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上课认真听讲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的强与弱,是决定他们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有时采取口令方式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如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认真听)等;有时也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哪位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某某某同学听得最认真”,其他学生一听就会立刻集中注意力来听讲;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尽量不去当面批评,学生也是可以收到老师传递的讯息的。一年级的孩子是很单纯的,都喜欢受到表扬,因此正面引导和鼓励性评价收到的效果会好一点。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同时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穿插几个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学生要学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想知识。学生在幼儿园所接收到的知识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情况造成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十几加几的加法时,基础好的学生会立刻算出来:11+1=12、11+2=13……基础不好的自然是一头雾水。但本质上来说,其实都不会,说出得数的也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你能其他同学讲一下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解释,思考未果自然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而那些不会计算的学生,为了不输给能说出得数的同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是各个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老师,期待能从老师这里学会方法。这样一来,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学生不是简单的机械化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中想,在想中学,明白为什么,知道是什么。
三、不怕说错,踊跃发言
发言即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必须表达清楚,能使别人能听懂,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发言是一个弱点,但我还是在课堂上创造尽量多的机会让学生来发言,花时间来帮学生纠正发言中出现的错误,时间长了,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明显要比以前通顺准确多了。但一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恨不得冲到老师面前回答,这是我就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举手姿势最漂亮的学生老师才叫(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表述准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或者是组织语言方面还有些欠缺,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时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四、作业要认真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作业做了如下要求。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给学生读题时(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还不足以让他们看懂题目要求),要求学生用小手指指着题目,边听边看边想,认真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时时强调教写作业方法及做题格式,要求学生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要清楚规范,做作业不但要有质量还要有速度。
3.检验改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懂怎么去检查作业,通常都是做完就不管了。所以在平时,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从头到尾把所有的题再做一遍,如果两次做得不一样,说明做错了,那就再做一遍。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学会了如何检查作业。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及思维特征,光靠老师在学校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是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上课认真听讲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的强与弱,是决定他们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有时采取口令方式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如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认真听)等;有时也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哪位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某某某同学听得最认真”,其他学生一听就会立刻集中注意力来听讲;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尽量不去当面批评,学生也是可以收到老师传递的讯息的。一年级的孩子是很单纯的,都喜欢受到表扬,因此正面引导和鼓励性评价收到的效果会好一点。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同时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穿插几个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学生要学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想知识。学生在幼儿园所接收到的知识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情况造成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十几加几的加法时,基础好的学生会立刻算出来:11+1=12、11+2=13……基础不好的自然是一头雾水。但本质上来说,其实都不会,说出得数的也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你能其他同学讲一下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解释,思考未果自然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而那些不会计算的学生,为了不输给能说出得数的同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是各个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老师,期待能从老师这里学会方法。这样一来,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学生不是简单的机械化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中想,在想中学,明白为什么,知道是什么。
三、不怕说错,踊跃发言
发言即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必须表达清楚,能使别人能听懂,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发言是一个弱点,但我还是在课堂上创造尽量多的机会让学生来发言,花时间来帮学生纠正发言中出现的错误,时间长了,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明显要比以前通顺准确多了。但一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恨不得冲到老师面前回答,这是我就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举手姿势最漂亮的学生老师才叫(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表述准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或者是组织语言方面还有些欠缺,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时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四、作业要认真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作业做了如下要求。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给学生读题时(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还不足以让他们看懂题目要求),要求学生用小手指指着题目,边听边看边想,认真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时时强调教写作业方法及做题格式,要求学生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要清楚规范,做作业不但要有质量还要有速度。
3.检验改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懂怎么去检查作业,通常都是做完就不管了。所以在平时,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从头到尾把所有的题再做一遍,如果两次做得不一样,说明做错了,那就再做一遍。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学会了如何检查作业。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及思维特征,光靠老师在学校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是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