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是国家级的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和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中心,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医学图书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专业医学信息研究机构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承担着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学科技创新开展医学信息研究、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和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信息所围绕国家医药卫生重点项目和任务,开展战略与战术情报分析研究。参与国家及部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及科技攻关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
图书馆是我国馆藏丰富、历史悠久的著名医学图书馆之一。建馆几十年来,她以其丰富、珍贵的馆藏,严格、科学的管理为全国各地的医疗科研单位及個人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与协和医学院的病案、专家合称为“协和三宝”。
发展历程
191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随即创建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采用开架式管理方式,这一便利读者的服务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195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归属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图书馆改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1959年恢复八年制医科大学,名称为中国医科大学,但图书馆仍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亦称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
1957年,国务院第57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被选定为第一医学中心图书馆。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情报研究室。
1974年,图书馆与情报研究室合并,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图书馆。
1985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代表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被选为第一届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馆。此后,历经五次全体大会的推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连选连任主任委员馆至今,协调组织各委员馆编制的《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在医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7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与情报所合作在中国建立起第16个国际MEDLARS检索中心。
1990年,卫生部成立全国医学情报管理委员会,现更名为医学信息工作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挂靠在信息所。
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科技情报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1年,情报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
1991年,卫生部教育司主持招开了“卫生部教育司世界银行贷款医学文献资源共享项目工作会议暨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二届三次委员会会议”,建立起医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三级网络系统(即国家、行政区和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被指定为国家级中心图书馆。
1993年,情报所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2000年,国家科技部建立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即国家科技图书馆文献中心(Nation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成为该中心的医学专业支柱图书馆,面向全国开展服务。
馆藏特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以收藏生物医学书刊为主,尤其是外文原版医学期刊甚为丰富。1920年始,由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从美国代为订购重要医学现刊,还补充订购大量过刊。其中有大约400余种重要期刊都是从创刊号成套人藏。如:1665年创刊的《Philosophicfl Transacfions Of theROy21 Society Of London》(英国皇家学会哲学会刊);1824创刊的《Lancet》(柳叶刀);1827年创刊的《British Medical Joumal》(英国医学杂志);1883年创刊的《Joumsl of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等。
20世纪30年代,经我国著名医史学家李涛教授的介绍,图书馆从前清太医力轩举之子力舒东医师处购进中医古籍800余部,其中包括不少元明珍本,如: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重刊本《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残卷),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虽为残卷,但宋元医书现存于世已不多见了,所以更显珍贵。(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万历(公元1603年)江西刻本,收录药物达1892种,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学专著,国外医药界竞相翻译,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日本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十四经发挥》刊本,是现存最早的日刻单行本,无论在版本或学术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现馆藏的1000余部的中医古籍,都是极具价值的特藏。
馆藏的另一特色体现在1000部左右的国外医学发展史及世界著名医学家传记文献的入藏。如:欧美各国、中东波斯、阿拉伯医学史以及由王吉民与伍连德合著的英文版《中国医学史》,国外著名医学家传记包括,发现血液循环的哈维(William Harvey),用牛痘疫苗接种治疗天花的詹纳(EdwardJenner),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发现X射线的伦琴(Roentgen),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巴浦洛夫等。此外还收集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传记,如:居里夫人、达尔文、拉瓦锡、牛顿、诺贝尔等。
现馆藏中西日俄生物医学图书19万余册,生物医学期刊达4000余种,除纸本外,还采集了各类数据库。
发展目标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凝练出发展目标,即国内权威的生物医学资源建设中心与服务中心、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资源建设
为实现发展目标,所馆采用各种方式采集多种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并建设与生物医学相关的数字资源:
1.通过各种途径采集纸本书刊及各类数据库。
2.接受著名出版社赠送的各类图书。德国Springer出版社自1994始每年赠送百余种最新生物医学图书,由我们请有关专家撰写新书阅读评介,兼介绍与评论为一体,编辑成《国外医学科学新书评价》季刊,免费发送给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各成员馆、医科院各院所图书馆、院校领导及学术委员等,广受欢迎和好评,1999年网络版开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国外医学科学新书评价》不 仅受到Springer出版社好评,也吸引了其他著名出版社的关注和积极参与,2004年,英国的CambridgeUmversity Press出版社、荷兰的Elsever Limited出版社和美国的Lippincou Williams
信息所围绕国家医药卫生重点项目和任务,开展战略与战术情报分析研究。参与国家及部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及科技攻关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
图书馆是我国馆藏丰富、历史悠久的著名医学图书馆之一。建馆几十年来,她以其丰富、珍贵的馆藏,严格、科学的管理为全国各地的医疗科研单位及個人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与协和医学院的病案、专家合称为“协和三宝”。
发展历程
191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随即创建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采用开架式管理方式,这一便利读者的服务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195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归属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图书馆改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1959年恢复八年制医科大学,名称为中国医科大学,但图书馆仍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亦称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
1957年,国务院第57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被选定为第一医学中心图书馆。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情报研究室。
1974年,图书馆与情报研究室合并,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图书馆。
1985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代表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被选为第一届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馆。此后,历经五次全体大会的推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连选连任主任委员馆至今,协调组织各委员馆编制的《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在医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7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与情报所合作在中国建立起第16个国际MEDLARS检索中心。
1990年,卫生部成立全国医学情报管理委员会,现更名为医学信息工作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挂靠在信息所。
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科技情报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1年,情报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
1991年,卫生部教育司主持招开了“卫生部教育司世界银行贷款医学文献资源共享项目工作会议暨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二届三次委员会会议”,建立起医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三级网络系统(即国家、行政区和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被指定为国家级中心图书馆。
1993年,情报所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2000年,国家科技部建立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即国家科技图书馆文献中心(Nation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成为该中心的医学专业支柱图书馆,面向全国开展服务。
馆藏特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以收藏生物医学书刊为主,尤其是外文原版医学期刊甚为丰富。1920年始,由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从美国代为订购重要医学现刊,还补充订购大量过刊。其中有大约400余种重要期刊都是从创刊号成套人藏。如:1665年创刊的《Philosophicfl Transacfions Of theROy21 Society Of London》(英国皇家学会哲学会刊);1824创刊的《Lancet》(柳叶刀);1827年创刊的《British Medical Joumal》(英国医学杂志);1883年创刊的《Joumsl of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等。
20世纪30年代,经我国著名医史学家李涛教授的介绍,图书馆从前清太医力轩举之子力舒东医师处购进中医古籍800余部,其中包括不少元明珍本,如: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重刊本《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残卷),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虽为残卷,但宋元医书现存于世已不多见了,所以更显珍贵。(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万历(公元1603年)江西刻本,收录药物达1892种,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学专著,国外医药界竞相翻译,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日本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十四经发挥》刊本,是现存最早的日刻单行本,无论在版本或学术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现馆藏的1000余部的中医古籍,都是极具价值的特藏。
馆藏的另一特色体现在1000部左右的国外医学发展史及世界著名医学家传记文献的入藏。如:欧美各国、中东波斯、阿拉伯医学史以及由王吉民与伍连德合著的英文版《中国医学史》,国外著名医学家传记包括,发现血液循环的哈维(William Harvey),用牛痘疫苗接种治疗天花的詹纳(EdwardJenner),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发现X射线的伦琴(Roentgen),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巴浦洛夫等。此外还收集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传记,如:居里夫人、达尔文、拉瓦锡、牛顿、诺贝尔等。
现馆藏中西日俄生物医学图书19万余册,生物医学期刊达4000余种,除纸本外,还采集了各类数据库。
发展目标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凝练出发展目标,即国内权威的生物医学资源建设中心与服务中心、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资源建设
为实现发展目标,所馆采用各种方式采集多种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并建设与生物医学相关的数字资源:
1.通过各种途径采集纸本书刊及各类数据库。
2.接受著名出版社赠送的各类图书。德国Springer出版社自1994始每年赠送百余种最新生物医学图书,由我们请有关专家撰写新书阅读评介,兼介绍与评论为一体,编辑成《国外医学科学新书评价》季刊,免费发送给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各成员馆、医科院各院所图书馆、院校领导及学术委员等,广受欢迎和好评,1999年网络版开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国外医学科学新书评价》不 仅受到Springer出版社好评,也吸引了其他著名出版社的关注和积极参与,2004年,英国的CambridgeUmversity Press出版社、荷兰的Elsever Limited出版社和美国的Lippincou Willi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