是一种我无法触摸的感动。他制衣的过程我已很难记起,有时是他从霜降时分动手,直到日暮黄昏,他放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针线,独沏一壶清茶。而更多时候是黄昏之后,他将一个灯泡旋了几圈到墙上的灯座里,那缠绕的灯丝就像涂了一层耀眼的金粉,在昏沉的暮色中亮着。他坐在那灯的光圈里,摊开一本泛黄的书册,用一张从墙上撕来的挂历纸裁裁减减。
渐渐地,有人来找他做衣服,起初是最简单的粗布衣裳,后来也有人找他做一些制作繁复的服装,甚至有人听说他的制作手艺,存着“猎奇”的想法寻来。
没有人清楚从一个被取笑的裁缝做成一个小有名气的手工艺家要多久,也许也只有那墙上换下的一个个灯泡和一页页挂历纸记忆着他多年不变的深情……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