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极具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提出从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今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质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实验实践
作者简介:宋芸(1974-),女,江苏徐州人,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王蓁蓁(1975-),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16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9-03
由于“电工学”课程的知识逻辑性极强、极具抽象性、枯燥无味。如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相对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欲望释放出来,造成学生感到难学、学不懂、不会学的不利局面。这对于后继专业课程和今后工作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电工学”教学内容要与新技术、新器件、新应用相配合,对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效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量势必导致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要我学习”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丰富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结合
理论教学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基本教学结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主要活动方式,它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与完整,注重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接受的效率,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动力结构的完善。实验教学则以“师生互动”为基本教学结构,以学生的能力发展、素质提高为主要目标,以观察、检测、动手等为主要活动方式,注重通过心灵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实践教学侧重于学生在体验感悟基础上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由于“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电工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将三者有机结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分析了我校各专业特点及不同要求后,主选唐介编制的《电工学》少学时教材,机械类专业采用秦曾煌的教材。改革了往年专业与学时混乱的情况,对“电工学”课程进行重新分类。按各专业学时减少顺序依次命名为《电工及电子技术A》、《电工及电子技术》、《电工及电子技术B》、《电工及电子技术C》和《电工及电子技术D》。然后再针对这5种不同学时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这样分类,编写大纲使教务处、任课教师和学生清楚明白。安排前三类课程理论与实验独立授课,并要求学期末进行为期两周的电工电子实习,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的冲突。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贯彻重基础,重应用原则,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适当补充新知识,比如增加电压源电流源与支路的串并联等效变换、电动机稳定运行分析、讲功率因数提高时由提高的原因引申到家装电力导线选择知识,使学生明白选择不当会出现怎样的危害。删去了非线性电阻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控制电机、直流电机等与专业相关性不大或陈旧的逐渐被淘汰的内容。各专业除必学内容外,根据需要选学其它相关内容,例如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专业适当增加PLC控制内容。有的内容虽然涵盖在教学大纲里,但是要求学生自学来完成,如磁路,直流电磁铁等等。
2.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是电工学的魅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也是最初培养学生电类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摇篮。只要精心的设计好课内外实验内容,将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高质量的完成实验的各项要求,就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锻炼人才、培养能力的综合性的教学效果。我校“电工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由《电工学》任课教师和专职实验员合作编写,根据各章节内容至少编写一个基础实验项目,将该章节基础知识、基本原理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融入到实验课程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3]为此在每个基本实验中扩展一些小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基本实验项目中给出的分析类实验子项目。学生只有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后,自行拟定实验电路、选择仪器、仪表,作好数据测量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数字电路中的组合逻辑实验,给出一道逻辑函数表达式,要求学生分析其逻辑功能。学生只有对该表达式进行化简变换后,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通过对电路实验数据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逻辑功能。
3.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实践教学即电工电子实习。改革以往必做内容(+5V电源)由学生选择元器件,绘制专用PCB图的状况。进而取代的是教师给出+5V电源的原理图、设计好的PCB图和专用印制电路板(由学生安装调试后作为选作电子电路的直流电源),让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通过学习+5V电源的制作过程,了解电子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进而完成选作内容的原理图和PCB图设计,将选择正确的元器件安装在通用电路板上(因为时间有限,难以及时到电路板生产厂制造专用印制电路板),对电路进行检测、分析判断与故障排除。实践证明,学生绘制的PCB图标准了,实践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每次都会制作出许多高质量的电子电路。这时学生就有一种很强的自豪感,希望老师允许自己将其保留下来留作纪念。 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1.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板书
“电工学”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采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学生必然乐意接受,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但是在适当的场合应用板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分析电动机转动原理时,先在黑板上画出电动机的简化原理图,即用一对旋转的磁极表示电动机旋转磁场,中间画圆,内部放置两个有效的闭合导条表示转子(如图1(a)所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左力右电(即左手判断电磁力右手判断电动势)规则,让学生自己伸出手一步步的判断标注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和电磁力的方向,如(b)、(c)、(d)图所示,这要比利用课件动画逐次出现使学生更能清楚的知道电动机原来是这样转动起来的,转子电流是感应电流,和定子电流不同,转子旋转方向是和旋转磁场方向相同,印象更加深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做到灵活应用两种手段使其相辅相成。
2.考核方式要多样化
考核有利于激发、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往“一锤定音式”,“期末与平时按比例式”考核方式都存在许多弊端。[4]例如用“期末与平时按比例”进行考核时,由于期末短短两个小时的考试中,要考非常多的知识点,往往会忽略实验方面,仅仅在平时成绩中涵盖实验项目报告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实验并不重要”的错觉,造成实验时不认真,不主动思考,动手能力很差的现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对《电工及电子技术C》和《电工及电子技术D》的平时总成绩内容进行了细化,将平时出勤率(10%)、课前提问或课堂讨论问题的积极态度及答案的准确度(10%)、对老师下达的课后各项任务(作业、课后总结、实验项目报告)的完成程度(30%)及所有实验的动手能力总评(50%)作为平时总成绩,并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增设实验附加题。
对于单独设课的实验,其考核包括平时出勤率(10%)、课前提问或课堂讨论问题的积极态度及答案的准确度(10%)、实验项目报告的完成程度(30%)、所有实验的动手能力总评(50%)和期末实验闭卷考试,由前四项构成平时总成绩。期末实验考试采取学生随机抽签到相应的实验室试验台,由监考老师在几十套试卷库中随机抽取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由实验电路及测量电路接线(40%),实验数据测量(30%)及思考题(30%)三部分组成。由于8个实验考试项目难易程度差别很大,为公平起见,降低了期末实验考试所占的比重(40%)。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证明,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增强了,实验重修率也下降了。
实习考核则由平时出勤率(10%)、书写技术报告(30%)和必做电路制作情况(10%)和必选电子电路制作情况(50%)组成。通过这样的考核分配方案促使学生经过为期两周的实习,学会技术报告的书写以及独立制作完成简单的电子产品。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5]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记忆能力。
1.情境问题教学法
利用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方式给出;又可以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引入问题。讲行程控制前,老师可以试问学生“各楼层无其他人操控时,独自坐电梯是否会出现按下几楼,电梯会停错楼层?”。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不会”。那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出行程控制的内容。允许并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对知识点理解吸收的效果就更好。比如在讲变压器外特性时,书中只给出了电阻性和电感性负载时的变压器外特性曲线,有同学提出“电容性负载时的变压器外特性曲线如何?”,立刻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经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变压器外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启发引导教学法
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做实验时的难点是电路接好后出现故障,如何分析并排除故障。这时应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可能造成故障的原因,指导学生一一检查排除故障假想点,而不是包办代替,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并联交流电路实验,实验台上的日光灯既可以做正常照明,又可以做实验负载,在此实验中做负载使用。如果电源、电路等各方面都正常,日光灯会正常点亮,但真正实验时经常会出现日光灯不亮的情况。启发学生方式如图2所示。
3.形象举例法
在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电动机制动时,将制动过程比喻成一个人在跑步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状况所采取的措施。以表演的方式对同学们说:“你的一位同学在操场快跑,你正好遇到他,想跟他说些事,如果事情不急,让他自己慢慢停下来再谈,这就是电动机的自由停车,断电后电动机自己停止转动。如果事非常紧急,希望他立即停止跑步,怎么办呢?你是不是可以跑到他的前方,面对他轻推他一把,你的同学肯定快速停下来,这种手段就是制动”。同学们在快乐中理解了制动的概念,同时还自己发现了制动的实质,当老师具体讲解制动方式时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掌握。
4.比较记忆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同时对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与区别有更充分的理解。比如讲完交流电路这一章后,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或图的形式比较总结各种交流电路(电阻、电感和电容三种单一参数电路,串并联电路等等)。以图的形式比较,如图3所示。学生在表格中填入比较项或完成各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的相量图的同时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记忆也更加牢固。
五、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者有机结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会使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认知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兴趣增强,更加关注教师教学中的信息,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董翠莲.《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01-102.
[2]蔡伟.论教学形式系统[DB/OL].http://www.studa.net/zhiye/080608/14361187-2.html.
[3]胡皓.电工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2,(8):43-44.
[4]韦东梅,李泽,黄阳,等.“电工学”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70,176.
[5]张冰,刘维亭,朱志宇,等.电工学教学改革初探[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9,(6):88-90.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质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实验实践
作者简介:宋芸(1974-),女,江苏徐州人,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王蓁蓁(1975-),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16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9-03
由于“电工学”课程的知识逻辑性极强、极具抽象性、枯燥无味。如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相对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欲望释放出来,造成学生感到难学、学不懂、不会学的不利局面。这对于后继专业课程和今后工作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电工学”教学内容要与新技术、新器件、新应用相配合,对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效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量势必导致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要我学习”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丰富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结合
理论教学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基本教学结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主要活动方式,它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与完整,注重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接受的效率,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动力结构的完善。实验教学则以“师生互动”为基本教学结构,以学生的能力发展、素质提高为主要目标,以观察、检测、动手等为主要活动方式,注重通过心灵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实践教学侧重于学生在体验感悟基础上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由于“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电工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将三者有机结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分析了我校各专业特点及不同要求后,主选唐介编制的《电工学》少学时教材,机械类专业采用秦曾煌的教材。改革了往年专业与学时混乱的情况,对“电工学”课程进行重新分类。按各专业学时减少顺序依次命名为《电工及电子技术A》、《电工及电子技术》、《电工及电子技术B》、《电工及电子技术C》和《电工及电子技术D》。然后再针对这5种不同学时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这样分类,编写大纲使教务处、任课教师和学生清楚明白。安排前三类课程理论与实验独立授课,并要求学期末进行为期两周的电工电子实习,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的冲突。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贯彻重基础,重应用原则,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适当补充新知识,比如增加电压源电流源与支路的串并联等效变换、电动机稳定运行分析、讲功率因数提高时由提高的原因引申到家装电力导线选择知识,使学生明白选择不当会出现怎样的危害。删去了非线性电阻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控制电机、直流电机等与专业相关性不大或陈旧的逐渐被淘汰的内容。各专业除必学内容外,根据需要选学其它相关内容,例如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专业适当增加PLC控制内容。有的内容虽然涵盖在教学大纲里,但是要求学生自学来完成,如磁路,直流电磁铁等等。
2.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是电工学的魅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也是最初培养学生电类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摇篮。只要精心的设计好课内外实验内容,将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高质量的完成实验的各项要求,就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锻炼人才、培养能力的综合性的教学效果。我校“电工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由《电工学》任课教师和专职实验员合作编写,根据各章节内容至少编写一个基础实验项目,将该章节基础知识、基本原理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融入到实验课程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3]为此在每个基本实验中扩展一些小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基本实验项目中给出的分析类实验子项目。学生只有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后,自行拟定实验电路、选择仪器、仪表,作好数据测量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数字电路中的组合逻辑实验,给出一道逻辑函数表达式,要求学生分析其逻辑功能。学生只有对该表达式进行化简变换后,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通过对电路实验数据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逻辑功能。
3.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实践教学即电工电子实习。改革以往必做内容(+5V电源)由学生选择元器件,绘制专用PCB图的状况。进而取代的是教师给出+5V电源的原理图、设计好的PCB图和专用印制电路板(由学生安装调试后作为选作电子电路的直流电源),让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通过学习+5V电源的制作过程,了解电子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进而完成选作内容的原理图和PCB图设计,将选择正确的元器件安装在通用电路板上(因为时间有限,难以及时到电路板生产厂制造专用印制电路板),对电路进行检测、分析判断与故障排除。实践证明,学生绘制的PCB图标准了,实践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每次都会制作出许多高质量的电子电路。这时学生就有一种很强的自豪感,希望老师允许自己将其保留下来留作纪念。 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1.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板书
“电工学”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采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学生必然乐意接受,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但是在适当的场合应用板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分析电动机转动原理时,先在黑板上画出电动机的简化原理图,即用一对旋转的磁极表示电动机旋转磁场,中间画圆,内部放置两个有效的闭合导条表示转子(如图1(a)所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左力右电(即左手判断电磁力右手判断电动势)规则,让学生自己伸出手一步步的判断标注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和电磁力的方向,如(b)、(c)、(d)图所示,这要比利用课件动画逐次出现使学生更能清楚的知道电动机原来是这样转动起来的,转子电流是感应电流,和定子电流不同,转子旋转方向是和旋转磁场方向相同,印象更加深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做到灵活应用两种手段使其相辅相成。
2.考核方式要多样化
考核有利于激发、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往“一锤定音式”,“期末与平时按比例式”考核方式都存在许多弊端。[4]例如用“期末与平时按比例”进行考核时,由于期末短短两个小时的考试中,要考非常多的知识点,往往会忽略实验方面,仅仅在平时成绩中涵盖实验项目报告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实验并不重要”的错觉,造成实验时不认真,不主动思考,动手能力很差的现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对《电工及电子技术C》和《电工及电子技术D》的平时总成绩内容进行了细化,将平时出勤率(10%)、课前提问或课堂讨论问题的积极态度及答案的准确度(10%)、对老师下达的课后各项任务(作业、课后总结、实验项目报告)的完成程度(30%)及所有实验的动手能力总评(50%)作为平时总成绩,并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增设实验附加题。
对于单独设课的实验,其考核包括平时出勤率(10%)、课前提问或课堂讨论问题的积极态度及答案的准确度(10%)、实验项目报告的完成程度(30%)、所有实验的动手能力总评(50%)和期末实验闭卷考试,由前四项构成平时总成绩。期末实验考试采取学生随机抽签到相应的实验室试验台,由监考老师在几十套试卷库中随机抽取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由实验电路及测量电路接线(40%),实验数据测量(30%)及思考题(30%)三部分组成。由于8个实验考试项目难易程度差别很大,为公平起见,降低了期末实验考试所占的比重(40%)。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证明,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增强了,实验重修率也下降了。
实习考核则由平时出勤率(10%)、书写技术报告(30%)和必做电路制作情况(10%)和必选电子电路制作情况(50%)组成。通过这样的考核分配方案促使学生经过为期两周的实习,学会技术报告的书写以及独立制作完成简单的电子产品。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5]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记忆能力。
1.情境问题教学法
利用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方式给出;又可以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引入问题。讲行程控制前,老师可以试问学生“各楼层无其他人操控时,独自坐电梯是否会出现按下几楼,电梯会停错楼层?”。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不会”。那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出行程控制的内容。允许并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对知识点理解吸收的效果就更好。比如在讲变压器外特性时,书中只给出了电阻性和电感性负载时的变压器外特性曲线,有同学提出“电容性负载时的变压器外特性曲线如何?”,立刻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经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变压器外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启发引导教学法
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做实验时的难点是电路接好后出现故障,如何分析并排除故障。这时应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可能造成故障的原因,指导学生一一检查排除故障假想点,而不是包办代替,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并联交流电路实验,实验台上的日光灯既可以做正常照明,又可以做实验负载,在此实验中做负载使用。如果电源、电路等各方面都正常,日光灯会正常点亮,但真正实验时经常会出现日光灯不亮的情况。启发学生方式如图2所示。
3.形象举例法
在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电动机制动时,将制动过程比喻成一个人在跑步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状况所采取的措施。以表演的方式对同学们说:“你的一位同学在操场快跑,你正好遇到他,想跟他说些事,如果事情不急,让他自己慢慢停下来再谈,这就是电动机的自由停车,断电后电动机自己停止转动。如果事非常紧急,希望他立即停止跑步,怎么办呢?你是不是可以跑到他的前方,面对他轻推他一把,你的同学肯定快速停下来,这种手段就是制动”。同学们在快乐中理解了制动的概念,同时还自己发现了制动的实质,当老师具体讲解制动方式时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掌握。
4.比较记忆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同时对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与区别有更充分的理解。比如讲完交流电路这一章后,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或图的形式比较总结各种交流电路(电阻、电感和电容三种单一参数电路,串并联电路等等)。以图的形式比较,如图3所示。学生在表格中填入比较项或完成各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的相量图的同时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记忆也更加牢固。
五、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者有机结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会使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认知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兴趣增强,更加关注教师教学中的信息,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董翠莲.《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01-102.
[2]蔡伟.论教学形式系统[DB/OL].http://www.studa.net/zhiye/080608/14361187-2.html.
[3]胡皓.电工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2,(8):43-44.
[4]韦东梅,李泽,黄阳,等.“电工学”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70,176.
[5]张冰,刘维亭,朱志宇,等.电工学教学改革初探[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9,(6):88-90.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