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是社会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性施教”是提高女性教育的有效手段。由于女性自身的性别特点,在接受教育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科技因素的影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就科技因素在女性教育中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
女性群体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部分,由于历史传统观念的原因,使得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虽然在新时期,女性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改善,但是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女性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很多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很薄弱,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程度很低。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拓展女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贯彻“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原则,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质量女性人才,为社会建设奉献她们的力量。文章就科技因素在女性教育中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期能更好地开展女性教育,提高女性教育水平。
女性教育包括女童教育和成年女性教育,既包括了基础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女性教育,其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科技因素对于女性教育的影响可谓重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女性意识的影响
农耕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极端落后,长期以来都是依靠体力来发展生产力。由于男女自身性别特质的差异,男性从事社会经济的生产,女性从事家庭事业的发展,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延续了几千年。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女性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传统的女性教育主要是家庭伦理教育、家务技能训练,对于科学知识的涉入少之又少。进入新时期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生产逐渐解放了一部分体力劳动者,女性也开始慢慢地接触到科学知识,由于新观念、新思想的冲击,一部分女性逐渐走出家庭走入社会,改变了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单调生活,在社会上从事简单的劳务培训,有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主体意识,打破了长期以来女性传统的弱势心理和从属地位,开拓了女性素质教育视野和领域。
二、对女性行为方式的影响
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她们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影响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在新时期以前,女性受教育程度很低,以家庭为中心从事着最基本的手工业,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贡献不大。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科学知识的逐渐普及,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受教育的价值的看法有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懂得了科学技术和教育对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科学教育,走进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发挥着她们的价值。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女性的终生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强大功能大大拓展了女性教育的方式和范围,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成一体,为女性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丰富的教育。
三、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受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较低的限制,很多女性就业范围局限于简单的服务业和手工劳动等行业,特别是农村妇女,她们大都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从事的依然是传统的农、林、渔、牧业,还有一些外出务工女性,主要从事的是手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即便是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从事经营管理和高科技职业的比例相对于男性来说是很低的。如在航天航空、能源开发、机械设计制造等行业中,男性处于绝对优势的主导地位,女性在这种高技术行业中的身影寥寥。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女性心理,缺乏对科技行业的兴趣和热情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的社会心理造成的。因此在女性教育中,要开设独具女性特色的、针对女性心理的课程来,改变传统的女性心理,培养女性对于高科技知识和行业的兴趣,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期待。另外还要加强女性的职业教育,女性职业教育是有效解决失业、下岗、转岗女性的技术教育,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获得新的工作机会,减少社会压力。在女性职业教育中,要从女性的需求为出发,突出女性特点和女性适宜的工种、专业,保障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我价值。对于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女性职业教育计划和培训活动,增加女性在男性主导专业中的比例,体现男女平等。在信息化社会中,女性教育还应该注重在微机、通讯、金融等方面加强女性综合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四、结束语
科技因素对于女性主体意识、行为方式以及就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在女性教育中,要充分重视科技对于女性教育成效的影响,根据女性性别的特别,实施差别教育,从而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女性人才,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婷.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
[2]黄光荣.两型社会建设中女性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胡英娣,胡会来.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才的特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4]叶文振.中国女性教育:一个性别文化与制度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5]王霞.从群体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审视中国女性教育问题[J].社会学研究,2010(7).
(作者简介:刘颖(1983.02-),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
女性群体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部分,由于历史传统观念的原因,使得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虽然在新时期,女性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改善,但是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女性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很多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很薄弱,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程度很低。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拓展女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贯彻“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原则,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质量女性人才,为社会建设奉献她们的力量。文章就科技因素在女性教育中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期能更好地开展女性教育,提高女性教育水平。
女性教育包括女童教育和成年女性教育,既包括了基础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女性教育,其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科技因素对于女性教育的影响可谓重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女性意识的影响
农耕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极端落后,长期以来都是依靠体力来发展生产力。由于男女自身性别特质的差异,男性从事社会经济的生产,女性从事家庭事业的发展,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延续了几千年。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女性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传统的女性教育主要是家庭伦理教育、家务技能训练,对于科学知识的涉入少之又少。进入新时期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生产逐渐解放了一部分体力劳动者,女性也开始慢慢地接触到科学知识,由于新观念、新思想的冲击,一部分女性逐渐走出家庭走入社会,改变了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单调生活,在社会上从事简单的劳务培训,有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主体意识,打破了长期以来女性传统的弱势心理和从属地位,开拓了女性素质教育视野和领域。
二、对女性行为方式的影响
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她们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影响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在新时期以前,女性受教育程度很低,以家庭为中心从事着最基本的手工业,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贡献不大。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科学知识的逐渐普及,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受教育的价值的看法有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懂得了科学技术和教育对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科学教育,走进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发挥着她们的价值。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女性的终生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强大功能大大拓展了女性教育的方式和范围,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成一体,为女性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丰富的教育。
三、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受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较低的限制,很多女性就业范围局限于简单的服务业和手工劳动等行业,特别是农村妇女,她们大都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从事的依然是传统的农、林、渔、牧业,还有一些外出务工女性,主要从事的是手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即便是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从事经营管理和高科技职业的比例相对于男性来说是很低的。如在航天航空、能源开发、机械设计制造等行业中,男性处于绝对优势的主导地位,女性在这种高技术行业中的身影寥寥。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女性心理,缺乏对科技行业的兴趣和热情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的社会心理造成的。因此在女性教育中,要开设独具女性特色的、针对女性心理的课程来,改变传统的女性心理,培养女性对于高科技知识和行业的兴趣,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期待。另外还要加强女性的职业教育,女性职业教育是有效解决失业、下岗、转岗女性的技术教育,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获得新的工作机会,减少社会压力。在女性职业教育中,要从女性的需求为出发,突出女性特点和女性适宜的工种、专业,保障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我价值。对于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女性职业教育计划和培训活动,增加女性在男性主导专业中的比例,体现男女平等。在信息化社会中,女性教育还应该注重在微机、通讯、金融等方面加强女性综合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四、结束语
科技因素对于女性主体意识、行为方式以及就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在女性教育中,要充分重视科技对于女性教育成效的影响,根据女性性别的特别,实施差别教育,从而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女性人才,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婷.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
[2]黄光荣.两型社会建设中女性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胡英娣,胡会来.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才的特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4]叶文振.中国女性教育:一个性别文化与制度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5]王霞.从群体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审视中国女性教育问题[J].社会学研究,2010(7).
(作者简介:刘颖(1983.02-),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