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钱纸币背后的故事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汪更生 整理/王春华
  
  1953年版的5分人民币纸币正面右侧,印着一艘巨轮,它就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驾船起义、并升起五星红旗的第一艘商船“海辽”号。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采访了当年参与“海辽”号起义的汪更生先生,他向笔者讲述了当年“海辽”号起义后回归祖国的那段惊心动魄又鲜为人知的航海历程。
  
  一、 不想去台湾
  
  我1922年出生在杭州市郊区一个农民家庭,1947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成为“海辽”号上的一名水手。
  1949年9月19日晚11时,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台湾海峡波涛荡漾,鸥鸟长鸣,46岁的舰长方枕流站在“海辽”号船头甲板的木箱子上,望着面前50多名水手,大声宣布:“祖国大部分地区都解放了,我要宣布一个重要决定,‘海辽’号现在起义!”
  方枕流曾经留学英国,归国后受雇于国民政府船务总局,担任“海辽”号船长。方枕流为人正直,平时对我们水手亲如兄弟,很受大家的爱戴。他的话刚说完,船上立刻欢腾起来,多数水手们纷纷响应。
  当时,我们正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因为从听来的消息判断,蒋介石有可能退守台湾,我们是国民党的运输商船,万一被国民党强制留在台湾,恐怕下半生就甭想再回大陆了!
  这时,却有一人高声喊道:“我不同意!你们投奔共产党,国民党的飞机能放过我们吗?”
  这人名叫金久成,是“海辽”号上的大管轮。
  金久成的话犹如一颗炸弹,水手闻言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金久成对身旁的船卫长侯登山一使眼色,侯登山“嗖”的一声,拔出了腰里的左轮手枪,指着方枕流和马骏,冷笑道:“我宣布,你们两个涉嫌背叛党国,已经被逮捕了!”
  侯登山的话音未落,就听脑后“呼”的一声响,他急忙低头转身,偷袭他的是轮机手刘德。刘德手里的大扳手“咔嚓”一声,正砸在侯登山的右胳膊上, 侯登山手里的左轮手枪也“咣当”一声掉到了甲板上。
  还没等金久成反抗,四个轮机手已经飞身上前,掏出绳子,将金久成和侯登山牢牢地捆了起来。
  方枕流一边命令刘德领着手下将金、侯二人推到底舱关押起来。一边笑着对水手们说:“我们已经有周密的部署,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能把大家平安送到解放区去。”
  说完,方枕流、马骏和十几个起义骨干分子一起返回到船长室。
  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国民党船务总局发电报,谎称“海辽”号主轮机汽缸受损,维修人员正在想办法,争取拖延一到三天时间。
  第二件要做的是尽量隐藏“海辽”号的踪迹。“海辽”号的灯火可以管制,无线电可以缄默,可3500吨级的硕大船身怎么能在一览无余的大海上隐藏?
  更让人头痛的是,“海辽”号不能直接掉头北上。国民党的飞机和兵舰正穿梭似地在台湾海峡间航行。唯一的办法是先往南航行,穿过菲律宾的巴林塘海峡,然后掉头北上,从台湾东面的太平洋绕个大圈子,最后经由琉球群岛的北端驶进渤海湾。
  夜色中,海天之间是一片昏暗。开弓哪有回头箭?方枕流高声喊道:“掉转船头,全速前进!”
  
  二、和海盗交了火
  
  “海辽”号在夜色中渐行渐远,我们的心都揪得紧紧的,既为能回到祖国大陆而兴奋,又为航行的旅程安全而担忧。不知不觉,时间已是后半夜3点了。
  一阵阵疲劳向我们袭来,迷迷糊糊间,突然前方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刘德满头是汗地推门闯进来报告说:“不好了!船长,前面好像有海盗!”侯登山被抓起来后,刘德走马上任,成了新的船卫长。
  菲律宾北面的巴林塘海峡常有海盗出没。二战期间,周边国家的政府都将主要精力用于战争,无暇他顾,这里成了海盗的天堂——小股海盗估计有十几伙,大群海盗共有三伙,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红胡子。
  这个红胡子原来是英国的一个流氓,因为在本土杀人越货被通缉,单枪匹马逃到了菲律宾,经过十几年的血拼,已经拥有两艘大型铁壳船,大船的前后甲板上各架了一门滑膛炮。
  我们快步来到船舷边,拿起望远镜、望着前面的海面。不远处,一艘商船正燃起熊熊大火,一艘铁壳船停在着火的商船旁边,海盗们正通过小船,往海盗船上搬运东西呢!
  方枕流一边命令刘德领着船卫队严阵以待,一边命令大副将舵轮左转两度,躲开红胡子的海盗船,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前进。
  “海辽”号偏离航道后,航行了十多分钟,终于远离了出事的海域。大家刚刚松了一口气,就听船头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原来是十几名海盗架着小船,悄悄贴着“海辽”号的船舷,向上抛爬船索,用钢钩子钩住铁锚,从锚孔摸上了“海辽”号。
  刘德一见海盗上船,气得大叫一声,举起了汤姆森冲锋枪,对着冲过来的海盗就是一梭子,三名端着步枪的海盗被打成了血葫芦。
  剩下的海盗急忙卧倒,趴到船头甲板的木箱子后面,双方“噼噼啪啪”地开枪对射了起来。这时,天渐渐亮了。方枕流猫着腰来到驾驶室,驾驶室的玻璃被海盗的子弹全部击碎,大副用一只手握着舵轮,他的左胳膊负伤了。
  方枕流忙撕碎衬衫给大副包扎好伤口,又换下他休息,自己握住舵盘。驶出一段距离,站在一旁的大副忽然用手往前方一指,惊叫道:“船长,前面有海盗船!”
  红胡子的海盗船挡在了“海辽”号的前面。红胡子站在甲板上,手端卡宾枪,对着“海辽”号就打了一梭子,他身边的小海盗则不停地打着手势,要求“海辽”号停船。
  大副十分着急,问:“船长,我们怎么办?”
  方枕流一咬牙,说道:“我要叫这群该死的海盗知道‘海辽’的厉害。”他手扶舵轮,将马力开到最大,“海辽”号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着红胡子的海盗船直撞过去。
  “海辽”号是美国船,船身很结实,普通的铁壳船哪里是它的对手?海盗船歪倒在海面上,海水往撞开的大洞里急速涌入,海盗们纷纷跳海逃命。
  方枕流冲出驾驶室高声喊道:“刘德,我们对这片海域不熟悉,想办法给我抓个活口,我要了解巴林塘海峡的航道情况!”
  刘德答应一声,纵身跳船下海,很快抓到一个海盗。我们赶紧放下绳子,把海盗吊上船来。
  被抓的海盗相貌凶狠,镶着一副大金牙,是地道的菲律宾人。他听得懂汉语,为了活命,就把自己知道的航道情况一股脑儿吐了出来。
  大金牙做海盗已有十年,对巴林塘海峡十分熟悉。有大金牙的领航,“海辽”号没费多少周折,便驶出巴林塘海峡、来到了浩瀚的太平洋中部。
  
  三、改装易容,“海辽”变成“玛丽莫拉”号
  
  对我来说,这次的航行太惊心动魄了。9月23日,“海辽”号起义的第四天,国民政府船务总局开始对“海辽”号的行踪产生怀疑,马骏假装发报机出了毛病,将电台一关,船上的无线电开始缄默。
  我们都很焦急,台湾船务总局一旦对“海辽”号产生怀疑,后果不堪设想。大家都在想办法。这时,刘德领着人清理被海盗炮炸坏的船室。看着刘德他们将被炸毁的船室拆掉后扔进茫茫大海,方枕流忽然一拍脑袋,惊喜地说:“我有让‘海辽’号隐身的办法!”
  毁坏的船室经过拆除和清理后,“海辽”号的模样有了一些改变。方枕流对刘德说:“如果再将烟囱上的‘海辽’号标志涂掉,谁还能认出它呢?这样,‘海辽’号就能骗过国民党的飞机和军舰了。”
  正好,船舱里有油漆。原来,一个月前,“海辽”号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香港。船到香港后,有一批灰色油漆没有货主来领。这批油漆本来要退回到上海,可中途“海辽”号突然接到船务总局的电报,命令他们立即转到汕头运兵,就这样,这批油漆还存放在船舱里。
  刘德领着水手去底舱取来油漆,把‘海辽’号的格局变动一下,然后涂掉‘海辽’号标志,在烟囱上写了个‘玛丽莫拉’号。“玛丽莫拉”号是一条巴拿马政府的货轮,两艘船外形有些相似。
  
  四、国民党飞机来轰炸
  
  这瞒天过海的办法果然高明,第二天正午,一架喷涂着青天白日军徽的美制国民党双翼侦察机就呼啸着飞来。方枕流端坐在驾驶室内,手扶舵轮,不慌不忙、平稳地全速前进。那架国民党侦察机在“海辽”号上空盘旋了两周后,一掉头,又向太平洋深处飞去。
  看着国民党的侦察机远去,方枕流和水手们纷纷跑上甲板,大家兴奋地把方枕流抬起来,一边欢呼,一边不断地把他抛起。
  “海辽”号到达渤海湾应该有十天的航程,现在已经走了七天,过了琉球半岛,再走两天,就能到朝鲜海峡了。
  这天下午,又一架国民党侦察机飞过来围着“海辽”号货轮绕起了圈子。飞行员不停地向下压操纵杆,飞机越飞越低,隔着驾驶室,方枕流都能看清飞行员的眉毛。
  飞机对着“海辽”号不停地拍照,拍了十几张照片,才“嗡”的一声轰鸣,掉头向大陆方向飞去。
  我们估计,国民党当局派飞机前来拍照,一定是准备和“海辽”号原始存档的照片作对比。不管“海辽”号怎么改变本身的格局和颜色,它的外形和长度变不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9点钟,一架漆着青天白日徽章的P38单翼战斗机飞了过来。飞机校订航向后,对着“海辽”号就投下了一枚重磅航空炸弹。
   “海辽”号船身猛地一震。炸弹爆炸的声音虽然骇人,却没能伤到“海辽”号的筋骨。
  方枕流左手一推,将挡位从倒挡挂到前进最高挡,开足马力,“海辽”号立即全速前进。他一左一右地晃动舵轮,货船在海上走起了“S”形航道。
  驾驶员很不适应,将两枚炸弹投进了海里,P38飞机的弹仓里就只剩最后一枚航空炸弹了。飞机围着“海辽”号转圈子,终于找准了一个机会。它正俯冲下来时,刘德领着他的护船队员猛地冲到甲板上,二十多支枪一起开火。飞行员还没来得及投弹,见迎面射来一阵弹雨,赶紧一拉操纵杆,机身一转,左侧机翼正好撞到船上的铁桅杆,就听“咔嚓”一声,P38左侧的机翼掉下一大块,飞机拖着一股浓烟,一头扎进海里,“轰隆”一声,爆炸了!
  1949年9月27日傍晚,“海辽”号终于驶过朝鲜海峡,来到渤海湾,直奔大连港。28日,东方露出鱼肚白, “海辽”号终于到达终点,缓缓驶进了大连港。船员们涌上甲板,欢呼跳跃,庆祝“海辽”号起义成功。
  
  五、5分纸币留光辉
  
  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打电报给方枕流船长和全体船员,表示祝贺和嘉勉,电文如下:
  “海辽轮”方枕流船长和全体船员同志们:
  庆贺你们在海上起义,并将“海辽轮”驶达东北港口的成功。你们为着人民国家的利益,团结一致,战胜困难,脱离反动派而站在人民一边。这种举动,是全国人民所欢迎的,是还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官僚资本家控制下的一切船长、船员们应该效法的。
  在“海辽”号首举义旗的带动下,1950年1月15日,香港船务局的13艘海轮相继起义。这件事被列为1950年世界十大新闻之一。
  为纪念“海辽”号起义成功,中国人民银行经请示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在设计新中国纸币时,将“海辽”号船形图案放在了5分币的右边,“海辽”号永远地铭刻在了中国人心中。
其他文献
一、从地质结构上来说,附属于台湾大陆岛屿,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与琉球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000米以上的深海沟    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大陆岛屿,福建之正东,在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  钓鱼岛列岛,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及一些礁石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最大,面
期刊
北宋时期,文学家黄庭坚力主恢复和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被贬涪州(涪陵)期间,他“欲尽将杜子美两川峡诸诗,刻碑藏蜀中”。  眉州丹棱县名士杨素闻之,专门请黄庭坚挥毫落墨,由他在家乡丹棱笔架山刻碑建堂珍藏。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工程竣工,黄庭坚为之题名曰“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  黄庭坚认为杜诗与《诗经》、《离骚》乃一脉相承,只有这些作品才是“大雅”之作,才有资格登堂入室。书
期刊
据考证,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  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室中陈列了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板桥大开眼界。  老人请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  
期刊
一、美国总统杜鲁门为飞碟作证    1950年3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小城市法明顿。  市长格劳先生正坐在他的办公桌前。突然,电话铃响了:“快点来啊,市长大人!咱们城市的上空,出现了一大群象碟子一样的怪物。”电话里传来了一位同事低哑的喊声。  格劳先生刚迈出办公室的门,就把眼睛抬向天空。这一下他可真愣住了。法明顿的上空真的飘浮着一块巨大的云团。无数个圆盘一样的东西,在阳光的照射下
期刊
山西历史上,地震频发。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有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县地震、宋景佑四年定襄—忻州地震、元大德七年洪洞赵城地震、明天启六年灵丘地震、清康熙二十二年崞县(原平)地震和三十四年临汾地震。其中,发生在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赵城一带的地震,是我国第一个史载文献最详细的8级地震。  根据《元史》记载,元朝地震灾害频发,金卫绍王大安元年(1209年),平阳府(今山西临汾
期刊
1966年5月7日,正值“文革”前夜,毛泽东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1968年,黑龙江柳河干校被命名为“五七干校”,从此,大批“五七干校”在
期刊
在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言,模式是这样的:“李四光曾经预测过中国4大地震,其中唐山、松藩已经震过了,×××也震了,就差×××没有震了”。“就差×××没有震了”这一句中的×××,一般都是预言传播者所在的城市。  唐山地震给国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汶川和玉树的地震又近在眼前,人们难免心怀恐惧。然而,查找资料,并没能看到李四光曾有过这个预言。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在自然灾害面前,如果能够对它的
期刊
烟毒从18世纪末就开始为祸中国,清政府垮台后,先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都积极开展过声势浩大的禁烟毒运动,他们虽然手段各异,但最终都是无果而终。    孙中山的禁烟令胎死腹中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月6日,孙中山命令临时政府内务部,通告各省都督:坚决禁止鸦片,其目的是根除百年之毒!  孙中山在禁烟令中历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祸害,要求吸毒者“屏绝
期刊
1970年2月7日,李四光在陪同周恩来总理接见全国地震地质工作会议代表时说:地震预报,要解决地震时间、地点、震级三个方面的准确值,预报就过关了。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自历史上第一次地震记载(公元前1177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00多年中,发生过千百次强烈地震,每次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实现对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是几千年来人民的愿望。  李四光开始
期刊
拖拉机变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随军记者斯文顿在前线目击英法联军的一次次冲击都被防御严密的德军击退,许多士兵倒在血泊中,便建议将“霍尔特”型拖拉机改装成战车投入战场。建议很快被军方采纳,不久,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在英国一家水柜工厂研制生产出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坦克。    发明圆珠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记者们进行战地采访时遇到了麻烦。自来水笔常因无墨水不能书写,铅笔又经不起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