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始终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一颗璀璨明珠。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之美,帮助他们培养文化自信,确立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以及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传承人。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开始形成的时候,其族裔被称之为“华”,而“华”又是五帝时代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唐永徵四年在长孙无忌撰文的《律疏》中出现了对“中华”一词的解释“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中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无论世界格局如何风云变幻,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随着国家日益强大,有很多外国人开始慕名来到中国。及至唐朝,中国的发展达到了当时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科技文化都十分繁荣,再加之丝绸之路也为大唐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有很多来自日本、朝鲜的留学生到长安和洛阳进行学习,阿拉伯地区的特产和宗教也传入到了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也记录了当时大唐的繁华。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长久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比较强调语法,篇章以及西方文化的讲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各种良莠不齐的外国文化也是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好莱坞大片之后,现在大学生又开始追捧“韩流风”,沉迷于韩剧打造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爱情模板,效仿韩国明星整容的方式。各个商家为了促销的噱头,大力宣扬西方节日,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让一些热衷这些节日而经济不能独立的大学生加重了其父母的负担。同时洋品牌的快餐像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也在中国挣得盆满钵满,这些不健康的垃圾食品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我们深沉的民族情感,必须要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如果我们只是致力于传播西方文化,没有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没有让他们有比较的机会,那西方文化就会占领大学生们的精神领域,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民族之本。长此以往,学生们便很难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难成为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继承人。
2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也被称为华夏文化,是在中原文化基础上,历经三皇五帝,到夏朝的建立,数千年的时间里,凝结着人民智慧的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完善,使拥有着各种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容形式多样,在东南亚与东亚一带也有广泛的影响,涉及到思想意识、宗教观念、教育文化等方面。中华文化的元素点缀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从民俗节日、戏曲曲艺到诸如古琴古筝的中国传统乐器,再到园林建筑、水墨丹青,都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心生向往、赞叹不已。作为广大高校的英语教师,要将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的建立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各种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2.1 儒家文化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基础,代表着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孔子也被称为万世之师,开教育之先河。孔子最大的成就在于其将前人的各种思想形成系统化的体系,并将其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位集大成者。儒家思想传到欧洲后,启发了很多西方思想家的头脑,并对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的很多思想及至今日依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还是对于社会生产发展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中的“信”是儒家的“五常”之一,通常要求接人待物诚信不欺,言行要保持一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诚信培养。作为学生,涉及到学术问题不能剽窃别人的成果,更不能找别人代笔去完成诸如毕业论文。在考试中不能采取任何一种形式的作弊,这样既对自己不负责,也对他人不公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要信守承诺,遵守做人的底线,不能违背诺言或是编造事实,混淆视听,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于我们教育今天的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其实都是没有很好地和自然相处的结果。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自然界并非是没有生命的,它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周期,作为和自然界关系非常紧密的人类,应该以仁爱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自然进行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要倡导学生实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爱护周围的环境,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民俗节日教育
传统节日文化,是世界上各个文化的普遍现象,也是文明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畏惧或崇拜,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产生的基础之一。在节日民俗发展的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庆祝方式上也因不同的地域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节日的民俗承载着华夏儿女深沉的情感,是亲情联系的纽带,无论身在何方,都不會忘记自己的祖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本。
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莫过于春节,不仅中国,诸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海外华人更不例外。相传春节是起源于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传统习俗基本上围绕着祭祀祖先、祈福求顺展开。大家通过打扫庭院、清洗器具来除掉以前的晦气,通过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放鞭炮来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跨越千山万水的春运就是为了春节的团聚,无论是北方人的包饺子还是南方人的蒸年糕,都体现出了“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文化精髓。
3 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始终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广大的高校英语教师,有责任向学生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消除西方文化入侵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文化之美,帮他们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 天一清. 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调查 [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开始形成的时候,其族裔被称之为“华”,而“华”又是五帝时代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唐永徵四年在长孙无忌撰文的《律疏》中出现了对“中华”一词的解释“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中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无论世界格局如何风云变幻,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随着国家日益强大,有很多外国人开始慕名来到中国。及至唐朝,中国的发展达到了当时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科技文化都十分繁荣,再加之丝绸之路也为大唐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有很多来自日本、朝鲜的留学生到长安和洛阳进行学习,阿拉伯地区的特产和宗教也传入到了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也记录了当时大唐的繁华。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长久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比较强调语法,篇章以及西方文化的讲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各种良莠不齐的外国文化也是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好莱坞大片之后,现在大学生又开始追捧“韩流风”,沉迷于韩剧打造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爱情模板,效仿韩国明星整容的方式。各个商家为了促销的噱头,大力宣扬西方节日,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让一些热衷这些节日而经济不能独立的大学生加重了其父母的负担。同时洋品牌的快餐像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也在中国挣得盆满钵满,这些不健康的垃圾食品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我们深沉的民族情感,必须要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如果我们只是致力于传播西方文化,没有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没有让他们有比较的机会,那西方文化就会占领大学生们的精神领域,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民族之本。长此以往,学生们便很难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难成为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继承人。
2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也被称为华夏文化,是在中原文化基础上,历经三皇五帝,到夏朝的建立,数千年的时间里,凝结着人民智慧的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完善,使拥有着各种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容形式多样,在东南亚与东亚一带也有广泛的影响,涉及到思想意识、宗教观念、教育文化等方面。中华文化的元素点缀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从民俗节日、戏曲曲艺到诸如古琴古筝的中国传统乐器,再到园林建筑、水墨丹青,都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心生向往、赞叹不已。作为广大高校的英语教师,要将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的建立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各种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2.1 儒家文化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基础,代表着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孔子也被称为万世之师,开教育之先河。孔子最大的成就在于其将前人的各种思想形成系统化的体系,并将其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位集大成者。儒家思想传到欧洲后,启发了很多西方思想家的头脑,并对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的很多思想及至今日依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还是对于社会生产发展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中的“信”是儒家的“五常”之一,通常要求接人待物诚信不欺,言行要保持一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诚信培养。作为学生,涉及到学术问题不能剽窃别人的成果,更不能找别人代笔去完成诸如毕业论文。在考试中不能采取任何一种形式的作弊,这样既对自己不负责,也对他人不公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要信守承诺,遵守做人的底线,不能违背诺言或是编造事实,混淆视听,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于我们教育今天的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其实都是没有很好地和自然相处的结果。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自然界并非是没有生命的,它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周期,作为和自然界关系非常紧密的人类,应该以仁爱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自然进行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要倡导学生实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爱护周围的环境,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民俗节日教育
传统节日文化,是世界上各个文化的普遍现象,也是文明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畏惧或崇拜,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产生的基础之一。在节日民俗发展的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庆祝方式上也因不同的地域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节日的民俗承载着华夏儿女深沉的情感,是亲情联系的纽带,无论身在何方,都不會忘记自己的祖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本。
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莫过于春节,不仅中国,诸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海外华人更不例外。相传春节是起源于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传统习俗基本上围绕着祭祀祖先、祈福求顺展开。大家通过打扫庭院、清洗器具来除掉以前的晦气,通过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放鞭炮来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跨越千山万水的春运就是为了春节的团聚,无论是北方人的包饺子还是南方人的蒸年糕,都体现出了“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文化精髓。
3 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始终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广大的高校英语教师,有责任向学生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消除西方文化入侵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文化之美,帮他们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 天一清. 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调查 [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