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日益受到各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前提和保障。2010年11月2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主办、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论坛”将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并于同期开展“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论文研讨会等相关学术活动。作为此次论坛的“热身准备活动”,我刊采访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先生。关于“中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论坛”的后续报道,敬请读者继续关注。
宋尽贤,男,1938年生,河北赵县人。1957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3~1966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并担任校团委军体部部长,有机会较多地接触了大学体育工作。1976起先后在清华大学教务处、校长办公室等部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并兼任清华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89~1998年任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
问:您先后曾在清华大学和教育部体卫艺司任职,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有较多的认知和领悟,您能否给我们谈谈体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答: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有两方面,一是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二是按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人。
人在成长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体育活动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纵观人的一生,体育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譬如,儿童时期的体育活动,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尤为重要。在最近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学前教育的要求是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其中有一句话是“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在征求意见稿中的表述是“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修改体现了“学前教育要保证幼儿在体、智、德、美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很显然学前教育首先强调的是身心发展和体育的重要性。习惯养成包括按时起居、坐立行走、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等方面,看似简单实则重要。智力发展放在最后,因为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身体发育。由此可以推论,儿童也不能刚一进入小学就立即变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孰先孰后总要有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到了中学和大学,一个人为了一生更健康的生活,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一定要相应地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其中也包括身体发育。特别是在我们不断反思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今天,能够做到身心和谐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于青少年学生至关重要。最近我总在想,在人类社会早期遭遇天灾时,人类的伤亡比现在多得多。现在一个事故造成十几个人伤亡就被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充分说明人类在克服自然对自身危害,在运用科学规律保护自己方面已经前进了很多,但同时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很大的破坏,我们很多做法违反了自然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接受更多挑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从教育角度讲,各国对学校体育教学都很重视。体育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在各国的教育目标中。各国无一例外都设置了体育课,而且体育课的时间也比较长。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不仅是体育,而是全部学校教育都要考虑到“健康第一”,因为青年人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此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7号文件》)中阐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中也明确提到,要使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及突出创新人才,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就是以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
体育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增进人的心理健康。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学校的体育活动成为个体与社会包括其所属单位群体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一个手段,对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不单是个别情况下的心理发泄,也不只是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参加体育活动舒缓一下压力,而是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都知道,在任何体育活动中都会非常频繁地经历成功与失败。学校还会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运动员要代表班级参加比赛,还可能代表年级参加比赛,有些甚至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每一次比赛都可能遇到成功和失败的问题,可能拿第一名也可能拿不到第一名。有时还会遭遇比赛失误。学校里的体育比赛不仅使运动员锻炼了体魄,还使他们体验了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懊悔。很少听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因一次考试失败或失恋想不开而自残的。他们一般都比较乐观豁达、阳光向上,因为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已经经历了更多的成功和失败。经历挫折后,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更强了。从这个角度考虑,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问:从上世纪80年代起您在教育部体卫艺司担任司长工作,退休后又担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您认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设备建设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各自应从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
答: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目前体育设备建设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有3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经费比过去充裕了。从高等学校来讲,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修建一个健身房或体育馆,会把工程造价一压再压,在场馆里建设一些观众座位都可能会受到批评:建座位是浪费,占用空间且没有实际用处。现在则是另外一种情况,许多学校不仅建较好的场馆,而且在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增加很多配套设施。基础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已经连续有几个省,由政府招标、拨款为农村地区甚至全省学校普遍购置最基本的体育设备。《7号文件》公布以后,国家对基础教育体育场地和设施投入增加了许多。
二是场地设施配置更加合理。突出表现在新建学校规划建设方面,无论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对体育场地设施给予相当的关注。经费问题解决后就进入具体建设阶段,但建之前还要考虑怎样分区规划更合理,例如,运动场、学生宿舍、教学区之间应该如何布局,还要照顾到参加体育锻炼之后有没有冲洗的场所。这些曾被认为是“奢侈”的东西,现在都被列入计划之中了。
三是突出学校特点和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设施建设中,优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特色,突出传统项目的地位。
以上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体育设备建设方面的共同特点,下面我将分别针对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体育场地建设避免盲目性。设施要全、要完善、要现代化,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陷入盲目。一定要根据我们中国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场地和设施建成之后要考虑使用率和设备的完好率。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资金有了,场地也建成了,但没过多长时间,两种情况出现了:一是很少有人使用设备;二是只使用缺乏修缮和管理,造成设备零配件残缺不全,最后变成一堆废品。高校在场地规划中要注意,建设多数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配套完整的设施。对于少数有特点的项目,在场地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建设,但都要加强规划前的论证和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尽量避免出现事倍功半,投入不少、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
二是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力求合理。现在各所高校的情况差别很大,还有一部分学校运动场地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项目,这部分学校要适当增加投入。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合理规划问题更加突出,一定要考虑清楚哪些设施适合自己学校,哪些会发挥巨大作用。在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学校管理上比较集中的特点,场地建设要适合多种项目,而且除去比赛外,学生能够经常使用。
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一是为多种健身方法提供必要的设施。除最基本的运动场外,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配备游泳池、风雨操场,确保雨雪天能上体育课。最近,一些中小学在新修教室或在原有教室的后墙、侧面山墙增加了一些攀援器材,供学生课间健身使用;还有类似攀登架的设施;南方部分学校在一面墙上钉一些废的或专门做的尼龙渔网,让学生练习爬软梯。目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除去教师课堂上教的体育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田径等传统项目外,他们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兴趣和爱好,如果学校不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施,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可能都得不到发挥。但学校也不能盲目地跟随社会潮流见什么买什么,把所有可能用到的设施都储备起来。前几年呼拉圈盛极一时,现在很多学校可能一个都没有了。所以中小学配备的体育设施除了能够保障学生够用之外,应该给他们准备一些耐用的体育器材,为精力旺盛的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便利。但所有属于固定设施的器材都要注意安全,就是要达到学校使用体育器材的基本标准。
二是城市中心区的老校,需要按特殊的方式去考虑。这些学校一般本身面积不大,只有很小的运动场地,我们笑称为“袖珍型场地”,它甚至不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做操场所。对于这些学校就要尽量适当扩大其面积,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体育活动面积,至少不要差得太远。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校,可以考虑使用社会上的运动场地。近年来,有一些面积比较小、资金相对富裕的学校,向空中发展,建了屋顶运动场。但是,凡这样做的,一要遵守规划,二要注意安全。
三是投入与节约问题。整个教育行业投入都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更好地去做好计划,做好规划,不要浪费。在市场化环境下,学校设备购置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经常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偷工减料,造成开裂、折断、垮塌或其他事故;二是为了竞标,出现行贿腐败案件。我国毕竟还处在发展阶段,各方面都要做到精打细算,要强调节约。
四是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要过多强调因陋就简,而应该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涉及人身安全时,要讲科学,不能一味地因陋就简。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大学组织登山、漂流,一些建国初期参加过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教授、专家提醒说,登山运动不应该强调因陋就简,因为防护设施和手段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要讲科学。
问:据我们所知,您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行政官员,而且还是著述颇丰的专家学者。您主持编写过《学校体育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体育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艺术教育史》《中国学校体育30年》等专著,请问您是怎样做到政务、学术两不误的?
答:《学校体育大辞典》是当时体卫司主持编写的,我负责行政协调和组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体育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艺术教育史》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的专题史,是同时编写的,后者把我列为主编,介入较多。还有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史》也参与了。《中国学校体育30年》于2009年基本完成,2010年春节前出版。它总结了1979~2009年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主要是结合工作,有总结的性质。现在退休了,时间比以前多一些,也不像过去那样一年到头都有做不完的事,可以每天在电脑上写一段,明天接着写。因为以前学过俄语、英语,可以比较快地用全拼输入,输入问题解决了,对电脑学习热情就比较高。现在按我这个年龄来说,电脑操作算入门吧。所以,我经常对现在的体育教师讲,一定要加强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否则获取知识的手段将会很单一。
相对学术,我在行政管理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一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使工作更高效。第一,我以前是在高校工作,期间也换过很多岗位,从个人来说,学校工作经历使我在以后的行政管理中比较务实。第二,从国情来说,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任何一个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考虑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际推行,这些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第三,任何一个行政工作者都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去钻研、学习和吸纳新的知识。现在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但从事行政职务的人真正从本科开始学习这一专业的很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第四,同他人团结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照顾友邻也是很重要的。第五,要身体健康,这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
问:目前,您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两个学术团体的理事长,请问它们分别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体育设备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这两个专业委员会一直比较关注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场地设施,二是场地器材。
首先是场地设施一定要规划得合理。我们想在这方面通过组织论坛或各种形式的研讨,也鼓励有经验的专家出一部分专著,给学校提供相关指导。我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的建设,这个场地的铺设需要几百万元,是很大一笔投资。如果规划合理、管理得当,这样的场地可以连续使用十几年。我见过的使用时间最长的,可能是巴塞罗纳大学的塑胶跑道。1988年,我带领学生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据他们介绍那个塑胶跑道已经使用了20年,上面的塑胶粒已经全部没有了,但是场地依然用得非常好。跑道最里圈,立了活动木桩,用多股细线拉在一起,平时练习时谁都不准在最里道跑,因为体育比赛时里道使用率最高。还有就是跨栏,据管理人员讲,练跨栏的学生不是很多,要求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变换一下跑道。总之他们尽最大努力使场地的各个部分使用均衡,避免局部地区过度磨损,因为塑胶跑道只要有一个地方损坏,可能整个场地就都不好用了。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学校也在建这样的运动场,建成后可能也要使用十几年,等到换塑胶时,参与建设的校体育系主任或体育学院院长和主管校长或基建处长可能已经都不在位了。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一个学校出现的教训,怎样能够被大家所了解,避免重复犯错,也是一个问题。我想能不能建一些咨询小组,把一定区域内,如地级市,建设过塑胶跑道的学校主管副校长组成一个小组,为甲方、为将要建设塑胶跑道的学校提供咨询和帮助。塑胶道的铺设过程有一定施工难度,最后一道工序为流体固化成型,强调连续一次铺就。百公尺起点处塑胶要铺设得厚一些,让它更经得起踩踏,建成后场地又要平整,所以百公尺起点处的基础就要比别处稍低。这些注意事项一般的施工单位应该知道,但由于现在市场较乱,有些单位并不了解。像这样大型场地建设从规划、施工标准到施工过程都需要有一些指导。
器材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市场需求太大,体育器材生产厂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很低。每当出现一个新型体育器材,由于本身比较简单,即使想对其进行专利保护都不容易。造成虽然持有专利,但其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出现多家生产企业,这些厂家为了竞争还可能降低标准。器械方面的问题之一就是定标准,包括尺寸、材料的性能,产品的监管和产品质量的检测。从个人观点来讲,我很乐意支持注重社会效益的企业,也会为他们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出一份力。
问:2010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将举办“中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论坛”,请问举办这个论坛的初衷是什么?有什么期望?
答:初衷就是要把最好的场地和设施以及设计最科学、最合理、最实用、最安全的器材,提供给学生们,保证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一直希望能请专家为大家讲一讲体育文化,世界体育设施现在发展到哪个阶段,全世界最先进的体育设施分几个档次,我国高校教育和基础教育最适宜在哪几个档次上配备。这是一个十分需要界定的概念。例如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比赛场地,多数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篮球比赛场地,而是一个综合多种功能的文化休闲场所,它显然不适合学校建设。另外,还有一些大型体育中心,例如鸟巢,小一些的如每个城市的中心运动场,完全是为体育比赛而设,有比较多的观众席位,可能还会有一些经营功能,这样的运动场所我觉得也不适合学校。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学,其体育场馆除自己使用外还可以对外开放,可以考虑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体育馆。但即使这样也显得离学校育人为主的教育目的有些远。再低一档的就是健身房,要求有一个跨度和进深大一些的房子,遇到雨雪天可以上体育课,我认为适合中学修建。
对于学校来讲,不管各个运动场地是集中还是分散,都要把学生喜欢参加的,比较主要的方面规划进来。如综合性的体育馆,作为多项功能使用,可以适当放置一些观众席位,活动看台既可以推出来使用,又可以拉进去扩大场地。体育馆周围的房间可以用作办公用房甚至健身房,地上地下也可以建设一些配套设施,如地下训练场等。特别要强调的是游泳,作为一个可以经常参加的项目是很好的健身手段。此外,田径场也是一定要有的。按规定,开校运会要有标准的运动场。规模小一些的学校可能达不到标准的要求,但至少要有一个田径场。开运动会时,不标准的场地会出现很多问题。希望每所学校都能有比较好的体育设施,但是一定要与自身特点结合得更紧一些。希望论坛能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邀请确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出席指导。
编后语:
心系教育不言悔,惟愿明朝胜今昔。在采访过程中笔者能够感觉到宋理事长身上依然保留着清华大学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在古稀之年,他依然心系学校体育的发展,采访中他流露出辞去现有职务、颐养天年的愿望,但同时也表示,只要健康状况允许,将尽力多做一些工作。
宋尽贤,男,1938年生,河北赵县人。1957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3~1966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并担任校团委军体部部长,有机会较多地接触了大学体育工作。1976起先后在清华大学教务处、校长办公室等部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并兼任清华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89~1998年任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
问:您先后曾在清华大学和教育部体卫艺司任职,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有较多的认知和领悟,您能否给我们谈谈体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答: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有两方面,一是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二是按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人。
人在成长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体育活动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纵观人的一生,体育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譬如,儿童时期的体育活动,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尤为重要。在最近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学前教育的要求是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其中有一句话是“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在征求意见稿中的表述是“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修改体现了“学前教育要保证幼儿在体、智、德、美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很显然学前教育首先强调的是身心发展和体育的重要性。习惯养成包括按时起居、坐立行走、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等方面,看似简单实则重要。智力发展放在最后,因为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身体发育。由此可以推论,儿童也不能刚一进入小学就立即变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孰先孰后总要有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到了中学和大学,一个人为了一生更健康的生活,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一定要相应地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其中也包括身体发育。特别是在我们不断反思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今天,能够做到身心和谐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于青少年学生至关重要。最近我总在想,在人类社会早期遭遇天灾时,人类的伤亡比现在多得多。现在一个事故造成十几个人伤亡就被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充分说明人类在克服自然对自身危害,在运用科学规律保护自己方面已经前进了很多,但同时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很大的破坏,我们很多做法违反了自然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接受更多挑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从教育角度讲,各国对学校体育教学都很重视。体育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在各国的教育目标中。各国无一例外都设置了体育课,而且体育课的时间也比较长。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不仅是体育,而是全部学校教育都要考虑到“健康第一”,因为青年人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此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7号文件》)中阐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中也明确提到,要使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及突出创新人才,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就是以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
体育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增进人的心理健康。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学校的体育活动成为个体与社会包括其所属单位群体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一个手段,对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不单是个别情况下的心理发泄,也不只是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参加体育活动舒缓一下压力,而是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都知道,在任何体育活动中都会非常频繁地经历成功与失败。学校还会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运动员要代表班级参加比赛,还可能代表年级参加比赛,有些甚至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每一次比赛都可能遇到成功和失败的问题,可能拿第一名也可能拿不到第一名。有时还会遭遇比赛失误。学校里的体育比赛不仅使运动员锻炼了体魄,还使他们体验了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懊悔。很少听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因一次考试失败或失恋想不开而自残的。他们一般都比较乐观豁达、阳光向上,因为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已经经历了更多的成功和失败。经历挫折后,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更强了。从这个角度考虑,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问:从上世纪80年代起您在教育部体卫艺司担任司长工作,退休后又担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您认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设备建设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各自应从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
答: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目前体育设备建设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有3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经费比过去充裕了。从高等学校来讲,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修建一个健身房或体育馆,会把工程造价一压再压,在场馆里建设一些观众座位都可能会受到批评:建座位是浪费,占用空间且没有实际用处。现在则是另外一种情况,许多学校不仅建较好的场馆,而且在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增加很多配套设施。基础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已经连续有几个省,由政府招标、拨款为农村地区甚至全省学校普遍购置最基本的体育设备。《7号文件》公布以后,国家对基础教育体育场地和设施投入增加了许多。
二是场地设施配置更加合理。突出表现在新建学校规划建设方面,无论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对体育场地设施给予相当的关注。经费问题解决后就进入具体建设阶段,但建之前还要考虑怎样分区规划更合理,例如,运动场、学生宿舍、教学区之间应该如何布局,还要照顾到参加体育锻炼之后有没有冲洗的场所。这些曾被认为是“奢侈”的东西,现在都被列入计划之中了。
三是突出学校特点和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设施建设中,优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特色,突出传统项目的地位。
以上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体育设备建设方面的共同特点,下面我将分别针对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体育场地建设避免盲目性。设施要全、要完善、要现代化,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陷入盲目。一定要根据我们中国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场地和设施建成之后要考虑使用率和设备的完好率。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资金有了,场地也建成了,但没过多长时间,两种情况出现了:一是很少有人使用设备;二是只使用缺乏修缮和管理,造成设备零配件残缺不全,最后变成一堆废品。高校在场地规划中要注意,建设多数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配套完整的设施。对于少数有特点的项目,在场地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建设,但都要加强规划前的论证和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尽量避免出现事倍功半,投入不少、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
二是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力求合理。现在各所高校的情况差别很大,还有一部分学校运动场地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项目,这部分学校要适当增加投入。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合理规划问题更加突出,一定要考虑清楚哪些设施适合自己学校,哪些会发挥巨大作用。在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学校管理上比较集中的特点,场地建设要适合多种项目,而且除去比赛外,学生能够经常使用。
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一是为多种健身方法提供必要的设施。除最基本的运动场外,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配备游泳池、风雨操场,确保雨雪天能上体育课。最近,一些中小学在新修教室或在原有教室的后墙、侧面山墙增加了一些攀援器材,供学生课间健身使用;还有类似攀登架的设施;南方部分学校在一面墙上钉一些废的或专门做的尼龙渔网,让学生练习爬软梯。目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除去教师课堂上教的体育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田径等传统项目外,他们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兴趣和爱好,如果学校不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施,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可能都得不到发挥。但学校也不能盲目地跟随社会潮流见什么买什么,把所有可能用到的设施都储备起来。前几年呼拉圈盛极一时,现在很多学校可能一个都没有了。所以中小学配备的体育设施除了能够保障学生够用之外,应该给他们准备一些耐用的体育器材,为精力旺盛的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便利。但所有属于固定设施的器材都要注意安全,就是要达到学校使用体育器材的基本标准。
二是城市中心区的老校,需要按特殊的方式去考虑。这些学校一般本身面积不大,只有很小的运动场地,我们笑称为“袖珍型场地”,它甚至不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做操场所。对于这些学校就要尽量适当扩大其面积,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体育活动面积,至少不要差得太远。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校,可以考虑使用社会上的运动场地。近年来,有一些面积比较小、资金相对富裕的学校,向空中发展,建了屋顶运动场。但是,凡这样做的,一要遵守规划,二要注意安全。
三是投入与节约问题。整个教育行业投入都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更好地去做好计划,做好规划,不要浪费。在市场化环境下,学校设备购置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经常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偷工减料,造成开裂、折断、垮塌或其他事故;二是为了竞标,出现行贿腐败案件。我国毕竟还处在发展阶段,各方面都要做到精打细算,要强调节约。
四是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要过多强调因陋就简,而应该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涉及人身安全时,要讲科学,不能一味地因陋就简。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大学组织登山、漂流,一些建国初期参加过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教授、专家提醒说,登山运动不应该强调因陋就简,因为防护设施和手段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要讲科学。
问:据我们所知,您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行政官员,而且还是著述颇丰的专家学者。您主持编写过《学校体育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体育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艺术教育史》《中国学校体育30年》等专著,请问您是怎样做到政务、学术两不误的?
答:《学校体育大辞典》是当时体卫司主持编写的,我负责行政协调和组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体育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艺术教育史》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的专题史,是同时编写的,后者把我列为主编,介入较多。还有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史》也参与了。《中国学校体育30年》于2009年基本完成,2010年春节前出版。它总结了1979~2009年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主要是结合工作,有总结的性质。现在退休了,时间比以前多一些,也不像过去那样一年到头都有做不完的事,可以每天在电脑上写一段,明天接着写。因为以前学过俄语、英语,可以比较快地用全拼输入,输入问题解决了,对电脑学习热情就比较高。现在按我这个年龄来说,电脑操作算入门吧。所以,我经常对现在的体育教师讲,一定要加强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否则获取知识的手段将会很单一。
相对学术,我在行政管理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一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使工作更高效。第一,我以前是在高校工作,期间也换过很多岗位,从个人来说,学校工作经历使我在以后的行政管理中比较务实。第二,从国情来说,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任何一个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考虑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际推行,这些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第三,任何一个行政工作者都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去钻研、学习和吸纳新的知识。现在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但从事行政职务的人真正从本科开始学习这一专业的很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第四,同他人团结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照顾友邻也是很重要的。第五,要身体健康,这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
问:目前,您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两个学术团体的理事长,请问它们分别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体育设备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这两个专业委员会一直比较关注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场地设施,二是场地器材。
首先是场地设施一定要规划得合理。我们想在这方面通过组织论坛或各种形式的研讨,也鼓励有经验的专家出一部分专著,给学校提供相关指导。我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的建设,这个场地的铺设需要几百万元,是很大一笔投资。如果规划合理、管理得当,这样的场地可以连续使用十几年。我见过的使用时间最长的,可能是巴塞罗纳大学的塑胶跑道。1988年,我带领学生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据他们介绍那个塑胶跑道已经使用了20年,上面的塑胶粒已经全部没有了,但是场地依然用得非常好。跑道最里圈,立了活动木桩,用多股细线拉在一起,平时练习时谁都不准在最里道跑,因为体育比赛时里道使用率最高。还有就是跨栏,据管理人员讲,练跨栏的学生不是很多,要求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变换一下跑道。总之他们尽最大努力使场地的各个部分使用均衡,避免局部地区过度磨损,因为塑胶跑道只要有一个地方损坏,可能整个场地就都不好用了。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学校也在建这样的运动场,建成后可能也要使用十几年,等到换塑胶时,参与建设的校体育系主任或体育学院院长和主管校长或基建处长可能已经都不在位了。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一个学校出现的教训,怎样能够被大家所了解,避免重复犯错,也是一个问题。我想能不能建一些咨询小组,把一定区域内,如地级市,建设过塑胶跑道的学校主管副校长组成一个小组,为甲方、为将要建设塑胶跑道的学校提供咨询和帮助。塑胶道的铺设过程有一定施工难度,最后一道工序为流体固化成型,强调连续一次铺就。百公尺起点处塑胶要铺设得厚一些,让它更经得起踩踏,建成后场地又要平整,所以百公尺起点处的基础就要比别处稍低。这些注意事项一般的施工单位应该知道,但由于现在市场较乱,有些单位并不了解。像这样大型场地建设从规划、施工标准到施工过程都需要有一些指导。
器材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市场需求太大,体育器材生产厂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很低。每当出现一个新型体育器材,由于本身比较简单,即使想对其进行专利保护都不容易。造成虽然持有专利,但其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出现多家生产企业,这些厂家为了竞争还可能降低标准。器械方面的问题之一就是定标准,包括尺寸、材料的性能,产品的监管和产品质量的检测。从个人观点来讲,我很乐意支持注重社会效益的企业,也会为他们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出一份力。
问:2010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将举办“中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论坛”,请问举办这个论坛的初衷是什么?有什么期望?
答:初衷就是要把最好的场地和设施以及设计最科学、最合理、最实用、最安全的器材,提供给学生们,保证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一直希望能请专家为大家讲一讲体育文化,世界体育设施现在发展到哪个阶段,全世界最先进的体育设施分几个档次,我国高校教育和基础教育最适宜在哪几个档次上配备。这是一个十分需要界定的概念。例如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比赛场地,多数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篮球比赛场地,而是一个综合多种功能的文化休闲场所,它显然不适合学校建设。另外,还有一些大型体育中心,例如鸟巢,小一些的如每个城市的中心运动场,完全是为体育比赛而设,有比较多的观众席位,可能还会有一些经营功能,这样的运动场所我觉得也不适合学校。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学,其体育场馆除自己使用外还可以对外开放,可以考虑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体育馆。但即使这样也显得离学校育人为主的教育目的有些远。再低一档的就是健身房,要求有一个跨度和进深大一些的房子,遇到雨雪天可以上体育课,我认为适合中学修建。
对于学校来讲,不管各个运动场地是集中还是分散,都要把学生喜欢参加的,比较主要的方面规划进来。如综合性的体育馆,作为多项功能使用,可以适当放置一些观众席位,活动看台既可以推出来使用,又可以拉进去扩大场地。体育馆周围的房间可以用作办公用房甚至健身房,地上地下也可以建设一些配套设施,如地下训练场等。特别要强调的是游泳,作为一个可以经常参加的项目是很好的健身手段。此外,田径场也是一定要有的。按规定,开校运会要有标准的运动场。规模小一些的学校可能达不到标准的要求,但至少要有一个田径场。开运动会时,不标准的场地会出现很多问题。希望每所学校都能有比较好的体育设施,但是一定要与自身特点结合得更紧一些。希望论坛能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邀请确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出席指导。
编后语:
心系教育不言悔,惟愿明朝胜今昔。在采访过程中笔者能够感觉到宋理事长身上依然保留着清华大学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在古稀之年,他依然心系学校体育的发展,采访中他流露出辞去现有职务、颐养天年的愿望,但同时也表示,只要健康状况允许,将尽力多做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