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可看成是一种复杂而又简单的艺术,不仅需要绘画技巧,更需要的是能体现幼儿的创造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艺术部分的解读中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而图画书它所凭借其自身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讲解,来理解以图为主的故事内容,容易被幼儿观察、记忆。利用图画书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图画书 绘画兴趣 积极性
研究背景: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创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它是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的理想活动之一。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其中关于美术教学做了详细的阐述:“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这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如何在宽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愿,如何体现出童趣的作品而不是成人缩影。
一、美术教育活动的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从事美术教育活动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无意识的进行美术活动,常常把美术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游戏活动,他们会以游戏的方式来对待,因此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就比较笼统,不那么清晰。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来引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模仿性
幼儿是好模仿的,幼儿学习画画一般都是从模仿成人开始的,因此成人首先要给幼儿做下一个好的榜样,以身作则。
3.求全性
幼儿时期的作画处在涂鸦阶段,他们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物体并不那么的完整,是比较凌乱的创作。成人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而更应该给予帮助和鼓励。
4.稚拙性
学龄前的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大脑的某些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对外界的认识还处粗略阶段,所以他们的画形象上比较的别扭,线条不流畅,画面的布置也不是那么的合理。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幼儿情感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情感。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从下列方面着手。
一是自然界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的摇篮。
自然界丰富多彩,美学家温克曼曾说:“美是自然界的一种伟大秘密。”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让他们多感受一些美好的事物,以便于作画时能想得更多、更远、更有趣。
环境的创设很重要。教师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然后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感受美好的事物。对于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及提高作画水平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春天里的花”这个活动在设计时,教师可以先带他们去室外,让他们感受一下周围优美的环境:春天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树叶从树枝里钻出来了,花而也渐渐地开了。让幼儿对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向别人诉说。在这个前提下让他们作一幅画,这样幼儿的创作思路就不会受到限制。
二是好的美术作品对幼儿的影响。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可在进行美术活动,选出几幅好的作品,供幼儿欣赏。欣赏后,让幼儿自己来谈谈这些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这样既可以增进幼儿间的沟通,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起幼儿间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2.在对幼儿美术教育时还不可缺少对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绘画的技巧。帮助他们把画画好。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的发展不同而教给幼儿不同的绘画技巧。如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让他们认识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材料的名称(如水彩笔、油画棒、水粉或水彩颜料、记号笔等);让幼儿初步学会一些画画的技巧(如可教他们用手指蘸了颜料后直接点在白纸上等绘画方法);年龄较大的幼儿可教给他们简单地安排画面结构的本领(如近大远小,间隔作画等),让幼儿学会剪、贴、折、团等基本手工技能,方便他们制作出各种东西。
3.表现能力的培养
表现能力主要发生在幼儿的绘画中,能否培养好幼儿的表现能力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图画书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美术活动《运动小人》的开展
活动目标:一是了解人物的运动姿态,发挥想象力,拼搭出各种运动人物造型;二是能用火柴棒来表现运动人的四肢和躯干;三是感受图形拼搭的趣味。
重点:了解运动小人运动时的姿态,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难点:利用火柴棒拼搭各种运动小人。
活动准备:火柴若干、黑色方形卡纸、ppt、胶水、棉签、油画棒。
活动过程:
第一,欣赏照片,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是教师出示运动员运动时候的照片,请幼儿讨论运动员是怎么做动作的?
提问:照片里的运动员参加了什么项目?他是怎么做动作的?(可请幼儿模仿)
二是欣赏简笔画运动人物照片。
提问:画家们可厉害呢,他们把运动员做动作的样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我们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运动吗?
此环节主要是达成第二条目标,请幼儿欣赏各种形态的运动员造型并大胆进行模仿,为后面的操作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幼儿操作,鼓励大胆想象。
一是教师介绍作画工具。 今天我们用不一样的材料来做小人,用火柴棒来拼小人的手和脚。(教师示范如何在火柴棒上涂胶水。)
二是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将运动员的主要形态摆放出来。
三是鼓励幼儿大胆给自己的小人添画运动器械或背景。
此环节教师请幼儿自己尝试利用火柴棒将小人的肢体动作摆放出来,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几张运动员的照片,为幼儿提供一个参考的机会。
第三,评价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将幼儿已经完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自由结对欣赏。
将作品展示,请幼儿互相讨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在互评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欣赏水品,开阔幼儿思维。
(二)美术活动《运动小人》活动反思
这个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欣赏运动员的照片和简单的运动图标然后摆放圆片和火柴棒,从而进一步设计运动小人。
活动第一环节我请孩子欣赏照片,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第一步:教师出示运动员运动时候的照片,请幼儿讨论运动员是怎么做动作的?提问:照片里的运动员参加了什么项目?他是怎么做动作的?第二步:欣赏简笔画运动人物照片。提问:画家们可厉害呢,他们把运动员做动作的样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我们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运动吗?在请幼儿观看图片跑步时,幼儿能说出跑步这个运动项目但不能说出具体的动作。教师引导:“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运动呢?”
幼儿回答:“跑步。”教师再次提问:“他们是怎么样做动作的?”幼儿听后纷纷摆起来了姿势,可当教师再次问:“手是怎么样动的?”“脚又是怎么样动的?”幼儿回答:“这样子,这样动的。”幼儿能做出照片上的动作,却不能说出手臂弯曲,膝盖弯曲等词语。
“互动”两个字关键要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培养幼儿的热情与拓展幼儿的思维。要有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机制及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程度。教师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取决于活动进行的流畅性。当一个活动比较混乱,教师也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个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心理需要,倾听幼儿对问题的想法,发现闪光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现场应答的能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管制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在此活动中虽然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回应,但对于如何指导幼儿更深入的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处理不够巧妙。当幼儿不能正面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追问式应答”或者“修补式应答”。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解决困惑,让他们在实际操作时能将运动小人的运动姿态摆弄出来。
一位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生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和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行为。因此探索互动式的应答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思考。
(三)将图画书穿插在活动中
偶尔的一次午休时间,几个孩子一同看书,突然一个孩子大叫:“你们快来看,这个是我们上次画的运动小人。”孩子们闻声过去,原来是一本画满体育项目的简笔画卡通书。书上用多种颜色绘画出游泳、跑步、骑车等项目,相比老师找的图片,这里的更鲜艳且动感十足。孩子们纷纷表示想利用颜料等材料进行第二次的活动。在接下去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将图画书复印并张贴在教室周围,为幼儿提供颜料、彩色纸、橡皮泥等,幼儿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反思这次活动教师更加体会到了幼儿作品的多样性和童趣。
经过两次的活动我们了解到:以图画书为载体的美术绘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幼儿兴趣的培养,发展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幼儿阶段利用图画书的美术资源,把握幼儿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期,发展幼儿多元美术艺术兴趣。慢慢的幼儿喜欢上绘画,觉得绘画是一件十分快乐、有趣的事情,他们能根据图画上的绘画素材创作自己的图画书,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绘画材料、绘画色彩等。
四、生活即教育,将图画书融入幼儿的生活
(一)开展图画书欣赏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第一,小班欣赏体系:选择色彩、线条、内容有趣、简单的画面。并结合一些玩色游戏活动来感知图画书中的色彩。例如,图画书阅读《变色鸟》,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到小鸟吃红果子变红色、吃黄果子变黄色的情境中。结合绘本《红黄蓝》,幼儿感知过色彩之间的变化,让幼儿猜想一起吃了红果子和黄果子,鸟会变成什么颜色……同时我们还安排了手指画、油画棒、棉签画、印染画和拓印画等。
第二,中班欣赏体系:提供一些描写动物、周围事物的图画书,可以让幼儿去发现,去寻找一些小图画。同时我们提供了多色水彩笔画、水粉、油画棒等绘画材料,让幼儿在阅读过后进行与图画书绘画材料相应的绘画活动。例如,图画书《鳄鱼怕怕和牙医怕怕》,我们便以“玩”的方法来吸引幼儿的绘画兴趣,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出不同效果的作品。中班幼儿对于色彩变得更加好奇,根据这个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书上的事物,从颜色、形状、特征等方面展开,让幼儿积累一些简单的绘画经验。
第三,大班欣赏体系:提供一些有表现技能的图画书,从多角度出发,利用图画书画面内容、绘画材料的多样性,开展剪纸、撕帖、单色笔画、版画、水墨画、砂画等。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整本书的地图,而且往往是在阅读完后才会发现,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到这个线索,开展绘画地图的线描画活动。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合理引导幼儿表现出富有情趣和个性美的作品。
(二)根据图画书特点,开展绘画活动
在图画书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喜好,及时抓住机会,让幼儿把图画书的阅读热情迁移到学习美术的兴趣上。例如,图画书《好饿的小蛇》,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真好吃,小蛇就变成了苹果的形状;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发现了一根香蕉,“啊呜”真好吃,小蛇就变成了香蕉的形状……这本绘本小年龄段幼儿十分喜欢,他们爱猜想好饿的小蛇“啊呜”吃下其他物品后会变成什么形状,给孩子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于是在小班的下学期,便利用《好饿的小蛇》这本图画书的故事特点,开展了改编故事内容的绘画活动,孩子们绘画了好饿的小蛇吃下电视机的样子、吃下玩具汽车的样子、吃下书本的样子……
关键词:图画书 绘画兴趣 积极性
研究背景: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创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它是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的理想活动之一。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其中关于美术教学做了详细的阐述:“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这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如何在宽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愿,如何体现出童趣的作品而不是成人缩影。
一、美术教育活动的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从事美术教育活动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无意识的进行美术活动,常常把美术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游戏活动,他们会以游戏的方式来对待,因此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就比较笼统,不那么清晰。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来引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模仿性
幼儿是好模仿的,幼儿学习画画一般都是从模仿成人开始的,因此成人首先要给幼儿做下一个好的榜样,以身作则。
3.求全性
幼儿时期的作画处在涂鸦阶段,他们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物体并不那么的完整,是比较凌乱的创作。成人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而更应该给予帮助和鼓励。
4.稚拙性
学龄前的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大脑的某些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对外界的认识还处粗略阶段,所以他们的画形象上比较的别扭,线条不流畅,画面的布置也不是那么的合理。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幼儿情感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情感。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从下列方面着手。
一是自然界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的摇篮。
自然界丰富多彩,美学家温克曼曾说:“美是自然界的一种伟大秘密。”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让他们多感受一些美好的事物,以便于作画时能想得更多、更远、更有趣。
环境的创设很重要。教师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然后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感受美好的事物。对于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及提高作画水平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春天里的花”这个活动在设计时,教师可以先带他们去室外,让他们感受一下周围优美的环境:春天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树叶从树枝里钻出来了,花而也渐渐地开了。让幼儿对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向别人诉说。在这个前提下让他们作一幅画,这样幼儿的创作思路就不会受到限制。
二是好的美术作品对幼儿的影响。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可在进行美术活动,选出几幅好的作品,供幼儿欣赏。欣赏后,让幼儿自己来谈谈这些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这样既可以增进幼儿间的沟通,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起幼儿间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2.在对幼儿美术教育时还不可缺少对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绘画的技巧。帮助他们把画画好。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的发展不同而教给幼儿不同的绘画技巧。如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让他们认识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材料的名称(如水彩笔、油画棒、水粉或水彩颜料、记号笔等);让幼儿初步学会一些画画的技巧(如可教他们用手指蘸了颜料后直接点在白纸上等绘画方法);年龄较大的幼儿可教给他们简单地安排画面结构的本领(如近大远小,间隔作画等),让幼儿学会剪、贴、折、团等基本手工技能,方便他们制作出各种东西。
3.表现能力的培养
表现能力主要发生在幼儿的绘画中,能否培养好幼儿的表现能力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图画书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美术活动《运动小人》的开展
活动目标:一是了解人物的运动姿态,发挥想象力,拼搭出各种运动人物造型;二是能用火柴棒来表现运动人的四肢和躯干;三是感受图形拼搭的趣味。
重点:了解运动小人运动时的姿态,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难点:利用火柴棒拼搭各种运动小人。
活动准备:火柴若干、黑色方形卡纸、ppt、胶水、棉签、油画棒。
活动过程:
第一,欣赏照片,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是教师出示运动员运动时候的照片,请幼儿讨论运动员是怎么做动作的?
提问:照片里的运动员参加了什么项目?他是怎么做动作的?(可请幼儿模仿)
二是欣赏简笔画运动人物照片。
提问:画家们可厉害呢,他们把运动员做动作的样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我们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运动吗?
此环节主要是达成第二条目标,请幼儿欣赏各种形态的运动员造型并大胆进行模仿,为后面的操作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幼儿操作,鼓励大胆想象。
一是教师介绍作画工具。 今天我们用不一样的材料来做小人,用火柴棒来拼小人的手和脚。(教师示范如何在火柴棒上涂胶水。)
二是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将运动员的主要形态摆放出来。
三是鼓励幼儿大胆给自己的小人添画运动器械或背景。
此环节教师请幼儿自己尝试利用火柴棒将小人的肢体动作摆放出来,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几张运动员的照片,为幼儿提供一个参考的机会。
第三,评价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将幼儿已经完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自由结对欣赏。
将作品展示,请幼儿互相讨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在互评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欣赏水品,开阔幼儿思维。
(二)美术活动《运动小人》活动反思
这个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欣赏运动员的照片和简单的运动图标然后摆放圆片和火柴棒,从而进一步设计运动小人。
活动第一环节我请孩子欣赏照片,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第一步:教师出示运动员运动时候的照片,请幼儿讨论运动员是怎么做动作的?提问:照片里的运动员参加了什么项目?他是怎么做动作的?第二步:欣赏简笔画运动人物照片。提问:画家们可厉害呢,他们把运动员做动作的样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我们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运动吗?在请幼儿观看图片跑步时,幼儿能说出跑步这个运动项目但不能说出具体的动作。教师引导:“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运动呢?”
幼儿回答:“跑步。”教师再次提问:“他们是怎么样做动作的?”幼儿听后纷纷摆起来了姿势,可当教师再次问:“手是怎么样动的?”“脚又是怎么样动的?”幼儿回答:“这样子,这样动的。”幼儿能做出照片上的动作,却不能说出手臂弯曲,膝盖弯曲等词语。
“互动”两个字关键要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培养幼儿的热情与拓展幼儿的思维。要有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机制及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程度。教师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取决于活动进行的流畅性。当一个活动比较混乱,教师也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个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心理需要,倾听幼儿对问题的想法,发现闪光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现场应答的能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管制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在此活动中虽然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回应,但对于如何指导幼儿更深入的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处理不够巧妙。当幼儿不能正面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追问式应答”或者“修补式应答”。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解决困惑,让他们在实际操作时能将运动小人的运动姿态摆弄出来。
一位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生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和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行为。因此探索互动式的应答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思考。
(三)将图画书穿插在活动中
偶尔的一次午休时间,几个孩子一同看书,突然一个孩子大叫:“你们快来看,这个是我们上次画的运动小人。”孩子们闻声过去,原来是一本画满体育项目的简笔画卡通书。书上用多种颜色绘画出游泳、跑步、骑车等项目,相比老师找的图片,这里的更鲜艳且动感十足。孩子们纷纷表示想利用颜料等材料进行第二次的活动。在接下去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将图画书复印并张贴在教室周围,为幼儿提供颜料、彩色纸、橡皮泥等,幼儿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反思这次活动教师更加体会到了幼儿作品的多样性和童趣。
经过两次的活动我们了解到:以图画书为载体的美术绘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幼儿兴趣的培养,发展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幼儿阶段利用图画书的美术资源,把握幼儿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期,发展幼儿多元美术艺术兴趣。慢慢的幼儿喜欢上绘画,觉得绘画是一件十分快乐、有趣的事情,他们能根据图画上的绘画素材创作自己的图画书,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绘画材料、绘画色彩等。
四、生活即教育,将图画书融入幼儿的生活
(一)开展图画书欣赏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第一,小班欣赏体系:选择色彩、线条、内容有趣、简单的画面。并结合一些玩色游戏活动来感知图画书中的色彩。例如,图画书阅读《变色鸟》,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到小鸟吃红果子变红色、吃黄果子变黄色的情境中。结合绘本《红黄蓝》,幼儿感知过色彩之间的变化,让幼儿猜想一起吃了红果子和黄果子,鸟会变成什么颜色……同时我们还安排了手指画、油画棒、棉签画、印染画和拓印画等。
第二,中班欣赏体系:提供一些描写动物、周围事物的图画书,可以让幼儿去发现,去寻找一些小图画。同时我们提供了多色水彩笔画、水粉、油画棒等绘画材料,让幼儿在阅读过后进行与图画书绘画材料相应的绘画活动。例如,图画书《鳄鱼怕怕和牙医怕怕》,我们便以“玩”的方法来吸引幼儿的绘画兴趣,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出不同效果的作品。中班幼儿对于色彩变得更加好奇,根据这个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书上的事物,从颜色、形状、特征等方面展开,让幼儿积累一些简单的绘画经验。
第三,大班欣赏体系:提供一些有表现技能的图画书,从多角度出发,利用图画书画面内容、绘画材料的多样性,开展剪纸、撕帖、单色笔画、版画、水墨画、砂画等。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整本书的地图,而且往往是在阅读完后才会发现,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到这个线索,开展绘画地图的线描画活动。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合理引导幼儿表现出富有情趣和个性美的作品。
(二)根据图画书特点,开展绘画活动
在图画书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喜好,及时抓住机会,让幼儿把图画书的阅读热情迁移到学习美术的兴趣上。例如,图画书《好饿的小蛇》,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真好吃,小蛇就变成了苹果的形状;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发现了一根香蕉,“啊呜”真好吃,小蛇就变成了香蕉的形状……这本绘本小年龄段幼儿十分喜欢,他们爱猜想好饿的小蛇“啊呜”吃下其他物品后会变成什么形状,给孩子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于是在小班的下学期,便利用《好饿的小蛇》这本图画书的故事特点,开展了改编故事内容的绘画活动,孩子们绘画了好饿的小蛇吃下电视机的样子、吃下玩具汽车的样子、吃下书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