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15晚会”上,一则婴儿因违规注射疫苗导致神经性耳聋的案例,深深地震撼了我,一是感动于患儿奶奶坚持不懈的6年的索赔之路,二是发现我国的防疫市场居然存在这么多漏洞。正确认识和利用疫苗,真正让它发挥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了解疫苗的有关知识非常必要。
1 常见的疫苗种类
1.1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1.1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例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1.1.2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活疫苗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是活疫苗。
1.1.3亚单位疫苗(组分疫苗)
亚单位疫苗指除去病原体中无保护免疫作用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后制成的疫苗。可用化学试剂裂解流感病毒,提出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用脑膜炎球菌夹膜多糖等制成亚单位疫苗。比如:现在比较常用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就是亚单位的疫苗。
1.1.4基因重组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疫苗,如把编码HBsAg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基因重组方法可制成更多种类、更价廉、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或多价疫苗。
1.1.5DNA疫苗
DNA疫苗是将病原或肿瘤整个或部分蛋白抗原的基因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上,直接注入体内,使抗原在体内表达后,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其制作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从1992年出现到现在,已经有2种DNA疫苗上市。
1.1.6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若加入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类毒素在人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强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1.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是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他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但免疫持续时间短暂,也易发生变态反应。常用的制品有以下几种。
1.2.1免疫血清
包括抗毒素、抗菌和抗病毒血清,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等。
1.2.2免疫球蛋白
包括人血、胎盘血丙种球蛋白以及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球蛋白。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免疫预防接种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为了防止和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各种疫苗都规定了患有某种疾病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况的人,不宜接种的禁忌症。
2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分类
2.1一般禁忌症
一般禁忌症是指不适用于一般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加妇女妊娠期。某种传染病流行时(如乙脑流行时)不宜进行百日咳疫苗的接种。既往患过某种传染病获得免疫者,近期内可不予接种相应的疫苗。6周内进行过被动免疫者,应推迟活疫苗的接种。发热患者,特别是高热的人不适合各种疫苗接种。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重症慢性患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肾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疾患、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患者,均应暂缓各种接种。对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对患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精神病患者以及1岁以下儿童有严重营养不良者,接种疫苗时应特别慎重。
2.2特殊禁忌症
特殊禁忌症是指某种疫苗所规定的专门禁忌症。麻疹疫苗、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禁忌症:凡患有免疫缺陷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以及因各种因素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均不能接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不宜接种卡介苗。锡克试验阴性者,不需接种白喉疫苗。肾炎患者及既往有神经系统疾患或脑病史者,不能用百白破混合疫苗。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出现严重的接种反应,发热虚脱、休克、抽搐、体温超过40.5℃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后,下次则停用百白破,而只注射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患有湿疹、化脓性中耳炎或有严重皮肤病者,不能接种卡介苗。腹泻婴幼儿、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儿童严重腹泻,可在疾病康复后,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正确掌握禁忌症,既是减少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的重要措施,也是使每一个应接种者得到免疫的保证,医生和家长应认真掌握,密切配合。尤其是儿童家长,要把儿童的健康情况如实地向免疫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反映,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接种,特别是营养不良和体弱的儿童,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免疫保护。有些家长由于怕孩子打针痛或出现接种反应,就以接种禁忌症为借口,不愿意让孩子接种疫苗,这是不正确的。
3 接种疫苗后的反应
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的反应,分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两种。局部反应是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淋巴管发炎。全身反应主要是发烧,但大多数都不超过38℃,可持续2—3 d,有的人还可能伴有烦躁、头痛、头昏、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现象,但多数症状不重。由于疫苗是生物制品,接种后对皮肤局部会产生刺激。无论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接种到人体后都是类似一次轻度感染,会出现各种全身反应症状,对于这种症状,由于不会引起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也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在这期间,家长只要多给孩子喂些开水,吃些清淡的饮食,让小孩多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卫生清洁,经过2-3 d,小儿就会渐渐地好起来。如果小儿反应强烈,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甚至出现惊厥等,就要送孩子到医院诊治。
4 疫苗研究的新进展
4.1抗艾滋病病毒疫苗
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始于1996年,科研人员在国内艾滋病高发区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HIV-1中国流行株,确定其为B/C混合亚型。通过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科研人员确定了病毒的基因序列,据此构建了由DNA疫苗及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组成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可以说是专为中国人设计的。艾滋病疫苗本身不是灭活疫苗,。是用DNA方法合成的疫苗,从原理上及100多次动物试验的实践来看,都不会使接种个体感染HIV。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只是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局部红肿、疼痛,这也正是I期临床研究将要观察的。其次,研究人员采用了“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试验者万一出现什么反应,医生可以随时从保险箱中提取材料对症诊治。
4.2禽流感疫苗
全球已有两个疫苗生产厂家在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了人用禽流感疫苗临床研究结果。对第三支公开发表临床研究结果论文的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英国国家生物标准化及控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约翰教授的评价是: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显示了该疫苗在人体中的耐受性(安全性)良好,并且具有免疫原性,这同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研究的疫苗一样,或者甚至比他们的更好。北京科兴公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的I期临床研究于2006年6月初揭盲。揭盲结果显示用于试验的10ug剂量疫苗免疫效果最好,保护性抗体比率达78.3%,达到欧盟制定的流感疫苗质量标准70%。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在试验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根据血常规、血生化和尿常规检查结果,以及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观察结果表明,疫苗对人体是安全的。
1 常见的疫苗种类
1.1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1.1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例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1.1.2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活疫苗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是活疫苗。
1.1.3亚单位疫苗(组分疫苗)
亚单位疫苗指除去病原体中无保护免疫作用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后制成的疫苗。可用化学试剂裂解流感病毒,提出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用脑膜炎球菌夹膜多糖等制成亚单位疫苗。比如:现在比较常用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就是亚单位的疫苗。
1.1.4基因重组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疫苗,如把编码HBsAg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基因重组方法可制成更多种类、更价廉、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或多价疫苗。
1.1.5DNA疫苗
DNA疫苗是将病原或肿瘤整个或部分蛋白抗原的基因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上,直接注入体内,使抗原在体内表达后,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其制作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从1992年出现到现在,已经有2种DNA疫苗上市。
1.1.6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若加入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类毒素在人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强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1.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是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他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但免疫持续时间短暂,也易发生变态反应。常用的制品有以下几种。
1.2.1免疫血清
包括抗毒素、抗菌和抗病毒血清,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等。
1.2.2免疫球蛋白
包括人血、胎盘血丙种球蛋白以及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球蛋白。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免疫预防接种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为了防止和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各种疫苗都规定了患有某种疾病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况的人,不宜接种的禁忌症。
2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分类
2.1一般禁忌症
一般禁忌症是指不适用于一般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加妇女妊娠期。某种传染病流行时(如乙脑流行时)不宜进行百日咳疫苗的接种。既往患过某种传染病获得免疫者,近期内可不予接种相应的疫苗。6周内进行过被动免疫者,应推迟活疫苗的接种。发热患者,特别是高热的人不适合各种疫苗接种。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重症慢性患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肾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疾患、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患者,均应暂缓各种接种。对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对患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精神病患者以及1岁以下儿童有严重营养不良者,接种疫苗时应特别慎重。
2.2特殊禁忌症
特殊禁忌症是指某种疫苗所规定的专门禁忌症。麻疹疫苗、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禁忌症:凡患有免疫缺陷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以及因各种因素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均不能接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不宜接种卡介苗。锡克试验阴性者,不需接种白喉疫苗。肾炎患者及既往有神经系统疾患或脑病史者,不能用百白破混合疫苗。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出现严重的接种反应,发热虚脱、休克、抽搐、体温超过40.5℃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后,下次则停用百白破,而只注射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患有湿疹、化脓性中耳炎或有严重皮肤病者,不能接种卡介苗。腹泻婴幼儿、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儿童严重腹泻,可在疾病康复后,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正确掌握禁忌症,既是减少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的重要措施,也是使每一个应接种者得到免疫的保证,医生和家长应认真掌握,密切配合。尤其是儿童家长,要把儿童的健康情况如实地向免疫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反映,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接种,特别是营养不良和体弱的儿童,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免疫保护。有些家长由于怕孩子打针痛或出现接种反应,就以接种禁忌症为借口,不愿意让孩子接种疫苗,这是不正确的。
3 接种疫苗后的反应
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的反应,分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两种。局部反应是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淋巴管发炎。全身反应主要是发烧,但大多数都不超过38℃,可持续2—3 d,有的人还可能伴有烦躁、头痛、头昏、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现象,但多数症状不重。由于疫苗是生物制品,接种后对皮肤局部会产生刺激。无论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接种到人体后都是类似一次轻度感染,会出现各种全身反应症状,对于这种症状,由于不会引起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也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在这期间,家长只要多给孩子喂些开水,吃些清淡的饮食,让小孩多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卫生清洁,经过2-3 d,小儿就会渐渐地好起来。如果小儿反应强烈,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甚至出现惊厥等,就要送孩子到医院诊治。
4 疫苗研究的新进展
4.1抗艾滋病病毒疫苗
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始于1996年,科研人员在国内艾滋病高发区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HIV-1中国流行株,确定其为B/C混合亚型。通过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科研人员确定了病毒的基因序列,据此构建了由DNA疫苗及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组成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可以说是专为中国人设计的。艾滋病疫苗本身不是灭活疫苗,。是用DNA方法合成的疫苗,从原理上及100多次动物试验的实践来看,都不会使接种个体感染HIV。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只是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局部红肿、疼痛,这也正是I期临床研究将要观察的。其次,研究人员采用了“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试验者万一出现什么反应,医生可以随时从保险箱中提取材料对症诊治。
4.2禽流感疫苗
全球已有两个疫苗生产厂家在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了人用禽流感疫苗临床研究结果。对第三支公开发表临床研究结果论文的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英国国家生物标准化及控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约翰教授的评价是: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显示了该疫苗在人体中的耐受性(安全性)良好,并且具有免疫原性,这同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研究的疫苗一样,或者甚至比他们的更好。北京科兴公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的I期临床研究于2006年6月初揭盲。揭盲结果显示用于试验的10ug剂量疫苗免疫效果最好,保护性抗体比率达78.3%,达到欧盟制定的流感疫苗质量标准70%。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在试验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根据血常规、血生化和尿常规检查结果,以及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观察结果表明,疫苗对人体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