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神奇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远达老人生于1917年,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有像齐白石那样越过73、84两个不吉岁数,而是实打实一年一年数过来,数到2010,实足年龄94岁。但他现在不想过九十四,“九死”不好,就直接95岁了。我笑问如果到了明年2011年怎么算?他也笑着回答我,“那就再过一回95,过两个95!”一圈人都笑了。这老先生真直率得可爱。
  温老1917年生于四川泸州,194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幼承庭训,四岁始学书画,迄今已达91年之久,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派绝妙山水,现为中国国门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紫光阁画院顾问。
  我第一次见到这位老人是在广东,当他向我走来时,眼前瞬息陡然一亮,他身材瘦小却精神矍铄,白眉白发戴一顶白色礼帽,胸前一把白胡须随着他不用搀扶的行走中舞动着,像天人下凡飘过来一样,停在我的面前,我双手合十,几乎惊呆了!
  余下的交谈更让人不可思议,近百岁的老人,除去几颗牙齿下岗,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活跃,幽默风趣。我问他这样大年纪还经常走动吗?他说走,全国到处走,自己一个人上下飞机没有问题。至今身体一切完好,只是在六十多岁时腿折断一次,用钢板固定好了,每次过安检,总有人说他身上东西没拿完,他说还有一块钢板,人家说拿出来,他说你给我拿!等问清楚缘由,都为老人的黑色幽默逗得乐不可支!
  说到这里他随口唱道:“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没有自由,所以到处走!”老人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音律准确,加上生动的表情,我一下被他逗乐了!
  温老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国民党军中任职,为少将军衔,解放后回到人民怀抱坐办公室。他淡淡地说:“1957年,头一天还拿着笔杆子,第二天成了右派改拿锄把子了。”短短的两句话,可以想见他遭受了不少的苦难。他脸上似乎没什么变化,仿佛是在说着别人的事情。
  然而,正当大家伴随他沉浸在陈年往事之际,他话锋一转,跳到了书法艺术上,他说他现在正在创作毛泽东诗词百米长卷,计划五年时间,一百岁时写完,他身边的人拿出了几幅温老书写作品时的照片,只见他全神贯注挥洒着八尺、丈二的书法长卷,字体遒劲有力,精神充沛饱满。据说温老也曾多次在各地慈善组织活动中现场挥毫,以九十岁高龄常常一次次站立十来个小时,一天书写作品数十幅之多,其中一次筹款三十三万元悉数捐给恶性地中海贫血病儿童患者。顿时,我眼前这位瘦弱老人的形象在我面前高大起来,我一个不到七十岁的人写几幅字已体力不支,而一位年过九十的前辈为了救助患病儿童,每日挥毫不止,往往一天下来,伤残的脚疼痛不已,回到家已经说不出一句话来,而第二天、第三天又赶赴义捐现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这样的前辈为后人树立了怎样的楷模形象,如何不让人可歌可泣?!
  老人还是淡淡地面对这一切,他俏皮地眨了眨眼说,我的一只眼睛患白内障,基本不管用,所以我如今写字是一目了然哪!后来画画看不清颜色,于是不画了!
  我看着他画册上的山水,无论是《嘉陵江畔》还是《春江秀色》,都具有超一流专业画家的艺术水准,就这样扔了着实可惜。不过细想想也好,不画那些繁杂的画,便可以节省不少心血,更可以集中精力专攻书法,老人百岁的百米长卷便指日可待了。
  温老的目标是活到130岁,说着也俏皮地唱起来“再过四十年,咱们来相会,满头都白发,谁也不认识谁。”满场的人都开怀大笑了!
  我请教老人的长寿秘诀,他认真地说了一句话:“从来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这似乎朴实无华的心态却道出了他背后深刻的人生道理,不可思议的人讲着不可思议的道理,难道这一句话就是他真正的长寿的秘密?
  更不可思议的是:老人抽烟,一天三包。他讲了一件实事,“当年我问一个朋友,怎么五十岁了才抽一年的烟?那人说他们办公室一共五个人,三个不抽烟的,加他四个,不到五十岁,两个不抽烟的得癌症死了,那个抽烟的一点事没有,吓得他赶紧抽了!”他当时笑着说,我们就当玩笑听了,但他一天三包烟看来千真万确,因为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手中的烟一支接一支始终没有断,直到合影时才悄悄放下。在现在大力提倡戒烟的现实生活里,我写这种事似乎不合时宜,但它却是活生生地发生在我面前,我不想说违心的话,于是如实写出来,再加上一句:真的不可思议!
  温老是一个大爱的人,他爱国家、爱社会、爱生活、爱人世间美好的一切,因他有大爱,又衍生了生命的神奇,一个一生充满故事、一身充满玄奥的老人,让我们以后慢慢来解读他吧!——2010年5月23日
其他文献
谈及民国女性题材的瓷绘表现时,给人印象更多的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古代仕女造型。然而,在民国早期却有那么一部分新女性形象的瓷绘作品出现,即民国早期新女性瓷绘画,其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所演绎出的风格,足以使之与俗套的传统拉开距离,并成为风尚之物。如此标新立异的手法并不为瓷绘专有,在民国早期的其他艺术门类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广告月份牌画,它的诞生和发展俨然是民国特色艺术发展史的缩影,以其绘画
期刊
一、钱钟书先生的一件诗札    名人书札,素受文物收藏界的青睐。在《收藏界》2002年第4期的“名家翰墨”中,刊有钱钟书致“勤庐夫子大人”的一件诗札(图1)。因素知有关钱钟书先生的“只字片言”,均为“钱学”研究者视作瑰宝。而所见钱先生的这件诗札,从它的字迹、内容来看,应该是他早年的作品。由于诗札刊出时,除了附刊作者钱钟书先生的简介外,对诗札的出处(来源)等均未作任何介绍和说明,才引起我对探索这件诗
期刊
现代工艺精品玉器出现在广泛的玉雕体裁之中,其中以器皿类玉器最能展示出其造型设计之巧妙、做工技巧之精良、选用玉料个体相对较大且材质精美,因而表现出较高的玉器价值。玉器皿的常见品种有瓶、炉、壶、笔筒、洗、碗、杯、盅、盏等等。根据玉器皿的器型高低,可分为“立型器皿”与“矮型器皿”两种类型;根据玉器皿的俯视几何图形,又可以分为“圆形器皿”和方形、多边形等“非圆形器皿”造型。品种和造型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各不
期刊
(接上期)  图16的省油灯口径12.4厘米,足径4.2厘米,高4.3厘米。无柄,管状嘴,灰胎,盏面及上沿施白色化妆土和不均匀褐釉,具有唐代早期器物特征,应为唐代琉璃厂窑器物。图17的省油灯口径11.5厘米,圈足外径3.9厘米,圈足内经2.6厘米,高4.1厘米。无柄,短嘴,灰胎,上部施白色化妆土及不均匀酱釉,具有宋早期琉璃厂窑特征。图18的省油灯口径11厘米,足径4.2厘米,高3.6厘米,灰胎,露
期刊
本栏目每次强调,所寄稿件附图要清晰,不但整体图片要一目了然,给人以完整无误的印象,不偏色、不漏光、不重影,而且细部也要使人看得清,锈色、包浆、砂眼,隐起凸凹,边廓分界,钱文与钱肉连接处分界线最好有特写,因为审稿实际上是对稿件附图的鉴定,不能提供这些起码的条件,就会使审稿造成很大的困难,对稿件的使用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也许限于条件,也许是写稿人没有在这一点取得共识,来稿很少有达到这一要求
期刊
该“半两”(见图)与一直径为29毫米的“半两”置于一处合照,目的是证明大“半两”之大。此大“半两”最大直径68.5毫米,币最厚处7.8毫米,肉最厚处3.8毫米,现重95.6克,青铜材质,铸工规整,品相极美。漂亮的五花锈,将钱背置于80倍的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充满眼球的是刺眼的密布的银白色蘑菇,故其应是开门之品。此“半两”虽不及方药雨前辈的“半两”之大重,但仍是很难一见之珍品,更何况前辈之特大“半两
期刊
唐王朝进入中期后,迅速由兴而衰,到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了历时八年(公元755-763年)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造成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市场凋敝,政府财政匮乏。“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大钱,就是在这动乱年代产生的钱币。  笔者喜爱收集古钱,现将家藏的这两枚大钱简介给泉友欣赏。  第一枚是“得壹元宝”大钱。  1992年初春,笔者去
期刊
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军阀坐大,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还想过皇帝瘾,在各种心怀鬼胎的政治势力的支持下于1915年(民国四年)12月25日宣布,第二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改元“洪宪”,正式复辟帝制。12月26日,蔡锷将军在云南宣布“讨袁”,反对帝制,一时间各省相继通电拥护“讨袁”。到1916年3月22日,面对四面楚歌的时局,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袁一共当了83天的未正式登基的皇帝,虽然复辟帝制只有短短
期刊
读过2010年10期老董泉苑《“崇宁通宝”的稀世珍品》一文后,使我想起泉友曾在四川钱币市场买的一枚类似钱,名曰“崇德通宝”。在征得泉友的同意下,把该钱照片一组发给“老董泉苑”,并谈点对此类钱的个人看法:一、这类钱通体锈色浮浅,没有千年古泉真锈感觉。二、形制不规范,像前者边廓窄,穿阔宽,穿口不居中,有点不符合“崇宁通宝”制式。三、钱文有些笔划体现不了瘦金书铁画银钩的韵味,如“崇”字,宝盖左角成直角,
期刊
明末是中国私家收藏史上的繁盛时期。无论是画家数量,还是鉴藏家群体,都是前代所无法企及的。据徐沁《明画录》记载,明代画家有八百余人,他们大都参与到了艺术市场中来。范允临《输蓼馆集》记载:“今吴人目不识一字,不见一古人真迹,而辄师心自创,惟涂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即悬之市中,以易斗米,画哪得佳耶?”如此庞大的生产创作群体,有力地保证了绘画市场的供给。  杭州是人文底蕴深厚、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城。南宋时,
期刊