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x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艺术含义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
  教学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类型的独特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要求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方法。
  如上海嘉宾县中学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李传成老师的讨论式教学法,还有情境教学法、点拨式、阶梯式、研究式教学法及洪镇涛的“拈、讲、点、拔、逗、引、会、读”八字教学法。长南路小学贺雄指导青年教师上课采取学—研—讲—评—改五步法获广泛好评。
  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艺术的几个环节。
  一、教学导课艺术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小提琴上弦、唱歌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求注意如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一连三天都卖不出去,于是他的夫人接着去卖,不到一天卖完了。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教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衬托的道理。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二、教学艺术高潮
  课堂中的高潮部分是整堂课最精彩的段落,是提升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予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突出学生主体,提高教师主导能力。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被激活的思维和教师的顺势利导显得水乳交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诠释,再和同学讨论协商,互通有无共同提炼探究,为高潮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提高教师主导能力,教师不但要会教,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能导能演,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设计上要动脑子,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要在时间上把握,给高潮的到来留有一定的余地。
  2.通过一些具体办法把握课堂教学高潮。从艺术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像一部影片,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等过程,酝酿高潮就必须从导课开始,好的导课就象文章或影片的开始,看能不能抓住观众(学生)的心,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就精力集中劲往一处使。
  通过各种形式的导课创设问题的主题,再展开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在快要到达高潮时设置悬念,通过情绪的感染,循循善诱的启导,紧张活跃的竞赛,出奇制胜的应变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感的表演等等手段,从而达到高潮,当然,一堂课可能有多重高潮,所谓高潮迭起就是这类课的体现。
  3.从教学评价上去把握课堂教学高潮。教学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面,而且这种评价不是点状的,是网状的,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教学评价也是衡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通过自评,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则体现是学生共同劳动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在讲述时常有创造性表现,给整堂课带来惊喜而形成无数个小高潮,学生的互评体现同学之间的包容、团结协作。
  三、教学结课艺术
  好的结课,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结课和导课的形式和方法大同小异,注意以下三点:
  画龙点睛,四味无穷。
  首尾呼应,相对完整。
  干净利索,适可而止。
  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每一细节,都应缜密思考,精心设计,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犹如一首乐曲不可乱弹,教师在讲台上,犹如乐队指挥,要用心调动每一种乐器,演奏出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无止境,例如教学启发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板书艺术、教学提问艺术、教学幽默艺术等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每一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而成为专家。
  (河北省无极县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不重视甚至不会课前预习,要么认为没有必要,要么感到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一览了之。因此,为了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我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指定的课文,对不懂问题作出笔记。课堂上首
期刊
我们在看戏剧表演时,为什么对剧中的“开门”、“骑马”、“抬轿”等动作表演,一下子就能知道它表达的意思呢?舞台上并没有出现“门”、“马”、“轿”呀。实际上这些“虚”的形象就靠这些“实”的动作来完成,这实的动作又引发了人们“虚”的想象。这在艺术表现里称之为“虚实结合”。所以才获得“表演有尽而其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这种虚实结合,
期刊
教书久了,身在此山中,很少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正每天上课下课,倦了、累了、烦了的时候也罚过学生抄错题5遍10遍,也对学生说过“你如果不努力就只有回去挖泥巴”之类的话,也曾叫学生站过办公室。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对学生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他说,凡求学的人都可称之为学生。顾名思义,学生就是学“生”:第一阶段学习生活的常识、第二阶段学习生存的技能、第三阶段学习生命的意义。作为教师有必要再次把学生是什么这个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
期刊
数学思想是数学研究的终极要求,不等式章节的要求也毫不例外,下面就将本章的数学思想做一归纳,以供学习提高.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在本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感受“二次”的关系、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等.  例1.已知集合A={x|x2-5x+4≤0}与B={x|x2-2ax+a+2     思路分析: 先确定A集合,然后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图像关系,结合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要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尽快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要新旧结合。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培养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转变观念和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兴趣与思维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思维培养中培养兴趣。  有人说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许多是依托在情境中进行认知、理解和应用的。情境的创设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兴致“高”起来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
期刊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读背教学,首先要明确朗读和背诵在教学中的意义。不要以为读背教学是传统的方法,与教改相干悖。如果单纯地追求教改花样,在学生尚未熟读课文之前就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只能是拼凑一些答案,甚至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僵局。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机械读背的初级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它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开始全是凭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