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趣味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了专项运动项目。但它在中学教学中受到时间、场地、器材设备、学生生理特点的制约,造成教师的教与学之间的脱节,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掌握教学任务所规定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篮球游戏作为中学篮球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最优化,因此在增强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的同时,使篮球运动在中学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一、趣味教学法的概念
  趣味教学法是把各种篮球基本活动动作,如跑、跳、投、掷、滚以及各种篮球技术动作组织起来,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和特点的规则组织起来进行练习或比赛的活动形式,它是培养篮球技能,辅助篮球教学的一种专门性趣味教学方法。
  二、篮球游戏在中学篮球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1.球操教学法。将球操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照篮球教学规律进行篮球技术的教学,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对教学课的进度和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球操是篮球游戏教学法的一种,可以作为篮球教学课的辅助手段,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概念,改进和提高篮球基本技术。
  对于初学篮球的学生,由于对球的控制和球感生疏,因此,可以在课的准备活动部分进行形式多样的球操练习。多样有趣的球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其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良性兴奋状态,这就是条件反射和形成动力定型的良好条件,也是缩短工作状态时间的必要前提,在生理上將学生良好的工作状态调整并表现出来,有利于课的主体的教学,学生较快地掌握老师教授的篮球技术动作。在练习球操的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逐步使学生熟悉球性,促进球感,从而使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一种满足感,提高篮球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加强课外练习,为了进一步学习篮球技术打下基础。球操的方法多种多样,按不同年级可以分为不同难度的球操总体上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结合每节课所教授的内容,选择相适应的球操配合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正确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
  2.游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的初期阶段,应多采用篮球游戏教学法。学生学习技术不是目的,通过掌握和运用技术增强体质、锻炼身体才是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把教学内容与有趣的篮球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接受篮球运动,使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的强烈快感,并增强学生参与运动实践的愿望。同时,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教与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学进度的进一步的深入,学生这种愉悦情感的体验和运动需要表现的更加强烈,生理上处于适宜的良性兴奋状态下,自主、主动作用得到发挥,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敏捷、反应的迅速、理解的深刻,同时缩短了工作状态时间,学习和掌握篮球技术动作变得轻松自如。教学主体的机体机能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效率,笔者通过从生理方面分析得出,篮球游戏练习可以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活动,并在此水平上产生更高水平的定向——求知欲。良好的情绪能反射性地引起大脑皮质和丘脑部位的兴奋性,通过交感神经活动,改善有机物质代谢过程。运动过程中情绪变化可以明显影响机体的工作能力。
  3.趣味竞赛教学法。篮球游戏可以增添教学课的愉悦气氛,但是篮球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因此,教师应该将趣味竞赛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气氛中较快地学习和掌握篮球技术动作。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例如,教授双手胸前传球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接力比赛。在要求技术动作的正确和规范化的前提下,通过竞赛可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刺激学生要掌握好技术动作的强烈愿望,引发学生对此技术动作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力,是运动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既是神经系统的刺激与反映之间形成的联结,当这种反应能够带来满意之感就会被加强。
  反之,就会被削弱。学生在运动中产生的愉快感觉就是学生愿意多次参加游戏联结的原因之一。在游戏比赛中获得成功的情感经验又加强了这种愉快的感觉,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迫切的去学习掌握篮球技术的动机,达到自觉练习和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样在趣味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中,教学任务完成的会更好。
  通过教学比赛使学生学习的技术、技能、技巧得到运用。在比赛中通过个体运动感受和技术动作实践运用的效果,检验了学生自身技术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篮球技术动作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比赛也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的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九十四中学机场分校)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异地高考”,两会最被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如果说高考承载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望子成龙”的梦想,那么“异地高考”承载的是2.6亿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对教育公平的梦想。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两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研讨进城流动人口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将尽快出方案。这一新闻引起各方人士的强烈关注。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流动人口子女在异
期刊
回顾三年来的教学生活,有辛苦的汗水,有感动的泪水,有苦口婆心地劝导,也有看到学生成长进步的欣慰……太多太多难忘的瞬间,每一天每一节的课堂,每个面孔、每个名字都在我记忆的银河中留下了美丽的弧线。每个同事、每位老师,尤其是我们化学组的师长们对于我的成长都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使得我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厚重、更丰富、更幸福!  刚涉足讲台,由学生变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美
期刊
青年教师的充实是教师队伍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也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如何让青年教师规范起步,高点站位,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掌握实施新课程能力,实现由大学生向合格教师的完美转型,就成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摆上日程的问题。笔者以为,形成青年教师机制性管理体系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益处甚大。  一、打底子  就是筑牢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青年
期刊
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从进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类。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20世纪60年代末,理论界开始建立并发展起专门的自组织
期刊
司法实践中,对于“一案两投”案件自动投案的认定有较大争议,原因在于解释方法使用不当.具体适用解释方法时应在得到初步解释结论后再使用其他解释方法对结论进行校验.在自动投案的认定上,应先形式后实质,即先判断“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形式要件是否成立,然后再判断“主动性、直接性”的实质要件是否成立,不应跳过形式要件直接进行实质要件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