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当文学”时期很流行的几种文学体裁概述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w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文学体裁,形式与表面上和吐蕃文学时期的体裁没有很大差异,但她们所歌唱的主题与审美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笔者将要探讨出现多种文学体裁的原因和当时很流行的那一系列的体裁加以概述。
  关键词:噶当文学;体裁;文化模式
  引言: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学一样,每个时期的文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想要表达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文学体裁。一切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的,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藏族文学有着悠久历史与显明的民族特征,而每个阶段的文学表现着他们所处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价值的氛围。噶当文学就是藏族文学史发展中的一颗灿烂而辉煌的明珠之一。她的多种文学体裁,虽形式与表面上和吐蕃文学时期的体裁没有很大差异,但它们所歌唱的主题与审美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笔者将要探讨噶当文学时期出现多种文学体裁的原因和当时很流行使用的那一系列的体裁加以概述,并探究她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一、出现多种文学体裁的原因
  1社会背景
  藏族历史进入后弘时期,西藏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祸乱丛生的状态。由于大面积兴起的歪理邪说造成佛教教义教规几乎名存实亡。再加上吐蕃王朝的彻底解体与地方割据势力的不断扩大,导致各邦部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并经常发生规模不一的无谓血腥战争,造成了不少人因道德沦丧,肆意践踏社会道德底线而盛行盗窃掳掠等社会混乱现象。但这一时期略有感到欣慰的是,许多新兴领主和大量的自耕农民跨地区经商,成为新兴的封建领主。尤其使部落间的相互兼并,促进了各地间的联系与往来。使新兴的各地领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持有德行的高僧修建寺庙和邀请各地赫赫有名的班智达讲法传佛等活动对后期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文化背景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领主大力提倡和推行佛教,并派遣人员去印度求学外,当时的藏族人民对佛教产生了极高的尊敬和憧憬,出现了不少佛教信徒纷纷前往印度学法,逐渐形成印度求学的。与此同时,由于印度境内佛教遭到严重排斥,有不少班智达从印度、尼泊尔等进入西藏传法,形成了藏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巨浪,并促进这一时期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形态,丰富和繁荣了当时再度复兴的各种佛教文化。
  噶当文学就是在这么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不管是她的创造动机与审美价值都不仅带有印度佛教文化的熏陶,而且她的内容和形式都由这个时代的趣味、习惯所决定的。所以,噶当文学也是想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文学体裁来调息当时社会上所引起的各种矛盾和弘扬佛法的历史义务需要而陆续产生的。
  二、噶当文学体裁与她所承载的文化模式
  由于噶当文学独特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方法,成就了当时很流行的那一系列的文学体裁。主要表现在:颂诗、道歌、传记与本生传、书信、寓言文学等方面。我们接下来对这些典型体裁加以概述,便能从中得知她所承载的文化模式。
  颂诗:吐蕃时期的颂诗所反映的大多数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本土文化的特点。例如:高原政治的起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以及高原风光等为反映对象。但噶当文学时期的颂诗主要表现在赞颂佛陀以及自己跟随的派别创始者与上师写赞颂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虔诚与敬仰之情为反映的对象。例如,那措大译师《颂阿底峡尊者八十首诗》以开启,继有仲敦巴大师的《三十首诗》等众多颂诗作品。《颂阿底峡尊者八十首诗》不仅属后弘期首个颂诗,她还开启了藏族文学史中影响深远的上师之颂(?????????????????)的文学体裁。
  道歌:是噶举派的玛尔巴和米拉热巴所创始的,《米拉热巴道歌集》是噶当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她与吐蕃文学时期的歌鲁诗所采用的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歌格律手法是相同的,但这一时期的道歌是从事佛教事业的信徒或施主,以“佛教修行之道对人生进行感悟、领略,并在此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日常生活事例,通过佛教界僧人独特的说唱方法传唱给广大民众,教化平民众生。”而吐蕃时期的歌鲁诗受有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自赞普布岱贡杰执政期记载的歌鲁诗起,藏族历代赞普与诸王臣通过歌鲁诗的传唱方式来解开政治上的相互猜测,牢固彼此之间的信任。
  传记:在藏语中被称作:“那木特尔”,意思为“解脱”。该体裁是自佛教的传入起,特别是随着《佛本生传》等佛教经典书籍的翻译而产生。噶当文学时期所著的《阿底峡尊者传》与后期的《玛尔巴译师传》、《米拉热巴传》等众多传记作品,主要讲述传主如何严持佛法,求取真经、开宗立派,为众生而弘扬佛法和著书立说的精神。而相比之下,敦煌文献所记载的那些止贡赞普等诸王臣事迹,均可认为吐蕃时期出现传记文学的最初形式与她的萌芽阶段。因为,那时的传记只简单记人叙事,不注重人物形象的描述,忽视了她的文学性。还有这一时期本生传也很流行。例如,《噶当弟子问道录》所记载的仲敦巴前世的本生传填补了第一步较成熟的藏人本生传记的空白。
  书信:根据现有资料,藏族书信开始于吐蕃时期,当时书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时事军政上。但由于印度佛教典籍引进和翻译印度书信作品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书信价值主要体现在,探讨佛法的方面。例如:《仲敦巴致蕃人书》、《给索曲卡首领昌卡比尔穷的一封信》、《给索曲卡首领昌卡比尔穷的后一封信》等,主要以探讨佛事为题材并且这一时期的书信语言更贴近与文学艺术。由此能看出,这一时期是藏族书信文体的形成阶段。
  寓言文学:在藏语中被称为“百曲”,意思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她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带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她是仲敦巴的大徒弟博多瓦仁钦赛以当时民间流传的故事、寓言等叙事方式来诠释诸法之结晶菩提道灯,在后期的演进中逐渐成为一种修辞方法。这一体裁从自博多瓦口传到后期学徒们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现行的《喻法论·聚宝论》,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学艺术的研究价值。
  总之,不管是这一时期的道歌、传记、书信、还是寓言文学都是从吐蕃时期的各类体裁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但噶当文学时期,这些体裁所歌唱的主题与艺术技巧的运用发生了变化。在特殊历史背景下酝酿出来的噶当文学所具有的艺术技巧和文学手段,发挥出了文学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使原来的人本走向神本,文化多元走向文化統一、社会结构上的人人关系走向人佛关系,尤其使僧权阶层在政治舞台上占有至尊地位,促使人们争先恐后奔向自我解脱的港口”,从而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以“十善法”为核心的文化模式。而这一模式说透了就是在印度佛教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藏族学者经过数年的实践中系统化与民族化,才得以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噶当文学就是开启这一文化模式的先河,而后期出现的众多文学作品,也就是这一文化模式之上发展出来的。因此,噶当文学时期的各类体裁具有很深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桑杰端智《藏族人与藏文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
  [2]李志松:《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三期
  [3]尕本加:《仲敦巴·杰布琼乃及其文体特征》,世纪宗教文化,2016年04期
  作者简介:先吉卓玛(1993.04-),女籍贯:青海贵南,学历:硕士研究生,现有职称:学生,研究方向:藏族近代文学。
  (西藏大学 西藏拉萨市 850000)
其他文献
摘要:《虢国夫人游春图》它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高超的技巧,更体现在对真实历史人物与风俗图景的生动描绘上,向今天的观众们展示出盛唐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时尚,然而它的身世受到当时战乱的影响也至今扑朔迷离。文章从张董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独特的表现手法入手,来分析其艺术形象、构图、色彩和线条。  关键词: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手法;唐朝社会  一、《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历史背景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
期刊
摘要:教育部从2009年4月正式面向全国青少年推广校园足球,经过近10年的发展,校园足球活动在各个学校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校园足球联赛已经形成省市县三级比赛模式,学生、教师在校园足球联赛的平台上得到展示。为了探究校园足球在昆山小学开展情况,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探究方法对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校园足球开设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本文从师生重视情况、足球课开展情况、足球比赛举办和参与情况
期刊
摘要:影视编导是对影视节目进行策划与制作的重要工作岗位,与摄影师、后期人员存在一定的工作联系。编导从业者要理解影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在工作过程中应用相关技术和有效工作方法,对影视编导工作进行关于影视节目制作的不断创新,避免节目播出过程中存在视频剪辑问题和节目内容超抄袭,实现在影视编导工作在内容创作、演出策划等方面的必要创新。  关键词:影视节目;影视编导;新媒体时代  引言:  从事影视编导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仕女画的历史悠久,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影响,所以说历史意义深远,中国古代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与花鸟画、山水画等独树一帜,所谓仕女画就是宫廷贵妇的绘画,在历代发展都有印记,而且各具特色,尤其最为值得探讨的是唐代的仕女画。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唐代画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绘画题材。  关键词:周昉;仕女图;背景;题材  一、关于仕女画的解释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作品时,解读其构图方式则非常的重要。古人在构思工笔花鸟画作品时,在构图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大,可以说是费了相当的功夫的,所以,在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作品时,对于构图与颜色的着色技法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解构。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构图  很多在临摹古人的工笔花鸟画作品都会先画一幅构图小稿出来,这通常是临摹工笔花鸟最为传统和原始的有效方法之一。当代很多工笔花鸟绘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的西方美术界,野兽派画家开始不再束缚自己的思想,更关注人自身的情感表达。马蒂斯就是其中代表,他以狂放的色彩、简练的线条以及夸张的变形,传达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时至今日他仍值得我们学习。本课题首先对画家馬蒂斯绘画风格的形成系统阐述,其次笔者是通过经典画作剖析出马蒂斯作品中的色调、线条、造型这三方面的特点。最后笔者总结出如何将马蒂斯绘画风格与个人想表现的四种情感相结合,最终表达出内心世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艺术发扬过程中需要被更多人的认可,那么就需要加速艺术的传播方式,提高人们对各类艺术的认知度,进而扩展艺术欣赏群体。传统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从最初的面对面表演,到后期的留声机、广播、电视等渠道,传播途径得到极大的改善,对艺术的快速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了更大的改变,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的整合传播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期刊
摘要:沧州落子与“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并称为河北三大民族舞。从清朝发祥至今,经过无数代的先辈们将它传承并发展下来,现今主要流传在沧州的沧县和南皮县。“沧州落子”主要分为文落子、武落子和混合落子三种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沧州落子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关键词:沧州落子;起源;传承与发展;形式特点;现状  一、沧州落子的起源  “落子”又被成为“乐子”在沧州地区“落”和“乐”发音一样。“落子”
期刊
摘要: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在其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身文化,其文化的代代相传对于每个民族都至关重要。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怎么样才能让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呢?民族文化进校园就是一个优解。民族文化进校园,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小接触民族文化的熏陶,而且可以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得到
期刊
摘要:彝族打歌也称踏歌,是伴随着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应运而生的非常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彝族打歌是一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特有艺术表现形式,在芦笙、笛子、三弦琴的伴奏下,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彝族打歌的教育传承,是一个特殊的文化過程。学校教育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渠道,应承担起传承和创新彝族打歌的重要使命。传承彝族打歌,最重要的是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