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学期伊始,我校掀起了使用“班班通”教学的热潮。通过这几年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患于未然,总结出可能走入的几个误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班班通”教学教学模式多媒体所谓“班班通”,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投影机或者电视机为终端显示的设备,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我们学校硬件设备完善,每间教室配有专用的计算机和电视,教师办公室也配有教师专用的办公计算机,网络资源比较丰富。教师们认识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并经常通过互联网、学校电教软件获取教案、课件、视频、习题等资源,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班班通”将网络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利用资源中提供的参与性练习,形式多样,富有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媒体活动中巩固了知识,学得快乐轻松。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信息技术与优质的教育资源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逐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班班通”在实际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我们广大教师在实际运用“班班通”中往往不小心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远程教育运用的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授知识就越容易掌握。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以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一会儿展示这个片段,一会儿展示那个片段,忙得不亦乐乎,把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离开老师的讲解与维持秩序,仅凭多媒体提供交互式学习方式以及声音、动画、电影等新鲜刺激的东西,是远不能把学生全身心吸引到学习中去的。而且教师的讲解与资源的优点有时是矛盾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他们关注一个事物时,往往会忽略另一个。所以,过量的使用多媒体,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违背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误区二:教师过分依赖“班班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追求使用多媒体手段,为了制作好的课件花去大量的时间,而真正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并不多,没真正地吃透教材和研究教学方法,没有认真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
误区三:用屏幕代替黑板。
有的老师一味地追求“班班通”的辅助教学的全程效果,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有时也就难怪学生对一些重点知识记不住。所以,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黑板,古老的黑板和粉笔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误区四:认为远程教育资源是最好的资源,就不需要修改与创新。
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名师比自己教学水平高,远程教育资源可充分相信。于是拿来或下载后直接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录像代替自己讲课;有些教师在刚开始使用时看到有些效果,于是不管学科特点,不顾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想使用。殊不知这些资源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不可完全依赖。由此我们可以思考的:
第一,以人为本,为我所用。制作课件时,要始终牢记电子媒体毕竟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人的要素才是第一位的。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师的活动减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大,但并不等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消失了,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
第二,注重实效,唯用是取。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第三,紧扣教材,主题鲜明。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四,掌握节奏,适时而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信息量增大,如果節奏控制不当,极易使教学进程过快,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减。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讲课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因缺乏目光的交流,情绪的相互感染,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由于节省了板书时间,教师更应当把精力放在启发、点拨、交流、调动课堂气氛上,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高教学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远程资源,再结合学生实际,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制作出实用性强的课件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宁.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关键词】“班班通”教学教学模式多媒体所谓“班班通”,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投影机或者电视机为终端显示的设备,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我们学校硬件设备完善,每间教室配有专用的计算机和电视,教师办公室也配有教师专用的办公计算机,网络资源比较丰富。教师们认识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并经常通过互联网、学校电教软件获取教案、课件、视频、习题等资源,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班班通”将网络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利用资源中提供的参与性练习,形式多样,富有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媒体活动中巩固了知识,学得快乐轻松。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信息技术与优质的教育资源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逐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班班通”在实际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我们广大教师在实际运用“班班通”中往往不小心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远程教育运用的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授知识就越容易掌握。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以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一会儿展示这个片段,一会儿展示那个片段,忙得不亦乐乎,把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离开老师的讲解与维持秩序,仅凭多媒体提供交互式学习方式以及声音、动画、电影等新鲜刺激的东西,是远不能把学生全身心吸引到学习中去的。而且教师的讲解与资源的优点有时是矛盾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他们关注一个事物时,往往会忽略另一个。所以,过量的使用多媒体,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违背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误区二:教师过分依赖“班班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追求使用多媒体手段,为了制作好的课件花去大量的时间,而真正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并不多,没真正地吃透教材和研究教学方法,没有认真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
误区三:用屏幕代替黑板。
有的老师一味地追求“班班通”的辅助教学的全程效果,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有时也就难怪学生对一些重点知识记不住。所以,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黑板,古老的黑板和粉笔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误区四:认为远程教育资源是最好的资源,就不需要修改与创新。
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名师比自己教学水平高,远程教育资源可充分相信。于是拿来或下载后直接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录像代替自己讲课;有些教师在刚开始使用时看到有些效果,于是不管学科特点,不顾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想使用。殊不知这些资源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不可完全依赖。由此我们可以思考的:
第一,以人为本,为我所用。制作课件时,要始终牢记电子媒体毕竟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人的要素才是第一位的。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师的活动减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大,但并不等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消失了,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
第二,注重实效,唯用是取。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第三,紧扣教材,主题鲜明。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四,掌握节奏,适时而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信息量增大,如果節奏控制不当,极易使教学进程过快,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减。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讲课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因缺乏目光的交流,情绪的相互感染,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由于节省了板书时间,教师更应当把精力放在启发、点拨、交流、调动课堂气氛上,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高教学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远程资源,再结合学生实际,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制作出实用性强的课件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宁.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