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证课程”研究为例对高职高专“双证课程”教材编写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体现了编写教材新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双证课程;教材;理念;应用
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建设,需要有好的教材做支撑。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其质量关系到培养和造就高端技能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主旋律。推行“双证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一个重要措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因此我们认为将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专业课程设置嵌入一个对应的证书,这也就要求“双证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建设相关教材的强力支撑尤为重要。
一、“双证课程”的理解及其特征
“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双证”融通的载体。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一组课程或一门课程。与一般职业教育课程相比,“双证”课程具有以下特征:(1)标准性。一方面“双证”课程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内涵)的课程,另一方面,“双证”课程还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途径。因此,“双证”课程比一般职业教育课程更具有标准的规范性。(2)职业性。“双证”课程应突出以体现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的的职业特点,是确定职业从业资格的起点,是进行职业分析的出发点,是实施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3)技能性。“双证”课程突出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具有职业技能方面的很强的针对性,因此职业技能的训练是“双证”课程的重要内容。(4)综合性。“双证”课程将职业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相结合,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满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所以,“双证”课程的综合性,既包括职业资格要求与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的综合,又包括对各种学科知识的综合。
二、“双证课程”的实现形式
1.“双证课程”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应注意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区别,不能将整个专业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简单地划等号。严格说,虽然专业的培养方向与某一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统一,但该专业的学历证书的内涵还是大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两者之间是包容的关系,只不过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学历证书的内涵大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部分主要是基础能力和素质部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三个层次。特定职业能力是专门职业岗位上、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通用职业能力是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基础职业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普遍适用的能力。基础职业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通用职业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
2.“双证课程”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学生的工作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包括计算机制图),掌握金属材料性能和热处理方法,掌握零件精度控制方法,正确的选择刀具、夹具、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能够达到运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并且能够排除机床简单故障的能力。为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了劳动保障部四级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全部职业功能和技能要求,学生完成本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核心双证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的,即可达到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要求;部分优秀学生可达到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三级的要求。毕业前,学生至少应获得四级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双证课程”的开发过程
“双证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即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过程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以,在“双证”课程开发中应遵循“以工作过程引领专业知识、能力,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与行业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了“双证课程”开发小组,首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和分类,按照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而分析得出专业核心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再将这些核心技能进行分解,进而推出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双证课程。学校结合课程教学需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思路,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最终确定出课程标准。 四、以能力为本位的“双证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立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教材改革方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及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体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乐于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双证课程”教材是“双证课程”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在教材的编写中,要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开发的成果充分体现。同时还应注意“双证”教材的编写体例上,也要充分体现“双证”课程的特征。总的来说,“双证”课程教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或者会做什么;任务分析,即确定职业资格能力标准要求下的工作任务;过程研究,明确各步骤中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实践操作,即相关实践知识(技术知识)的介绍;问题探究,即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知识拓展,即选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训练与练习,即根据知识、技能日标提出的练习题、训练项目等。
五、课程改革是“双证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习仅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未纳入课程体系,居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时数还是组织管理力度,都明显比理论教学弱。实施“双证课程”体系后,基于“双证”融通的本质要求,“双证”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注重标准与规范,强化技能训练,实行“教、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跨课程的技能项目,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技能体系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工作过程分析,弄清楚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然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分析出具体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进行知识分析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出所需要的实践知识(操作步骤)、理沦知识、态度以及所需的工具,而且需要确定这些知识被掌握的等级,以便制定其评价标准。我们编写的《普通机床零件加工》、《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等五本“双证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训目的、内容,技术要点及标准,操作规程及步骤,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该套教材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出发点,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偏重于实用性;既尽力满足后续课程的要求,又少而精,重点突出。根据教学需要整合、转换各种信息,实现从“以课本为本”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转变。参考日本丰田教学模式,积极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在以实习操作为重点的前提下,穿插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其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选择的项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难度适中,使学生顺利获得国家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将操作过程及加工步骤辅以照片说明的形式,形象生动真实,图文对照,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提高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六、结语
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要有其明显的行业特征和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教材体系的建立,每一步都离不开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质性参与,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生产岗位最新技术,准确实用。高职教材改革与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仅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教育部已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双证书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的精神,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在《意见》的指导下,把高职“双证课程”教材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参 考 文 献
[1]王军伟.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韩玉勇.高职高专机械专业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12(12)
项目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高专“双证书”制度推进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证课程”研究与实践为例(2012727);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校企合作双证教材建设(2011004)。
【关键词】双证课程;教材;理念;应用
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建设,需要有好的教材做支撑。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其质量关系到培养和造就高端技能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主旋律。推行“双证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一个重要措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因此我们认为将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专业课程设置嵌入一个对应的证书,这也就要求“双证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建设相关教材的强力支撑尤为重要。
一、“双证课程”的理解及其特征
“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双证”融通的载体。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一组课程或一门课程。与一般职业教育课程相比,“双证”课程具有以下特征:(1)标准性。一方面“双证”课程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内涵)的课程,另一方面,“双证”课程还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途径。因此,“双证”课程比一般职业教育课程更具有标准的规范性。(2)职业性。“双证”课程应突出以体现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的的职业特点,是确定职业从业资格的起点,是进行职业分析的出发点,是实施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3)技能性。“双证”课程突出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具有职业技能方面的很强的针对性,因此职业技能的训练是“双证”课程的重要内容。(4)综合性。“双证”课程将职业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相结合,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满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所以,“双证”课程的综合性,既包括职业资格要求与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的综合,又包括对各种学科知识的综合。
二、“双证课程”的实现形式
1.“双证课程”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应注意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区别,不能将整个专业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简单地划等号。严格说,虽然专业的培养方向与某一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统一,但该专业的学历证书的内涵还是大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两者之间是包容的关系,只不过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学历证书的内涵大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部分主要是基础能力和素质部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三个层次。特定职业能力是专门职业岗位上、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通用职业能力是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基础职业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普遍适用的能力。基础职业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通用职业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
2.“双证课程”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学生的工作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包括计算机制图),掌握金属材料性能和热处理方法,掌握零件精度控制方法,正确的选择刀具、夹具、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能够达到运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并且能够排除机床简单故障的能力。为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了劳动保障部四级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全部职业功能和技能要求,学生完成本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核心双证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的,即可达到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要求;部分优秀学生可达到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三级的要求。毕业前,学生至少应获得四级车工(或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双证课程”的开发过程
“双证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即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过程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以,在“双证”课程开发中应遵循“以工作过程引领专业知识、能力,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与行业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了“双证课程”开发小组,首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和分类,按照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而分析得出专业核心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再将这些核心技能进行分解,进而推出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双证课程。学校结合课程教学需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思路,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最终确定出课程标准。 四、以能力为本位的“双证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立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教材改革方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及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体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乐于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双证课程”教材是“双证课程”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在教材的编写中,要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开发的成果充分体现。同时还应注意“双证”教材的编写体例上,也要充分体现“双证”课程的特征。总的来说,“双证”课程教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或者会做什么;任务分析,即确定职业资格能力标准要求下的工作任务;过程研究,明确各步骤中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实践操作,即相关实践知识(技术知识)的介绍;问题探究,即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知识拓展,即选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训练与练习,即根据知识、技能日标提出的练习题、训练项目等。
五、课程改革是“双证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习仅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未纳入课程体系,居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时数还是组织管理力度,都明显比理论教学弱。实施“双证课程”体系后,基于“双证”融通的本质要求,“双证”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注重标准与规范,强化技能训练,实行“教、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跨课程的技能项目,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技能体系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工作过程分析,弄清楚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然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分析出具体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进行知识分析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出所需要的实践知识(操作步骤)、理沦知识、态度以及所需的工具,而且需要确定这些知识被掌握的等级,以便制定其评价标准。我们编写的《普通机床零件加工》、《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等五本“双证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训目的、内容,技术要点及标准,操作规程及步骤,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该套教材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出发点,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偏重于实用性;既尽力满足后续课程的要求,又少而精,重点突出。根据教学需要整合、转换各种信息,实现从“以课本为本”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转变。参考日本丰田教学模式,积极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在以实习操作为重点的前提下,穿插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其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选择的项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难度适中,使学生顺利获得国家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将操作过程及加工步骤辅以照片说明的形式,形象生动真实,图文对照,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提高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六、结语
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要有其明显的行业特征和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教材体系的建立,每一步都离不开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质性参与,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生产岗位最新技术,准确实用。高职教材改革与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仅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教育部已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双证书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的精神,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在《意见》的指导下,把高职“双证课程”教材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参 考 文 献
[1]王军伟.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韩玉勇.高职高专机械专业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12(12)
项目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高专“双证书”制度推进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证课程”研究与实践为例(2012727);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校企合作双证教材建设(2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