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结合多种渠道,教会学生会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求知兴趣;创新能力
  从教十二年来,上个学期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教学对象:所带的学生都是从我县六个乡镇中学撤并来到县城继续就读而组成的班集体。五十个学生中80%是留守儿童和孤儿,在撤并到县城之前他们已经受到家庭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等的影响,形成纪律散漫、学习自主性差等现象,用以前的教学方式已经适应不了这些学生,因此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深入探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生就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把及格人数从零个刷新为十个,把几十号人的“几分”提高到接近及格档次,逐步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从而验证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和可实施性。
  在中学的数学课堂上应该如何参透“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教学,取到怎样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谈。
  1.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了绝对权威的角色,通常都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教你做、我决定你服从。比如在数学练习课上,要证明两条线段是相等的,大多数学生用的方法是“只要通过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得到结果”,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有些老师直接用以上的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讲评了,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此时教师能假装“短路不会解”,多留两到三分钟时间给学生自己表达看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不止一种了,而且从中还能发现:“一题多解”呢。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和学生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学生才是真正的主导者,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大胆的让学生“闯”,会收到更显著的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把单纯的把自己的知识告知学生,往往都是参照教参内容一股脑儿“灌”给学生。而学生实际参与的机会很少,特别是基本很少留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辨和质疑及表达。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打不起精神,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更缺少钻研的兴趣与热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教师的严重依赖心理,只追求答案,而不对分析过程进行探究,思维形成惰性。陶行知的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课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最关键的是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比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时,教师设置已知,如图1所示,已知: AB=AD,AC=AE,____。求证:∠BCA=∠DEA的不完整命题证明题,让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问题条件及要求内容的观察分析中,认识到该问题求证的关键点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构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判定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填写上所缺的问题条件,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出进行此类证明题解答的结论和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这一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各持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交流,总结出可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教”中“学”解题要领,提升了学生“学”实践于“做”的能力技能,达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效果。
  3.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把握不好,一味地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学生心中,“数学课很是枯燥无味”的想法会变得更加强烈。“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恰好能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形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成功的喜悦,品尝收获的喜悦,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贴切生活的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让学生读一首有趣的儿歌“1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学生发觉越来越难于往下唱,经过老师的引导,输入数学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只要看出其中的倍数关系,然后用字母来代替具体的数字(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便能轻而易举的把此乱麻给梳理畅通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而提高,还让他们深深的体会到,原来用字母来表示数字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用处是那么大,而且体会到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中,情景设计这一步利用和生活有关联的例子作为背景,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扩大学生“学”的空间,锻炼学生“做”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获得“自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学生经过了“学中做”“做中学”这个过程,知道了哪些知识可以自己解决,并且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又如何与同学之间合作探究,从中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学生学习到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时候,让他们动手“玩”硬纸片,要求学生将手中的硬纸片经过裁剪或粘贴或折成课本中的立体图形(也可按老师指定的尺寸制作),并且要求小组合作,最后对比哪组的同学制作出来的立体图形种类多。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制作成品保留到以后的课堂当中。其实从中可以总结出学生只要能制作出立体图形的话,说明已经掌握了不同立体图形的一些重要性质,并且已经认识了基本的立体图形,所以教师不必再费心思告诉他们什么是正方体什么是圆柱体了。还比如,在上《勾股定理》这节课时,让学生动手做这样的实验:任意裁出四个全等的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是c的直角三角形,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探究,将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然后结合图形用两种代数方法计算这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推出勾股定理。在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问题解析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练就过硬技能,树立学习、生活良好品质,达到“教”和“学”协调统一,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数学不再“枯燥无味”!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老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学生经过学习的过程后,感叹: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自己的,获得的方法也是他们自己的,老师只是稍作引导而已!因此,学生有了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一种收获,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收获了成功了喜悦。有了这样的喜悦,就很自然地增加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加了他们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更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了。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准备了卷尺、直角三角板和一些竹竿,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每个小组均分配以上三样物品,带领所有小组成员到有太阳光照射的操场上,要求各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想办法用刚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计算出旗杆的高度。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一份得出旗杆高度的报告书,并借鉴这些方法,能否通过测量来计算出学校教学楼、图书馆、一棵大树……的高度的?请说明。在此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数学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客观世界,学会运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结合多种渠道,教会学生会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靖云.试析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实践观[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01)
  [2] 潘彩宜.《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实践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01)
  收稿日期:2014-08-21
其他文献
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只有爱他,才能读懂他。正所谓:“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  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使师幼关系出现了一种不平等现象。即教师成了施爱者。幼儿成了被动的施爱对象,从而失去了幼儿的主动性。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并没有达到“以爱育爱”的目的。  孩子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
期刊
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了贯彻这一思想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我以为就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指导”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自发性和自觉性。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外,还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准备活动、教材教法、组织整理活动中,全面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尝试,收到了一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 教学目标要准确清晰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
期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采用了“快乐德育行”的德育教育模式,构建当代青少年儿童的精神支柱,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此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主行  (1)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在环境中感受文
期刊
【摘 要】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往往兴趣不大,学生常对提高语文成绩没有信心,尤其文言文学习更是令他们头痛的一件事,常对文言文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进而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培养:解题、反复诵读、突出译义、简明扼要教语法、掌握背诵规律,以此来提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解题;朗读;释义;背诵  感性认识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深刻,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的中考也会改革,明年我市中考增加作息技术考查科目,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很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拓展性;空间;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信息时代的中考也会改革,明年我市中考增加作息技术
期刊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1. 加强理论学习,认真
期刊
【摘 要】阅读在语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我们能在书本中收集并处理要学习的主要信息,还能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同时能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也能使自己获得审美体验。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能力,为他们语言文化积累和知识技能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技巧;能力  余秋雨曾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
期刊
在中学体育课堂中进行快乐、趣味的教学,游戏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思维和促进体力、智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为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定的基础。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育课中游戏的组织教学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涉及知识与教学内容,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
期刊
近来常听到说:孩子为什么在低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还可以,到中年级就下降,到了高年级则降得更厉害。现实中,许多孩子视数学为畏途,不喜欢上数学课,甚至害怕数学课。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在低年级时,简单的数学内容,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学。到了中高年级,抽象的数学内容增多,导致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下降,数学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成绩自然就降低。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