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来临,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我国在当前的新经济模式下更要以积极态度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合理规划。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模式
前言:
区域经济合作是推进我国经济模式发展、产业机构合理布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我国的经济背景,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会与挑战。
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
(一)有坚实的区域经济合作载体
通过各地区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现代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经济水平飞速提高,另外,区域经济的合作,对我国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也有所解决,成为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合理的典型案例。2011年,我国出台了有关山东半岛、浙江、广东以及河北等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规划,实现了我国里海岸线的区域经济全覆盖,至此,我国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体系。各种经济带、经济区的形成,使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实现了最大效率的利用[1]。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行政区域的界限必将会被打破,将实现各个地区经济、人文、政治力量的充分聚攏,为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发展平台。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本不断降低
区域合作的范围是由合作的成本和收益决定的,伴随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区域政府对区域间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政治、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可以使区域间的交易、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降低整个区域合作的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利益的最大化。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收益不断增加
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合作双方因为利益冲突在区域的经济方面产生差异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但是,在整个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较为突出,可以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调节区域内部因经济利益产生的纠纷。因此,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制定一系列的区域合作规则,打破市场壁垒,保证区域内部的资金、人才、产品的正常流通。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在水电、环境等方面实行利益补偿机制,起到调节区域内部利益分配的作用,避免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成本过高的弊端。另外,各个区域的政府部门要根据地区原有的资源和供需程度,科学合理的选择区域内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实现区域功能的互补。在税收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宏观调整,以推动区域间的整体性发展。
二、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
首先,从主体上分,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第二,从合作结构看,分为产权型合作、松散型合作和联盟型合作三种发展模式;第三,从合作的空间结构上分,主要包括圈层合作和轴带合作两种模式;最后,从服务的核心内容上看,主要分为贸易型合作和品牌服务型合作;第四,在合作双方的关系上看,发展模式主要有:优势互补型合作、产品互补型合作和资源互补型合作。综合所有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进行如下划分:综合性行业合作模式、单一性行业合作模式、多元化全面合作模式[3]。
三、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
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不平衡的市场发展状况导致区域间的经济矛盾日益突出。
(二)政府影响力过强
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作用有一定的强制力,导致区域合作的方式与内容难以拓展。政府在区域建设过程中,过多的考虑眼前利益,为了完成硬性指标,只是一味的追求政绩,区域间的市场流动出现严重停滞,致使区域间对市场进行割据,对资源强行占有的现象不断出现,失去了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原本目的与意义。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不完善
不完善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会导致区域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不了其原有的作用。着眼于当今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协调组织制度迫在眉睫,要开设权利凌驾于区域政府的协调机构,并使其直接与中央政府对话,对区域内的经济状况进行协调处理。
四、针对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的形成不能单单依靠市场的外部建设,更要有完备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市场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市场混乱无序的情况,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积极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营造出竞争力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一系列的市场规则和产业守则,整顿区域内市场竞争环境,使得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能够发挥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升级,使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进而推动区域间的合作。想要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结构优化,就要发展大型的跨地区企业,提高产业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水平,实现区域内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相关产业布局作出合理调整,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对资源的高效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车冰清,朱传耿.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8,02:19-25.
[2]汤学兵.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动力和发展趋势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1-36.
[3]杨莲,付恒.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33-38.
[4]郑棣.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4,06:8.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模式
前言:
区域经济合作是推进我国经济模式发展、产业机构合理布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我国的经济背景,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会与挑战。
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
(一)有坚实的区域经济合作载体
通过各地区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现代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经济水平飞速提高,另外,区域经济的合作,对我国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也有所解决,成为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合理的典型案例。2011年,我国出台了有关山东半岛、浙江、广东以及河北等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规划,实现了我国里海岸线的区域经济全覆盖,至此,我国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体系。各种经济带、经济区的形成,使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实现了最大效率的利用[1]。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行政区域的界限必将会被打破,将实现各个地区经济、人文、政治力量的充分聚攏,为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发展平台。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本不断降低
区域合作的范围是由合作的成本和收益决定的,伴随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区域政府对区域间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政治、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可以使区域间的交易、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降低整个区域合作的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利益的最大化。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收益不断增加
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合作双方因为利益冲突在区域的经济方面产生差异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但是,在整个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较为突出,可以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调节区域内部因经济利益产生的纠纷。因此,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制定一系列的区域合作规则,打破市场壁垒,保证区域内部的资金、人才、产品的正常流通。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在水电、环境等方面实行利益补偿机制,起到调节区域内部利益分配的作用,避免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成本过高的弊端。另外,各个区域的政府部门要根据地区原有的资源和供需程度,科学合理的选择区域内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实现区域功能的互补。在税收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宏观调整,以推动区域间的整体性发展。
二、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
首先,从主体上分,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第二,从合作结构看,分为产权型合作、松散型合作和联盟型合作三种发展模式;第三,从合作的空间结构上分,主要包括圈层合作和轴带合作两种模式;最后,从服务的核心内容上看,主要分为贸易型合作和品牌服务型合作;第四,在合作双方的关系上看,发展模式主要有:优势互补型合作、产品互补型合作和资源互补型合作。综合所有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进行如下划分:综合性行业合作模式、单一性行业合作模式、多元化全面合作模式[3]。
三、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
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不平衡的市场发展状况导致区域间的经济矛盾日益突出。
(二)政府影响力过强
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作用有一定的强制力,导致区域合作的方式与内容难以拓展。政府在区域建设过程中,过多的考虑眼前利益,为了完成硬性指标,只是一味的追求政绩,区域间的市场流动出现严重停滞,致使区域间对市场进行割据,对资源强行占有的现象不断出现,失去了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原本目的与意义。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不完善
不完善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会导致区域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不了其原有的作用。着眼于当今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协调组织制度迫在眉睫,要开设权利凌驾于区域政府的协调机构,并使其直接与中央政府对话,对区域内的经济状况进行协调处理。
四、针对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的形成不能单单依靠市场的外部建设,更要有完备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市场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市场混乱无序的情况,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积极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营造出竞争力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一系列的市场规则和产业守则,整顿区域内市场竞争环境,使得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能够发挥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升级,使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进而推动区域间的合作。想要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结构优化,就要发展大型的跨地区企业,提高产业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水平,实现区域内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相关产业布局作出合理调整,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对资源的高效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车冰清,朱传耿.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8,02:19-25.
[2]汤学兵.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动力和发展趋势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1-36.
[3]杨莲,付恒.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33-38.
[4]郑棣.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