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校园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下一阶段,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之上的校园网。它更多地利用了互联网之外的新兴技术,将数字化校园的服务延伸到物,提供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的智能化服务,因此,智慧校园是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又一新的解决信息化问题的方案。本文在对高校建设智慧校园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
一、引言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校园建设体系,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十三五”规划中,很多高校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计划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中将更多的技術进行整合应用,如RFID技术、GIS信息技术等。智慧校园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下一阶段,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之上的校园网,它更多地利用了互联网之外的新兴技术将数字化校园的服务延伸到物,提供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的智能化服务,因此,智慧校园是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又一新的解决信息化问题的方案。
二、数字化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关系
(一)数字化校园与智慧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实现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它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校园运作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在网络上形成一种虚拟的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重在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能力,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进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下一个阶段,它基于校园大数据,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营造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种深入挖掘数据的体现,能够统筹解决校园教学与管理的问题。
(二)数字化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关系
智慧校园与数字化校园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化校园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因此数字化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并且两者都致力于解决校园信息化问题。数字化校园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软硬件基础,主要通过建设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实现网络全覆盖,然后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而整合数字化设施各节点数据,运用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等技术将数字化校园与用户终端有机结合,实现校园数据的全面运用,达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三、智慧校园的特色与优势
(一)智慧校园的特色
智慧校园是各类技术融合而成的体系,使高校师生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更大的满足。智慧校园更好的体现服务器云服务、网络架构和终端用户三者之间密切的关联,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包括实时在线、智能集成、互联互通、交互融合、拓展新应用等,重构了人与应用、人与校园、人与社会关系的可持续化校园发展新形态。智慧校园的建设使学校不再以一个封闭的社会单元而存在,它通过网络聚合形成应用聚变的节点,使校园成为一个充满扩展性、高度人性化和社会化的地方,展示的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个性化的、社会性的智慧认知网络空间。
(二)智慧校园的优势
1. 解决单个业务系统不能完成的问题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以体验为先,冲破业务系统使用上界定的壁垒,将数据充分整合,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形成新应用,一方面拓宽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满足更多业务需求吸引用户的使用。例如,在校期间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这时候由于数字化校园系统不能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形成原始数据,那么也就不能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辅助服务。如果利用GIS地理信息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学生校园行为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则可以进行诸如学生是否在校、是否旷课、行为是否异常等判断,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辅助服务。
2. 实现资源共享
智慧校园的构建将致力于营造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的支撑环境,重点建设综合数据中心平台,再通过个人服务门户为校内外师生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比如某高校建立的个人信息综合报表,简称“一张表”功能,它通过业务系统的数据模型调取个人在学校各系统下的信息,然后在一张报表上呈现出来,形成个人信息表,该表的信息量足,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另外,数据中心平台自动实时同步数据,可以随时刷新个人信息表的数据,足以让个人信息表成为可信赖的权威数据报表。
3. 提供由数字化到数据化的大数据服务
智慧校园将数字化的应用推向了数据化,但是数字化无法取代数据化,因为数字化是把模拟数据变成计算机可读的数据,和数据化有本质上的不同。数据化是将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利用数据模型和分析软件进行二次加工,这样就可以产生新的数据。所以,智慧校园需要将一切数据化而不仅仅是数字化,从而提供新一代的应用服务甚至是信息预测功能。
4. 实现终端即时访问
利用无线网络覆盖和高速传输网络架构,智慧校园可以实现终端快速访问学院资源,将非结构化数据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图像、文档、文本等进行整合,建立索引等数据化服务,通过WEB服务平台的形式进行展现。另外,智慧校园还可以结合结构化数据库建立与个人服务相结合的智能化应用平台,实时推送、收集、传递数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服务,实现在校内随时随地学习的建设目标。
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方财政和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我国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程度参差不齐。纵览各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智慧校园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
智慧校园的建设基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还处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阶段,基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项目还需逐步完善,因此还不具备智慧校园建设的条件。智慧校园建设硬件上要求主干网络一般以万兆架构为主进行设计,在网络布局上保障足够带宽出口,支干线路实现千兆互联,还要实现全校园的网络覆盖以方便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但是很多学校的基础硬件还在建设之中。相应的软件应用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业务软件,所以就不能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来源,统一服务平台打造大数据服务就无從谈起。
(二)应用软件利用率低
虽然很多学校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利用率并不高,也没有为教学与管理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应用软件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应用软件的使用上没有和用户紧密结合。虽然软、硬件的投入和建设已到位,但终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将重点放在软件的使用上,只有提高软件的利用率,才能保证整体业务的有效运行,才能产生数据给学校数据中心,然后才能发挥智慧校园的各项优势。
(三)对智慧校园内涵理解不深入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由于受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影响,出现了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认识不够清晰的问题,致使在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构建中存在简单化、理想化的倾向。比如各系统之间的结合还不密切,很多情况下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和交互平台,其管理也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信息传输,因此没有形成将信息化成果作为新的管理模型的意识。
(四)其他问题
1.信息化建设无系统、整体的规划,各种应用系统仅仅随着当前的业务需求而建设,缺乏前瞻性和扩容性,对未来长期发展演进的需求考虑不足。
2.业务系统因建设较早,数据标准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数据对接,形成了信息孤岛,导致应用范围窄,为师生交互提供信息较少的局面。
3.缺乏创新建设理念,没有将传统业务流程升级,造成软件运行和传统业务流程匹配度出现问题,影响业务系统的使用体验,用户反馈不佳。
4.没有专职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协调、落实与监督,缺少各部门协作机制。应用软件的运行出现阻碍,造成项目建设后应用闲置,影响学院整体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而导致无法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
五、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展望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在完成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体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要建设智慧校园,各高校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第一任务,为实现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过渡做好准备。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分段实施,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了解信息行业发展动态,探索新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相关联的应用,比如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等,在建设初期即考虑智慧校园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避免出现无效投入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另一方面,学习要建设稳定可靠的网络,确保现有信息资源能够发挥作用,实现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平稳过渡。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架构和设计,总结经验,才能建设出最适合解决校园信息化问题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2014,2015(S1):119-125.
[3]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12.
[4]李俊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字校园研究与设计[J].梧州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袁斐(1980-),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现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教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信息管理技术。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
一、引言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校园建设体系,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十三五”规划中,很多高校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计划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中将更多的技術进行整合应用,如RFID技术、GIS信息技术等。智慧校园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下一阶段,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之上的校园网,它更多地利用了互联网之外的新兴技术将数字化校园的服务延伸到物,提供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的智能化服务,因此,智慧校园是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又一新的解决信息化问题的方案。
二、数字化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关系
(一)数字化校园与智慧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实现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它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校园运作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在网络上形成一种虚拟的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重在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能力,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进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下一个阶段,它基于校园大数据,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营造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种深入挖掘数据的体现,能够统筹解决校园教学与管理的问题。
(二)数字化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关系
智慧校园与数字化校园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化校园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因此数字化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并且两者都致力于解决校园信息化问题。数字化校园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软硬件基础,主要通过建设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实现网络全覆盖,然后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而整合数字化设施各节点数据,运用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等技术将数字化校园与用户终端有机结合,实现校园数据的全面运用,达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三、智慧校园的特色与优势
(一)智慧校园的特色
智慧校园是各类技术融合而成的体系,使高校师生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更大的满足。智慧校园更好的体现服务器云服务、网络架构和终端用户三者之间密切的关联,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包括实时在线、智能集成、互联互通、交互融合、拓展新应用等,重构了人与应用、人与校园、人与社会关系的可持续化校园发展新形态。智慧校园的建设使学校不再以一个封闭的社会单元而存在,它通过网络聚合形成应用聚变的节点,使校园成为一个充满扩展性、高度人性化和社会化的地方,展示的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个性化的、社会性的智慧认知网络空间。
(二)智慧校园的优势
1. 解决单个业务系统不能完成的问题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以体验为先,冲破业务系统使用上界定的壁垒,将数据充分整合,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形成新应用,一方面拓宽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满足更多业务需求吸引用户的使用。例如,在校期间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这时候由于数字化校园系统不能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形成原始数据,那么也就不能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辅助服务。如果利用GIS地理信息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学生校园行为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则可以进行诸如学生是否在校、是否旷课、行为是否异常等判断,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辅助服务。
2. 实现资源共享
智慧校园的构建将致力于营造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的支撑环境,重点建设综合数据中心平台,再通过个人服务门户为校内外师生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比如某高校建立的个人信息综合报表,简称“一张表”功能,它通过业务系统的数据模型调取个人在学校各系统下的信息,然后在一张报表上呈现出来,形成个人信息表,该表的信息量足,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另外,数据中心平台自动实时同步数据,可以随时刷新个人信息表的数据,足以让个人信息表成为可信赖的权威数据报表。
3. 提供由数字化到数据化的大数据服务
智慧校园将数字化的应用推向了数据化,但是数字化无法取代数据化,因为数字化是把模拟数据变成计算机可读的数据,和数据化有本质上的不同。数据化是将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利用数据模型和分析软件进行二次加工,这样就可以产生新的数据。所以,智慧校园需要将一切数据化而不仅仅是数字化,从而提供新一代的应用服务甚至是信息预测功能。
4. 实现终端即时访问
利用无线网络覆盖和高速传输网络架构,智慧校园可以实现终端快速访问学院资源,将非结构化数据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图像、文档、文本等进行整合,建立索引等数据化服务,通过WEB服务平台的形式进行展现。另外,智慧校园还可以结合结构化数据库建立与个人服务相结合的智能化应用平台,实时推送、收集、传递数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服务,实现在校内随时随地学习的建设目标。
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方财政和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我国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程度参差不齐。纵览各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智慧校园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
智慧校园的建设基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还处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阶段,基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项目还需逐步完善,因此还不具备智慧校园建设的条件。智慧校园建设硬件上要求主干网络一般以万兆架构为主进行设计,在网络布局上保障足够带宽出口,支干线路实现千兆互联,还要实现全校园的网络覆盖以方便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但是很多学校的基础硬件还在建设之中。相应的软件应用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业务软件,所以就不能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来源,统一服务平台打造大数据服务就无從谈起。
(二)应用软件利用率低
虽然很多学校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利用率并不高,也没有为教学与管理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应用软件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应用软件的使用上没有和用户紧密结合。虽然软、硬件的投入和建设已到位,但终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将重点放在软件的使用上,只有提高软件的利用率,才能保证整体业务的有效运行,才能产生数据给学校数据中心,然后才能发挥智慧校园的各项优势。
(三)对智慧校园内涵理解不深入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由于受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影响,出现了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认识不够清晰的问题,致使在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构建中存在简单化、理想化的倾向。比如各系统之间的结合还不密切,很多情况下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和交互平台,其管理也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信息传输,因此没有形成将信息化成果作为新的管理模型的意识。
(四)其他问题
1.信息化建设无系统、整体的规划,各种应用系统仅仅随着当前的业务需求而建设,缺乏前瞻性和扩容性,对未来长期发展演进的需求考虑不足。
2.业务系统因建设较早,数据标准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数据对接,形成了信息孤岛,导致应用范围窄,为师生交互提供信息较少的局面。
3.缺乏创新建设理念,没有将传统业务流程升级,造成软件运行和传统业务流程匹配度出现问题,影响业务系统的使用体验,用户反馈不佳。
4.没有专职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协调、落实与监督,缺少各部门协作机制。应用软件的运行出现阻碍,造成项目建设后应用闲置,影响学院整体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而导致无法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
五、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展望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在完成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体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要建设智慧校园,各高校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第一任务,为实现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过渡做好准备。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分段实施,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了解信息行业发展动态,探索新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相关联的应用,比如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等,在建设初期即考虑智慧校园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避免出现无效投入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另一方面,学习要建设稳定可靠的网络,确保现有信息资源能够发挥作用,实现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平稳过渡。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架构和设计,总结经验,才能建设出最适合解决校园信息化问题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2014,2015(S1):119-125.
[3]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12.
[4]李俊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字校园研究与设计[J].梧州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袁斐(1980-),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现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教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信息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