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矢志不渝,播撒信仰的火种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和平年代的火炬传递者
  吴成是新四军老战士。1929年生于江苏海门的他,15岁时参加了抗日新四军。浴血疆场两年后,他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负伤截去右下臂,成为“独臂英雄”。
  1952年,吴成在省荣军医院工作,被聘为扬州市城北中心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从那一刻起,他便与革命传统教育事业结下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退休后,吴成先后被80余所大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奔波在各个学校,与青少年座谈、通信,先后到南京、扬州、上海等地的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近6000场,听众达500余万人次。
  为了讲好革命历史,吴成坚持每晚学习,结合国内、国际形势,不断为讲课内容加入新鲜事物。他还根据不同的对象讲不同的内容。
  在吴成的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他自费搜集整理的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3万多件。除了革命时代的文字材料,还有他采自嘉兴南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延安的延河之水,以及井冈山的红土和红米、延安的小米、当年战士们用来代替纸张的桦树皮……吴成说,这些地方的水土养育了中国革命,给孩子们看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我要指给他们回家的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吴成又走进少管所、戒毒所、收教所和大墙深处的监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结对帮教数十名失足青少年。
  1986年春节前夕,一个某大学中文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因犯罪被判死缓。“帮教要真心实意、以心换心。” 吴成说。他把家庭住址给了这名学生,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在吴成的耐心帮教下,这名大学生积极改造,立功减刑,用15年时间回归了社会。出狱后,在吴成的鼓励下,他克服难关,开了一家有着70余名职工的洗涤公司,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前几年,有个帮教对象刚出狱,晚上就赶到吴成家里。帮教对象告诉吴成,他找到了亲人的感觉。吴成用真诚的心、博大的爱,教育和感化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让他们重新走入社会。
  以幸存者的名义建立革命传统阵地
  吴成的妻子张雅娟也是老党员,几十年来,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独自承担着家庭重担。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吴成开始考虑红色革命传统如何延续下去。他想办一个革命陈列馆,留下更多的革命资料。张雅娟非常支持,拿出积攒的4万余元,在自家楼顶平台搭建了两间40平方米的小屋,建起了革命传统教育家庭陈列馆。
  此外,吴成夫妇带头捐款1万多元,发动社区居民共同捐资,在无锡严巷职工住宅区为已故女英雄刘君湘建了一座“君湘亭”,既美化了小区环境,又为后人留下了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实物。女儿下岗,女婿待业,外孙女上大学,家庭情况窘迫,但这些都阻挡不住吴成热心公益的脚步。多年来,他带领全家向青少年赠送书籍和刊物1000余册,先后资助了延安、井冈山、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的5名贫困学生。
  2014年9月30日,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无锡市市长汪泉走访慰问吴成,参观了吴成的家庭革命传统教育室后,要求相关单位为吴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扩容。当年10月,无锡市滨湖区政府出资20万元,将吴成的家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搬到了荣院家舍,新基地有250平方米,内设宣讲室、陈列室、荣誉室、传统室和传承室5个区域。在新基地展区的前言中,吴成写道:“为了不让烈士们的鲜血付诸东流,我以幸存者的名义建立革命传统阵地,与我们青少年探索共勉。”
  如今,吴成夫妇依然用火热赤诚的心,奉献社会,关注青少年成长。他及其家庭荣获了“中国好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禁毒教育先进家庭”、全国“最美家庭”提名等荣誉称号。
  荣誉背后,是吴成一家真诚的心、博大的爱,是对革命理想信念的矢志坚守,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热忱期待。
  (江苏省妇联宣传部 供稿)
  (编辑 张秀格)
其他文献
孤独这个词就好像是牛口中的草,在文艺青年反复的咀嚼下,再次被提起来总让人感到几分羞怯。但这个词却正如其所指一样,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秘而不宣。也难怪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有“主流文学是人类的‘超级自恋’”的言论。  即便如此,读者们依然可以从白石一文这样的文学家的作品中,重新审视自身的孤独,审视那与漫长人类史如影随形的孤独。  在我所知道的人中,第二位可称为“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便是白石一文,第一位则是尼
期刊
吃,是这世上最奇妙的存在之一。外,可寻求五感愉悦;内,可琢磨调理养生。往纵深说,可探寻情致氛围与文化内涵;往横向说,又涉及人际交往、人情世故。以私人视角,可借吃展露个体的情趣追求;以社会视角,又可因此参透社会机体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并想与大家分享好书,请与小编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舌尖上的历史》  【美】汤姆·斯坦迪奇 著 杨雅婷 译 中信出版社
期刊
在法国电影《花落花开》中,萨贺芬是一位乡村中年女性。她贫穷孤独,身材臃肿,每天出入好几户人家做着钟点工,为房租和饭食像陀螺般忙着一日又一日。  但有谁会想到,这个外表邋遢的钟点工,竟然晚上躲进自己的小房间里画画。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她也不觉得绘画多么了不起,她只是喜欢画,然后便动笔。  她的笔下,有生命力充沛的花草、羽毛和水果,它们通过毫无约束感的构图和配色,相互映照。她让天上舒展的流云拥抱成一
期刊
外地出差偶遇一初中室友。正值饭点,两人心照不宣地扫视起道旁的餐馆来。走进饭店,服务员正分身乏术,顺手端上一碟泡菜稳定“军心”。  “还记得你当年的咸菜么?”  我耳根不由发烫。十多年前,我俩同在乡镇里的初中寄读。时值进城务工热潮,我的父亲却养病于家,相对于其他同学,我家里自然拮据不少。  除去部分走读生,同学们大多在学校蒸米饭,再去食堂“购汤”。汤虽不贵,对我来说却是奢侈品。母亲想尽办法保证我的营
期刊
生活在城市里,绝大部分人肯定都有过同样的烦恼——楼上噪音扰民。碰到这种情况,多数人会选择交涉或是找物业协调,严重的还会报警,但如果这样都无效呢?在河北省廊坊市,女白领杨彤和丈夫吴建军就遇到了这样的楼上邻居,埋下祸根——  抓狂,楼上邻居爱闹腾  2015年5月18日,杨彤下班后一进家门,便迫不及待向丈夫吴建军汇报:“老公,我网购的‘震楼神器’终于到货啦!”吴建军咬牙切齿地说:“哼!这回咱也让楼上的
期刊
她是公婆心中的好女儿,是学生心中的爱心校长,是众多老人心中的幸福天使。  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彭城街道燎原社区的周长芝。她带领全家人倾情奉献社会,投入600万元,托起老人的幸福乐园。  公婆心中的好女儿,孝老爱亲楷模  周长芝,人如其名,就像一棵千年灵芝,看似平凡实乃功德无量。她被授予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全国最美养老院长称号。这些荣誉皆源于,她有一个四代人倾情奉献的大家庭。  周长芝从小生活在一
期刊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深受情伤的白领张岚不惜花重金进行了“掌纹整形”。手术成功后,从天而降的桃花运让她喜不自禁,然而,她也由此掉进了命运的黑洞。  婚姻失败,恰遇掌纹整形  今年31岁的张岚,是四川成都人,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一家企业做会计。2012年,张岚与商人王玮相恋并结婚。婚后仅两年,便因王玮出轨而离婚了,张岚分到400万元现金外加一辆奥迪和一套房子。  刚离婚那段时间,张岚痛彻心扉,每天拼命工作
期刊
一名16岁的女孩,将母亲囚禁在家中长达八天八夜,且在最后的四天四夜里不给母亲提供食物和水,并不时用电棒、甩棍等殴打母亲,最终导致母亲死亡。  花季女孩为什么要囚禁母亲,并將母亲折磨致死?随着案件的侦破,女孩的成长轨迹被一步步还原,暴露出的家庭教育问题,让人震惊、唏嘘……  1  1975年出生的李晓梅,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一家粮库当核算员。她为人热心、性格温和,是公认的好女人。丈夫陈二刚与她同事,负责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当戴安·阿勃丝作为唯一女性,进入由男性组成的卓越的摄影家圈子时,比性别更显眼的,是她的取材与众不同。  她的镜头捕捉着丑陋的形象,作品常常充斥怪诞感、失落感。她被讽刺为“专门拍摄畸形人”,却又被称作摄影界的梵高。  她了解社会边缘人群的贫穷、粗陋和痛苦,却又非简单地宣扬这些。她想提醒人们:请看,你视而不见的真实。  “每按动快门一下,都该是一声警钟。”生于百万富翁家庭,戴安本不必如
期刊
《莫愁》:缪主席您好。2015年,江苏省妇联开展的“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活动,通过最美家庭讲好故事、好故事传播好家风,影响了全省千万群众,大家深受其益,赞不绝口。请您给我们广大读者介绍一下这次活动的发起情况。  缪志红:2015年年初,省委宣传部、省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电视、网络寻找和各级组织推荐,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最美家庭”。“最美家庭”不设门槛,有感人事迹的家庭,都可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