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精致“竹宴”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xu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四季青翠,挺拔修长,凌霜傲雨,自古以来备受大家的喜爱,在诗坛与餐桌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在竹刻界,竹又有另一种曼妙身姿。
  散发着幽幽竹香的臂搁上,霸气十足的蛟龙,妩媚飘逸的洛神,栩栩如生的花鸟,争妍斗艳的孔雀,傲然挺立。虽然没有色彩的点缀,却透着独特的雅致。
  这就是咱们“竹宴”上的“主菜”。能“烹饪”出这么精致的“菜肴”,想必今天的主刀“大厨”功力匪浅。还在等什么,咱们赶紧去拜访这位技艺高超的“大厨”吧。
  赵荣
  南京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金陵竹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从事竹刻工艺30多年
  亚云:赵老师,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金陵竹刻吗?
  赵老师:当然可以。我国的竹刻历史悠久,到了明清更是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嘉定派和金陵派。我所传承的正是金陵竹刻,它以浅刻为主,仅利用竹子表面的一层皮,就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同时还有浮雕的效果。
  亚云:原材料是竹子,那是不是所有的竹子都能用来雕刻呢?
  赵老师:当然不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刻出精致的作品,当然得选质地好的竹子。一般,我会在冬天去采集生长了5年左右的竹子。冬天,竹子收浆,不处于快速生长期;而且长了5年左右的竹子,不老不嫩,不会有很明显的纹路,正适合雕刻。竹子采集回来后,也不能直接用,得经过蒸煮、阴干,等表皮由青变黄后,才可以用来雕刻。
  亚云:能在竹子上雕刻出这么精美的图案,艺人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赵老师:竹刻的过程说起来简单,先用毛笔在竹子的表面勾勒图案,然后用刻刀将图案以外的竹皮全部去掉,再用不同的刀法塑造画面的虚实、远近等,最后将竹子表面清洗干净。但真正要做好,却非常难。
  竹刻对艺人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最起码得要有六七年的绘画功底,同时,还得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因为除了刻画,我们还可以刻字,有时更是书画同体。
  虽然可以在竹子上打底图,但只能勾勒简单轮廓,并不能细致呈现整个画面,所以下刀前,我们得深思熟虑,脑中得先有成品图。
  其次,即使在雕刻中,我们也得思考,怎么让画面过渡得更自然,怎么更为合理地处理虚实、远近,怎么让画面更有生命力等,往往突如其来的一个灵感,可以让最终的作品更为出色。
  最后,艺人的刀工在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流畅细腻的线条,分明的层次,干湿浓淡的效果,全凭手中的刻刀。或刻,或刮,或敲,或旋转等,不同的刀法,有着不同的效果。雕刻需要很大的力气,但又得保证不伤了竹皮下的竹肌,这就要求我们下刀的力度把控得特别好。一旦下刀,就无法重来,所以我们得特别细致、小心,尽量不出错。仅雕刻,就得花上大半个月。
  亚云:我发现,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利用了竹子的本色,为什么不给作品上色呢?
  赵老师:竹子经过加工,表皮呈现出天然的黄色,很漂亮清雅。竹皮与竹肌本身又存在一种色差,画面很自然就衬托出来,完全不需要其他颜色的装点。同时,竹刻作品放置久了,竹肌自然而然呈现出一种琥珀色,很是漂亮。
  要知道,我们金陵竹刻是以雕刻扇骨、臂搁为主,它们本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高雅之物,竹的本色与高雅的品位相得益彰。如若染色,反而显得俗气。
  亚云:非常感谢赵老师,让我们品尝到了色香味俱全的“竹宴”。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还觉得意犹未尽呢?那赶紧去查查更多关于竹刻的资料吧。
  “七彩手工坊”留题:竹全身都是宝,你们还能用竹制作出哪些作品呢?赶紧开动脑筋,动手尝试下吧。别忘了把作品照片发给我哟。
其他文献
宋颂:同学们,今天来说说羽毛球。就先从它是从哪里来的说起吧!  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而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在1800年左右,由网球派生而来。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国公爵鲍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顿镇(Badminton)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戏表演。从此,羽毛球运动便逐渐流行起来。人们为纪念羽
期刊
今年暑假,笑笑参加了“七彩娃”夏令营,和同行的小营员一起参观了印刷厂,不仅亲眼目睹了一册册精美图书的“诞生”过程,也见识了印刷行业的不少“怪味词”。  “怪”有趣  刚进印刷厂,笑笑就发现一个标着“工作日志”的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  及时更换打斗装置,注意防止过底。  打斗?笑笑既好笑又不解,向引导参观的工作人员问道:“难道机器要打来打去,才能印刷吗?”工作人员把小营员们领到印刷机旁,介绍说:“
期刊
听说下午可以去探访桑给巴尔岛最有名气的动物——红疣猴,小朋友可开心了。平时,我们在动物园看猴子的机会很多,不过那些猴子都是被圈养在“猴山”,等着游客去观赏。在桑给巴尔岛,红疣猴在丛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如果想看到红疣猴,得自己到丛林中寻找。跟着大部队——出发!  翻翻——红疣猴小档案  姓名:红疣猴  姓名由来:红疣猴的大拇指退化,像病毒疣,再加上面部、胸部、四肢一些地方覆盖着淡橙色的毛,所以叫红疣
期刊
衣柜,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居用品,而对于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衣柜可是躲猫猫的好地方。今天这个故事里的衣柜,可不只是用来躲猫猫那么简单。你们想知道这个衣柜的神秘之处吗?那就跟着我继续看下去吧。  神秘的国度  在一个叫纳尼亚的国度,居住着许多神话里才会出现的生物:会说话的野兽,能传递消息的树,在水中欢跃的人鱼,死而复生的狮子,此外还有人羊、人马、矮人、巨人……这里原本祥和、宁静,可是有一天,千年不死
期刊
这些画漂亮吗?告诉你们,它们可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麦秆贴出来的,是麦秆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麦秆来作画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儿奇怪:人们为什么会想到用麦秆来作画呢?  神圣的麦草  小麦传入我国后,成为了咱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象征着丰收和财富。  谈到麦子的神奇,亚云不禁想到了这么一个民间传说:刘秀被王莽追杀,万般无奈,躲到麦地里,麦子随即变化成树林保护刘秀。
期刊
八国联军入侵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吃孩子的恶魔等故事。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童话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  八国联军入侵时,我还不满两岁。我父亲是每月领三两饷银的护军,任务是守卫皇城,他是在哪一年与联军巷战时阵亡的,我不知道。  那时候,母亲与姐姐不敢出门,哥哥刚九岁,我又大部分时间睡在炕上,我们无从得到父亲的消息。  我那时还不能记清楚父亲的模样。直到后来我偶然发现了他出入皇城
期刊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出《竹石》这首诗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感慨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在苏轼眼里,竹子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可以吃,可以穿,可以造船盖房子,可以造纸写诗作画,小小一竿竹,拥有随时变身的魔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
期刊
动物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怎样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当然,我们必须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你觉得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  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
期刊
在人们的印象中,力求让戏剧逼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应该是所有戏剧家追求的目标。不过事情真的  是这样吗?戏剧家对于戏剧的思考,远远比我们更为深远。不信的话,就来看看下面这些略显怪异的“非典型”戏剧吧。  梦幻般的象征主义戏剧  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是一部象征主义戏剧,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平安夜,仙女降临到伐木工人的家中,请求工人的两个孩子寻找青鸟。仙女变出家里物品和猫狗的灵魂
期刊
晚霞虽不像春雨一样滋润万物,不像瑞雪一样使大地银装素裹……但它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令人陶醉。  太阳偏西,阳光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偷偷溜进我的小屋,贪婪地舔着我的脸蛋。我伸个懒腰,放下手中的笔,向远处眺望。  为了纪念这一天的旅途,太阳把自己的彩色披肩送给了云朵们,云朵们争着、抢着,一不小心,把披肩上的彩色,抹在了自己脸上。我很有兴致地看着云儿打闹的情景。  突然,我看见一块玫瑰色的云块在风的吹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