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最后一个晚上,做完最后一期周刊,三点睡下。
这一年最后一个季度,每期周刊进厂差不多都是半夜两三点,晚睡已成习惯。当时,耳边不断重复着两句不知歌名的歌词:世界不管如何荒凉,爱过就不孤单……或许,爱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需明确表达,因为有爱就温暖,爱了心中就明媚。
像挥手按动电门,“叭”地一下,时光闪了七闪。于是,对周刊的爱被七年的光刃刻下一道深深的壕沟。不能不说,七年间虽然纠结不断,心的壕沟里却一直阳光灿烂。
中秋放假回农村老家与九十岁老妈一起掰玉米棒子,老妈问:“干报纸这活累不?累了就回来,掰玉米棒子比动脑子轻快。”我回答当然是不累,老妈却说:“一本报纸那么多的字,一个字一个字排在纸上,能不累?”
其实,做一份工作累与不累好像不重要,重要的是喜欢,是热爱。虽然老妈牵挂着儿子的累,但老妈却不知道儿子不是在与累作斗争,而是想着如何杀死纠结。
2013年9月,与同事一起采访佛教高僧传喜法师,与他的对话至今在耳边回响:
问:“您为什么要到庙里去?”
答:“因为喜欢。”
问:“年轻人牵着女朋友的手花前月下时您在学佛,看人家那样您不眼热?或者说不向往?”
答:“因为一直研究佛,佛占据了内心,时间久了也就没位置放女朋友了。”
问:人世间的情欲真的就能全部放下?
答:生命是有层次的,而且需要取舍,领悟了大智慧再回去过俗世生活也受不了。
……
“领悟了大智慧再回去过世俗生活也受不了。”这话颇有冲撞性。但成稿之后,想的依然是读者买不买账?市场是否认同?那一刻,视周刊如生命的总编辑声嘶力竭的话不绝于耳:“面对市场,你做出来的这锅饭读者喜不喜欢吃?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吃,干脆倒掉!”于是,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市场问题……一股脑儿蹦了出来,自己纠结的好像已不是一个人。
这只是小纠结,大纠结更多。
济南在1928、吃的求解、毒品之殇、贪官情妇“集结号”、餐桌上的丑陋、大女人的创意革命、济南人为什么爱鼓掌、新围城时代……为了一期期封面专题,大家兔子一样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奔跑。采访,写稿,做版,发排,推倒,重来……“地沟油”来了(芙蓉街上的小吃多有地沟油),顾不上吃;“塑料袋”来了(说是大米面皮含有塑化剂),顾不上吃;“转基因”来了(芙蓉街玉米食品转基因甚多),顾不上吃……那一刻,总编辑声嘶力竭的话依然不绝于耳:“角度!还是角度!新闻同质化,就看谁的角度最新鲜。”于是,不得不在心里诅咒自己做的“那锅饭”,诅咒没完没了的“角度”。“那锅饭”和“角度”,就像悬在头上的两把尖刀,说不定哪会儿掉下来,没杀死心中的纠结,却杀死了自己……
媒体从业七年,活着的似乎只有纠结。一个国家,一个地球,说不清一年发生了多少事。但却知道许多人和许多行业都在转型,都在“领悟大智慧”,甚至连芙蓉姐姐那样的网络红人,也继续发扬经典的S动作与许多人和许多事一起,通过转型耸立在共和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秋假期,面对老家黄灿灿的玉米棒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总编辑面对我发出的微信图片回复却像传喜法师的话,颇有冲撞性:“这么大的玉米棒子,会不会是转基因?”于是,又被“转基因”击中。回到单位立即安排采访,成稿,争议转基因的稿子发出后,自然又一番诚惶诚恐,等待着吃“那锅饭”的人说一声好,或者说一声孬……
这,就是我们2013年的状态。
记不得哪位哲人说过:“谁能杀死纠结,谁就是伟人。”我们当然杀不死纠结,也成不了伟人,但纠结是一种态度。作为媒体人,能做的只能是在纠结中努力告诉读者“我们是谁”。
这一年最后一个季度,每期周刊进厂差不多都是半夜两三点,晚睡已成习惯。当时,耳边不断重复着两句不知歌名的歌词:世界不管如何荒凉,爱过就不孤单……或许,爱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需明确表达,因为有爱就温暖,爱了心中就明媚。
像挥手按动电门,“叭”地一下,时光闪了七闪。于是,对周刊的爱被七年的光刃刻下一道深深的壕沟。不能不说,七年间虽然纠结不断,心的壕沟里却一直阳光灿烂。
中秋放假回农村老家与九十岁老妈一起掰玉米棒子,老妈问:“干报纸这活累不?累了就回来,掰玉米棒子比动脑子轻快。”我回答当然是不累,老妈却说:“一本报纸那么多的字,一个字一个字排在纸上,能不累?”
其实,做一份工作累与不累好像不重要,重要的是喜欢,是热爱。虽然老妈牵挂着儿子的累,但老妈却不知道儿子不是在与累作斗争,而是想着如何杀死纠结。
2013年9月,与同事一起采访佛教高僧传喜法师,与他的对话至今在耳边回响:
问:“您为什么要到庙里去?”
答:“因为喜欢。”
问:“年轻人牵着女朋友的手花前月下时您在学佛,看人家那样您不眼热?或者说不向往?”
答:“因为一直研究佛,佛占据了内心,时间久了也就没位置放女朋友了。”
问:人世间的情欲真的就能全部放下?
答:生命是有层次的,而且需要取舍,领悟了大智慧再回去过俗世生活也受不了。
……
“领悟了大智慧再回去过世俗生活也受不了。”这话颇有冲撞性。但成稿之后,想的依然是读者买不买账?市场是否认同?那一刻,视周刊如生命的总编辑声嘶力竭的话不绝于耳:“面对市场,你做出来的这锅饭读者喜不喜欢吃?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吃,干脆倒掉!”于是,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市场问题……一股脑儿蹦了出来,自己纠结的好像已不是一个人。
这只是小纠结,大纠结更多。
济南在1928、吃的求解、毒品之殇、贪官情妇“集结号”、餐桌上的丑陋、大女人的创意革命、济南人为什么爱鼓掌、新围城时代……为了一期期封面专题,大家兔子一样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奔跑。采访,写稿,做版,发排,推倒,重来……“地沟油”来了(芙蓉街上的小吃多有地沟油),顾不上吃;“塑料袋”来了(说是大米面皮含有塑化剂),顾不上吃;“转基因”来了(芙蓉街玉米食品转基因甚多),顾不上吃……那一刻,总编辑声嘶力竭的话依然不绝于耳:“角度!还是角度!新闻同质化,就看谁的角度最新鲜。”于是,不得不在心里诅咒自己做的“那锅饭”,诅咒没完没了的“角度”。“那锅饭”和“角度”,就像悬在头上的两把尖刀,说不定哪会儿掉下来,没杀死心中的纠结,却杀死了自己……
媒体从业七年,活着的似乎只有纠结。一个国家,一个地球,说不清一年发生了多少事。但却知道许多人和许多行业都在转型,都在“领悟大智慧”,甚至连芙蓉姐姐那样的网络红人,也继续发扬经典的S动作与许多人和许多事一起,通过转型耸立在共和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秋假期,面对老家黄灿灿的玉米棒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总编辑面对我发出的微信图片回复却像传喜法师的话,颇有冲撞性:“这么大的玉米棒子,会不会是转基因?”于是,又被“转基因”击中。回到单位立即安排采访,成稿,争议转基因的稿子发出后,自然又一番诚惶诚恐,等待着吃“那锅饭”的人说一声好,或者说一声孬……
这,就是我们2013年的状态。
记不得哪位哲人说过:“谁能杀死纠结,谁就是伟人。”我们当然杀不死纠结,也成不了伟人,但纠结是一种态度。作为媒体人,能做的只能是在纠结中努力告诉读者“我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