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传统媒体的选择在当今的青年群体中占比越来越小,新媒体及融媒体的发展使更多的互联网媒体平台成为了新的大众选择。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驱动着媒体发展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使互联网与媒体加速融合。而在当今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下,用户参与感则成为了一切前提,人们更愿意去交流、分享,给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让“自我参与,为时代发声”成为融媒体平台搭建的最强烈诉求,因此,互聯网+背景下融媒体矩阵建设的研究应运而生。
1.“互联网+”与融媒体矩阵
1.1.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2.融媒体矩阵
融媒体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新型媒体。合理整合新老媒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变各自服务为共同服务,分析新老媒体的利弊,以优势互补、扬优去劣,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互融。
融媒体矩阵是将所有自媒体融合,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APP、网站、视频等相结合,形成一个媒体矩阵,使得传播更为广泛、形式更加多样、更易引起公众的关注。融媒体矩阵使媒体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它将各媒体的使用“打通”。通过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成为新时代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
2.融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2.1.推送内容不同
融媒体的推送内容更加具有话题性,易吸引大众的目光。传统媒体内容范围固定、新闻时效性差,受众范围窄。
2.2.风格不同
融媒体的编辑风格更加热点化,其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工具来进行展现,使得内容更具有吸引力。而传统媒体风格固化而稳重,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3.融媒体矩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够
受众用户化是传统媒体到融媒体转型的重要方面,融媒体是主动、多向传播的。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不仅是表象的跨屏传播,而应是打造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传播平台。传统的媒体是以内容为主,而融媒体是受众为王,在节目的制作、试播以及改进方面都应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3.2.模式创新不够
目前的融媒体模式创新主要是一些纸媒网站将珍贵声像、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数据库处理,从而实现通过媒资库向用户收取费用的方式获利。而在1954年,美国已率先实现“新闻营销”的新闻专线服务,通过传真机为客户代发新闻稿,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3.尚处探索尝试
近年来,一些媒体在建立融合媒体的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人民网坚持新闻内容建设的同时,将全国的政务平台嫁接在一起,这是传统媒体将内容与服务结合在一起的融合尝试,但止步于零碎式的初步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服务链。
3.4.政策法规不一
由于新闻媒体和政府机关尚未形成有关融媒体统一的政策法规,因此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概念混淆,市场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国家应准确把握融媒体发展趋势,制定融媒体发展规划,出台鼓励融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融媒体的快速发展。
4.“互联网+”背景下融媒体矩阵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4.1.意见
4.1.1.对于融媒体理论概念的研究不足
2009年,“融媒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随后,柳竹在《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中指出:“国内对于融媒体的研究看似如火如荼,但对于究竟什么是融媒体,还未形成权威性解释。”目前学界对于融媒体的研究更侧重于融媒体以何种形式进行发展,而对于融媒体这一理论概念是如何产生,怎样逐步被大众所知等问题,缺乏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梳理。理论是科学实践发展的基础,开展关于融媒体理论概念的研究工作,尝试构建学科理论概念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1.2.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艰难
我国媒体融合过程中,长久以来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处理媒体信息资源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其受众所能接受的信息也是固有、僵化的,在这种情况下的融合兼具风险与挑战。以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李强指出当前融媒体管理的瓶颈主要有:“业务简单叠加,并非真正融合;技术支撑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融为融媒体不仅是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融合,更是技术、项目、人才等因素的全方位融合,是一个亟需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融合的媒体发展新模式。
4.1.3.新旧媒体融合方式多流于表层,不够深入
融媒体是有别于跨媒体、全媒体的新概念,目前学界对于媒体融合的侧重点多是将同一类信息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多个平台同时传播。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进行了多种平台的融合,但究其本质还是难逃跨媒体的理念,即:在不同媒体之间通过“横跨”组合来实现“合作”传播。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应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而非媒体相加。
4.2.建议 4.2.1.将学界研究重心转向理论概念的构建
理论概念是科学实践的基础,社会在推行融媒体实践时需要学界的理论概念的支撑,任何一类媒体融合都要有精确理论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目标明确的理论指导能够决定实践的发展方向。
4.2.2.国家应推出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融媒体发展进行全面性规划与推动
从融媒体概念产生至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给予了融媒体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在我国强调“依法治国”的大环境趋势下,若想系统性、全面性地对融媒体发展进行体制改革,唯有国家推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从国家层面带动整个媒体行业进行跨时代性的革新,融媒体发展进程才会上升到新层面、得到更系统的规划与推动力量。
4.2.3.融媒体不应等同于“媒介融合”,其产生的信息传播效果应是1+1>2,而并非1+1=2
中央电视台第一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真正实现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并且运用新兴技术来发展融媒体的愿景。一方面节目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另一方面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片面性结合的思维模式,给融媒体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新的可能。笔者认为,只有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内容资源、体制结构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深入融合,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5.结语
在学界与群众眼中,融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中心載体,打破各个媒介平台之间桎梏、结合各种媒介之间的优势、加快促进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平台、新模式。因此,融媒体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此背景下,建设融媒体矩阵要始终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从内容资源、生产过程、制度体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融合;打破固有的时间、周期限制,时刻准备着对于舆论热点的剖析,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要想最终建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新兴主流媒体的融媒体矩阵,我们仍要在求新、求变、求突破中寻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媒体生态圈“三足鼎立” 融媒体建设不是简单加法 人民日报 2016.10
[2]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 传播与版权, 2015(4):111-114。
[3]李强.融媒体管理的瓶颈及突破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3):52-54。
[4]王学成,来丰.论跨媒体联合[J].新闻大学,2002(1)。
[5]尚策.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J].出版广角,2015,(14)26-29。
[6]刘立娟. 融媒体的有益尝试——央视第一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的节目形态和传播策略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6(8)13-15。
[7]《沟通社情民意,传递中国声音:<中国舆论场>重磅亮相》,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6/03/15/ARTIV2sD DyW Qjc97l5InnK 3P160315.shtml。
本文系2017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互联网+SPOTLIGHT大学生融媒体矩阵建设”(201718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郭俊良(1994.11—),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新闻学、传播学。
姚欣雨(1996.04—),女,汉族,陕西省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4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张思涵(1996.03—),男,汉族,山东省德州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4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CIMA。
王樱惠(1998.03—),女,汉族,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6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冯一迪(1998.05-),女,汉族,陕西省渭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6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1.“互联网+”与融媒体矩阵
1.1.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2.融媒体矩阵
融媒体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新型媒体。合理整合新老媒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变各自服务为共同服务,分析新老媒体的利弊,以优势互补、扬优去劣,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互融。
融媒体矩阵是将所有自媒体融合,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APP、网站、视频等相结合,形成一个媒体矩阵,使得传播更为广泛、形式更加多样、更易引起公众的关注。融媒体矩阵使媒体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它将各媒体的使用“打通”。通过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成为新时代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
2.融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2.1.推送内容不同
融媒体的推送内容更加具有话题性,易吸引大众的目光。传统媒体内容范围固定、新闻时效性差,受众范围窄。
2.2.风格不同
融媒体的编辑风格更加热点化,其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工具来进行展现,使得内容更具有吸引力。而传统媒体风格固化而稳重,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3.融媒体矩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够
受众用户化是传统媒体到融媒体转型的重要方面,融媒体是主动、多向传播的。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不仅是表象的跨屏传播,而应是打造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传播平台。传统的媒体是以内容为主,而融媒体是受众为王,在节目的制作、试播以及改进方面都应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3.2.模式创新不够
目前的融媒体模式创新主要是一些纸媒网站将珍贵声像、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数据库处理,从而实现通过媒资库向用户收取费用的方式获利。而在1954年,美国已率先实现“新闻营销”的新闻专线服务,通过传真机为客户代发新闻稿,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3.尚处探索尝试
近年来,一些媒体在建立融合媒体的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人民网坚持新闻内容建设的同时,将全国的政务平台嫁接在一起,这是传统媒体将内容与服务结合在一起的融合尝试,但止步于零碎式的初步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服务链。
3.4.政策法规不一
由于新闻媒体和政府机关尚未形成有关融媒体统一的政策法规,因此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概念混淆,市场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国家应准确把握融媒体发展趋势,制定融媒体发展规划,出台鼓励融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融媒体的快速发展。
4.“互联网+”背景下融媒体矩阵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4.1.意见
4.1.1.对于融媒体理论概念的研究不足
2009年,“融媒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随后,柳竹在《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中指出:“国内对于融媒体的研究看似如火如荼,但对于究竟什么是融媒体,还未形成权威性解释。”目前学界对于融媒体的研究更侧重于融媒体以何种形式进行发展,而对于融媒体这一理论概念是如何产生,怎样逐步被大众所知等问题,缺乏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梳理。理论是科学实践发展的基础,开展关于融媒体理论概念的研究工作,尝试构建学科理论概念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1.2.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艰难
我国媒体融合过程中,长久以来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处理媒体信息资源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其受众所能接受的信息也是固有、僵化的,在这种情况下的融合兼具风险与挑战。以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李强指出当前融媒体管理的瓶颈主要有:“业务简单叠加,并非真正融合;技术支撑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融为融媒体不仅是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融合,更是技术、项目、人才等因素的全方位融合,是一个亟需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融合的媒体发展新模式。
4.1.3.新旧媒体融合方式多流于表层,不够深入
融媒体是有别于跨媒体、全媒体的新概念,目前学界对于媒体融合的侧重点多是将同一类信息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多个平台同时传播。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进行了多种平台的融合,但究其本质还是难逃跨媒体的理念,即:在不同媒体之间通过“横跨”组合来实现“合作”传播。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应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而非媒体相加。
4.2.建议 4.2.1.将学界研究重心转向理论概念的构建
理论概念是科学实践的基础,社会在推行融媒体实践时需要学界的理论概念的支撑,任何一类媒体融合都要有精确理论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目标明确的理论指导能够决定实践的发展方向。
4.2.2.国家应推出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融媒体发展进行全面性规划与推动
从融媒体概念产生至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给予了融媒体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在我国强调“依法治国”的大环境趋势下,若想系统性、全面性地对融媒体发展进行体制改革,唯有国家推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从国家层面带动整个媒体行业进行跨时代性的革新,融媒体发展进程才会上升到新层面、得到更系统的规划与推动力量。
4.2.3.融媒体不应等同于“媒介融合”,其产生的信息传播效果应是1+1>2,而并非1+1=2
中央电视台第一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真正实现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并且运用新兴技术来发展融媒体的愿景。一方面节目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另一方面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片面性结合的思维模式,给融媒体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新的可能。笔者认为,只有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内容资源、体制结构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深入融合,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5.结语
在学界与群众眼中,融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中心載体,打破各个媒介平台之间桎梏、结合各种媒介之间的优势、加快促进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平台、新模式。因此,融媒体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此背景下,建设融媒体矩阵要始终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从内容资源、生产过程、制度体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融合;打破固有的时间、周期限制,时刻准备着对于舆论热点的剖析,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要想最终建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新兴主流媒体的融媒体矩阵,我们仍要在求新、求变、求突破中寻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媒体生态圈“三足鼎立” 融媒体建设不是简单加法 人民日报 2016.10
[2]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 传播与版权, 2015(4):111-114。
[3]李强.融媒体管理的瓶颈及突破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3):52-54。
[4]王学成,来丰.论跨媒体联合[J].新闻大学,2002(1)。
[5]尚策.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J].出版广角,2015,(14)26-29。
[6]刘立娟. 融媒体的有益尝试——央视第一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的节目形态和传播策略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6(8)13-15。
[7]《沟通社情民意,传递中国声音:<中国舆论场>重磅亮相》,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6/03/15/ARTIV2sD DyW Qjc97l5InnK 3P160315.shtml。
本文系2017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互联网+SPOTLIGHT大学生融媒体矩阵建设”(201718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郭俊良(1994.11—),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新闻学、传播学。
姚欣雨(1996.04—),女,汉族,陕西省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4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张思涵(1996.03—),男,汉族,山东省德州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4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CIMA。
王樱惠(1998.03—),女,汉族,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6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冯一迪(1998.05-),女,汉族,陕西省渭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6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