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辉的红色梦想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首家民间红色文化博物馆开馆后,人们争相参观学习,博物馆渐渐成为缅怀革命先辈,教育后人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昌吉二六工镇一家马鹿场里,有一间特殊的博物馆,馆内四壁挂满上千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领袖人物和革命英烈的珍贵图片以及红色宣传画。中央展台上摆放着各个时期的红色文献。展柜里陈列着红军使用过的大刀、长矛,穿戴过的蓑衣、草鞋。八路军、新四军用过的毛瑟枪、手榴弹、发报机、望远镜,缴获的日本指挥刀、信号灯、钢盔。解放军南泥湾开荒用的犁。毛主席和延安农民代表谈心的小炕桌。淮海战役老百姓支前的独轮车。海南岛红色娘子军的军旗……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
  展馆藏品多达13000余件,跨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如果算上19世纪末期的外文本《共产党宣言》,馆内藏品的历史跨度长达百余年,较为详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
  此间博物馆让人感到疑惑:这里既不是革命圣地,又不是某个重大革命事件的发端地,博物馆为什么会设在这里?会有人来参观吗?记者了解的结果是从2013年8月1日正式开馆到目前不到两个月,来此参观学习的人数已达万人次。这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法院法官,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名誉馆长华新辉。
  故事要从华新辉小的时候讲起。
  儿时埋下英雄情节
  上世纪70年代长大的人,儿时都有一个英雄情节,华新辉也不例外。他还记得小时候特别爱看英难事迹的小人书,男孩子们在一起玩,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小人书里的英雄人物展开游戏。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华新辉对革命先烈的钦佩之情早早地埋在了心底。随着年龄增长,儿时的英雄情节并没有埋没,反而在他上学、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加深,促使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收集革命历史藏品,比如小人书,宣传画,软盘等等。
  真正触动他将此兴趣升格成收藏来做的动因,要从他到陕西挂职说起。
  2008年,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法院系统派华新辉等5名法官去陕西咸阳秦都区法院挂职学习,半年里,华新辉多次去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考察。在延安,他参观了毛泽东旧居、党中央办公地,仔细了解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活动的事迹和文物。实地参观让华新辉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难,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其中老一代革命前辈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慨,折服了华新辉。站在实物前,他的眼前又时时浮现出小时记忆中的英雄人物来。当地群众对革命前辈的浓浓敬仰之情也感染着他,给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农民专门辟出几间屋子放置革命文物,体现了当地群众浓厚的红色情怀,而且他发现还有很多不同职业的民间人士也在收藏红色文物。在咸阳,他认识了教师魏德军,“魏德军对我的影响很大,是我搞红色文化收藏的引路人。”华新辉告诉记者:“参观了魏德军的红色文物收藏馆后,想起家中珍藏的红色文物,我也有了创办一家红色收藏馆的想法。当时陕西省高级法院组织我们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拜访老红军,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执着的精神追求。后来,我又多次参观革命圣地,探访革命先辈足迹,一次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次灵魂的撞击,使我产生了收藏红色记忆纪念品的强烈愿望。”
  “我开馆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希望通过收藏和展示来提醒我们及我们的后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华新辉说。
  华新辉将收集红色藏品的目光扩展到全国范围内,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艰难收集红色藏品
  在博物馆正对大门的地方,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毛泽东挥手的石膏雕像,高3米重600公斤,请回来时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2010年10月,华新辉听说乌鲁木齐市一位藏友家里有尊毛泽东雕像准备运到东北去,于是立即登门拜访。当时该藏友对东北客户的报价已经动心。华新辉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就告诉藏友,请给他一个星期的筹款时间。华新辉的真诚打动了藏友,藏友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华新辉急忙与妻子宋翠艳商量,把乌鲁木齐火车西站的一套楼房卖掉,筹资16万元,请回了这尊珍贵的毛主席雕像,这尊雕像成为华新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给记者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架当年359旅在南泥湾大生产时战士们用过的纺线车。
  挂职期间,华新辉和魏德军在延安金盆湾附近一村民邢单东家里发现一部1942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期的陈旧纺线车,这是刑单东的爷爷曾经用过的纺车,后来爷爷转业到延安农垦局工作,一直保存着作纪念,华新辉就买下了这部纺车。
  在馆里还有一部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支援前用的独轮车。华新辉告诉记者,收集这部独轮车的时候,山东藏友转述陈毅元帅的话,当时人民支前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宁可省下最后一粒粮食也要送到前线,把最后一匹布送给战士,把最后一个亲人送到战场,这就是独轮车精神的写照。
  在他的馆藏里还有邓稼先的珍贵手稿。2012年4月,华新辉去北京出差,专门拜访了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老人。老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赠送了邓稼先研发原子弹时的一张手稿,一个公文包,一床小棉被,这令他喜出望外。
  华新辉每次外出,都不忘在当地收集打听红色文物,比如1888年出版发行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1938年出版发行的汉语版《共产党宣言》,1930年出版发行的汉语版《资本论》,中国共产党二大至五大的《党章》,中国共产党六大、七大的初版《党章》单行本,1945年出版发行的《毛泽东著作》,1946年出版的《人民日报》创刊号,1919年“五四”运动的图片。另外有一百多本初版左翼作家联盟的早期著作也在他的收藏之列,比如1998年华新辉在北京潘家园收藏品市场发现了一本1929年出版的鲁迅先生的名著《呐喊》,1947年出版的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名著《围城》等;这些都是从全国各地寻访征集来的。他宁可少吃点,也要想法买下来。   在文物收集过程中,他拜访了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高智、警卫员王明富、柏灵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张宏志等人。这些人给他很多红色文化方面的帮助。
  随着收集的文物越来越多,他想办红色博物馆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努力实现梦想
  后来他把想法告诉了魏德军,魏德军非常支持,然而当他兴冲冲地找到张宏志教授说明来意,却迎来一盆凉水。张教授问他:“你凭什么吸引人?”意思是你办博物馆,不是搞一次展览就完了,而是要长期不断地吸引人们来参观。这句话问住了华新辉。华新辉告诉记者,当时他根本没有想那么深,只以为把收藏起来的文物展览出来就可以了,仔细一想张教授的话,他才明白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张教授又问他:“你的家乡既不是革命圣地,又不是某个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你以什么样的名义搞博物馆?”两次追问让华新辉哑口无言。
  张宏志为他分析,在内地有许多专业性的博物馆,比如某某抗日战争博物馆就是利用当地的抗日事件建立的专业博物馆;再比如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指导中枢,所以有西柏坡博物馆,这些地方有的是革命圣地,有的是革命事件发生地……而在昌吉地区缺乏这些因素,所以,你可以把老一辈革命家留存的精神提炼出来,比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以及新中国建设中体现出来的各种精神:比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直至1998年抗洪精神等都收集起来,以这些精神为主旨,将文物整理分类,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来参观学习。一语点醒梦中人,华新辉感到自己收藏文物的路子一下打开了。
  回疆后,华新辉开始分类整理自己20多年来收藏的红色文物。
  经过几年的收集,红色文物越来越多,堆满了屋子,开办博物馆也提上了日程。在创办博物馆的过程中,他一直被来自各方面的帮助感动着。
  由于缺乏场地,他找遍了乌鲁木齐、昌吉周边,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如果购买一块场地,他付不起钱,后来他的哥哥在自己的马鹿养殖场里,专门给他辟出一块地作为博物馆的场所。
  2012年6月29日,他的博物馆挂牌,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干部、工人、学生、军人、农民等来自各阶层的人们。在这一年当中,政府有关部门听说他要创办红色博物馆,也为他提供了帮助。2013年6月20日,他的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的批准文件正式下来。为了赶在2013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一天正式开馆,手续批下来的第二天,华新辉就飞赴北京,请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馆名。然而当时贺老刚动完眼疾手术,贺老告诉华新辉,现在不能写了,可能要晚几天才行。华新辉想,贺老年纪很大了,手术后没有十天半月是不会动笔的,所以他也只好回疆耐心等待了。没想到的是6月25日他就收到了贺老寄来的快件。他非常感动,更为贺老对红色文化的大力支持而感动。
  因为时间太仓促了,博物馆的相关手续还没有办完,他只好把开馆时间推到8月1日。那一天人潮涌动,华新辉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观众。短短数天,来参观的人数就达到千人次。很多观众在留言簿里表达了对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很多年轻人看了展览后,深深感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本……
  打造红色产业
  其实,从华新辉开办博物馆前,他就在乌市、昌吉、哈密、库尔勒等地巡展,算上博物馆正式开馆至今,已有15万人次参观了文物展。
  华新辉虽然建立了博物馆,但是面前依然存在不少难题,随着馆藏文物越来越多,他的展馆面积就显得越来越小了。目前,在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景区,他又创办一个“解放新疆纪念馆”。他告诉记者,目前,因为场地有限,还有很多文物无法展出。未来计划扩大展馆面积,增设专题展览,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在他的计划里,他主要准备和正在进行着两个计划。一是搞一个红色拓展训练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训练当中来体验当年革命的艰难不易。这是由他曾在法院系统内搞红色运动会的灵感而来。当时,他为这个运动会搞了几个项目,比如井冈山挑粮,让年轻人每人挑着25公斤的粮食在50米内比赛,谁先到谁获胜;类似的项目还有独轮车支前;南泥湾大生产、军嫂救伤员等项目,让年轻人在运动中体验老一辈的不易,当时效果很好,他就把这个灵感用到拓展训练上了。
  另外,一些学校已经与他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他准备经常性地开展此类活动。
  华新辉最终想打造出一个红色产业。
  目前,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已被新疆电视台、昌吉公安消防支队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及昌吉市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013年9月27日,又被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法院系统定为红色传统教育基地。
其他文献
“今天偶见23年前在广州有过一面之交的女企业家王瑛的退岛帖:‘我没有什么可犹疑的,几乎立即发出了这个退岛的帖子——我不属于不谈政治的企业家,也不相信中国企业家跪下就可以活下去。我的态度在社会上是公开的。为了不牵连正和岛,我正式宣布退出正和岛……’”当今中国情非得已的“在商言商”引发热烈讨论。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小范围座谈上提倡企业人士应该“在商言商”,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报道,这不是他一时兴起,随口
期刊
深深地鞠躬,马英九对同一件事再一次道歉。2013年7月15日,台湾解除戒严26周年纪念日,马英九向台湾“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及其家属致歉:“很多人跟我讲,道歉道够了,不必再道歉了,”可这也是表达一种态度,“面对历史,我们要就事论事;面对家属,我们要将心比心。”台湾“白色恐怖”杀人档案中,“昔日威权体制下,统治者高高在上,迫害人权、剥夺自由,造成无数生命陨落、家庭破碎和种种不公不义…
期刊
比奶价更低迷的是奶农的悲观情绪,多数奶农认为“养得越多,亏得越大”,而许多奶牛养殖集中的乡镇“越是高品质、高产量的奶牛流失越严重”。  就在伊犁河谷群众感叹每公斤牛肉的价格已经攀升到快60元的时候,畜牧专业人士则为本地养牛业所面临的一个深层次困境而担忧:从去年年初开始,河谷的适龄生产母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锐减。  当国内的妈妈们千方百计寻觅进口婴儿奶粉的时候,国内原料奶粉价格降至极低却乏人问津。在
期刊
乌苏啤酒节的举办,给乌苏市和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和商机,直接带动了这些地区的旅游、商贸、餐饮、体育、广告策划、文化演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刺激了乌苏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连续五年来,乌苏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凶猛。一方面,依靠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天山,吸引了疆内外大批游客。另一方面,通过新疆乌苏啤酒节的举办,将乌苏打造成美食之都、娱乐之都,打造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填补新疆旅游业空白。同时,加大
期刊
8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8月8日在上海有一场特别的考试,学生们带着围裙,拿着刀在各自案板前站好,之后刀起刀落,肋排、大排、小排、脊骨,分落得清清楚楚。这是上海首家屠夫学校的毕业考试兼毕业典礼,首批60名学生中有34名拥有本科学历。其中还有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海归。大学生卖猪肉是否大材小用的话题再次被提起。  不少人都认为,“大学生干城管”、“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大学生干掏粪工”,是一种人才浪费、脑
期刊
为激励业务员多带客人到俱乐部参观,佛山一家健身俱乐部使出“杀手锏”激励员工——完不成任务,就要接受穿四角裤上街裸跑、吃生苦瓜、扮乞丐蹲在路边乞讨等惩罚,甚至被剃成光头。而被罚员工却表示很乐意接受惩罚,因为“如今已是千万富翁的老板,曾经也接受过这样的惩罚”。  企业如果通过适当的励志教育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以求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本身无可厚非;个人以“自虐”的励志方式来激发潜能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古
期刊
山东1.29万套,海南9000多套,广东1.15万套,云南2.3万套……近日多个省份审计结果暴露出保障房空置尴尬。一边是中低收入群体期盼早日实现“安居梦”,另一边是大量保障房空置“遇冷”窘境。  随着我国城市商品房的开发和建设,为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保证他们有房住或者能够买得起房,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这些政策不但对建设保障房的数量、保障房的资金来源和保障对象作出了相关
期刊
7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710万人口的香港拥有77间公共图书馆,登记读者约400万,相当于每两人中就有一个图书馆登记读者。2012至2013年度,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人次达到4011万,2012年借出的图书资料达5615项,相当于平均每名登记读者每年要去图书馆10次,每人每年借书10多项。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到底有什么样魅力让人喜“阅”?其一,图书馆不仅环境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借书,可去图书馆,也可
期刊
8月8日《潇湘晨报》报道,8岁女孩曾子琦从深圳徒步回邵阳老家,历时25天后,曾子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邵阳火车站。曾爸爸说,他们并不是去挑战,而是孩子愿意去享受大自然的美,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这位曾爸爸说得太好了,“他们并不是去挑战,而是孩子愿意去享受大自然的美”。700公里的风雨兼程、穿越了几个省市,见证了田野、高山、大河、沟壑、夜景、幽静、乡村风光之美,让谁说这都是
期刊
7月21日和22日晚,历时半年多时间筹备的大型民族歌舞诗《美丽伊犁我的家》进行了两场演出。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美仑美奂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千余名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作为本届舞蹈节上的一台重要本土原创剧目,大型原创哈萨克民族歌舞诗《美丽伊犁我的家》时长为76分钟,共分为《生命之树》、《苍茫大地》、《美丽草原》三部分。  成功演出背后  伊犁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颜华介绍说,在2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