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值得想一想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改变“学生管写,老师管改”的现状,就要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我的作文我修改。
关键词:示范;修改;自改;借鉴;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是传统的惯例。长期以来,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教师不但全批全改,而且精批细改。殊不知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却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其一,对于教师用心的精批细改,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去认真领会教师意图,只是看作文分数或看看教师评语。其二,修改后的文意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想法,并非学生本意,对学生促进不大。久而久之,教师一丝不苟的修改、绞尽脑汁写的批语,根本不能达到与学生交流提高的双赢效果。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尝试的几种做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力,它是这样要求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小学生年龄尚小,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相对不足,即使他们明白一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更加完美、准确地表情达意,但他们面对自己的作文,往往是束手无策,无从下笔。指导其修改作文时得讲策略。因此,在学生自改互改前,教师要教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而学生初次修改作文,必须有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平时,我的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写完习作后,我都会快速浏览全班同学的作文,从中挑选出三份(上、中、下)有代表性的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做修改示范。同时边修改边告诉学生,修改别人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欣赏,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挖掘别人的闪光点。改作文时可以一边读一边在作文上做眉批、旁批,如在优美、新颖的词句下用波浪线划出;对运用了修辞手法和引用名言诗句的句子,可留下赏析性的旁注。对写错的字、不准确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最后,我还告诉学生批改整篇习作后应该在文末写上总评,署上批改人的姓名及日期,以示负责。这样,当我把有代表性的这三篇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一一展示出来后,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了不同层次习作的整个修改过程,看懂了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使他们在今后的修改中有章可循。
学生自批自改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一般让他们四步走:①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通过读来发现是否有错字、漏字,语句是否写得通顺,如有错漏,及时订正;②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看看每段内容是否写具体,层次是否清楚;③改好后再进行复查,如哪些词语用得不够准确,换一换,比一比,看看哪个更好;或哪些地方要删,哪些地方要增。④自我评价。在改完整篇习作后,要公正合理地做一个自我总评。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自改的习惯,形成了自改的能力。
如写“小动物”,符同学写自己家养的一只小猫,起初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后来,在自改这个环节上她认为自己在描写小花猫的生活习性上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经过修改,一只淘气可爱的小猫跃然纸上。再看她的自我点评:“符同学,你写的这篇文章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非常好。虽然有些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但是你很有创意地从小猫的动作和叫声中去注意、去想象它的情绪变化,运用了较多的拟人手法,你已经把你对小花猫流露的真情全部表达出来了。这种习惯希望你一直保持下去。”如此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此客观、公正的评价,你能想得到这是出自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手笔吗?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好奇,满心希望看到同桌、好友、学习对手的文章,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同龄人的肯定。在互批互改这个过程中,我把全班学生优差搭配,分成几个批改小组,确定习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组长组织组员批改别组同学的习作。在批改之前,我都会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具体要求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改。批改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多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激励该同学越做越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批阅者受益匪浅,把发现的优点潜移默化地用于自己的作文。对于作文中的不足,要用委婉地、易于让同学接受的语言指出,最后在文末写上总评,写下自己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署上批阅者的姓名。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学生潜移默化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同时,给别人改文章时,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会驱使他竭尽全力,精心推敲,往往能品头论足说到点子上。
如读了孙同学的小练笔《我们的校园》后,郑同学是这样写总评的:“孙同学,你的这次小练笔非常不错,你能用生动的文字把我们的校园描绘得那么美。你还像一个优秀的小导游,有条理、有顺序地介绍了我们的学校,让改的人边改边联想到那些美丽的画面。本文美中不足的是,书面不够整洁,有个别错字,望改正。” 读了郑同学的《爱的味道》后,邓同学的总评是:“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给母亲最好的回报。文章中心明确,母爱浓浓的、暖暖的,是一篇好文章。尤其结尾那句‘香甜的米粉和妈妈对我深深的爱混合成了浓浓的爱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郑同学,你太棒了,望再接再厉。”如此真情的互批互改,起到了互相提高的作用。
在作文教學中,教师批阅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教师永远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为此,在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后,我都会把学生的作文本子收起来,进行认真的查阅,适时地给予评价。学生的习作也许幼稚,学生的修改也许简单,但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恰如其分的评语不仅能鼓励他们自批互改的积极性,还能动之以情地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晓之以理地指点他们修改作文的方法,促使他们能以更大的热情、更高的技巧投入以后的写作和改作活动中。每次遇到学生写得好的或者评改好的习作,我就会拿到班里,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学习写得好或评得好的地方,一起借鉴,共同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用心写出来的,也是需要精心改出来的。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批改,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让他们把作文中的语句、段落、情节等修改好,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生动感人。因此,让我们把学生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吧,让我们的学生当一回老师,不仅会写作文,而且会改作文。
[1]邹树成.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J].第二课堂(小学版),2007(Z1).
[2]魏书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1995(12).
关键词:示范;修改;自改;借鉴;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是传统的惯例。长期以来,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教师不但全批全改,而且精批细改。殊不知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却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其一,对于教师用心的精批细改,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去认真领会教师意图,只是看作文分数或看看教师评语。其二,修改后的文意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想法,并非学生本意,对学生促进不大。久而久之,教师一丝不苟的修改、绞尽脑汁写的批语,根本不能达到与学生交流提高的双赢效果。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尝试的几种做法。
一、教师示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力,它是这样要求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小学生年龄尚小,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相对不足,即使他们明白一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更加完美、准确地表情达意,但他们面对自己的作文,往往是束手无策,无从下笔。指导其修改作文时得讲策略。因此,在学生自改互改前,教师要教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而学生初次修改作文,必须有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平时,我的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写完习作后,我都会快速浏览全班同学的作文,从中挑选出三份(上、中、下)有代表性的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做修改示范。同时边修改边告诉学生,修改别人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欣赏,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挖掘别人的闪光点。改作文时可以一边读一边在作文上做眉批、旁批,如在优美、新颖的词句下用波浪线划出;对运用了修辞手法和引用名言诗句的句子,可留下赏析性的旁注。对写错的字、不准确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最后,我还告诉学生批改整篇习作后应该在文末写上总评,署上批改人的姓名及日期,以示负责。这样,当我把有代表性的这三篇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一一展示出来后,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了不同层次习作的整个修改过程,看懂了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使他们在今后的修改中有章可循。
二、学生自改
学生自批自改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一般让他们四步走:①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通过读来发现是否有错字、漏字,语句是否写得通顺,如有错漏,及时订正;②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看看每段内容是否写具体,层次是否清楚;③改好后再进行复查,如哪些词语用得不够准确,换一换,比一比,看看哪个更好;或哪些地方要删,哪些地方要增。④自我评价。在改完整篇习作后,要公正合理地做一个自我总评。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自改的习惯,形成了自改的能力。
如写“小动物”,符同学写自己家养的一只小猫,起初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后来,在自改这个环节上她认为自己在描写小花猫的生活习性上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经过修改,一只淘气可爱的小猫跃然纸上。再看她的自我点评:“符同学,你写的这篇文章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非常好。虽然有些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但是你很有创意地从小猫的动作和叫声中去注意、去想象它的情绪变化,运用了较多的拟人手法,你已经把你对小花猫流露的真情全部表达出来了。这种习惯希望你一直保持下去。”如此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此客观、公正的评价,你能想得到这是出自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手笔吗?
三、互批互改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好奇,满心希望看到同桌、好友、学习对手的文章,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同龄人的肯定。在互批互改这个过程中,我把全班学生优差搭配,分成几个批改小组,确定习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组长组织组员批改别组同学的习作。在批改之前,我都会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具体要求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改。批改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多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激励该同学越做越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批阅者受益匪浅,把发现的优点潜移默化地用于自己的作文。对于作文中的不足,要用委婉地、易于让同学接受的语言指出,最后在文末写上总评,写下自己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署上批阅者的姓名。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学生潜移默化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同时,给别人改文章时,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会驱使他竭尽全力,精心推敲,往往能品头论足说到点子上。
如读了孙同学的小练笔《我们的校园》后,郑同学是这样写总评的:“孙同学,你的这次小练笔非常不错,你能用生动的文字把我们的校园描绘得那么美。你还像一个优秀的小导游,有条理、有顺序地介绍了我们的学校,让改的人边改边联想到那些美丽的画面。本文美中不足的是,书面不够整洁,有个别错字,望改正。” 读了郑同学的《爱的味道》后,邓同学的总评是:“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给母亲最好的回报。文章中心明确,母爱浓浓的、暖暖的,是一篇好文章。尤其结尾那句‘香甜的米粉和妈妈对我深深的爱混合成了浓浓的爱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郑同学,你太棒了,望再接再厉。”如此真情的互批互改,起到了互相提高的作用。
四、适时评价
在作文教學中,教师批阅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教师永远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为此,在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后,我都会把学生的作文本子收起来,进行认真的查阅,适时地给予评价。学生的习作也许幼稚,学生的修改也许简单,但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恰如其分的评语不仅能鼓励他们自批互改的积极性,还能动之以情地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晓之以理地指点他们修改作文的方法,促使他们能以更大的热情、更高的技巧投入以后的写作和改作活动中。每次遇到学生写得好的或者评改好的习作,我就会拿到班里,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学习写得好或评得好的地方,一起借鉴,共同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用心写出来的,也是需要精心改出来的。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批改,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让他们把作文中的语句、段落、情节等修改好,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生动感人。因此,让我们把学生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吧,让我们的学生当一回老师,不仅会写作文,而且会改作文。
参考文献:
[1]邹树成.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J].第二课堂(小学版),2007(Z1).
[2]魏书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