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国家振兴农村的重要一环,传统农业条件下农民靠天吃饭,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市场意识不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有专业知识、会经营、懂管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对农民进行培养。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较好,有条件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文章对长三角地区进行分析,找出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8.030
  1 长三角地区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长三角地区原指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后安徽省部分地区划入长三角地区,文章研究的对象仍以原来的江浙沪三省市为主,安徽省暂不纳入。2018年江苏GDP 9.26万亿元,第一产业占4.0%,从业人员760多万人;上海GDP 3.27万亿元,第一产业占0.8%,从业人員30多万人;浙江GDP 5.62万亿元,第一产业占3.5%,从业人员380多万人。
  1.1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长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特别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第一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吸引力较差。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大部分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更低,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现有农民缺乏既懂得农业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同时又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工作。现有的农民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而通过引进人才在目前也很难实现,要想让外部的人才留在农村,必须在生活、教育、休闲等各方面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目前的农村现状引进人才不太现实,即便是短期引进来也不会待长久。
  1.2 城镇化单向发展趋势
  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较多,用工需求量,特别是很多企业建在县城或乡镇,农业人口自然被吸引到这些企业中间,使得农业人口脱离了农业,造成人口的单向流动,也就是城镇化。近十年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的农村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或城镇,但经过若干年发展,农民本身的知识欠缺以及户籍制度等门槛使他们仍然摆脱不了“农民工”身份。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在城市当“农民工”,不愿意返乡务农。同时城市人口由于政策原因和农村条件的限制,很少到农村来发展。这种城乡要素单向流动趋势,对于农村的发展非常不利。
  2 长三角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力度不够
  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是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关键,培训的效果如何首先要有政策的支持。但是,在各地的政策的实施中,有些地方把农民的培训看作一种任务,往往只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政策不完善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原因之一,同时对于培训的机构设置、资格认定及证书的认可等方面缺乏衔接,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
  2.2 农民意识不强
  长三角地区尽管经济比较发达,但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或妇女,文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接受先进科学知识的能力,再加上家家户户规模较小,对于新知识的作用也无法体现出来,所以农民的积极性就更低了。尽管有些地区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培训,但由于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参与度较低,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国家重要支农惠农政策工程,各级政府在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投入了一定量的资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应当了解到仍有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意识不强的问题和根源所在,需要农民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经济配合,解决这一问题。
  2.3 培训内容不符合农民期望
  职业农民的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长三角地区虽然位于我国东部,但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农民对培训的要求也不一样。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互联网+”似乎可以加任何东西,很多地区在培训的时候把互联网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手机、电脑和网络的连接确实可以了解最新的信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会使用网络的并不多,更何况一家只有几亩地,产量有限,也不用网络去销售。
  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也有待改进,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培训老师要熟悉农村、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了解农民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民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要了解农民希望学到的内容,组织相关行业专家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要做到农民想学什么培训老师就讲什么,而不是培训老师讲什么农民听什么。要让农民了解到科技能给农业带来哪些好处,通过实践案例让农民有切身感受,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4 师资力量不够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得靠专业的师资,不仅要有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来看,这方面的师资比较缺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有大量师资需求的时候,问题比较突出。
  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然而目前的培训教师相对来说具有一定农业方面理论知识,对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他们的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对农民的不同需求了解不足,培训内容大同小异,也影响了农民对培训的积极性。
  3 长三角地区职业农民的培养路径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长三角地区第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第一产业从全国来看居于上游水平,但是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往往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因此在政策层面扶持力度不大。要培训职业农民必须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要通过技术指导、提升文化水平等方面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感受到新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让农民由被动地接受培训变为主动地学习。   3.2 提升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有了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意识到加强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宣传农民培训的价值,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向农民宣传培训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关注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促使农民在参加培训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表达培训诉求,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地融入培训政策中来。通过多个乡村合作式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筛选优质农民进行升级集中评比,继而线上交流经验,供大家更好地学习。对于有突出表现或取得进步的农民,政府给予相应表彰,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
  3.3 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
  (1)培训内容多元化。长三角地区尽管都处在东部沿海地区,各地差异比较大,有山区、丘陵,也有平原湖泊,各地的农作物也各不相同;各地的农业发展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地区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有些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在培训之前要根据各地区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出相对应的培訓体系,挑选和该地区相适应的农业培训内容,培训要突出实用性、时效性。现在培训内容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民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要求,设置特色培育计划。计划内容要全面、多样化、个性化,让农民有兴趣学,学了实用。
  (2)创新培训模式。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在培训模式方面可以分为线上线下两种。线下培训按实际需要进行。根据各地区农民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农民的素质能力和他们的从业特点的不同,按需求导向的方针对农民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可以实行现场集中授课、田间实际操作培训、进村办学、参观学习等培训方式。线上“互联网 +”培训。通过互联网和农业技术的结合,组织农业专家在网络上授课以及现场答疑,可以大规模地进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的培训。可以建设网上农民服务平台,进行移动教育培训、虚拟实验实践、多方式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和农民进行交流沟通。开设相关课程,让农民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课程学习。通过互联网,大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能够快速传递到农民的手中,提高农民学习的效率。
  3.4 加强师资管理,提升培育质量
  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师资和专家队伍的水平,作为培训老师必须是从事农村一线的科研人员,同时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保证能够让农民快速接受相关知识。还可以从众多机构中物色专家,组成农民培训讲师团,确保师资队伍的质量。
  培训老师在培训技术时要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要让一批农业专业人才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师,壮大培训师资力量。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下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解决问题,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培训老师也要根据新技术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要加大鼓励人才的力度,让他们感觉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大有可为,同时在社会保障方面给予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 结论
  新型职业农民是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懂得经营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在“十三五 ”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国家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农业农村部负责落实具体工作,财政部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长三角地区可以根据地区不同情况实施一体化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王丹,王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10).
  [2]张文秀,张瑞海.河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
  [3]许雪妹.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型农民培育路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
  [基金项目]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有效供给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7YJC880114)。
  [作者简介]贾文艺(1966—),男,汉族,江苏邳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张建华(1961—),男,汉族,江苏南通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其他文献
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应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基于此,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角度对开放大学新时期的发展定位进行思考,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公共危机形势严峻,文章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中有关农村公共危机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等分析法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随着时代的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体力透支、心理压力、亚健康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关键的高中时期,该时期
执行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执行力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视野出发审视现代体育文化,中西方体育文化满足形成自组织生成条件的判据.体育文化的开放特性能充分发挥非线性的力量,促使系统不断远离平衡态,形成涨落机制
日前,2016中国纺织创新年会·石狮峰会在福建石狮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石狮市人民政府承办,石狮国际轻纺城发展
文章结合已实现极差指标、期权隐含信息以及投资者综合情绪指标,构建HAR-RR-IV-SK-CICSI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日、周、月已实现极差对未来波动
当下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材,而高素质的人材要靠教育来培养,作为艺术教育之一的美术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而对学生创
文章从香菇的全产业链出发,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分析了随州香菇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了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扩大规模”和“提档升级”两大方面,围绕政府和开放性
[摘 要]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兴起的城市发展思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5月,《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惠州市在“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本研究梳理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总结了惠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通过创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证分析法,对惠州市的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