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oy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准入门槛高、融资难度大、成本压力大、企业利润薄、发展环境差等多重挑战,但是城镇化、低碳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政府和企业自身在转型升级方面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创新驱动的集约化发展模式,着力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推动战略联盟和集群发展,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美消费一中国制造”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全球经济在中长期会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同时,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积极实施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企业发展条件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发展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使我国民营企业面临诸多困境。
  1 准入门槛高。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难以进人垄断行业。虽然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新36条”希望破除垄断行业进入壁垒。但是由于政策细则缺乏、退出机制缺失、投资服务短缺和执行监督缺位等问题,破除行业准入的“玻璃门”和“弹簧门”障碍仍然任重道远。
  2 隔资资难度大“民营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是资金紧张问题”,这几乎是社会各界形成的一致判断。据调查,在过去3年中,中型民企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为48.3%,而小型民企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则高达67.8%(叶帆,2010)。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来看,融资难问题主要在于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欠缺和融资渠道狭小,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加之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恐贷、拒贷”。同时,面向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发展滞后,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
  3 成本压力大。从成本投入来看,在我国节能减排的国际承诺、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注重民生建设的大趋势下,民营企业降低投入成本难言乐观,原来的成本优势在其他新兴出口导向型国家面前也难以长期保持。同时,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据阿里巴巴调查显示,全国超过两成民营企业用工短缺,平均每家企业用工缺口达14人,用工难也给民营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
  4 企业利润薄。我国民营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竞争激烈的行业。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形成了“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的“低价工业化”模式。同时,企业税费负担也较重,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显示,有69.4%的民营企业家认为目前民营企业的税负较重。由此造成部分企业利润“比刀片还薄”,当前我国将近57%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税后利润率在5%以内,利润率高于15%的只有5.45%f辜胜阻,2011)。
  5 发展环境差。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律等外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企业主认为国家政策不够公平且政策变动对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影响、部分法律对企业保护不够到位、社会舆论对企业家存在认知误区等。在外部发展环境不优的背景下,大量的民间资金流向了股市、楼市以及农副产品市场,甚至部分企业家基于生活状态及人身财产安全考虑而选择移民。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
  危机往往意味着契机,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也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企业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 危机为民企转型升级提供机遇
  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国际及国内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过程,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将会重新组合。如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的日本、新加坡企业,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企业都通过转型升级摆脱了发展困境。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调整出口退税率、产业振兴、鼓励投资等一系列强有力的调控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有的属于应急性质,但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对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
  2 城镇化进程提供巨大需求
  未来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会引。爆巨大的内需,为民营企业创造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空间。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加快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据有关专家估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新增投资需求6.6万亿元。
  3 低碳经济引领的产业革命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有人将“低碳经济”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它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诞生,如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等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产品低碳化,不仅能够抓住绿色经济机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为民营企业创造巨大投资空间和市场空间,也有利于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树立良好企业公民形象。
  4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提升民营企业效益
  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f(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同时,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支付环境的不断优化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使网络购物快速发展,放大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市场机遇。据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有70%的贸易额通过电子交易完成,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5 经营国际化为民企带来双重机遇
  危机为民营企业带来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机遇。金融危机使国外相当一部分知名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这为我国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后“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经济萧条时期,跨国公司愿意把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我国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后面临着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转移良机,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引进来”的机遇。
  三、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企业与生物一样,总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生存发展,需要根 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有人甚至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企业,一种在不断变化,另一种被淘汰出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和企业自身在转型升级方面都任重道远。
  1 加大民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尽快出台“新36条”配套细则。“新36条”尽管提出了允许民营企业进人金融、电信、基础设施等领域,但至今未看到更为细化的实施细则和现实案例,迫切需要加快进度。二是加强财税支持,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扩大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采用直接资助、财政担保、贷款贴息等多种财政支持方式重点支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税收优惠以产业倾斜为导向,采用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形式。三是改善金融服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培育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执行优惠担保费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刘桂梅,2012)。
  2 实施创新驱动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我国民营企业要改变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投入的外延式发展方式,致力于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挖掘企业潜力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效益。具体来讲,民营企业要通过培养自主创新习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合作创新机制、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来加强核心技术开发。除了技术创新,民营企业还要通过管理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实践证明,“企业一年成功靠促销,十年成功靠产品,百年成功靠管理”。民营企业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和采用新型管理手段来培育基于管理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80%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麦肯锡在中国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5%的中国家族制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家族企业制度和非家族企业制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哪个先进哪个落后的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行业特点、企业内外环境等情况选择相宜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广大民营企业应坚持以“互信、分享、共治、多赢”为基本原则,建立“家人”与“外人”(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的“互信”的治理模式。要营造一种公平的接班人选择标准及机制,用“赛马”代替“相马”,选择合适的企业接班人。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完善董事会等措施,建立公司权力的制衡机制。
  4 推动战略联盟和集群发展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经济,但竞争不是企业的目的。由于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加快、消费升级等因素,现代商业竞争进入了竞合时代,强调企业间合作双赢胜于竞争单赢。为此,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实施横纵联合,既要在横向上与自身规模大致相当、产品相似的企业联合,在管理、技术、品牌或销售网络方面优势互补,也要在纵向上与上游或下游企业联合,形成产业纵深链,最大限度地获取成本优势,减小企业市场风险,借助外力共谋持续发展。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中小企业集群。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5 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
  目前我国超过四成的企业、近半数的制造业企业已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多以OEM(代工生产)的低层次模式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未来我国中小企业要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既要通过融入国际高端供应链,借国际知名公司之力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谈判地位,提高“议价权”;又要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加强对外投资,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工艺流程升级。政府要从政策、平台、人才、手续、机制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帮助本土企业抱团走向国际市场,提高谈判能力,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PVT1和miR-497-5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对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癌
针对斜拉桥190m主塔塔身锚固区U形预应力管道摩阻试验的过程,没有像传统的斜拉桥做此试验时制作足尺模型,而是直接利用塔身位置上的设计孔道,采用2台千斤顶对拉进行摩阻试验,
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淮安市的企业中95%以上属于中小企业,它们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带来的法律风险、公司章程不符合法律规定产生的风险、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融资方面的法律风险、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以及在行政管理方面遭遇的法律风险。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则经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规范市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财务管理效率提高是关键方法之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