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停止线,避免过度付出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讨论教育的文章,所谈的都是孩子的特点是如何、成长的各个阶段是如何,而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时又该如何做。在这每一个“如何”的背后,其实都是父母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为孩子付出。
  前阵子,有一位妈妈在家长会上表示自己感到很崩溃:“我不是不想管孩子,但我实在忙不过来。我也很想配合学校的教育,但老师们发来信息的时候,我正在开会,实在是没有时间回复。”这引发了许多共鸣,很多父母就是在工作、子女教育以及个人发展之间不断地纠结,捉襟见肘。
  所以这次,我特别想借这个专栏和父母谈一谈,该如何划定自我与照顾孩子的边界,为自己的付出设定一条停止线。父母必须要在心中设有这样一条线,一旦越过,就要停止付出,用这种方式来避免过度消耗导致的失衡。因为孩子的需求真的是无休止的,没有停止线,一味付出,可能会让父母的能量严重透支。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不断冒出的各种问题,不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之后就一劳永逸,父母最好还是尽早抛开这样的幻想;孩子也需要父母持續地输入,因此父母是孩子的“能量充电站”,当他在外面跑累了或遇到挫折时,总需要回来“充电”。所以,如果父母没有设停止线,总在无休止地付出,最终的结果就是不管主观意愿如何,都很难再拿出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投入亲子关系中,解决养育难题以及为孩子输入能量,反而会让养育的效率变得更低。
  设定时间停止线
  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条线可以是时间上的,比如每天或每周、每月至少要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想一想自己喜欢做什么,然后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在这段时间里,只关注自己。
  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焦虑、沮丧呢?我觉得是在没能完成自我实现的时候,也就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活出自己想活出的样子的时候。家庭责任心很重的人往往会选择先完成责任所在,比如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人,再考虑自我的实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但如果无限制地把自我往后放,以至于看起来永远都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话,人就会渐渐陷入沮丧或愤怒的负面状态之中。
  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一种责任
  人的负面状态往往并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很容易转化成对孩子的“攻击”:我把自我实现的时间都给了你,你怎么还做不好?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方法可能并不是逼孩子把事情做好,而是把时间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先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不过,在很多父母去做自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出愧疚感。这时候尤其需要“逼”自己一下,告诉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一种责任,也是自己必须承担的。并且把它列入计划,写进日程里,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纠结、冲突,但要坚定地告诉自己:这样才是最好的。事实上,当一个人走在自我实现的路途上,他将更坦然、更有信心,并且由此会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更为宽容。虽然刚开始这么做时会感到内疚,但这份内疚感渐渐地会被新的活力与包容所取代。
  设定精力停止线
  停止线也可以是精力上的,比如当你觉得实在很疲惫的时候,可以休息,也可以对某些事情暂时放手不管。比如孩子又把房间弄乱了,那就先乱一会儿吧;孩子又把衣服弄脏了,晚些时候再洗也可以。总之,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把自己逼得很紧,不需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
  放轻松,改变惯性思维
  有时候,人在过于忙碌、紧张时,会陷入一种惯性思维,好像只能如此,似乎只要有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好掉链子了,后面的情形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倒塌,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偶尔放松一下,你可能会发现,其实人是有弹性的,事情也是有弹性的,放松下来,往往能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哪怕没有原来那么完美,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接纳时间、精力短缺的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短缺是一种现实,也就是说,人在时间、精力上感觉到的短缺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将永远存在,不可能被消灭。你不妨先接纳这个现实,然后再来思考如何面对。适度地放弃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项。
  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
  人在什么时候容易发脾气呢?其实,大多数是在非常疲惫的时候:累了、困了、饿了。这看起来好像是情绪问题,实际的根源在身体状态上。好好吃顿饭,泡个澡,睡一觉,神清气爽了,往往会忽然发现原来焦虑的事情,好像没那么焦虑了;原来觉得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也有力气面对了。体力绝对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因此我想说,情绪管理并不是要在孩子面前一直压着自己的情绪,那样的话,最终还是会压不住,爆发出来的,也不要因为情绪问题而否定自己。其实,这件事的解决之道并不困难,在情绪糟糕的时候,关注是否精力与体力欠缺。如果是的话,直接补充就好了。这也许才是情绪管理的根本之道。
  人不太可能跟自己的身体状态对着干,因为身体是一切行动,包括思考的基础。能力很强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力,而是因为能够适度地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把体力补充得比较好。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更容易陷入过度付出的陷阱,因为孩子看起来是弱小的、需要照顾的,而且他往往也很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在需求未被满足时,就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但作为成年人,我们还是要理性地意识到:如果不能划定自己的边界,把自己照顾好,反而无法以良好的状态照顾孩子。看起来直接的路途,有可能是更远的弯路。这样的理性或许能让我们克服内疚感,克制不断付出的冲动,从更具全局观与长远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个小女孩,哪怕太阳已经不见了,她也不想睡觉。她告诉妈妈:“我不累。”她告诉爸爸:“我还不困。”爸爸妈妈点了点头,说她可以不睡觉,但要换上睡衣。  “我还是一点都不困。”她说。爸爸妈妈说那好吧,但她应该去洗洗脸,刷刷牙。于是,她洗了脸,刷了牙,又漂亮又干净,感觉真好。  然后,因为她喜欢待在床上,她就爬上了床,在挺括的被单下伸展脚趾,像漂在溪流里的水獭一样,一动不动地躺着。“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
黄瑽宁医生现在是中国台湾超人气的儿科医生,但他小时候就是个哮喘儿,虽然长大以后已经很少发作,但一直到现在,他的气管依然是“尘螨侦测器”,哪里有尘螨,他一定能“探测”出来。对于哮喘的孩子,他感同身受,同时,他又是医生,所以,他给父母的建议,既有实用的方法,又有人文的关怀。  初期哮喘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经常有家长带着正在喘息的孩子来到急诊室,说孩子突然就喘上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当问到家长孩子以前是不
PART1  作为儿科医生,他们总是苦口婆心地为父母讲述孩子生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缓解父母的焦虑。但他们更会为家庭科普儿童常见病,从医生的角度告诉父母,孩子生病后如何与医生高效地进行沟通。     生病是孩子获得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不生病不等于免疫力强,生病也不代表免疫力低下。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诊所院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带着宝宝来到诊所,急得不得了,
最近,我读到阿尔菲·科恩(Alfie Kohn)的近著《溺爱孩子是编造的故事》(The myth ofthe spoiled child: Coddled kids,helicopter parents, and otherphony crises)一书觉得有意思。他列举了众多美国的媒体舆论、畅销育儿文章、书籍和家庭教育专栏,都在说美国的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普遍溺爱孩子,而且越来越严重。面对这样
有些宝宝一心想赢,凡事都要争第一,赢的时候开心地乱蹦乱跳,输的时候就会非常生气,甚至大哭大闹。这是行为问题吗?  果果和苗苗拿着风车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果果的风车转得慢了点儿,他不高兴了,非要和苗苗换;果果堆的积木不小心倒了,他又是一通哭和发脾气;看大哥哥拍球,自己却拍不起来,也哭个不停……宝宝为什么总想赢?  宝宝为什么总是想赢?  别担心,其实宝宝想赢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
亲密力,被称为“爱与被爱”的能力,是一种获得幸福的核心能力。但是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看起来比较冷漠,好像无法和其他人建立稳定紧密的联结。他这是怎么了?  静静今年5岁,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是个文弱安静的小女生,特别不喜欢与别人交往,平时很少主动找小朋友玩,邻居小伙伴来找她玩,她也不是很热情,爱搭不理的。在幼儿园里她也没有玩得来的、关系特别亲密的小伙伴。这让她的妈妈特别担心: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吗?孩子为
最近,妈妈忽然发现唐唐右手3个指头上都长了倒刺。7个月大的小宝宝也会长倒刺?有人说这是宝宝缺维生素,有人说是因为遗传。搞得唐唐妈不知道该信谁了。  倒刺和营养、遗传没什么关系  不少妈妈喜歡将一些皮肤问题归结于维生素缺乏,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毛囊过度角化;B族维生素缺乏可引起脂溢性皮炎、唇炎;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伤口愈合……但问题是,如果孩子真的缺乏维生素,很可能会伴有其他
体育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拥有健壮的体魄,而且更能锻炼孩子的人格和品质。对于小小孩来说,运动还能让他变得更加聪明,因为孩子是靠肢体来探索世界的。家长需要做到的就是让运动变得有趣并让他坚持下去。  牛牛特别不喜欢运动,爸爸带他踢球,刚踢几下他就喊“累了”,话音未落一屁股就坐在草地上。小家伙越长越胖,爸妈都很犯愁,小小年纪身子这么重可不行,如何才能让他爱上运动?  招让孩子轻松爱上运动  有些宝宝活泼好动,
1工作育儿难平衡  新时代的年轻父母大多背负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工作时间多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调查都显示年轻父母陪伴孩子经常是有心无力,甚至连早点回家给孩子讲睡前故事都做不到。  那些平衡方法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些把职场与陪伴处理得非常好的榜样父母,往往都是社会精英,一般工薪阶层父母还是深受其扰,难以两全。这也就对父母的陪伴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要调整为收入少的一方回归
按传统“ 坐月子”的习惯,新妈妈生完宝宝是不允许刷牙的,殊不知这样会为口腔健康带来莫大的威胁。现在来听听苗苗妈的故事,为她的口腔健康一起出出主意吧!  苗苗妈的烦恼  平时我就是一个有洁癖的人,生完宝宝以后,婆婆说月子期间产妇不能刷牙,不然牙齿会松动甚至脱落。刚开始的一星期,我就只用温开水漱漱口,后来,就感觉嘴里没味,甚至发苦,照镜子时,感觉牙齿都变黄了。我想刷牙,婆婆坚决不许,我上网查了下月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