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深刻影响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冲击,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推出必将是广大图书馆的主要策略。图书馆传统模式下形成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已不能适应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满足不了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在信息时代,转变图书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就成为推动图书馆工作的两大动力和必定选择。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管理理念;服务理念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信息获取途径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目前,图书馆处于一种传统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混合存在的状态。从管理和技术角度来看,图书馆需要转变传统的被动模式,才能开创主动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从馆员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要充分现成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服务,还要主动地在网上发掘知识 用户服务。
一、个性化服务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平台,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网络是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用户借助网络可以很从容、有余地地选择信息。这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逐步边缘化。传统的图书馆更多地关注信息对象(馆藏),而不是信息用户(读者),以馆藏文献为中心开展服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针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个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的参数,连续地收集用户数据,深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建立明确有序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借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图书馆服务运转的状态和效率,指明需要改善的环节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策略,从而扩大和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二、个性化服务和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转变
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人文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而信息技术则是知识的载体和基础。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将成为以知识选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为内容的人性化知识服务,而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推出必将是广大读者的主要策略。这种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这里所讲的人包括两方面:即作为服务客体的用户与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较多地注重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以读者为中心,方便其使用,而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重视不够。传统的图书馆正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人”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都需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来展开,因此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应高度重视并加以推广,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三、随着信息载体、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的变化,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必须切实完成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才能真正建立起个性化服务体系,而要完成两大理念的转变除了完成传统图书馆的目标建设以外,还应相应的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知识型馆员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将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而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能胜任知识服务的知识型馆员,才能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创新图书馆服务。那么所培养的知识型馆员应具备胜任知识服务有如下基本素质:具有了解信息的特征、结构和媒体的知识;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技术知识,即知道怎样运用相应的技术为读者捕获、分类和传播信息,以及怎样把知识转化为集中化数据来存取;具有对信息的敏锐的洞察力,能从多种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推出图书馆的精品服务
信息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高校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用户,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理由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至关重要的精品,供其使用。
3.建立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
图书馆要进行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必须建立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才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各种需求。(1)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将本馆传统手工文献目录转换成机读目录格式,不过加工得更详尽,文献揭示更加深入,且具有网上查询和馆际互借功能。(2)建立各大高校联合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必备工具。联合目录有了,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才有条件付诸实施。(3)建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它是反映各馆特色,吸引读者,提高图书馆影响力的关键。(4)建立虚拟馆藏数据库。各图书馆可根据本馆特点和读者需要,组织专门队伍,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组织,通过下载和建立链接方式,形成方便本馆用户利用的资源体系,供用户使用。
四、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目前,大学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主要包括馆藏文献资源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管理的途径有: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在建设好本馆数据库的同时,对馆藏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在一定限度内实现资源共享。这些特色资源主要包括地方特色和学科特色。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内容的广泛性,无序性,而且质量不一,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鉴别、选择、整理、组织、加工,使之有序化,比如,建设具有与学校学科特色的学科导航等。人的智力是一种社会财富,对大学图书馆而言,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力资源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力资源主要是指个体所掌握的知识及所积累的经验,这是图书馆的宝贵资产,應受到重视和共享,作为大学图书馆必须构建学习和共享的图书馆文化。在具有学习和共享的组织文化中,馆员能主动学习新知识,主动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广岩.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唐宗玉.论图书馆创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0(2).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管理理念;服务理念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信息获取途径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目前,图书馆处于一种传统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混合存在的状态。从管理和技术角度来看,图书馆需要转变传统的被动模式,才能开创主动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从馆员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要充分现成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服务,还要主动地在网上发掘知识 用户服务。
一、个性化服务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平台,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网络是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用户借助网络可以很从容、有余地地选择信息。这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逐步边缘化。传统的图书馆更多地关注信息对象(馆藏),而不是信息用户(读者),以馆藏文献为中心开展服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针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个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的参数,连续地收集用户数据,深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建立明确有序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借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图书馆服务运转的状态和效率,指明需要改善的环节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策略,从而扩大和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二、个性化服务和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转变
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人文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而信息技术则是知识的载体和基础。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将成为以知识选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为内容的人性化知识服务,而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推出必将是广大读者的主要策略。这种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这里所讲的人包括两方面:即作为服务客体的用户与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较多地注重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以读者为中心,方便其使用,而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重视不够。传统的图书馆正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人”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都需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来展开,因此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应高度重视并加以推广,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三、随着信息载体、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的变化,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必须切实完成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才能真正建立起个性化服务体系,而要完成两大理念的转变除了完成传统图书馆的目标建设以外,还应相应的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知识型馆员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将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而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能胜任知识服务的知识型馆员,才能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创新图书馆服务。那么所培养的知识型馆员应具备胜任知识服务有如下基本素质:具有了解信息的特征、结构和媒体的知识;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技术知识,即知道怎样运用相应的技术为读者捕获、分类和传播信息,以及怎样把知识转化为集中化数据来存取;具有对信息的敏锐的洞察力,能从多种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推出图书馆的精品服务
信息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高校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用户,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理由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至关重要的精品,供其使用。
3.建立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
图书馆要进行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必须建立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才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各种需求。(1)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将本馆传统手工文献目录转换成机读目录格式,不过加工得更详尽,文献揭示更加深入,且具有网上查询和馆际互借功能。(2)建立各大高校联合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必备工具。联合目录有了,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才有条件付诸实施。(3)建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它是反映各馆特色,吸引读者,提高图书馆影响力的关键。(4)建立虚拟馆藏数据库。各图书馆可根据本馆特点和读者需要,组织专门队伍,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组织,通过下载和建立链接方式,形成方便本馆用户利用的资源体系,供用户使用。
四、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目前,大学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主要包括馆藏文献资源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管理的途径有: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在建设好本馆数据库的同时,对馆藏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在一定限度内实现资源共享。这些特色资源主要包括地方特色和学科特色。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内容的广泛性,无序性,而且质量不一,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鉴别、选择、整理、组织、加工,使之有序化,比如,建设具有与学校学科特色的学科导航等。人的智力是一种社会财富,对大学图书馆而言,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力资源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力资源主要是指个体所掌握的知识及所积累的经验,这是图书馆的宝贵资产,應受到重视和共享,作为大学图书馆必须构建学习和共享的图书馆文化。在具有学习和共享的组织文化中,馆员能主动学习新知识,主动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广岩.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唐宗玉.论图书馆创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