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民族传统养生体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更以其直接的审美可视性與生命健康的价值性成为中华文化复兴不可或缺的现实能动载体承担着中华文化复兴的重任。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实践体验法试图分析民族传统养生气功的健身机理,气功是我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氧、非竞争、可控性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但是气功的锻炼方法和锻炼机理和现代以运动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锻炼有很大的不同。气功之所以有养生益寿的作用,首先是因为通过练气功,可以疏通人体经络,流通气血,特别是使人体的元气旺盛,所以无病可以强身,有病可以治病;其次,是因为运用气功各种功法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增强机体的生命活力,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健康长寿。
民族传统养生 气功 健身机理
气功的概念为:通过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自我调节与控制,以“三调”为手段,“炼气”为目的的,使人体阴阳平衡,优化生命程序,身体机能到达到最佳状态的技术。目的是为了祛病、保健、强身、延年、开智、对抗恶劣自然环境等。简言之,气功:炼气之法。气功是在古老神圣、地大物博、蕴含深厚的中国产生g社会形成之前的远古时期。1996年8月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中,第一次出现“健身气功”一词,明确了气功的作用——健身。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对健身气功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本办法所称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气功的健身机理。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民族传统养生”、“气功”和“健身机理”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类整理相关文献资料10余篇;通过百度等网站获取气功的健身机理等资料,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逻辑推理法
试将本文所涉及的概念均视为正概念,运用演绎法进行推理论述,尝试给民族传统养生气功的健身机理定性。
3.实践体验法
通过自己参与到气功的实践体验去感受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网上收集学习气功的视频,以及通过自身练功体验民族传统养生气功的文化内涵去体会气功的魅力。
研究结果
(1)特定动作和意念的身心效应
健身气功练功开始时,要求意守丹田,丹田是元阳之本,真气发生之处,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活性,使之自动不息地循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也赖以相继。丹田又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的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因此人们称之为“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为人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位。练功意守丹田,并循经络运行,是有利于激发人体内在的有益因子,也就是吞噬细胞的活性,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
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人体的内部脏器的运行是在经络的控制下进行的。中医的经络概念是比较广义和抽象的,经络的作用不仅仅包括对内部脏器的运行控制,而且包括对内部脏器的营养物质的供应等功能。健身气功功法中的一些特定动作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如六字诀中“呵”字诀对应的就是心。在中医里心“藏神”,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在经络上既与心包经有关,又与心经有关,所以联系“呵”字诀时,手腕转动相对较多,又与手腕转动会刺激大陵穴(厥阴心包经的原穴)、神门穴(少阴心经的原穴),并且两手腹前相靠捧掌时,要求目视掌心劳宫穴(属心包经,为心经与心包经交汇之处),使心脏的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两条经脉同时得到了锻炼,具有清热降心火、安定神志、养心怡情的作用。气功“青龙探爪式”中,通过转身、左右探爪及身体前屈,可使两肋交替松紧开合,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功效。传统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说明肝有舒展、通畅、升发和调达的作用。
(2)气功对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可能性影响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人体各部分的运动是由人体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和控制的。当然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的具体的原理是比较复杂的,可能现代医学也还不能够完全说明它。但是现代医学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共有31对,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神经也称为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指挥部。但是这个指挥部对身体的运动部分(主要是身体的运动肌肉)的控制比较强,而对于身体内部器官的运动控制比较弱。这种状况是人体长期进化的需要而发展成的。对一般的人来说,大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神经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运动,甚至头面部器官的运动;但是大脑不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神经控制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运动。也就是说:植物神经是一个比较封闭的自动控制系统,它基本上是不需要大脑意识的指挥。它可以自动调节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运动来适应人体的需要,这种无意识地自动调节被称为“条件反射”。比如当人意识到紧张或恐惧时,植物神经会控制身体内部出现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生理活动,以适应身体准备进行剧烈运动的需要。
(3)不同阶段调心入静的身心效应
调心是健身气功“三调”的核心环节,也是调身和静息的目的。这是因为练功中,无论是姿势动作的调身、呼吸吐纳的调息以及意守某穴位进入某种意境,都是在意识的指挥参与下进行和完成的,所以调心贯穿于功法练习的始终。健身气功锻炼实际上主要是通过意识的运用俩调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改善身体器官功能达到人体生命运动的最优化。通过调心达到入静,能使练习者处于一种安宁、轻松、愉快、喜悦的良性心理活动状态,不仅有利于调节健康的心理、心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调解,达到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调”运用的关键词是“调”,为调整、調合之意,是主动进行的调整,而“调”必须有意念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一方面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标准,不能使之走样变形,另一方面开始探求健身气功的内在实质和精髓,并加上了较高要求的意念认知过程。这时练功者不仅要把健身气功的“内”和“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动作更加娴熟和规范,而且加深了对健身气功动作内涵的理解,在内意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刚柔、东京等变换上开始积蓄“内劲”,追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形似流水,连绵不断”的练功状态,并逐步向“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目标努力,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功法要求[6]。健身气功中调心,要自觉控制意识活动,使之达到集中、专一,从而符合练功的要求,也就是意念的锻炼。《天台止观》将调心分为三步:入定、住定、出定,其基本要求是身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古代功法中的练神、凝神、存神、存思、由观、返观、心斋等,均属于调心的范畴,调心的意义,首先是宁神、聚精,养气,使精神、气足、神、全,其次是以意领先,调节气血运行,使气血顺畅,阴平阳和。
结论
健身气功的不同功法,虽然对“三调”有不同的侧重,但最重要的不适任何一调的调整,而是“三调”运作的协调和统一,即强调三调运作过程中的形气神合一。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同时三者的协调统一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健身气功将身体和精神归纳为形、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故健身气功以神、意、气等内为主,以形、力、劲等外为辅,要求行功练气,虚静求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练功中的“三调”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练功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左后的要去都是做到形、神、意、气的和谐一致。健身气功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练功基础,心理状态与功法动作、养气合神统一起来,通过内外协同的“完整一气”来实现对心理的调解,起到调整心态平衡和健身心的养生功效。
[1] 吴晶.“气功”概念之研究[D].扬州大学,2005.
[2] 刘天君.中医气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 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夏凌翔.气功作用的心理机制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1999,15(3):53-57.
[5] 张彩琴.健身气功健心机制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58-59+71.
[6] 刘洪福,安海燕,王长虹,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健心功效实验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54-77.
民族传统养生 气功 健身机理
气功的概念为:通过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自我调节与控制,以“三调”为手段,“炼气”为目的的,使人体阴阳平衡,优化生命程序,身体机能到达到最佳状态的技术。目的是为了祛病、保健、强身、延年、开智、对抗恶劣自然环境等。简言之,气功:炼气之法。气功是在古老神圣、地大物博、蕴含深厚的中国产生g社会形成之前的远古时期。1996年8月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中,第一次出现“健身气功”一词,明确了气功的作用——健身。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对健身气功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本办法所称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气功的健身机理。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民族传统养生”、“气功”和“健身机理”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类整理相关文献资料10余篇;通过百度等网站获取气功的健身机理等资料,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逻辑推理法
试将本文所涉及的概念均视为正概念,运用演绎法进行推理论述,尝试给民族传统养生气功的健身机理定性。
3.实践体验法
通过自己参与到气功的实践体验去感受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网上收集学习气功的视频,以及通过自身练功体验民族传统养生气功的文化内涵去体会气功的魅力。
研究结果
(1)特定动作和意念的身心效应
健身气功练功开始时,要求意守丹田,丹田是元阳之本,真气发生之处,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活性,使之自动不息地循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也赖以相继。丹田又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的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因此人们称之为“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为人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位。练功意守丹田,并循经络运行,是有利于激发人体内在的有益因子,也就是吞噬细胞的活性,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
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人体的内部脏器的运行是在经络的控制下进行的。中医的经络概念是比较广义和抽象的,经络的作用不仅仅包括对内部脏器的运行控制,而且包括对内部脏器的营养物质的供应等功能。健身气功功法中的一些特定动作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如六字诀中“呵”字诀对应的就是心。在中医里心“藏神”,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在经络上既与心包经有关,又与心经有关,所以联系“呵”字诀时,手腕转动相对较多,又与手腕转动会刺激大陵穴(厥阴心包经的原穴)、神门穴(少阴心经的原穴),并且两手腹前相靠捧掌时,要求目视掌心劳宫穴(属心包经,为心经与心包经交汇之处),使心脏的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两条经脉同时得到了锻炼,具有清热降心火、安定神志、养心怡情的作用。气功“青龙探爪式”中,通过转身、左右探爪及身体前屈,可使两肋交替松紧开合,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功效。传统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说明肝有舒展、通畅、升发和调达的作用。
(2)气功对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可能性影响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人体各部分的运动是由人体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和控制的。当然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的具体的原理是比较复杂的,可能现代医学也还不能够完全说明它。但是现代医学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共有31对,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神经也称为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指挥部。但是这个指挥部对身体的运动部分(主要是身体的运动肌肉)的控制比较强,而对于身体内部器官的运动控制比较弱。这种状况是人体长期进化的需要而发展成的。对一般的人来说,大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神经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运动,甚至头面部器官的运动;但是大脑不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神经控制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运动。也就是说:植物神经是一个比较封闭的自动控制系统,它基本上是不需要大脑意识的指挥。它可以自动调节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运动来适应人体的需要,这种无意识地自动调节被称为“条件反射”。比如当人意识到紧张或恐惧时,植物神经会控制身体内部出现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生理活动,以适应身体准备进行剧烈运动的需要。
(3)不同阶段调心入静的身心效应
调心是健身气功“三调”的核心环节,也是调身和静息的目的。这是因为练功中,无论是姿势动作的调身、呼吸吐纳的调息以及意守某穴位进入某种意境,都是在意识的指挥参与下进行和完成的,所以调心贯穿于功法练习的始终。健身气功锻炼实际上主要是通过意识的运用俩调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改善身体器官功能达到人体生命运动的最优化。通过调心达到入静,能使练习者处于一种安宁、轻松、愉快、喜悦的良性心理活动状态,不仅有利于调节健康的心理、心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调解,达到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调”运用的关键词是“调”,为调整、調合之意,是主动进行的调整,而“调”必须有意念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一方面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标准,不能使之走样变形,另一方面开始探求健身气功的内在实质和精髓,并加上了较高要求的意念认知过程。这时练功者不仅要把健身气功的“内”和“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动作更加娴熟和规范,而且加深了对健身气功动作内涵的理解,在内意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刚柔、东京等变换上开始积蓄“内劲”,追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形似流水,连绵不断”的练功状态,并逐步向“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目标努力,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功法要求[6]。健身气功中调心,要自觉控制意识活动,使之达到集中、专一,从而符合练功的要求,也就是意念的锻炼。《天台止观》将调心分为三步:入定、住定、出定,其基本要求是身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古代功法中的练神、凝神、存神、存思、由观、返观、心斋等,均属于调心的范畴,调心的意义,首先是宁神、聚精,养气,使精神、气足、神、全,其次是以意领先,调节气血运行,使气血顺畅,阴平阳和。
结论
健身气功的不同功法,虽然对“三调”有不同的侧重,但最重要的不适任何一调的调整,而是“三调”运作的协调和统一,即强调三调运作过程中的形气神合一。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同时三者的协调统一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健身气功将身体和精神归纳为形、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故健身气功以神、意、气等内为主,以形、力、劲等外为辅,要求行功练气,虚静求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练功中的“三调”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练功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左后的要去都是做到形、神、意、气的和谐一致。健身气功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练功基础,心理状态与功法动作、养气合神统一起来,通过内外协同的“完整一气”来实现对心理的调解,起到调整心态平衡和健身心的养生功效。
[1] 吴晶.“气功”概念之研究[D].扬州大学,2005.
[2] 刘天君.中医气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 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夏凌翔.气功作用的心理机制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1999,15(3):53-57.
[5] 张彩琴.健身气功健心机制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58-59+71.
[6] 刘洪福,安海燕,王长虹,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健心功效实验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