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我与哈文一见钟情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李詠(1968年5月3日—2018年10月25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教师。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李咏因癌症在美国去世 ,其葬礼于当月28日在纽约举行。

  我爹告诉过我,上大学,有几件事很关键,头一件就是交女朋友。但是上大学以后好几个月,我都很自闭,不和同学来往。老觉得自己是偏远地区来的,和大城市的孩子们玩儿不到一块去。
  很多女生对我感兴趣,我是她们餐后寝前的话题人物:这个男生很怪,不说话,走哪儿都背个画夹子。但我只对其中一个女生感兴趣,她就是哈文。
  在阶梯教室上课,哈文恰好坐在我右侧,我们俩中间隔着阶梯。我用右眼瞄她,侧脸轮廓很美,就这么一眼,我对她“一见钟情”。上课时,我常常騷扰她。我从本上撕纸,用铅笔给她画像,速写,画完以后用圆珠笔细细涂,慢慢磨,弄出立体感来。涂磨好了,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就伸过胳膊去捅她。
  “哎,哎!”我嘴里叼着笔,斜眼觑着老师,拿俩手指头夹起那张纸递过去。
  “讨厌!”她白我一眼,“嚓”地把画抽走,一脸不屑。
  我完全不知趣地一笑,再撕张纸,接着画,画完又递给她。
  “你上不上课?”她又白我一眼,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挑一下。
  我知道,有戏了!
  开学后不久,快到圣诞节了。我们班同学聚在一起包饺子,其实也是找机会热闹热闹。哈文是穆斯林,大家就她的饮食习惯,专门从回民营买了羊肉馅。
  我自己瘦,所以偏爱胖乎乎的女孩儿,哈文特别符合标准。吃完饺子,大家一块儿跳“黑灯舞”。我搂着哈文三步两步乱转,正值青春期,血脉贲张,心想此时不表白,何时表白?
  “哈文,你心目中的男朋友什么样?”我心怀叵测地问。
  “至少180cm吧!”
  一句话把我噎住了。上来就说身高,这不明显冲着我来吗?但人家话已经说到这儿了,绕也绕不开。我只好多问了一句:“最底线呢?”
  她迟疑了一下,很认真地想了想,说:“怎么也得175cm吧。”
  这么说我就有自信了。我底气十足地告诉她:“上礼拜体检,我175.5cm!”
  表白之后,哪想麻烦了,她不理我了。伤自尊了?不至于吧,我没说什么出格的话啊。没看上我?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小伙子长挺帅,挺有异域风情,再说她看我的画时还老偷着笑呢。
  过了些日子,看我没头苍蝇似的,估计她也不落忍,约我到了个地方,很委婉地说:“那事儿,我爸不同意。”
  “为啥不同意啊?”我猴急猴急的。
  说起她家,大家伙儿都觉得挺神秘。开学第一天,哈文是坐着一辆小轿车来的。那时候的学生都思想简单,即便如此,也没人瞎猜她到底什么来头,还是一样地平常相处。直到后来,我第一次去她家,和她爸见面,也不知道老人家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爸说,现在还年轻,以学习为重。”她很听父亲的话。
  “咱俩除了一块儿吃饭就是一块儿学习 ,没干别的啊!俩人学不比一人学好吗?”我摆事实讲道理,挑战她爸的权威。谈恋爱就耽误学习 ?偏见。
  见她有点儿答不上来,我乘胜追击:“你觉得我怎么样?”
  “挺好的。”
  “那不就完了吗?你觉得我好,我也觉得你好,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那时候她没我心眼儿活,我说两句她就无言以对了。
  “你再考虑考虑,啊?”我巴不得她马上表态。
  “我……再想想吧。”最后她犹犹豫豫地来了一句。
  一朝没搞定,我开始装颓废,整天闭门不出,不见人,不刮胡子。本来就瘦,一蓄了胡子,更显得憔悴、沧桑。我鼓捣班里男生把这阵风儿吹到哈文那儿去:瞧瞧李咏,为了你,都成什么样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当我遇到哈文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清高,根本不带侧目的,让她也尝尝啥叫失落。怪了,我不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啊,可是恋爱面前,这些小心眼儿、鬼主意,想都不用想就来。
  一次,我帮同学排话剧,当导演。刚好哈文也和同宿舍的女生一起来看。我远远地看见她来了,激动啊,心脏“嗵嗵嗵”猛跳。但我不理她,更不和她说话,假装特酷特投入。
  “那谁,你这个地方动作可以再大点儿!”
  “你,语气再强烈点儿!”
  我知道她看我呢,所以表演得格外卖力。过了一会儿她走了,估摸着已经走了挺远,我特想回头看她一眼,还是忍住了,告诉自己:“别回头,万一被她发现了呢?”但我知道,她对我的好感肯定多了一层。
  平时上小课,我的声音条件很好,老师猛表扬。我知道女生们私下里也少不了议论:“咱们班李咏声音多好听啊!”男生议论女生,女生议论男生,是学校里最让人提神的事儿。她们一议论,我自我感觉倍儿良好,心说:哈文要是不动心,才叫怪呢!
  1988年的元旦对于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天晚上,我买了两张票,请哈文看演出。当然,票是托一位女同学带给她的,我们俩座位不挨着,省得招她烦。还是这位女同学,演出结束后又帮我捎了句话:“李咏在西配楼后面的小花园等你。”
  她还真来了。站在一片核桃林旁边,我开门见山地说:“哈文,咱们俩别彼此折磨了。”“什么叫彼此折磨啊?”哈文把重音放在“彼此”二字上。
  “我知道,你也挺挂念我的。”
其他文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抓好备课。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备课,大多数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认为这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效的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  请听一位教师的真情告白  一位县教研室的领导,多次表扬一位备课认真的老师,这位老师无奈地这样对他感叹道:“你多次表扬我说我备课认真,格式规
“不是成功来得不够快,而是对自己不够狠。”“松弛的琴弦弹不出时代强音!”“自律者,自强也。”一张由高中生制定的“狠强”作息时间表走红网络,表上写有数句警言金句,引来网友们惊羡声一片。  制定这份“狠强”作息时间表的高中生名叫朱政,目前是湖北省武汉市十一中高二(3)班学生,17岁的他2018年9月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荣获一等奖。“正是因为走向了全国的舞台,才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短板,所以要严格自律,
摘 要:1862年日船“千岁丸”访沪事件,堪称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破冰”之旅,具有开创性意义。从日方的视角看,在威逼开国后,其国内各阶层反而产生赴各国贸易、稍分西商之势的强烈诉求,故能否搭乘“千岁丸”访华,乘机攫取商贸利益,便成为各方极力争夺的焦点。本文基于相关史料,由幕府、诸藩及商人三者的动机入手,意在诠释幕末日人对通商之事的积极举措,进而为相关领域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1862年 “
摘 要:陶丽群的小说生动反映了底层小人物的命运遭际、悲欢离合及其心理状态,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悯情怀。她的作品突出表现了苦难中的尊严,困顿中的坚强,这是陶丽群底层写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关键词:陶丽群 小说 底层生活  陶丽群从登上文坛伊始,就将温情的笔触探入社会底层,呈现底层生活,展现底层小人物的命运遭际、悲欢离合,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悯情怀。她的作品毫无掩饰地描绘了底层社会生存的苦难、女性的悲剧
《春草集》(戏曲研究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0月)  《逝川集》(文学史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  《梦边集》(红楼梦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秋风集》(散文序跋集,文化藝术出版社,1990年3月)  《落叶集》(学术随笔,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  《曹学叙论》
摘 要:教研以学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问题为对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实现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研广泛实施的今天,教师们都盼望着通过参加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但是,教研如果频繁地变换专题,浅尝辄止,那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提高教研的实效,实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需要坚持对某一专题进行多方位地、滚动地、持续地研究。有效的专题式教研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体现在课堂问题设计方面就要求问题设计要有技巧,要有诱导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当今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技巧性的问题设计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方程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时,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上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
曾经有社会学家作出过预言:“人类文明来自游戏,最终也要复归游戏。未来社会将变成游戏的社会,游戏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游戏。”对于这个观点,我部分赞同。  因为综合眼下而言,游戏的形象的确变得前所未有的“正面”:它成为了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可以让人们从中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还有人通过游戏,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更好认识世界。  再放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很多重复性、知识性的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
1.忘年情  三毛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忘年情”。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她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几十年。当她有机会去新疆旅游时,特地去拜访了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宾先生,此时的王洛宾已经70多岁了。  见过之后,三毛却再也不能平静。她为王洛宾的人生和艺术才华倾倒,包含着敬仰,爱慕,同情……三毛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感情,觉得自己的心和这位老人连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和非预设性的因素。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当出现意外时,教师是生拉硬扯地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设的轨道上,还是装作没听见,或者是因此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呢?我想这些做法大家都是不认同的,也是不应该出现的,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站在新的视角进行新的探索,正确对待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从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