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颈椎病患者人数大幅上升,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也使得人们过于关注颈椎病而忽视了症状与之相似的另一种颈椎疾病——颈椎肿瘤。当出现颈部疼痛(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疼痛),某一平面、某一肢体或者某一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者消失,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举止笨拙、活动不灵、跛行等症状,患者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及时就医,排查有无颈椎肿瘤。
颈椎肿瘤影响大
颈部虽细,但上连颅脑,下接躯干四肢,位置十分重要,此处发生肿瘤影响甚大。颈椎肿瘤分两类:一类是椎管内肿瘤,如神经鞘瘤、血管性肿瘤等;一类是椎骨本身的肿瘤,如脊索瘤、软骨肉瘤等。显然,前者比较复杂,后者比较简单。
椎管内肿瘤从部位上说,可发生在脊髓内、髓外硬脊膜内和硬脊膜外,即髓内肿瘤、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和硬脊膜外肿瘤,以后者为多见。肿瘤性质有良性,也有恶性,以良性为多。按照肿瘤的病理性质,椎管内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细胞瘤、转移瘤、先天性肿瘤、肉瘤、血管性肿瘤、脂肪瘤等。成年人前三类较为常见。通过观察病情发展快慢,可帮助推断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且恶性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症状发展也相应较慢。据就诊资料统计,良性肿瘤病程平均在2年左右,恶性肿瘤仅为3个月。
颈椎肿瘤引起的疼痛变化较大,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锐痛等,没有特异性,因此,无法根据疼痛性质区别病变性质。
在脊髓肿瘤中,大约1/3的患者开始症状是感觉或运动障碍,或两者兼有。有的患者自觉颈以下身体某一区域麻木,还有的人只是主观感觉麻木,检查正常;多数患者则是身体某一平面、某一肢体或某一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开始表现为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举止笨拙、活动不灵、跛行等,以后逐渐加重,出现瘫痪。少数患者可以有排便、排尿费力,此时多有会阴区感觉障碍,有的出现性功能障碍。
有些颈椎肿瘤会造成颈椎脊髓受损,引起四肢瘫痪,这一点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相似,需要仔细区分。另外,当肿瘤压迫牵拉颈神经根时,可以引起颈神经根疼痛,表现为颈肩痛,手臂发麻、无力,这些症状又容易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所以,临床上并不乏见这样的病例:通过简单症状将颈椎肿瘤误认为颈椎病,并且认为颈椎病属于慢性疾病,不急于治疗,导致患者接受错误的治疗或者不治疗,拖延治疗。
影像检查可区分颈椎肿瘤和颈椎病
颈椎病多有症状缓解期,而肿瘤多无间歇表现,症状一直存在。此外,颈椎病运动障碍中如行走缓慢、步态不稳、表情呆滞等明显,感觉障碍较轻;颈椎肿瘤运动、感觉障碍大体一致。
两者在早期X片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有不同的表现:颈椎病X线照片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明显,椎管前后径狭窄;而椎骨本身的肿瘤,颈椎X线摄片可见骨质破坏,或椎旁软组织阴影等。如果做脊髓造影,可见椎管狭窄、脊髓受压。通过造影剂的梗阻特征,还可区分肿瘤是在硬膜内、硬膜外,还是在脊髓内、脊髓外(髓内肿瘤较为少见)。同位素骨扫描、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对脊髓肿瘤来说,MRI检查更为合适,因为在MRI照片上,正常脊髓组织与肿瘤组织区别比较清楚。此外,颈椎肿瘤如为其他部位肿瘤的转移瘤,常有原发病变症状。恶性肿瘤患者体质较差,颈椎病患者无明显改变。
手术治疗是首选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首选手术。保守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其可以在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不会从根本上解除客观存在的机械性压迫。以脊髓型颈椎病为例,如果病情发展到出现走路不稳、手握不住东西、甚至肌肉萎缩等症状的程度,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方法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最好通过手术,尽快解除神经压迫。因为压迫会造成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压迫持续时间越长,损害的程度就越重,手术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好像地震发生后,人被埋在废墟下面,是两天拿掉废墟物好,还是两个月拿掉好?当然是越早越好。
神经是很脆弱的组织,持续的压迫不解除,最终会导致神经本身的损害。脊髓受压时间过长或程度过重,可能出现脊髓的变性或囊性变,在脊髓内部形成一包液体,损害甚至丧失原有的感觉运动传导功能。这种程度的神经损伤一般是无法修复的,手术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良性椎骨肿瘤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切除后留下的空区,可从其他部位功能相对不太重要的骨骸(通常是髂骨)取骨来填补(即植骨),有时也可应用经过处理的异体骨来代替。不能手术的,可在局部照射放射线(即放疗),杀死肿瘤细胞。
颈椎恶性肿瘤以综合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应用化学或激素类药物)。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病灶,减轻压迫,同时施行植骨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转移性肿瘤,病程往往较长,病变比较严重,难以手术。但只要可能,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仍应争取采用以上方法积极治疗。良惡性之间的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和放疗,并应长期严密观察。
颈椎肿瘤影响大
颈部虽细,但上连颅脑,下接躯干四肢,位置十分重要,此处发生肿瘤影响甚大。颈椎肿瘤分两类:一类是椎管内肿瘤,如神经鞘瘤、血管性肿瘤等;一类是椎骨本身的肿瘤,如脊索瘤、软骨肉瘤等。显然,前者比较复杂,后者比较简单。
椎管内肿瘤从部位上说,可发生在脊髓内、髓外硬脊膜内和硬脊膜外,即髓内肿瘤、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和硬脊膜外肿瘤,以后者为多见。肿瘤性质有良性,也有恶性,以良性为多。按照肿瘤的病理性质,椎管内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细胞瘤、转移瘤、先天性肿瘤、肉瘤、血管性肿瘤、脂肪瘤等。成年人前三类较为常见。通过观察病情发展快慢,可帮助推断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且恶性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症状发展也相应较慢。据就诊资料统计,良性肿瘤病程平均在2年左右,恶性肿瘤仅为3个月。
颈椎肿瘤引起的疼痛变化较大,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锐痛等,没有特异性,因此,无法根据疼痛性质区别病变性质。
在脊髓肿瘤中,大约1/3的患者开始症状是感觉或运动障碍,或两者兼有。有的患者自觉颈以下身体某一区域麻木,还有的人只是主观感觉麻木,检查正常;多数患者则是身体某一平面、某一肢体或某一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开始表现为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举止笨拙、活动不灵、跛行等,以后逐渐加重,出现瘫痪。少数患者可以有排便、排尿费力,此时多有会阴区感觉障碍,有的出现性功能障碍。
有些颈椎肿瘤会造成颈椎脊髓受损,引起四肢瘫痪,这一点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相似,需要仔细区分。另外,当肿瘤压迫牵拉颈神经根时,可以引起颈神经根疼痛,表现为颈肩痛,手臂发麻、无力,这些症状又容易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所以,临床上并不乏见这样的病例:通过简单症状将颈椎肿瘤误认为颈椎病,并且认为颈椎病属于慢性疾病,不急于治疗,导致患者接受错误的治疗或者不治疗,拖延治疗。
影像检查可区分颈椎肿瘤和颈椎病
颈椎病多有症状缓解期,而肿瘤多无间歇表现,症状一直存在。此外,颈椎病运动障碍中如行走缓慢、步态不稳、表情呆滞等明显,感觉障碍较轻;颈椎肿瘤运动、感觉障碍大体一致。
两者在早期X片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有不同的表现:颈椎病X线照片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明显,椎管前后径狭窄;而椎骨本身的肿瘤,颈椎X线摄片可见骨质破坏,或椎旁软组织阴影等。如果做脊髓造影,可见椎管狭窄、脊髓受压。通过造影剂的梗阻特征,还可区分肿瘤是在硬膜内、硬膜外,还是在脊髓内、脊髓外(髓内肿瘤较为少见)。同位素骨扫描、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对脊髓肿瘤来说,MRI检查更为合适,因为在MRI照片上,正常脊髓组织与肿瘤组织区别比较清楚。此外,颈椎肿瘤如为其他部位肿瘤的转移瘤,常有原发病变症状。恶性肿瘤患者体质较差,颈椎病患者无明显改变。
手术治疗是首选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首选手术。保守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其可以在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不会从根本上解除客观存在的机械性压迫。以脊髓型颈椎病为例,如果病情发展到出现走路不稳、手握不住东西、甚至肌肉萎缩等症状的程度,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方法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最好通过手术,尽快解除神经压迫。因为压迫会造成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压迫持续时间越长,损害的程度就越重,手术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好像地震发生后,人被埋在废墟下面,是两天拿掉废墟物好,还是两个月拿掉好?当然是越早越好。
神经是很脆弱的组织,持续的压迫不解除,最终会导致神经本身的损害。脊髓受压时间过长或程度过重,可能出现脊髓的变性或囊性变,在脊髓内部形成一包液体,损害甚至丧失原有的感觉运动传导功能。这种程度的神经损伤一般是无法修复的,手术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良性椎骨肿瘤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切除后留下的空区,可从其他部位功能相对不太重要的骨骸(通常是髂骨)取骨来填补(即植骨),有时也可应用经过处理的异体骨来代替。不能手术的,可在局部照射放射线(即放疗),杀死肿瘤细胞。
颈椎恶性肿瘤以综合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应用化学或激素类药物)。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病灶,减轻压迫,同时施行植骨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转移性肿瘤,病程往往较长,病变比较严重,难以手术。但只要可能,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仍应争取采用以上方法积极治疗。良惡性之间的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和放疗,并应长期严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