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教学中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兴趣中增涨知识,理解中掌握技巧、应用中发展能力、创新中升华情感。词汇教学从兴趣、理解、应用、创新,层层深入中学习知识、掌握技巧、发展能力、升华情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词汇教学;英语词汇;小学英语
引言
在小学英语中词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对于词义多是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我将从英语核心素养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层层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倍受关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构成。词汇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契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理解词汇和词汇的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其中语言知识中包括语音、词汇、功能、语法、话题。词汇在语言中占重要的位置,是语言基础的基础,语音是依附于词汇的,词汇是通过语音的形式体现出来。语法是词的语法形态变化和词的构句组合规则的抽象概括的总和。语法规则需要词汇的构建。语音、语法都依附词汇为主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英语词汇的产生是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的产物,在交流和在文化环境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对于词汇的学习,我们要明白其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外延意义是指一种语言基本的概念性的意义。内涵意义指与外延意义相关的情感意义的总和(文化、感情、态度和信仰等方面)。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总目标实施,由此可以看出词汇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
二、词汇教学
1.兴趣中增涨知识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兴趣和爱好吸引儿童少年去从事活动,去思考问题。这些内、外部的活动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英语中,词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枯燥、乏味、难记、易忘等特点,但词汇是语音的载体,是句子的基础。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我们往往采用游戏、音乐、视频等手段。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认识人体部位,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人体部位,通过单词的发音和实物更加形象直观的学习单词,例如:m- m- mouth,n-n-nose,h-h-head等;再通過游戏Look at…,Touch…,例如Look at hand;Look at eye …;Touch eye,Touch head…。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游戏中掌握词的音、形、意。同样还可以利用韵律来教授英语。例如:be动词的用法:我用am,你用are,is连于他、她、它。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也能够牢记于心。
通过上面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词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合理使用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在学习英语的萌芽阶段,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不仅是学生的快乐;更是教师的幸福。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师生共同认识世界、交流情感的过程。
2.理解中掌握技巧
英语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词汇之间的联系,对于学习英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小学阶段序数词的学习,英语中在掌握基数词基础上,记住“一、二、三、单独记,th从四加起,八去t、九去e,ve要用f替,整十y变ie再加th,要是遇到几十几,十位基数个位序。” 如果我们把他们当成单独的个体去学习,我们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知识就变得如此简单。这也是因为基数词变序数词它们之间存在逻辑意义联系。如果知识之间不存逻辑意义的联系,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例如:在名词复数的变化中有以f(e)结尾的词:wife(妻子)、knife(刀)、wolf(狼)、thief(小偷)、shelf(架子)、self(自己)、life(生命)、half(一半)、leaf(树叶)。它们看起来没什么内在联系,但通过人为的联系,它们就有了新的规则:“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直发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如果对于一些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我们要做的是人为地赋予某种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形式。
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兴趣,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认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应用、发展才是硬道理。
3.应用中发展能力
当记住一个单词而不知该如何使用它,即说明你没有学会这个单词的用法,其结果是徒劳的。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词的用法令人眼花缭乱,一个简单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这就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词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随机应变的能力。
例如学习in、on、at时,看似简单的单词,都可以作为时间介词和地点介词使用,作为同一种词性,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和联系?当它们同时作为地点介词时,比较容易区分,但当它们同时作为时间介词时,我们只要记住“年、月、季前用in,上下午晚用in the,午夜时刻用at,on用于星期、节日、具体某一天。”在具体的应用中学生可以能动性的总结出:in用于年、月、季,on用于星期、节日、具体时间,at用于一天以内的时间。这也让学生明白:词本无意,意由境生。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词汇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发展能力的过程。
4.创新中升华情感
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迅速。在教授英语中我喜欢用一些简单的话语去讲解那些看起来复杂的语法知识。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课下找到我,咨询她制作的表格是否正确,表格内容是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她从四个方面去对比,分别是:含义、构成、标志词、动词变化。最后我给这位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她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把静态的知识有机的嵌入到一个主题中来,从而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丰富知识的盛宴,更是一顿精神大餐。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随着对词汇学习的不断探索,我们会继续学到词根、词缀等,我们会发现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仅简单意思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总而言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始终围绕英语核心素养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和思维、感受文化的魅力、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人格,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年。
关键词:核心素养;词汇教学;英语词汇;小学英语
引言
在小学英语中词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对于词义多是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我将从英语核心素养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层层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倍受关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构成。词汇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契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理解词汇和词汇的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其中语言知识中包括语音、词汇、功能、语法、话题。词汇在语言中占重要的位置,是语言基础的基础,语音是依附于词汇的,词汇是通过语音的形式体现出来。语法是词的语法形态变化和词的构句组合规则的抽象概括的总和。语法规则需要词汇的构建。语音、语法都依附词汇为主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英语词汇的产生是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的产物,在交流和在文化环境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对于词汇的学习,我们要明白其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外延意义是指一种语言基本的概念性的意义。内涵意义指与外延意义相关的情感意义的总和(文化、感情、态度和信仰等方面)。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总目标实施,由此可以看出词汇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
二、词汇教学
1.兴趣中增涨知识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兴趣和爱好吸引儿童少年去从事活动,去思考问题。这些内、外部的活动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英语中,词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枯燥、乏味、难记、易忘等特点,但词汇是语音的载体,是句子的基础。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我们往往采用游戏、音乐、视频等手段。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认识人体部位,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人体部位,通过单词的发音和实物更加形象直观的学习单词,例如:m- m- mouth,n-n-nose,h-h-head等;再通過游戏Look at…,Touch…,例如Look at hand;Look at eye …;Touch eye,Touch head…。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游戏中掌握词的音、形、意。同样还可以利用韵律来教授英语。例如:be动词的用法:我用am,你用are,is连于他、她、它。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也能够牢记于心。
通过上面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词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合理使用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在学习英语的萌芽阶段,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不仅是学生的快乐;更是教师的幸福。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师生共同认识世界、交流情感的过程。
2.理解中掌握技巧
英语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词汇之间的联系,对于学习英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小学阶段序数词的学习,英语中在掌握基数词基础上,记住“一、二、三、单独记,th从四加起,八去t、九去e,ve要用f替,整十y变ie再加th,要是遇到几十几,十位基数个位序。” 如果我们把他们当成单独的个体去学习,我们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知识就变得如此简单。这也是因为基数词变序数词它们之间存在逻辑意义联系。如果知识之间不存逻辑意义的联系,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例如:在名词复数的变化中有以f(e)结尾的词:wife(妻子)、knife(刀)、wolf(狼)、thief(小偷)、shelf(架子)、self(自己)、life(生命)、half(一半)、leaf(树叶)。它们看起来没什么内在联系,但通过人为的联系,它们就有了新的规则:“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直发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如果对于一些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我们要做的是人为地赋予某种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形式。
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兴趣,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认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应用、发展才是硬道理。
3.应用中发展能力
当记住一个单词而不知该如何使用它,即说明你没有学会这个单词的用法,其结果是徒劳的。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词的用法令人眼花缭乱,一个简单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这就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词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随机应变的能力。
例如学习in、on、at时,看似简单的单词,都可以作为时间介词和地点介词使用,作为同一种词性,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和联系?当它们同时作为地点介词时,比较容易区分,但当它们同时作为时间介词时,我们只要记住“年、月、季前用in,上下午晚用in the,午夜时刻用at,on用于星期、节日、具体某一天。”在具体的应用中学生可以能动性的总结出:in用于年、月、季,on用于星期、节日、具体时间,at用于一天以内的时间。这也让学生明白:词本无意,意由境生。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词汇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发展能力的过程。
4.创新中升华情感
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迅速。在教授英语中我喜欢用一些简单的话语去讲解那些看起来复杂的语法知识。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课下找到我,咨询她制作的表格是否正确,表格内容是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她从四个方面去对比,分别是:含义、构成、标志词、动词变化。最后我给这位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她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把静态的知识有机的嵌入到一个主题中来,从而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丰富知识的盛宴,更是一顿精神大餐。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随着对词汇学习的不断探索,我们会继续学到词根、词缀等,我们会发现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仅简单意思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总而言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始终围绕英语核心素养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和思维、感受文化的魅力、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人格,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