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0月,我所在的报社因为不符合国家办报的有关规定,被当地的晚报兼并。
晚报在体制上仍属于党报性质,上下等级分明,正式人员和招聘的员工待遇截然不同。
我和新去的同事不但属于招聘,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内完不成规定的任务,那就要被PASS掉。
开始了新的工作以后我才知道了竞争的严酷性,平时温情脉脉的同事忽然变得杀气腾腾,为了抢一条新闻不惜一切手段。我亲眼看到一个同事因为抢了另一个同事跑的线,两个人激烈争吵到差点动武的场面。这个场面深深地刺激了我,我想我可能不会是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因为太缺乏这方面的素质。那时,我已毕业两年,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单纯如水晶的小姑娘,记者这一行,在我心里,也早已失去了以前的神秘和高尚,加上这些原因,令我不由得渐生去意。
12月的一天,那天该我值热线部的班。热线里有价值的新闻不是太多,但万一漏掉点什么,主任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你。那天天气很冷,外面还有细细的飞雪,让人的心也冷得缩成一团。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在值班室忽然听到外面吵成一片,还有人大叫着说:快打120,他快不行了。我一下子冲出去,在晚报大厅里,一群人正围着一个男子,他躺在地上痛苦地扭着身体,嘴边还不停地冒着白沫。面部扭曲而肮脏,看不出他到底有多大年纪。旁边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听说我是晚报当班的记者,告诉我说,这个人刚才清醒的时候说他喝了敌敌畏,想让晚报把他的事登出来,他还留有遗书呢。我蹲在他旁边,问他是哪里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紧闭着眼痛苦地摇头,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们无计可施,只好焦急地等着救护车。眼睁睁看着一个和你一样的生命在痛苦地挣扎却无能为力,不管他活得是卑贱还是高贵,都是令人难过的。120很快就来了,人们把他抬上车,救护车呼啸而去。
从这个人留下的遗书中我了解到:此人名叫张廷贵,今年才27岁。家在山西省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里,兄弟姐妹很多。家里太穷,他只上完小学就辍学了,后来父亲病倒,母亲改嫁,万般无奈,他小小年纪便离家出走。其间的辛酸不言而喻。从电影中看到少林弟子个个武艺高强,他便一路寻来,来到嵩山,在寺门外跪了两天两夜,求住持收他为徒。
生活这才安定下来,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师父也很看重他。一次在一个城市表演武术时,当地一个名叫马琳的年轻女孩子爱上了他。女孩子很痴情,他们到哪个地方表演,她便跟到哪里。红尘如此美好,令人不由得向往,年轻的僧人随即动了凡心。
那是一段很甜蜜的日子,张廷贵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异性的关怀和温暖,是和管细细弦乐声声,令人万般迷醉。然而好景不长,急管繁弦令他们甜美的生活戛然而止。马琳的父母在得知他们的事情之后,马上命令女儿终止和张廷贵的关系,并以自杀和断绝关系相威胁。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女儿和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谋生能力的人一起生活,和普通的父母一样,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过得好,找一个上等人,结婚生子。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马琳选择了自己的父母,道义和责任令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人。当女孩子哭着向张廷贵说再见的时候,张廷贵的心坠向深黑冰冷的湖底。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抛弃一切换来的暖心暖肺的爱情原来如此不堪一击,在无数次哀求始终换不来女孩回眸一笑的时候,他万念俱灰。那是他生命的严冬,他在公园里坐了许久,想起马琳家订有晚报,如果此事登报,马琳及其家人定能看到。如果能以死证明自己的痴心,也算是不枉了。
张廷贵的字迹笨拙然而认真,他的叙述虽然凌乱但感情却异常真挚。我被深深打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爱情早已成为都市中的童话,美丽却高不可攀,还有人如此执著,可以为了爱情而自杀,虽然未免有些荒唐,但我还是被深深震撼。
整整一个下午,我根据上面的材料,精心写了一篇文章,除了交代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外,还特别写了一个评论。文章写好交给值班主任后,我便回去了。晚上9点多的时候,在冰冷的出租屋里,我忽然接到主任的电话,要我赶紧去医院采访一下张廷贵现在的情况,看看他是不是已经脱离了危险,以便给读者一个交代。顾不上多想,我马上穿好衣服打车直奔医院。
医院是一个悲伤之地,充满了浓郁的来苏水味儿。找到主治医生,那个中年女大夫告诉我说:张廷贵被送到医院后,拒不接受治疗,当时几个护士一起摁住他,想给他洗胃,但他的挣扎太过强烈,最终还是失败了。“好在他喝的药不算太多,否则早就不行了。”女大夫最后说。那他现在在哪里﹖怎么样了﹖我不由得着急起来。
大夫领着我走出病房,在长长的走廊尽头,几个病人躺在病床上,张廷贵就是其中的一个。看来医院做不通他的工作,已决定放弃治疗了。穿堂风冷冷刮过,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冷风里,我看着他露在白床单外面憔悴的脸,不由得心里一酸。他如此决绝地拒绝生命,实在是对人生失望透顶。但我还是觉得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尊重生命,只要活着,便会有希望。也许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在呼唤,对这个素昧平生的人,我觉得自己似乎负有某种道义上的责任。
我站在他的病床前,积我25年所有的人生经验,试图说服他接受治疗。记不清当时都说了什么,大意是活着多么美好,应该珍惜生命之类的俗套话。然而不管我怎么说,他的脸都是那种可怕的木然,那种面无表情令我觉得害怕和不知所措,一下子,我忽然觉得难以自抑的悲伤,情不自禁流下泪来,我说:你要是死了,你妈妈怎么办﹖
听了这一句话,他的眼角忽然滑下两颗大大的泪珠。喉结上下滚动,半天,才吐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我想给我妈打个电话。
看到张廷贵被推进治疗室,身上插好各种各样的管子,我一直紧绷的心这才放松下来。我交代医生要好好给他治疗,临走,我对他说:你好好配合,赶紧好起来,我后天过来看你。他轻轻点了点头。
但第三天,我因为忙着采访一桩注水猪肉的案件,累得人仰马翻,把去看张廷贵的事也忘得一干二净。晚上快下班的时候,我接到张廷贵的电话,他说:你不是说今天要过来看我的吗﹖我都等你一天了。我一下子觉得非常羞愧,虽然我可以说出很多不去的理由,但毕竟还是失信了。而我一向觉得,失信的人是可耻的,何况是对他。
在电话中我们聊了一会儿,看来他的情绪已基本稳定下来,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危险。问起他以后的打算,他说还打算回少林寺,师父一定会收留他。我这才放下心来。
不久,我便离开了晚报,生活威胁着人不由得往前走,求职,到了新的工作环境,需要努力地表现自己的优秀,碰到新的人和事,忙于恋爱、学习。张廷贵如前尘往事逐渐被淡忘。
2002年一个平常的夏日午后,我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的男人关心地问我现在工作生活得怎么样,我疑心他打错了,他却说:你不记得我了﹖我是张廷贵啊,我找了好多人才知道你的电话号码。
仿佛春天的花园轰然开启,一下子我觉得异常温暖。当时不过是举手之劳,得到帮助的人却一直心怀感激,令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眷恋。
听得出,张廷贵现在的状态很好,不时有笑声从电话那头传来,轻快而充满活力。他说他现在经常和师兄弟们一起到外地演出,还问我有没有时间,随他们演出团一起去香港,我笑着婉拒了。挂上电话,我对着镜中的自己,认真地做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走出了过去的阴影,现在,他心理健康,生活快乐,一切安好。
到现在,我们都把对方当成了生活中值得信赖的朋友。虽然不常联系,但互相牵挂。我常想,我不是什么高尚的人,但与人为善,这是人最初的本能,善良的人不但能给别人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也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加美好。如同那句很古老的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晚报在体制上仍属于党报性质,上下等级分明,正式人员和招聘的员工待遇截然不同。
我和新去的同事不但属于招聘,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内完不成规定的任务,那就要被PASS掉。
开始了新的工作以后我才知道了竞争的严酷性,平时温情脉脉的同事忽然变得杀气腾腾,为了抢一条新闻不惜一切手段。我亲眼看到一个同事因为抢了另一个同事跑的线,两个人激烈争吵到差点动武的场面。这个场面深深地刺激了我,我想我可能不会是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因为太缺乏这方面的素质。那时,我已毕业两年,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单纯如水晶的小姑娘,记者这一行,在我心里,也早已失去了以前的神秘和高尚,加上这些原因,令我不由得渐生去意。
12月的一天,那天该我值热线部的班。热线里有价值的新闻不是太多,但万一漏掉点什么,主任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你。那天天气很冷,外面还有细细的飞雪,让人的心也冷得缩成一团。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在值班室忽然听到外面吵成一片,还有人大叫着说:快打120,他快不行了。我一下子冲出去,在晚报大厅里,一群人正围着一个男子,他躺在地上痛苦地扭着身体,嘴边还不停地冒着白沫。面部扭曲而肮脏,看不出他到底有多大年纪。旁边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听说我是晚报当班的记者,告诉我说,这个人刚才清醒的时候说他喝了敌敌畏,想让晚报把他的事登出来,他还留有遗书呢。我蹲在他旁边,问他是哪里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紧闭着眼痛苦地摇头,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们无计可施,只好焦急地等着救护车。眼睁睁看着一个和你一样的生命在痛苦地挣扎却无能为力,不管他活得是卑贱还是高贵,都是令人难过的。120很快就来了,人们把他抬上车,救护车呼啸而去。
从这个人留下的遗书中我了解到:此人名叫张廷贵,今年才27岁。家在山西省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里,兄弟姐妹很多。家里太穷,他只上完小学就辍学了,后来父亲病倒,母亲改嫁,万般无奈,他小小年纪便离家出走。其间的辛酸不言而喻。从电影中看到少林弟子个个武艺高强,他便一路寻来,来到嵩山,在寺门外跪了两天两夜,求住持收他为徒。
生活这才安定下来,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师父也很看重他。一次在一个城市表演武术时,当地一个名叫马琳的年轻女孩子爱上了他。女孩子很痴情,他们到哪个地方表演,她便跟到哪里。红尘如此美好,令人不由得向往,年轻的僧人随即动了凡心。
那是一段很甜蜜的日子,张廷贵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异性的关怀和温暖,是和管细细弦乐声声,令人万般迷醉。然而好景不长,急管繁弦令他们甜美的生活戛然而止。马琳的父母在得知他们的事情之后,马上命令女儿终止和张廷贵的关系,并以自杀和断绝关系相威胁。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女儿和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谋生能力的人一起生活,和普通的父母一样,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过得好,找一个上等人,结婚生子。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马琳选择了自己的父母,道义和责任令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人。当女孩子哭着向张廷贵说再见的时候,张廷贵的心坠向深黑冰冷的湖底。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抛弃一切换来的暖心暖肺的爱情原来如此不堪一击,在无数次哀求始终换不来女孩回眸一笑的时候,他万念俱灰。那是他生命的严冬,他在公园里坐了许久,想起马琳家订有晚报,如果此事登报,马琳及其家人定能看到。如果能以死证明自己的痴心,也算是不枉了。
张廷贵的字迹笨拙然而认真,他的叙述虽然凌乱但感情却异常真挚。我被深深打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爱情早已成为都市中的童话,美丽却高不可攀,还有人如此执著,可以为了爱情而自杀,虽然未免有些荒唐,但我还是被深深震撼。
整整一个下午,我根据上面的材料,精心写了一篇文章,除了交代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外,还特别写了一个评论。文章写好交给值班主任后,我便回去了。晚上9点多的时候,在冰冷的出租屋里,我忽然接到主任的电话,要我赶紧去医院采访一下张廷贵现在的情况,看看他是不是已经脱离了危险,以便给读者一个交代。顾不上多想,我马上穿好衣服打车直奔医院。
医院是一个悲伤之地,充满了浓郁的来苏水味儿。找到主治医生,那个中年女大夫告诉我说:张廷贵被送到医院后,拒不接受治疗,当时几个护士一起摁住他,想给他洗胃,但他的挣扎太过强烈,最终还是失败了。“好在他喝的药不算太多,否则早就不行了。”女大夫最后说。那他现在在哪里﹖怎么样了﹖我不由得着急起来。
大夫领着我走出病房,在长长的走廊尽头,几个病人躺在病床上,张廷贵就是其中的一个。看来医院做不通他的工作,已决定放弃治疗了。穿堂风冷冷刮过,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冷风里,我看着他露在白床单外面憔悴的脸,不由得心里一酸。他如此决绝地拒绝生命,实在是对人生失望透顶。但我还是觉得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尊重生命,只要活着,便会有希望。也许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在呼唤,对这个素昧平生的人,我觉得自己似乎负有某种道义上的责任。
我站在他的病床前,积我25年所有的人生经验,试图说服他接受治疗。记不清当时都说了什么,大意是活着多么美好,应该珍惜生命之类的俗套话。然而不管我怎么说,他的脸都是那种可怕的木然,那种面无表情令我觉得害怕和不知所措,一下子,我忽然觉得难以自抑的悲伤,情不自禁流下泪来,我说:你要是死了,你妈妈怎么办﹖
听了这一句话,他的眼角忽然滑下两颗大大的泪珠。喉结上下滚动,半天,才吐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我想给我妈打个电话。
看到张廷贵被推进治疗室,身上插好各种各样的管子,我一直紧绷的心这才放松下来。我交代医生要好好给他治疗,临走,我对他说:你好好配合,赶紧好起来,我后天过来看你。他轻轻点了点头。
但第三天,我因为忙着采访一桩注水猪肉的案件,累得人仰马翻,把去看张廷贵的事也忘得一干二净。晚上快下班的时候,我接到张廷贵的电话,他说:你不是说今天要过来看我的吗﹖我都等你一天了。我一下子觉得非常羞愧,虽然我可以说出很多不去的理由,但毕竟还是失信了。而我一向觉得,失信的人是可耻的,何况是对他。
在电话中我们聊了一会儿,看来他的情绪已基本稳定下来,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危险。问起他以后的打算,他说还打算回少林寺,师父一定会收留他。我这才放下心来。
不久,我便离开了晚报,生活威胁着人不由得往前走,求职,到了新的工作环境,需要努力地表现自己的优秀,碰到新的人和事,忙于恋爱、学习。张廷贵如前尘往事逐渐被淡忘。
2002年一个平常的夏日午后,我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的男人关心地问我现在工作生活得怎么样,我疑心他打错了,他却说:你不记得我了﹖我是张廷贵啊,我找了好多人才知道你的电话号码。
仿佛春天的花园轰然开启,一下子我觉得异常温暖。当时不过是举手之劳,得到帮助的人却一直心怀感激,令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眷恋。
听得出,张廷贵现在的状态很好,不时有笑声从电话那头传来,轻快而充满活力。他说他现在经常和师兄弟们一起到外地演出,还问我有没有时间,随他们演出团一起去香港,我笑着婉拒了。挂上电话,我对着镜中的自己,认真地做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走出了过去的阴影,现在,他心理健康,生活快乐,一切安好。
到现在,我们都把对方当成了生活中值得信赖的朋友。虽然不常联系,但互相牵挂。我常想,我不是什么高尚的人,但与人为善,这是人最初的本能,善良的人不但能给别人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也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加美好。如同那句很古老的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