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的安全稳定事关社会的安全稳定。安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活动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越来越多的校园安全隐患,如何确保不出现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并给出对策,这对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和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安全稳定;问题
一、引言
高等教育在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承担着重大任务。自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逐年上升,据2015年7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1]。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媒体也日益发达,高校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关注焦点和热门话题。高校的安全稳定事关社会的安全稳定。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应该作为高校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在开展工作前需要重点关注之事项。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若不能得到应有重视,必将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从而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同时,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的顺利完成,可以说,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然而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我们认清现状,把握问题本质,对症下药,确保高校学生安全工作顺利开展,为高校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场所之一,同时又是社会安全稳定体系中最为敏感的环节。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诸如酗酒打架、群殴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财物失窃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增多,火灾隐患时时存在,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呈高发性,学生受骗案件呈现规律性攀升,网络时代的安全隐患,刑事案件偶有发生等等,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实地走访部分高校,笔者发现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普遍采取的安全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一)投入安保人力物力增强安全隐患防范能力
近年来,各大院校均大幅增加了监控设备的布放,在安保物力方面投入甚多,购入了大量先进监控设备和相关通讯监控终端,在校内楼宇及主要道路上均有布置。同时,高校近年来也在持续增加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人员,保卫部门人员对关键区域实行全天候监控。部分高校还安排了辅导员执行校园夜间值班工作,尤其在迎接新生或者送毕业生等特殊时期,加强加大对校园巡逻值班的力度。高校保卫部门、学工系统、辅导员协作管理,齐抓共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避免恶性事件、偶发事件的发生。
(二)多渠道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高等院校利用辅导员班会、安全形势报告会、安全主题讲座、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途径,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要求各相关部门对于近期发生的校内重大安全事故做好总结、反思工作,防患于未然,同时制定相关应急制度。高校应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让辅导员定期开展针对学生安全的教育讲座,使高校学生了解更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等院校通过人员防范,安全技术监控设备,以及开展包括宣传教育、辅导员班会、安全讲座和报告、安全演练等多项措施,有效提升了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工作水平,同时,高校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安全状况也增加了理性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安全防范和逃生技能,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校园治安环境得到改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的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层面
大学生被偷盗、被诈骗、被抢劫、被伤害等案件经常发生。引发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转型期社会缺失所应有的社会规范。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仍较为落后,管理体制较为僵化。“拜金主义”文化盛行、社保体系不健全以及精神文明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对高校的安全工作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国内外各种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交错,加之复杂的网络环境、巨大的就业压力等方面因素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2]。
(二)家庭层面
“留守儿童”、“隔代抚养”、“问题家庭”等现象比较普遍。在社会转型期当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出现“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现象,这些家庭层面造成的问题在高校中逐渐显露,子女由于缺少爱和关注,人际关系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不利于学校安全工作开展。笔者在走访调研河北省部分高校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在校学生均有着“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这类大学生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做事片面欠考虑,自卑心理、自尊心理共存,心理脆弱,易受到挫折,抗打击能力差。
(三)学校层面
部分高校管理层淡化安全意识,未能把安全工作提升到足够高度,未能认识到其对于高校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高校各有关部门在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上相互“踢皮球”,权责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保卫部门、学工部门、二级学院三者各自为战。一些高校学工系统日常管理疏忽,流于形式,走过场,未落到实处,对于涉及的夜不归宿等违纪学生未做及时处理,未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四)學生个人层面
高校学生是求知欲最强的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高校期间是其走向成熟,形成独立思想的重要时期;大学时期学生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思维活跃但存在主观片面性,易走极端;意志力水平提高但不能持久也无法平衡。高校在校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交际压力和生活压力方面仍不够成熟,需要有一定的外力来引导。大部门在校学生都是离家来求学,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新的学习、思维模式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加大,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明显不足,遇到问题束手无策,面对危险也缺少自救的知识与技巧。 四、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安全教育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会规范体系。站在法制的高度来看待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持续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把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要配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将安全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做到全员育人。
(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常态工作机制
加强高等学校保卫组织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积极动员辅导员等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新生力量,多层次构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在机制、体制上为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三)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保证大学生安全
高校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将家庭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鼓励高校辅导员群体与问题学生家长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建立学生安全管理档案,保存与家长谈话交流记录,持续跟踪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检查施行措施的有效性。同时,高校应推广成功的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条线教师的相关培训,辅助以心理辅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加大校园设施投入,促使校园安全防范措施现代化
目前,高校在校园安全设施方面投入较大,但大多仍是单点作战,硬件投入成本较大,但软件系统普遍落后,未纳入统一安全管理系统,缺乏协调性,物联网技术仍未全面普及开展。高校应在应用新型综合安防管理系统方面加大投入,形成系统化的高校安全管理系统,为提升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发生了多起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高校安全事件,造成了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各类新媒体、自媒体的放大下,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高校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加强辅导员队伍、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心理辅导等方面培训,积极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管理系统”,由辅导员作为基层录入员,定期跟踪重点心理问题学生,及时在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高校其他部門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基于新型云平台,针对性解决学生心理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网站.2015年07月30日.
[2]王宏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肖燕.高校社区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型构建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安全稳定;问题
一、引言
高等教育在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承担着重大任务。自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逐年上升,据2015年7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1]。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媒体也日益发达,高校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关注焦点和热门话题。高校的安全稳定事关社会的安全稳定。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应该作为高校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在开展工作前需要重点关注之事项。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若不能得到应有重视,必将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从而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同时,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的顺利完成,可以说,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然而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我们认清现状,把握问题本质,对症下药,确保高校学生安全工作顺利开展,为高校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场所之一,同时又是社会安全稳定体系中最为敏感的环节。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诸如酗酒打架、群殴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财物失窃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增多,火灾隐患时时存在,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呈高发性,学生受骗案件呈现规律性攀升,网络时代的安全隐患,刑事案件偶有发生等等,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实地走访部分高校,笔者发现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普遍采取的安全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一)投入安保人力物力增强安全隐患防范能力
近年来,各大院校均大幅增加了监控设备的布放,在安保物力方面投入甚多,购入了大量先进监控设备和相关通讯监控终端,在校内楼宇及主要道路上均有布置。同时,高校近年来也在持续增加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人员,保卫部门人员对关键区域实行全天候监控。部分高校还安排了辅导员执行校园夜间值班工作,尤其在迎接新生或者送毕业生等特殊时期,加强加大对校园巡逻值班的力度。高校保卫部门、学工系统、辅导员协作管理,齐抓共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避免恶性事件、偶发事件的发生。
(二)多渠道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高等院校利用辅导员班会、安全形势报告会、安全主题讲座、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途径,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要求各相关部门对于近期发生的校内重大安全事故做好总结、反思工作,防患于未然,同时制定相关应急制度。高校应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让辅导员定期开展针对学生安全的教育讲座,使高校学生了解更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等院校通过人员防范,安全技术监控设备,以及开展包括宣传教育、辅导员班会、安全讲座和报告、安全演练等多项措施,有效提升了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工作水平,同时,高校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安全状况也增加了理性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安全防范和逃生技能,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校园治安环境得到改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的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层面
大学生被偷盗、被诈骗、被抢劫、被伤害等案件经常发生。引发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转型期社会缺失所应有的社会规范。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仍较为落后,管理体制较为僵化。“拜金主义”文化盛行、社保体系不健全以及精神文明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对高校的安全工作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国内外各种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交错,加之复杂的网络环境、巨大的就业压力等方面因素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2]。
(二)家庭层面
“留守儿童”、“隔代抚养”、“问题家庭”等现象比较普遍。在社会转型期当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出现“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现象,这些家庭层面造成的问题在高校中逐渐显露,子女由于缺少爱和关注,人际关系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不利于学校安全工作开展。笔者在走访调研河北省部分高校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在校学生均有着“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这类大学生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做事片面欠考虑,自卑心理、自尊心理共存,心理脆弱,易受到挫折,抗打击能力差。
(三)学校层面
部分高校管理层淡化安全意识,未能把安全工作提升到足够高度,未能认识到其对于高校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高校各有关部门在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上相互“踢皮球”,权责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保卫部门、学工部门、二级学院三者各自为战。一些高校学工系统日常管理疏忽,流于形式,走过场,未落到实处,对于涉及的夜不归宿等违纪学生未做及时处理,未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四)學生个人层面
高校学生是求知欲最强的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高校期间是其走向成熟,形成独立思想的重要时期;大学时期学生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思维活跃但存在主观片面性,易走极端;意志力水平提高但不能持久也无法平衡。高校在校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交际压力和生活压力方面仍不够成熟,需要有一定的外力来引导。大部门在校学生都是离家来求学,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新的学习、思维模式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加大,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明显不足,遇到问题束手无策,面对危险也缺少自救的知识与技巧。 四、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安全教育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会规范体系。站在法制的高度来看待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持续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把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要配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将安全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做到全员育人。
(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常态工作机制
加强高等学校保卫组织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积极动员辅导员等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新生力量,多层次构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在机制、体制上为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三)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保证大学生安全
高校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将家庭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鼓励高校辅导员群体与问题学生家长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建立学生安全管理档案,保存与家长谈话交流记录,持续跟踪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检查施行措施的有效性。同时,高校应推广成功的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条线教师的相关培训,辅助以心理辅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加大校园设施投入,促使校园安全防范措施现代化
目前,高校在校园安全设施方面投入较大,但大多仍是单点作战,硬件投入成本较大,但软件系统普遍落后,未纳入统一安全管理系统,缺乏协调性,物联网技术仍未全面普及开展。高校应在应用新型综合安防管理系统方面加大投入,形成系统化的高校安全管理系统,为提升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发生了多起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高校安全事件,造成了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各类新媒体、自媒体的放大下,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高校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加强辅导员队伍、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心理辅导等方面培训,积极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管理系统”,由辅导员作为基层录入员,定期跟踪重点心理问题学生,及时在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高校其他部門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基于新型云平台,针对性解决学生心理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网站.2015年07月30日.
[2]王宏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肖燕.高校社区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型构建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